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含義

2021-03-05 文物寶庫頻道

         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神異經·西荒經》也有類似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近現代的研究已經對這種獸面紋是否就是饕餮紋產生了質疑,只是由於長期以來的傳統稱謂才導致了饕餮紋的盛行。現在的很多青銅器學家和古歷史學家都稱青銅器皿上的「布局為:以鼻梁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成獸面形象,大眼、有鼻、雙角,通常沒有下唇。也有使用兩個夔紋對稱排列」的紋路稱為獸面紋而不再使用饕餮紋。

 

      不管是饕餮紋或是獸面紋,商周青銅器上這種概括誇張的動物紋飾和造型都呈現給人以一種超脫塵世的神秘氣氛和力量,。它們之所以具有威嚇神秘的力量,是因為這些象徵符號指向了某種似乎是超世間的權威神力。這些鑄造刻飾,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一種無限的、原始的、還不能用概念語言來表達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觀念和理想,配上那沉著、堅實、穩定的器物造型,極為成功的反映了那進入文明時代所必經的血與火的野蠻年代。

      商周青銅器的獸面紋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著神秘而肅穆的氣氛,但這些具有濃厚神秘色彩的紋飾具體代表著什麼意義,至今眾說紛紜。青銅器是殷商先民「尊神」意識的體現,周代則發展為「敬天法祖」,形成宗教、政權、族權三位一體的表徵。

 

    人們者認為,商周統治者用青銅器紋飾的「猙獰恐怖」來表達王權的「神秘威嚴」,以表達其對政治權力、地位與財富的佔有,讓人望而生畏。奴隸主在這些可怖猙獰的紋飾中寄託了他們全部的威嚴、意志、榮貴、幻想和希望。

     由於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把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都歸結為神的力量,人們對神靈充滿敬畏之心,乞求神靈,取悅神靈,藉助神力以支配事物。因此「可以通神」的巫師有著極高的地位,巫師階層也就成為最初的帝王統治階層。祭祀是巫師的特權,也是溝通人、神,使人間秩序神聖化的中心環節。巫師們利用青銅器上的動物們與神靈交流,因此這些怪異動物紋樣也就代表著神秘和權力。

   史前彩陶上有成對眼目紋,玉器上有成對眼目紋。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有了標準的獸面紋,也有了獸面紋的簡化形式即眼目紋。薩滿教中的天神同時也是太陽神,太陽神往往被繪製成眼睛狀,因為在諸多古代神話中,太陽被稱為是「天之眼」。如波羅門教的太陽神,又稱「天之眼睛」或「世界的眼睛」。傳統意義上的饕餮紋並不僅僅是一種獸面紋,饕餮當為天神或太陽神之屬,饕餮紋中對眼睛的強調,正是其作為太陽神——光明這個特徵的描述。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臺:文物寶庫頻道

