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2是圖1的12導bo同步心電圖。
心電圖診斷
1,竇性心動過緩
2,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
3,房性逸搏
4,交界性逸搏心律
5,T波改變
分析:
圖1的前3和後7個心跳的竇性心動過緩。
第4個心搏是房性逸搏。P'波形態與竇性P波明顯不同,II、III、avF向下,avR向上,P'R間期>0.12s。
第5、6、7是三個連續的房性期前收縮,形成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
第二行前3個心搏是3個交界性逸搏,形成交界性逸搏心律。
一、房性逸搏
在竇性頻率下降的情況下,心房內異位起搏點被動性地發放一次或連續兩次激動,形成的被動性的房性抑動,稱為房性逸搏。
房性逸搏的診斷條件:
1,延緩出現的單個或成對房性搏動, P'波形態與竇性P波不同。
2,逸搏間期1000~1200ms,頻率50 ~60bpm。
3,P'R間期≥120ms。
4,房性逸搏連續出現三次或三次以上,稱為房性心律(房性逸搏心律)。
二、房性心動過速心電圖特徵:
心動過速起源於心房、腔靜脈或冠狀靜脈竇口部,引起心房除極產生的房性P波形態方向、電極或時間與竇性P波不同。
1,心動過速的P波頻率100~250/min。
房性P'P'周期規則,也可伴有房性心律不齊。
2,房性P'波形態一致,為單形性房性心動過速。P'波形態至少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者,為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又稱紊亂性房性心動過速)。房性P'波圍繞基線上下轉動者為扭轉性房性心動過速。
3,房性心動過速的P'R間期可正常或延長。
4,QRS波群形態與時間多正常。也可伴束支蟬聯現象、束支阻滯、預激症候群等寬大畸形。
5,如能記錄到房性心動過速的開始,通常以房性早搏(第5個QRS波)或加速的房性逸搏形式出現(這個圖是以房性逸搏形式出現),房性心動過速終止時的代償間歇比一個竇性心動周期長。多數房性心動過速為短陣偶發,少數表現為短陣反覆發作,房性心動過速持續存在數月,數月或數年者更屬少見。
三、逸搏與逸搏心律:
當高位節律點發生病變或受到抑制而出現停搏或節律明顯減慢時(如病態竇房結症候群)或因傳導障礙(如竇房或房室傳導阻滯)或其它原因造成長的間歇時(如早搏後的代償間歇),作為一種保護性措施,低位節律點就會發出衝動來激動心室。若單個出現稱逸搏,若連續三個或三個以上出現稱逸搏心律。
按發生部位稱房性逸搏、房室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
房室交界性逸搏最常見,室性逸搏次之,房性逸搏最少見。
形態與相應的早搏形態一致,只是在長的間歇後出現,而早搏是提前出現的。
四、頻率:
房性逸搏心律50~60次/分。
交界性逸搏心律40~60次/分。
室性逸搏心律25-40次/分。
五、竇性心律合併高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控制心室的節律,多為交界性心律。
1,交界性心率40~60bpm。
2,P-與QRS波群的關係
①逆行P-波位於交界性QRS之前, P-R間期小於120ms。
②逆行P-波位於交界性QRS之中,
③逆行P-波出現於交界性QRS之後,
④伴有房室傳導阻滯或幹擾者,無逆行P-波。
3,交界性QRS波群
①與竇性QRS波群相同。
②伴時相性室內差異傳導而變形。
4,節律多數情況下交界性心律的節律是勻齊的。少數情況下也可出現交界性心律伴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