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提交科創板上市招股書 創始人周曦擁有六成表決權 擬融資...

2020-12-14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12月3日,被稱為「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雲從科技此次IPO預計融資規模為37.50億元,募集資金所得淨額將全部圍繞其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展開,分別用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此前,雲從科技於2020年8月18日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中信建投擔任輔導機構。此次公開披露招股書,意味著雲從科技在經歷短短3個多月的輔導期後,已經準備好面對二級市場的考驗。

創始人周曦擁64.6%表決權

天眼查顯示,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是國內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較晚的一家,但其發展速度卻令人側目。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億元和8.07億元,2020年上半年實現收入2.21億元。

在營收高歌猛進的同時,雲從科技目前仍處於虧損階段。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91億元、-17.08億元和-2.86億元;同期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12億元、-2.11億元、-4.64億元和-3.04億元。

其中,考慮到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雲從科技在2019年度確認股份支付費用達到13億元左右,這也導致當期公司虧損金額較大。

不過,創業初期的虧損抵擋不了資本對人工智慧「硬科技」企業的追逐熱情。自成立以來,雲從科技進行了多輪融資,融資總額接近30億元人民幣。就在今年5月,雲從科技完成最新一輪18億元人民幣融資,投資方包括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上海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廣州南沙金控、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工商銀行、海爾金控等。

據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將發行A、B兩類股票份,創始人周曦是其最大股東,周曦控股的常州雲從在雲從科技的股權佔比合計達到了23.2%,擁有64.6%表決權。因此,雲從科技選擇了同股不同權的第2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

此外,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佳都科技(600728)均在雲從科技股東行列。其中,佳都科技持有雲從科技發行前7.82%的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另外,資本大佬劉益謙則以3.86%持股位列第5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核心創業團隊均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雲從科技也被外界冠以「AI國家隊」的稱號。

聚焦人機協同戰略 主推作業系統

招股書介紹,雲從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致力於助推人工智慧產業化進程和各行業智慧化轉型升級。公司一方面憑藉著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打造了人機協同作業系統,通過對業務數據、硬體設備和軟體應用的全面連接,把握人工智慧生態的核心入口,為客戶提供信息化、數位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慧服務;另一方面,公司基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賦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應用場景,為更廣泛的客戶群體提供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的行業解決方案。

2018年和2019年,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收入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74.81%和491.92%,增速較快。公司對此解釋為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作為人工智慧的前沿領域,處於產業發展的初期。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成熟,技術型企業開始進行平臺化和系統化工程的建設;隨著信息系統的快速普及,作業系統作為其中核心環節,市場需求呈增長趨勢。

第二,項目方面,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發展,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完成的項目數量由2017年的145個增加至2019年的374個,單個合同收入金額超過100萬元的項目由2017年的3個增加至2019年的31個,均明顯增加。

第三,產品方面,公司建立在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基礎上開發的應用產品類型進一步豐富,銷售收入逐年增長。同時,基於作業系統的軟硬體組合銷售佔比也從2017年的57.55%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96.22%。

深耕四大業務場景

在技術水平方面,雲從科技匯聚了眾多優秀人才組成人工智慧研發團隊,擁有自主可控且不斷創新的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實現了從智能感知到認知、決策的核心技術閉環。其中,公司跨鏡追蹤技術獲得了首屆全國人工智慧大賽冠軍;3D人臉重建、OCR、語音、機器閱讀理解等技術在世界權威數據集刷新紀錄;公司及核心技術團隊曾先後9次獲得國內外智能感知領域桂冠,並於2018年獲得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此外,雲從科技受邀參與了人工智慧國家標準、公安部行業標準等26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工作,並同時承擔國家發改委「人工智慧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系統產業化及應用項目」、工信部「基於自研SoC晶片的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產業化應用」等國家級重大項目建設任務。

截至目前,雲從科技及子公司擁有專利142項,其中發明專利44項、實用新型40項和外觀設計專利58項。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研發技術人員873人,佔員工總數比達50%。

通過多年技術積累和業務深耕,雲從科技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四大領域已逐步實現成熟落地應用。其中,在智慧金融領域,公司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及核心應用已覆蓋六大國有銀行在內超過400家金融機構;在智慧治理領域,公司產品及技術已服務於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

在智慧出行領域,公司產品和解決方案已在包括中國十大機場中的9座在內的上百座民用樞紐機場部署上線;在智慧商業領域,公司產品和解決方案已輻射汽車展廳、購物中心、品牌門店等眾多應用場景,為全球數億人次帶來智慧、便捷和人性化的AI體驗。

今年9月和10月,雲從科技還分別中標國家海關總署、中山醫院南沙分院智能化項目,中標金額分別為1247.8萬元與3.12億元。其中,中山醫院南沙分院為目前國內AI公司公開中標項目中金額最大的項目。

在今年11月23日舉行的第七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雲從科技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CWOS)還獲得專家推薦委員會中外主任特別推薦,入選了「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相關焦點

