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依圖科技之後,科創板又將迎來一家AI獨角獸。
12月3日,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根據招股書,此次雲從科技擬募資37.5億元,將用在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CV賽道經過輪輪廝殺後,如今存留下的賽道玩家無論是論渠道能力、還是論技術能力、或是論資本積累,皆不可小覷,其中以「CV四小龍」頗受關注,據悉四家企業佔超過60%的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
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致力於助推人工智慧產業化進程和各行業智慧化轉型升級,與曠視、商湯、依圖並稱為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自主研發的跨鏡追蹤(ReID)、3D 結構光人臉識別、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和對抗性神經網絡技術等人工智慧技術均處於業界領先水平,其中:跨鏡追蹤技術獲得了首屆全國人工智慧大賽冠軍;3D 人臉重建、OCR、語音、機器閱讀理解等技術在世界權威數據集刷新紀錄;深度學習、視覺識別等領域論文在國際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學術會議與期刊上發表。
業績方面,雲從科技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11.34萬元和80734.72萬元、22096.19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6,789.25 萬元、-27,145.88萬元、-50,587.17 萬元以及-40,494.29 萬元。同期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10,631.63 萬元、-18,067.52 萬元和-170,801.61 萬元和-28,620.22 萬元。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公司合併報表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03,086.17 萬元。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 1-6 月,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 5,940.65萬元、14,818.94 萬元、45,415.38 萬元和 24,747.32 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2.06%、30.61%、56.25%和 112.00%。
「國家隊」背書,上海灘富豪劉益謙持股3.86%
作為「四小龍」中唯一一家投資人名單沒有阿里巴巴身影的企業,雲從科技另有背書。
相較於其他三家雲從科技入局較晚,但是融資拿的並不少,自2015年正式成立以來,雲從已完成 5 輪融資,累積融資額已超過53億元。而從 B 輪融資開始,雲從科技的股東陣容就以「國字號」產業投資與地方基金為主流,這與雲從科技的創始團隊背景有很大的關聯。
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2010 年 8 月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2010年,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院長袁家虎三次親自前往 UIUC邀請周曦回國一起參與科研工作,周曦終於以「百人計劃」專家身份回到重慶,並與大學好友李繼偉和溫浩一同組建了當時中科院最大的人臉識別研究團隊。2011 年 11 月至 2015 年 5 月擔任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智能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2015 年,周曦放棄了中科院的編制,帶領中科院最大的人臉識別研究團隊的部分核心成員,正式成立了雲從科技。
雲從科技成立以來便一直以國家隊宣傳造勢,周曦曾表示,「我們是國家隊,中科院是我們的股東,還分別與公安部、民航總局、四大行有聯合實驗室,這是國家隊的優勢所在。」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是「四小龍」中唯一一家同時受邀參與了人工智慧國家標準、公安部行業標準等 26 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工作,並同時承擔多個國家級重大項目建設任務,如 「人工智慧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系統產業化及應用項目」、工信部「基於自研 SoC 晶片的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產業化應用」等。
持股比例方面,IPO前,創始人周曦通過常州雲從控制雲從科技的23.2%股權,擁有64.6%表決權,上市公司佳都科技持股為7.82%,雲逸眾謀持股為7.55%,鼎盛信和持股為4.02%。
雲從科技共有 4 名國有股東,分別為南沙金控(持股2.21%)、國新資本(持股1.23%)、上海聯升(持股0.79%)、廣東創投(持股0.47%)。南沙金控由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持有 100%股權;國新資本由國務院通過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間接持有 100%股權;上海聯升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間接持有 42.43%股權,由上海市嘉定區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間接持有14.2857%股權,由上海市徐匯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間接持有 14.2857%股權,由上海市浦東新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間接持有 14.2857%股權;廣東創投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通過廣東省粵科金融集團有限公司間接持有 100%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資本大鱷劉益謙亦是雲從科技的股東,招股書顯示,劉益謙持股比例為3.86%。劉益謙以其資本市場上的傳奇運作為眾人所知,早年間他曾通過國債、"股票認購證",獲得了超百倍的收入,然後成立了"上海新理益投資",通過受讓法人股、參與定增,先後進入10多家上市公司前10大股東之列,這些股票一上市交易,往往就可以獲利十幾倍、甚至幾百倍,他的財富通過股市迅速增值,從一個普通萬元戶蛻變為身價百億富豪,2019年胡潤百富榜上,劉益謙家族獲得400億元人民幣排第65位。
中國銀行業第一大AI供應商
「國家隊」的背書也為雲從科技在獲客環節有直接的影響,作為純內資的中科院出身企業,雲從科技更容易獲得高度注重數據安全的金融、安防領域客戶的信任。
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在智慧金融領域,公司為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等超過 400 家金融機構提供產品和技術服務,推動全國超過十餘萬個銀行網點進行人工智慧升級;在智慧治理領域,雲從科技產品及技術已服務於全國 30 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在智慧出行領域,公司產品和解決方案覆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浦東機場、上海虹橋機場、廣州白雲機場、重慶江北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等包括中國十大機場中的九座重要機場在內的上百座民用樞紐機場,日均服務旅客達百萬人次;在智慧商業領域,產品及服務已輻射汽車展廳、購物中心、品牌門店等眾多應用場景,為全球數億人次帶來智慧、便捷和人性化的 AI 體驗。
分產品來看,目前,雲從科技自主研發了融合人工智慧技術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部分 AIoT 設備,報告期內主要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及其應用軟體,並面向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領域客戶提供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近年來,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貢獻收入佔比不斷升高,2020年上半年已經貢獻近半收入。
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為軟體產品,具有高毛利特徵,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 81.35%、75.55%、89.30%和 73.78%。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以AIoT 產品為人工智慧產業化落地提供硬體支撐,主要通過其生產工藝與成本管控來獲取利潤,毛利率整體相對較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18.77%、17.76%、23.43%和 34.61%。
雲從科技在金融行業相對領先,是中國銀行業第一大AI供應商,不過金融領域對於AI 技術的應用與其他行業相比門檻確實不夠高,對於G端資源的綁定,這可能才是雲從科技真正的核心優勢。
本文完
文丨來源:ipo觀察
版權歸原作,若有異議,煩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