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曾在中國火爆一時的馬拉松賽事陷入停滯。在這場疫情帶來的危機之後,馬拉松產業能儘快恢復嗎?
4月6日,中國田徑協會發布了《關於落實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第47號文件精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馬拉松等大型活動、賽事暫不恢復,同時要求各賽事組委會、運營單位採用網絡形式向當地群眾推廣併科學指導居家跑步鍛鍊活動。
中國田協6日在《通知》中表示,為了切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減少人員流動聚集產生的隱患,自總局通知下發之日起,馬拉松等大型活動、賽事暫不恢復。為充分保障跑者權益,各賽事組委會應充分做好賽事取消、延期等賽事信息的及時發布,並做好與跑者的溝通等工作。
雖然賽事暫時不能恢復,但通知中的另一個信息是「網絡形式向當地群眾推廣併科學指導居家跑步鍛鍊活動」——在家保持狀態的跑友們,都在等待馬拉松賽事解禁的那天。
賽事是體育產業的龍頭和絕對上遊,當賽事端陷入停滯,馬拉松產業還好嗎?
跑友:「菜鳥」和「老鳥」的異同
「居家兩個月,除了感覺到自己的自主生活能力差之外,還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平時工作繁忙的Linda從沒想過自己會想去參加路跑。「以前我是個為了800米跑步發愁的人,工作之後更是很少鍛鍊。但現在,我發現抵抗力對於健康意義重大,我決定通過跑步提高自己的抵抗力,爭取以後也跑個全馬試試,慢慢來。」
這樣的新人不在少數,據Linda透露,她的一些同事也在疫情期間開啟了跑步計劃。「公園現在陸續開放了,大家可以預約入園,人還比之前少了很多。雖然現在沒有了比賽,但大家的跑步熱情並沒有消散。」
除了Linda這樣的新人,也有一些跑圈的資深愛好者。常年在北京大興埝壇公園跑步的李麥,最近感到有些無聊。雖然平日的訓練仍能夠保證,但戴著口罩跑步和沒有比賽參加,讓她的心情不太好。「還是希望疫情儘快過去,現在這樣,自己的跑步狀態不好,更可怕的是萬一這些積極辦賽的公司都扛不住了,我們以後想參加比賽找誰來組織?」
「有的自媒體說今年國內都不辦馬拉鬆了,雖然是個標題黨,但我還是擔心那樣的事兒發生。」李麥表示,常年跑步的人大多會參加一些跑步活動,沒賽事了之後自己平時跑步都感覺到了動力不足。「以前我最期待的就是北馬,雖然經常沒有參賽資格,但那種數萬名跑友齊聚一堂的壯觀景象,真讓人懷念。現在,就算有個小型賽事我都願意參加,可是連小型賽事都沒了。」
雖說大家對於賽事的期待值很高,但這些跑步愛好者心裡清楚,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抗擊疫情,比個人愛好重要,為了大局著想,我們現在跑步都不組團跑了,都是單人去『刷圈』,然後截圖跟一個跑團的人分享。」
談及對於新人的建議,李麥表示:「在能參加比賽的時候儘量去參加,比賽中的樂趣是平時體會不到的,哪怕是大眾參與的門檻低的賽事,也勝過自己平日的跑步活動。」
從業者:行業處於寒冬但回暖趨勢明顯
某跑步自媒體的從業者Bob透露,最近賽事公司的日子過得並不好。「尤其是一些現金流情況本就不好的小公司,我認識的一個賽事老闆他都兩個月沒發出來工資了。」他說。
除了透露了一些關於工資的事兒,Bob還關注了人員流動。「一些小企業的總監級中層領導已經離職,或創業或待業或轉行,總之現在這個行業的寒冬讓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Bob認為,目前行業遇到的困難是所有行業都遇到的。「餐飲業也難,旅遊業也難,體育行業相比於它們甚至沒有那麼誇張。而且與餐飲業和旅遊業不同的是,體育產業的反彈會更強勢。」
談及行業的反彈,Bob稱,餐飲業幾乎不存在報復性消費。「客單價可以提高,但人一天就能吃得下那麼多東西,不可能從一日三餐變成一天十頓飯,旅遊業同理,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復工之後要工作。但體育不是,體育可以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跑步半小時就可以達到鍛鍊效果,那麼跑步相關的裝備、運動飲料甚至相關培訓就可以因此受益。」
另外,在Bob看來,由於跑步愛好者人口基數大,這也讓這個市場的反彈更加值得期待。「疫情結束後,健身,路跑,自行車等行業一定會迎來新一輪的爆發。人們因為疫情會更加重視健康,也會更願意為了體育和健康進行消費。」
除了C端的消費者,馬拉松產業的一大部分收入來源是B端。贊助商們對於馬拉松的態度,又有何變化呢?
Tina是國內某品牌的公關公司對接人,他們此前贊助了不少國內的馬拉松賽事。談及目前的「賽事荒」,Tina認為這不會影響到她的「金主」贊助馬拉松的長期戰略。
「馬拉松賽事在近幾年都有成百上千場,以馬拉松賽事進行體育營銷的邏輯也趨於成熟了。所以,疫情不會影響到我們未來對於體育營銷的整體戰略,贊助各家賽事依然是我們的前進方向。」
不過,對於目前的情形,Tina也有一定的擔憂,但她的態度總體來說還是樂觀的。「確實有些公司不太好撐過去了,但市場擺在那兒,不管疫情什麼時候過去,中國龐大的跑步人口,都會倒逼市場打造吸引他們的賽事平臺,而有了賽事,自然不會缺乏媒體報導和曝光,這也是我們疫情過去之後不會減少對馬拉松賽事贊助投入的原因。」
對於未來,Tina態度堅定且樂觀:「跑步人口的增加,扛過疫情的優質賽事公司進一步發展,相關品牌的持續投入,都將讓目前按下暫停鍵的馬拉松產業迅速重啟。春天總會來的,哪怕遲到,也絕不會缺席。我們既要有跟病毒速戰速決的目標,也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畢竟我們是跑馬拉松的,病毒耗不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