  • AI公司雲從科技叩響科創板大門 擬募資37.5億元
    12月3日晚間,上交所受理了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從科技」)的科創板申報材料,其擬募資不超過37.5億元,前述資金將投資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 AI頭部企業雲從科技遞交招股書 擬募資37.5億元
    本報記者 謝嵐12月3日,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據悉,雲從科技於2020年8月18日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中信建投擔任輔導機構。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但成立時間短、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雲從科技卻走得快速且穩健。隨著近年人工智慧熱,該公司也一路受資本熱捧,雲從科技自成立以來共進行多輪融資,融資總額接近30億元人民幣,創始人周曦控股的常州雲從在雲從科技的股權佔比合計達到了23.2%。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 擬募資37.5億
    來源:經濟觀察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億元李華清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華清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孵化自中國科學院、擁有4名國有股東、號稱人工智慧領軍企業的雲從科技名聲在外,但其目前尚未實現盈利,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合併口徑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0.3億元,擬募資37.5億元用於擴大業務發展和補充流動資金。
  • 雲從科技招股書:上半年營收2.2億元,擬募資37.5億元
    12月3日,國內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雲從科技的核心創業團隊均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在業內有「AI國家隊」之稱。在上市前,雲從科技自成立以來已進行多輪融資,融資總額接近30億元人民幣,創始人周曦控股的常州雲從在雲從科技的股權佔比合計達到了23.2%。據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將發行A、B兩類股票份,周曦是其最大股東,擁有64.6%表決權。此外,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佳都科技均是該公司股東。
  • 雲從衝刺科創板IPO!3年營收15.77億淨虧23億,中科大校友創辦
    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那一個,現在也要IPO上市衝刺科創板了。沒錯,雲從科技。12月3日,孵化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公司總部位於廣州南沙的雲從科技,正式向上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擬募資37.5億元。成立於2015年的雲從科技,創辦剛滿5年。以計算機視覺起家,創始人周曦師從華人機器視覺教父Thomas S.
  • 雲從衝刺科創板IPO,3年營收15.77億淨虧23億,中科大校友創辦
    原創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那一個,現在也要IPO上市衝刺科創板了。沒錯,雲從科技。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IPO,上海灘富豪劉益謙持股3.86%
    繼依圖科技之後,科創板又將迎來一家AI獨角獸。 12月3日,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根據招股書,此次雲從科技擬募資37.5億元,將用在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 雲從科技申報科創板上市 重慶一PE斥資1.2億元入股有望大賺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受理「 人臉識別巨頭」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雲從科技擬發不超過1.12億新股,募資37.5億元。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總數達到493家。12月14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調查獲悉,今年3月,重慶紅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重慶紅芯)參與雲從科技增資擴股,取得562.7831萬股,21.60元/股,斥資1.2154億元,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後,有望取得豐厚的投資回報,而重慶江北國資間接投資重慶紅芯。
  • 衝刺上市的雲從科技在布希麼局?
    雲從科技是做什麼的?答:「一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 日前,AI 獨角獸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在招股書中,重點提到的 「人機協同作業系統」 刷新了外界固有認知。
  • 36氪獨家 | 雲從科技完成18億元新一輪融資,直指 A 股上市
    這樣的資方團隊符合雲從科技一直以來的「AI國家隊」背景。 雲從科技的上一輪融資要追溯至 2018 年 8 月,當時,雲從宣布完成 B+輪融資,金額超過 10 億元。 從 B 輪融資開始,雲從科技的股東陣容就以「國字號」產業投資與地方基金為主流,這與雲從科技的創始團隊構成不無關係。 2015 年,雲從科技正式成立,其創始人周曦出自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而雲從的前身,也是由中科院最大的人臉識別研究團隊孵化而成。 「國家隊」的底色也為雲從科技在拿單落地環節帶去優勢。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越來越多AI明星公司上市,有意思。在雲從科技IPO上市節奏明確、招股書披露後,當初外界因AI視覺而並稱的「AI四小龍」,現在已有3家走向公眾市場。而且果不其然,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
  • 雲從科技的正反面
    到2021年,AI獨角獸公司雲從科技就6歲了。對於這家「獨角獸」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微妙的節點。近日,繼寒武紀、雲知聲之後,科創板又迎來這一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報考生」。第一代網際網路人才和「科學家」合力雲從科技的核心創業團隊均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也是其被視為「AI國家隊」的主要原因。其中,創始人周曦,80後的AI大牛,受教於中科大,創業前是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專家。核心技術團隊中,也多是中科大、中科院系統出身的專家。
  • 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 成立5年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 每經網
    12月3日,雲從科技正式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上市招股書,擬募資37.5億。眾所周知,雲從科技是國內四大AI獨角獸的唯一純內資背景企業,於2015年孵化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主營業務為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是AI頭部企業最年輕的一家。
  • ...尚未盈利便謀求上市,AI「獨角獸」雲從科技業務快速擴張但存...
    公司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的要求,並結合企業自身規模、經營情況、盈利情況等因素綜合考量,選擇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四條第二款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
  • 科創板第七十周交易大復盤:新鮮事有趣事創紀錄的事一應俱全
    雲從科技獲受理 科創板迎來第五名同股不同權「考生」 科創板連續兩日迎來同股不同權「考生」。繼匯宇製藥2日獲得「準考證」之後,人工智慧「獨角獸」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式獲受理。
  • 雲從科技果然「人工智慧」
    恰巧也是最近,看到報導說,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受理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上市呼之欲出。從重慶起家,到如今的準"人臉識別第一股" ,在雲從科技公開的招股書和信息裡,蜜姐看到了些很有意思的細節,今天與蜜友們分享。
  • 智東西周報: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雲從科技提交招股書...
    智東西周報: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雲從科技提交招股書 三年半淨虧23億 中芯國際回應美國防部禁令 「智東西」周報2020.12.05
  • 曠視上市夭折一年後:依圖、雲從爭相IPO,誰能成為AI第一股?
    「AI四小龍」中的曠視科技曾在去年8月打響了AI初創企業上市的第一槍,然而赴港上市計劃隨著國內外環境變化而終止,失去先發優勢。目前,曠視尚未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傳出。而自11月以來,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雲知聲和雲天勵飛等AI企業先後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其中雲知聲和依圖已進入問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