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文化介紹,了解亞洲茶文化,印度|斯裡蘭卡|日本

2020-12-14 茶人滿常覺

大家好,我是茶人滿常覺,今天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世界茶文化之亞洲茶產區,重點介紹印度、斯裡蘭卡和日本。

一,亞洲茶文化之印度

在世界五大洲中,茶樹種植面積最大的是亞洲,約佔全球的90%,產量約佔全球的84%,有22個國家產茶。印度茶葉生產發展始於19世紀30年代。

1939年印度成立了專門發展茶葉生產的阿薩姆公司,茶葉生產進入發展階段。至20世紀初期,印度茶葉生產在一些重要生產環節,已嘗試機械化生產。

印度茶區廣闊,著名的茶區有阿薩姆茶區,大吉嶺茶區,杜阿爾斯茶區、尼爾吉裡茶區,特拉伊茶區、特拉萬科茶區等。

印度茶葉以生產紅茶為主,紅茶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98%,紅茶中又以生產紅碎茶為主,條形工夫紅茶只有在大吉嶺茶區有少量生產。此外,印度還生產少量蒸青綠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印度還生產少量速溶茶等。

二,亞洲茶文化之斯裡蘭卡

斯裡蘭卡位於南亞次大陸南端印度洋上,是一個熱帶島國。茶葉是斯裡蘭卡的主要農業作物,斯裡蘭卡茶葉生產的經營方式是農戶小規模生產和公司規模化經營並存。目前茶園總面積的44%由小規模家庭農戶生產,其產量約佔60%。56%茶園是由公司直接控制,其產量約佔40%。

茶樹種植基地主要集中在中央高地和南部低地。以產紅茶為主。產量比重大而且品質優異。按產地海拔高度不同分為三類,即高地茶、中地茶和低地茶。

所產的錫蘭紅茶集中在六個產區:烏瓦、烏達普沙拉瓦、努瓦納艾利、盧哈納、坎迪、迪不拉。

當地也產少量綠茶,近幾年的綠茶產量也只在兩千噸左右,產量僅佔少部分。斯裡蘭卡還產有少量的特種茶,如速溶茶,風味茶等。

三,亞洲茶文化之日本

日本種茶較早,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傳入日本。

日本種茶較早。但茶葉生產的發展,始於中國南宋之時。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茶樹栽培、茶葉加工等管理水平的不斷完善,機械化生產水平也不斷提高,如今日本的茶產業發展水平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日本茶區,分布面廣,除北海道外,或多或少都有茶樹種植。但最大茶區分布在靜岡縣,該縣茶樹種植面積、茶葉產量分別佔全日本50%以上,其次是鹿兒島。

日本是一個以生產綠茶為主的國家,長期以來又以生產綠茶中的抹茶、煎茶為主,至今大多仍保持著古代蒸青綠茶的加工方法和品質特點,炒青綠茶在日本也有少量生產。

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到明代形成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為其基本精神。

我是茶人滿常覺,事茶多年,專注於茶文化領域的研究與推廣,平臺認證持續優質原創作品輸出,只為讓您的茶生活更有品質更美好!感謝閱讀,歡迎您的關注,謝謝點讚轉發留言收藏。