微信號:HN65605327

(登陸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搜索「文物寶庫頻道」或加入QQ群169916304,也可以登陸文物寶庫頻道網www.wenwubaoku.com或者撥打電話0371——65605327、65605333、65605320隨時與我們聯繫,期待你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獸面紋KO饕餮紋:獰厲之美——殷商時期青銅器獸面紋飾再探
    昨天我們探討了一下多樣的青銅器紋飾、饕餮紋和獸面紋淵源等問題,今天我們繼續昨天話題,再探殷商青銅器獸面紋。其中在12號墓出土的琮王,十分神秘,《浙江餘杭反山良渚墓地發掘簡報》中試圖對上面出現的紋飾特點進行描述「……在神人胸腹部位一淺浮雕啄出獸面,用兩個橢圓形凸面象徵眼瞼,重圈眼……以轉角為中軸線向兩側展開,每兩節琢刻一組簡化的、象徵性的神人獸面紋圖案,四角相同,左右對稱。」很多學者對文中出現的「神人獸面紋」一詞給予莫大的興趣,當然也有少數持不同意見的學者,在此我們不做過多的探討。
  • 傳說中的饕餮是什麼怪獸?並非龍生九子之一
    饕餮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著名怪物,又叫狍鴞,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而人們所說的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被認為是描繪饕餮的獸面。這種紋飾出現於長江下遊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紋更常見於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頭夏文化的度青銅器上便有。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據晉代郭璞註解,此處「狍鴞」即饕餮。
  • 歷史的指紋:青銅器紋飾上的先祖信仰與文明
    青銅器上的紋飾,是古代祭祀用的象物,含義類似於圖騰,以時間為序,歷經五個朝代,跨度達兩千多年的青銅器上,先後出現過的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龍紋、鳳紋、竊曲紋、文字」等六種,在青銅藝術發展的不同時期,青銅紋飾亦呈現出不同的時代風貌。
  • 饕餮紋的存在其實是宋代金石學興起後人們對夏商的誤解!
    從漢代開始,人們認為古書裡說的「饕餮」就是三苗,《尚書·舜典》裡說:「竄三苗於三危」,《孔傳》:「三苗,國名。縉雲氏之後,為諸侯,號饕餮。」陸德明《經典釋文》:「三苗,馬、王云:『國名也。縉雲氏之後,為諸侯,蓋饕餮也。』
  • 青銅器上鳳鳥的含義
    鳳鳥,一直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中,深受設計師鍾愛的題材之一,大到建築,小到服飾,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青銅器這個古老的藝術奇葩中,也有一種紋飾高頻出現,這就是鳳鳥紋。鳳鳥紋和傳說中的鳳凰有什麼聯繫嗎?
  • 乳釘紋飾青銅器,這些國寶青銅器上都有
    乳釘紋的青銅器紋飾饕餮乳釘紋方鼎紋飾拓片,河南博物院官網圖乳釘紋:青銅器上常見紋飾,也是古代常見紋飾之一。通常稱之為乳釘紋的是由單個突起的乳突排列成行或一定方陣的紋飾。關於乳釘紋的起源與意義,通識是單純的起裝飾性作用,這個解釋也真是省事啊!
  • 盤點全球拍賣場上最貴的十件青銅器
    自古以來,青銅器都被視作「國之重器」。從宋朝時期,就有了青銅器的收藏。清末至民國時期,因為社會動蕩,很多傳世的青銅器流散在海外。因此,全球高端的青銅器器物大多數集中在歐美等一些國家。在9月23日舉槌的紐約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專場中,備受矚目的戰國青銅錯金銀嵌琉璃乳釘紋方壺經過數輪競價,一路飆升,最終以830.7萬美元成交,晉級全球青銅器拍賣前6名。
  • 青銅器藝術的起源發展和青銅器的分類及用途
    這個鼎用於商代王室祭祀,是武丁為其母親做的鼎,是中國青銅器中最大的鼎,其高一米三三,重量達到了875公斤。司母戊鼎之所以有名一是因為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鼎,二是因為其身上的紋飾。它的正面圖案是空白的,但是沿著鼎正面的四周邊框有一圈紋飾,這個紋飾就是獸面紋,也叫饕餮紋。
  • 青銅饕餮及其羊圖騰符號的歷史扭曲
    然而, 這種「紀念碑性」的「禮器之道」, 卻在「紀念碑」之「物」的歷史化過程中遮蔽了「羊鼎」宏大的歷史敘事意義, 甚至將具有「獰厲之美」的羊紋饕餮誤識為面目猙獰、貪婪恐怖的化身。商武丁時期, 青銅「以文為貴」向「以素為貴」轉變後, 世俗化宴樂攻戰圖逐漸取代了饕餮紋的地位, 羊圖騰紋飾便從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消失。
  • 「居高食露 精潔可貴」 古代青銅器上的蟬紋之美
    夏商周三代是我國青銅藝術最璀璨時期,目前所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數以萬計。我國古代青銅器有著端莊凝重渾厚古樸的造型 ,製作精美的紋飾誇張而豐富,特別是蟬紋、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等都在中國考古史和美術史上都佔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 青銅器知識:鳳鳥紋圖案!
