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給一個2歲的孩子選玩具,你會選些什麼?
毛絨玩具?洋娃娃?積木?亦或是小汽車?我相信,多數人都會這麼選吧。
但美國一位媽媽給自己2歲女兒選的「玩具」,卻讓所有人驚掉了下巴:
它們是瀕臨死亡的野兔、松鼠、白尾鹿...
不僅鮮血淋漓,甚至還帶著生命的餘溫和垂死的哀鳴。
據了解,孩子還在襁褓中時,這位媽媽就已經在帶著孩子狩獵了。
現在孩子能自由活動了,獵物自然就成了她的玩具。
這位媽媽表示:她之所以這麼做,是想把狩獵的愛好傳給孩子,讓孩子從小接受薰陶。
對於個人愛好,菌菌不做評價,但讓一個2歲的孩子,每天親眼看著媽媽獵殺這些活生生的動物,菌菌實在無法接受。
最終,孩子也滿足了媽媽的期待,她親手持著弓箭,刺進了一個動物的傷口裡,轉頭甜甜一笑。
令人不寒而慄。
在媽媽的「培養」下,她終於失去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能力。
看到這裡,我相信大多數人的反應都和這位網友一樣,為孩子的未來感到唏噓:
確實,失去了對生命的敬畏,未來又如何會有一顆悲憫之心?
說實話,這樣極端的案例並不多。
但反觀現實生活,它的「低配版」卻是一點不少,可一直以來,卻都被我們忽視了...
1.這些情況你一定也曾遇到過
在家裡,孩子會緊緊摟住小動物不放,甚至揪它的毛;
遛狗時,熊孩子對著狗狗上來就是一腳;
逛街時,幾個孩子追著流浪狗扔石子;
……
這些都是程度較輕的。
菌菌曾看到過一個5歲女孩虐死倉鼠的視頻,當時深深地被女孩的粗暴和家長的反應所震驚:
她拼命拉扯倉鼠的四肢;
摔下,撿起,摔下,撿起...
周圍人看不下去了,提醒她:「這樣下去,小倉鼠會死掉的。」
人們本以為小女孩會就此停下,然而並沒有,她手上的動作更粗暴了...
女孩的媽媽更是表示:「這是我們自己買的,想咋玩就咋玩,別多管閒事!」
這些孩子,可能不知道這樣做會傷害小動物,也可能是為了發洩不良情緒,甚至可能是模仿大人。
但不管原因如何,家長不該置之不理,甚至默許。
有位圍觀群眾說得好:「孩子小時候就不知道珍視生命,等她長大了,也不會珍視你!」
2.只是一個動物至於嗎?
至於。
不少家長之所以置之不理,是因為「不就踢了幾腳/打了幾下/玩死一隻XX嗎?他還是個孩子,小孩子懂什麼!」
是,他可能確實不懂,但不懂才需要教育、引導。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遲早會害了他。
前段時間的熱搜#男子開水澆燙懷孕母貓#的新聞,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只因貓咪偷吃了他一根火腿腸,他就用開水活活澆死了它。
事情被好心人披露到網上後,他被全網痛罵、丟了工作、賠了治療費用。
說實話,這是活該!
但家屬的回應,仍然是在為他辯護:孩子平時老實聽話,是個老實人。
但真正的老實人,會虐待動物、傷害動物嗎?
尼採曾經說過:「人的道德是有一致性的,一個願意虐待動物的小孩,以後未嘗不可以殺人?」
對此,美國也專門做了一項調查:
研究人員將一組因暴力犯罪被監禁的囚犯與一組沒有犯罪記錄的人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25%的囚犯在童年時有過虐待動物的行為。
此外,我國也有調查顯示:虐待動物的人大多數會發展為暴力傾向者,並會使用暴力侵犯他人。
所以,敬畏生命這一課,家長們別再缺席了。
3.當孩子虐待動物時
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菌菌之前,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圖片:
小男孩小心翼翼幫助小狗的畫面,讓人不由得心生溫暖。
這樣的善良美好,不正應該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該有的樣子嗎?
所以,當孩子對待小動物下手沒有輕重時,我們家長應該及時幹預:
◆ 鄭重其事的制止
態度一定要嚴肅,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
小動物和你幼兒園的小夥伴一樣,也是你的朋友,不能這樣對待自己的朋友。
一定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只是嘴上說一說,要讓他意識到你對這件事很重視。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你剛才揪了狗狗的毛,你揪揪自己的頭髮,疼不疼?
你剛才打了狗狗一下,你拍自己一下,疼不疼?
你剛才踢了狗狗一腳,你走在路上摔跤的時候,疼不疼?
讓孩子明白,狗狗和自己一樣,受到傷害會疼,會傷心,會難受...
當孩子成長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此時不教更待何時?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壞孩子,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孩子。
我們成年後的種種行為,都能在童年找到答案。
願所有家長,都能及時為孩子補上生命教育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