相關焦點

  • 普洱茶文化與世界茶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普洱茶沉澱和積累了豐富的茶文化。普洱茶文化與少數民族風情融為一體,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西南文化生態旅遊資源的一部分。這是中國古代關於普洱茶文化的記載,把普洱茶文化與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互相融合的文化景觀展現得淋漓盡致。
  • 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舉辦 海內外嘉賓論道茶文化的...
    開幕式現場宣讀了《海絲國際茶文化交流合作倡議》,《倡議》表示,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代表符號之一。茶傳五洲,世界共享,茶文化是海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省,同時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願同各方一道,推動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
  • 台州與日本茶文化交流(當代篇 )
    中國歷史朝代更迭,興衰起伏,數千年的中國茶和茶文化發展史亦有高低起伏,改革開放以來,復又進入快速發展的復興期。從「茶為國飲」到「六茶共舞」到「茶和世界共享發展」,台州茶業跟著中國茶的步伐,得到進一步的繁榮和發展。
  • 【日本小常識】日本人的茶文化
    綠皮動車日本小常識 第 24 期 「 這是一個介紹日本的模塊 在這裡,你們可以問任何日本相關的問題 我們會一一解答,
  • 做強茶產業 弘揚茶文化——對潛山市發展茶文化的思考
    發展茶文化,潛山有生態優勢。潛山位於安徽西南部、大別山東南麓,旅遊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自然和文化遺產地等國際國內頂級旅遊名片。
  • 一粒米、一杯茶、一片瓷……尋覓亞洲美食節上的飲食符號
    ■一粒米,亞洲人餐桌的主角在杭州的美食節現場,來自日本等地的壽司師傅們將400餘塊壽司擺出飛龍造型,龍頭、龍爪和龍尾由南瓜雕刻而成。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龍形壽司」耗時3個多小時製作而成。「現在壽司越來越受大家喜歡,這次我們做九龍壁壽司,因為龍是中國的圖騰、中國文化的象徵,這次想和日本壽司相結合,以這種方式祝賀亞洲美食節的召開。」來自日本的壽司料理專家榊明生說。雨熱同期的氣候特點使得亞洲東南部和南部成了全世界水稻種植最為集中的產區。
  • 世界茶文化,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各國茶俗豐富多彩
    人草木茶禪文化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世界上飲茶的國家都與中國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新的世紀,隨著世界各國茶葉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茶文化交流日益緊密,使得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同時茶文化與各國的文化風俗相融合,呈現出五彩繽紛的世界各國飲茶風俗。
  • 致力於成為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動者 奈雪的茶 7 月 4 日登陸日本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茶文化最新資訊 > 正文 致力於成為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動者 奈雪的茶 7 月 4 日登陸日本
  • 不同國家有著不一樣的茶文化,印度盛行的濃茶配方是什麼?
    茶文化在世界中的推行,使得全球人愛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同國家有著不一樣的茶文化,也有著不一樣的茶。像是我們國家,會根據不同的制茶工藝來進行區分茶的種類,也會根據其加工的程度來進行劃分品類,每一個類別下,又有著多種多樣的品種,每一種又有其各自的茶味。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由於部分社會人士、學者、研究人員缺乏對茶文化的相關學理、內涵界限、基本特徵與特質的清晰而準確的認識,憑藉其對茶文化的主觀認識,因時因事因需而論,出現將「茶之道」與「茶道」、「茶道」與「茶文化」等同,以茶藝來論述茶道或以茶道來代指茶文化,任意誇大茶道的內涵,將茶道凌駕於茶文化之上,將茶道視為的茶文化的代名詞等現象。
  • 周江勇:大力傳承弘揚茶文化 努力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走向世界
    周江勇強調,要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大力傳承和弘揚茶文化,以西湖龍井茶為主體,全力打造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平臺,加快推進茶行業全域提升、全面提質,進一步以茶興業、以茶惠企、以茶為媒,不斷增強杭州「茶都」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努力讓經典產業歷久彌新走向世界。戚哮虎、許明、王宏、陳國妹參加。
  • 因迷戀東方茶文化而誕生的柏林茶鋪
    P & T的使命是將優質的茶及茶文化傳遞給更多的愛茶人。設計師用現代的方式來詮釋茶的內涵。改變傳統的櫃檯模式,大型的展示櫃配有滑動抽屜,各式茶及附帶信息展示在白色的容器中,顧客可以近距離聞茶品嘗,了解茶的起源、生產過程及特性等。
  • 茶文化,從泡一杯茶開始
    然而,在這個功利的世界,人人都在為生存而奔波,忙忙碌碌,去實現和拼搏自己的夢想和希望。生活的壓力和緊繃的心弦,讓人無法釋懷那份輕鬆的心情。人們渴望心靜、心安、心清的狀態,好像似水中撈月,祈盼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願景,恰如海市蜃樓。 驀然回首,方才意識到真正值得我們為之追求與嚮往的東西其實很簡單。
  • 茶界盛會 商貿平臺--2003年中國·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
    該節組委會聘請中國農業部部長杜青林擔任名譽主任,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際瓦、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楓擔任組委會主任,中華茶人聯誼會會長高麟溢、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梅峰、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查良庸、日本茶鄉博物館館長小泊重洋、韓國茶人聯合會會長樸權欽等人出任組委會顧問。
  • 「一帶一路」茶為媒 台州向日本輸出茶文化(古代篇 )
    省政協原主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先生說,茶是傳承創新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橋梁紐帶,是走進「一帶一路」的文化使者。本文講述台州與日本的「茶之路」,通過歷史梳理,找出茶文化交流脈絡,提出茶文化進一步交流發展的借鑑空間和當代價值。
  • 茶文化|臺灣的茶藝及其發展
    那時期的臺灣茶文化主要就是商業的文化,沒有什麼享受的成分在裡面。 臺灣的茶業一直是以外銷為導向,國際市場需要什麼茶葉,我們就提供什麼茶葉,最早是烏龍茶,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以後,他的政策是農業臺灣、工業日本,日本本身是生產綠茶的,為了不影響他本土的市場,他希望臺灣不要生產綠茶,臺灣就逐漸發展包種茶、紅茶、烏龍茶。
  • 茶文化傳承與傳播
    茶文化在我國文明傳承源遠流長。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藝、茶故事等等。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 茶文化知多少丨茶文化復興五個進程
    茶道》第七期】文丨蔡榮章▲茶文化復興進程知多少?小壺茶法、如何泡好一壺茶、茶道教室都是這個階段的產物,是為茶文化復興第一個進程。有心的人,趕時髦的人,在這喝茶風氣初起之時到處購備茶具、到處學泡茶。「我已收購了一百把茶壺」、「要不要去學泡茶,每星期二四晚上」、「我家附近又開了一家茶店,去看一看」,都是常聽到的話語。
  • 一葉情深水香濃——茶文化
    學者稱之「茶馬古道」主要有兩條:一條從四川雅安出發,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直達印度;另一條從雲南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到西藏邦達、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達、拉薩,再經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茶馬古道」將滇、藏、川「大三角」地區緊密聯結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遠的茶馬文明。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摘要]日本飲茶之風已興起七百多年,才由村田珠光從中悟出『道』來。至千利休時,日本茶道的體系始告完成。中國沒有日本的那種茶道,中國自唐以來,即稱「茶為食物,無異米鹽」。榮西之後,飲茶在日本逐漸興盛,起初在禪院中流行,後來日本的公家和武家都欣賞飲茶之趣,在日本興起了舉辦茶會的風氣。根據《吃茶往來》(約為日本南北朝晚期或室町初期的著作)所記,當時高級武士修建了講究的茶亭,在這裡舉辦茶會。點茶獻客之後,要玩一種叫「四種十服茶」的賭賽遊戲,它有點像我國那種比茶味、比茶品的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