    但是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紋飾中,很少以鳥作為裝飾主題的,因此認為青銅器紋飾與所謂圖騰崇拜直接有關的說法,就有人提出懷疑,因為公認玄鳥是商族的圖騰,但是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主要紋飾中,很少有這個主題,因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似乎沒有得到什麼反映。
  • 閒話青銅器之三,簋稻簠梁
    在中國考古歷史上,發掘出土和傳世青銅器中,鼎是第一位,最多。簋位據第二。《禮記·樂記》:「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在奴隸社會裡,簋,簠和鼎一樣,都是作為「明貴賤,別等級」的特殊標誌。天子八簋九鼎,諸侯六簋七鼎,大夫四簋五鼎,元士二簋三鼎,不得僭越。
  • 溝通「天地」 商代牛首紋青銅器
    牛首紋是商周青銅器較為常見的紋飾之一。
  • 殷墟祭祀文化的秘密:青銅器中的少女頭顱和跪人藏龜
    一進入這個地下博物館的大門,你就會被這裡的「饕餮盛宴」所深深吸引。花拾間原創圖片禁止轉載這裡真的是饕餮紋的世界,無論是陶罐、青銅鼎、青銅鬲(lì)、青銅甗(yǎn)、青銅卣(yǒu)、青銅簋(guǐ)等各種青銅器具上,你都能看到精美絕倫的各色「饕餮」的紋飾,它帶給你的是震撼心靈的力量之美和猙獰之美。
  • 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內部刻「中國」二字,如今成為鎮國之寶
    而陝西寶雞被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作為周秦王朝發祥地,迄今為止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數不勝數,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今天我要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村民賣到廢品收購站的東西,後來竟然是國寶。事情回到1963年6月,陝西寶雞賈村鎮村民陳堆因老屋住不下,於是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而院子的後面就是土崖。
  • 《長城》上戰饕餮,這部電影中真正的主角其實是TA!
    饕餮 [tāo tiè] 是什麼?A.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猛獸,常見於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 B.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呂氏春秋·先識》 C.貪吃者或性情貪婪的人D.《長城》大反派滴!以上全對!
  • 《山海經》上古神獸之饕餮,四大兇獸之一,有何玄機!
    但如果我們認真想一下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首先最基本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為什麼把這個圖案叫作饕餮紋呢?在這些青銅器上並沒有刻著饕餮二字在商周時期的文字記載中我們也並沒有發現任何相關的說明但是在戰國末期(成書於先秦時期)的《呂氏春秋》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周鼎著饕餮
  • 文物鑑賞|西周饕餮紋銅鼎
    文物鑑賞|西周饕餮紋銅鼎 2020-09-18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就有答案
    寶雞——中國的青銅器之鄉,這裡以窖藏青銅器眾多而出名。在寶雞市的青銅器博物院裡,其第一展廳就通過大量窖藏出土青銅器的展示,展現寶雞青銅器之盛。這座展廳面積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260件。分為楊家村文物陳列展區、寶雞其他青銅器文物展區、青銅器之鄉主題陳列區和周之溯源板塊四個部分,展示的青銅器將這一偉大時代濃縮在了同一個空間之中。
  • 商代青銅器和周文王的《周易》意味著神文化逐漸讓位給人類文化
    在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中,有許多大型青銅器,造型厚重,紋飾複雜,鑄造精細,另外,以饕餮紋為主要紋飾的紋飾,氣勢雄偉,氣勢恢宏,他們的精湛製作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那種厚重複雜的形式,和商代那「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的氣勢雄偉。殷墟遺址是出土最多的商代青銅器。說到殷墟青銅器,很容易想到著名的司母戊方鼎。據說這是商的兒子文丁為了犧牲母親「戊」鑄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