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衛生系統,有這樣一種普遍的現象,被稱為「手術大拿」的專家們,不少人連本單位的同行都認不全,但對於自己治療的特殊患者、特殊病例卻始終記憶猶新,洛陽東方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韓傑就是其中的一位。
2004年,韓傑從山西長治醫學院畢業來到洛陽工作。16年來,從一名本科畢業生到臨床醫生,再到副主任醫師、洛陽市醫學會普外專業委員會首屆腸胃外科學組委員,韓傑的低調是出了名的。
低調做人,耐心做事。在洛陽東方醫院,這名「低調醫生」的「繡花功夫」是出了名的。不久前,73歲的黃某因突發下腹痛2小時入院,查體下腹部壓痛反跳痛陽性,腸鳴音弱。CT提示,其小腸異物並消化道穿孔,結合患者有喝大紅棗粥史,考慮小腸異物為棗核。急診腹腔鏡探查,確診為兩枚棗核刺破小腸、對穿性穿孔,韓傑為期行腹腔鏡小腸修補術,仔細縫合15針。目前,患者已痊癒出院。
62歲的女患者王某一家人對韓傑的印象尤其深刻,提到韓傑的名字,不停地用「救命恩人」四個字來述說自己的感受。今年秋季的一天,王某因陣發性腹痛伴惡性嘔吐2天入院,既往有子宮切除史的王某,CT提示完全性小腸梗阻,梗阻位於盆腔迴腸。查體腹部平坦,下腹部壓痛陽性,無反跳痛,腸鳴音活躍。考慮為粘連性梗阻,近端小腸至十二指腸通暢無扭轉及內疝。告知患者可手術治療松解粘連解除梗阻,患者未同意,並告知保守治療可能出現腸扭轉壞死破裂等嚴重併發症。1天後,患者在床上翻身後腹痛突然加劇,查體下腹部肌緊張,急查CT腹腔積液明顯增加。急診手術中,韓傑考慮其腹脹不重,仍有建立氣腹的空間,為減少患者創傷,遂行腹腔鏡探查,術中確診為小腸粘連性腸梗阻並小腸破裂,在2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為其行腹腔鏡小腸破裂修補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普外科做的就是普通事,普通事最考驗醫生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韓傑說。從醫這些年來,自己養成了三個習慣,一是手機24小時開機,讓患者隨時可以找到自己;二是急診手術隨叫隨到,從沒有因周末、休假或個人原因耽誤過手術;三是堅持每天天一亮就起床,鍛鍊、學習,提升自己。
好習慣成就好醫生。近年來,韓傑先後發表國家級以上專業論文十餘篇、中華級論文一篇;參與編寫專著一部;承擔河南科技大學醫學本科《外科學》教學任務;被醫院授予年度「青年技術精英」稱號。
(醫藥衛生報記者劉永勝 通訊員尤雲飛 張旋 文;圖片攝影 劉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