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廚房「小白」:這兩本書送我走上全職正軌

2021-03-03 菁kids上海

文 | 蘇敏 圖 | pinterest

 

全職媽媽生涯在女兒一歲時正式拉開大幕。這份工作跟我想像中有許多差異,現實每天都在教我新的功課。

隨便羅列幾個:

心態上看,進入實際操作前,我對全職媽媽職業的想像容易偏重某些方面,「想嘗試烘焙」、「希望能夠兼顧寫作」、「愛和管教兩手抓」,這些都是美好的resolution。一進入角色就發現,不用想那麼多:需要的是挑戰每一個技能,必須成為多面手,因為生活缺不了任何一塊。第一次做了麵包,時隔幾年又一次因為寫稿熬夜到凌晨三點鐘,好多次身體累極了還得及時管教孩子,雖然心裡很想隨她去吧!這緊湊的節奏讓我無法只顧一個重點。

想像中,白天被劃分為上午和下午兩個時段,輔以三餐,我和孩子可以好好地共度這兩段時間,或在家遊戲,或出門拔草各類樂園、書店。現實是,光三餐及其前後涉及的家務,就花去許多時間了,所謂的上午、下午,也就是分別兩三小時而已。常常早餐過去,我已經像是打完一仗:洗漱、做早餐、洗衣服、晾衣服、整理內務……

時間分塊方式的落差,直接影響了日程安排。我必須以周為單位安排我們的活動,而不是以日為單位,才能比較均衡地照顧到彼此的需求:既可以在外好好地浪一浪,又有在家和社區活動的日子,休養生息。

相信在女兒天真的眼裡,不會對「媽媽」有什麼預設。但我曾經以為自己在她眼裡會是一個全心全意「陪伴」的媽媽,事實上,女兒看到的是一個做很多家務的媽媽,雖然她享受與我「共享時間」,在我晾衣服時玩玩衣架什麼的,或是她玩玩具我只是在一旁「陪著」。

這樣的例子很多。而給我最大挑戰的則是廚房那些事兒

開啟全職生活前,最令我焦慮的是如何打發漫漫長日。翻了蒙臺梭利的書,研究不同月齡適合什麼玩具和遊戲,啃《遊戲力》,都是企圖把自己裝備成一個活力滿滿的「早教達人」。現實中,難倒我的首先是一日三餐。一歲多的孩子,已經不再是吃吃輔食泥、煲個粥隨便打發了,如何讓她逐漸和大人的飲食接軌,同時又保證進食的分量成為首要任務。

 

和奶奶交接的那段日子,眼看著女兒的進食習慣每況愈下,以為只是老人沒節操的餵食習慣造成的,後來才知道,她的成長從未間斷,已經到了需要自主進食的階段,對食物有了更多的觀察和喜好,媽媽要做到投其所好又營養均衡,功課還真不少……

我家人力資源分配很簡單,白天只有鐘點工阿姨負責清潔,三餐都在我肩上。一開始我和先生常點外賣,畢竟搞定孩子的三餐對我來說已屬不易。總結下來,我的主要難題有三個:

第一,我的廚藝非常初級,孩子絕不是「飯霸」,不胖不瘦(在大部分人眼中可能是「偏瘦」……),需要比較可口多變的菜式才能確保她吃下一定的量,從而維持比較正常的生長曲線,這就好比讓一個只能在冰場上踉蹌站住的人在短時間裡划起來,還要劃得漂亮;

第二,孩子處於半懂不懂又黏人的年紀,給我一個人在廚房做飯的時間非常有限;

第三,我家的廚房很小,雖然東西不能算多,但也需要好好地規劃物品放置,調整某些做菜的習慣和動線,才能做到有效利用空間。

 

一點也不誇張地說,我的廚房技藝,大學畢業那年才從零開始。當時距離研究生開學還有一段時間,我借住在閨蜜租的房子裡,剛從大學寢室搬出來的年輕人喜歡在家聚餐,不過,我從來都是只負責拌沙拉的那一個,因為我連開火都怕——此前從沒開過煤氣灶。

工作後漸漸可以依著菜譜照貓畫虎,雖然同一道菜做出來的口味總是不穩定,但好歹再也不擔心自己會餓死了。業餘煮的最多的還是方便麵+雞蛋+蔬菜。

就是這樣一個廚房小白,做了全職媽媽。

我回憶起媽媽曾經在廚房對我口頭傳授的知識點,一個一個都鮮活起來了。我也請教了身邊的好姐妹,尋求她們的秘密配方,簡單又好吃的快手菜。第一次,我產生了一種「從零開始學做主婦」的感受。

放眼同齡人圈,我們成長的環境中鮮少有「全職媽媽」的樣板。在成長過程中,媽媽和她的女朋友們都要工作,我們待過單位託兒所,或是由祖輩看大。白天沒有媽媽陪,是再正常不過了。與此同時,我們還是「只需要顧好學習」的一代,和「女生不比男生差」的一代。

今天,我有孩子了,貼身陪伴的日子,能有幾百個,還是一千多個?我可以給這個小小的可人兒留下怎樣的印記呢?我憧憬自己能夠「幹一行、愛一行」,修煉好各項生活技能,同時保有自己工作和愛好的時間。我也希望能塑造出一份「媽媽的味道」,不管當下我的廚藝多麼起伏不定,夢想還是可以有的嘛。

日本人寫的生活家居類書籍總是很務實,有時候務實過了頭,喜歡用打包票的口氣告訴你:這件事就該這麼做。換了以前,我是要反彈的。認真學習講廚房基礎的書籍——從沒料到有這麼一天。但遇到真正的困難,我選擇倒空自己,學習他人的經驗,學一點是一點。

 

《厲害了,我的廚房》(下簡稱「《厲害了》」)有不少廚房基礎技能,涵蓋收納、生菜生肉的處理方式、基本做菜流程等,破解了我的一些執念和迷思,比如:冷凍不但不會讓菜不新鮮,反倒是保險的妙招。讀的過程中還發現,作者的很多說法是媽媽也曾告訴過我的。比如,在砧板下面墊一塊抹布,切菜或肉的時候,板子就不會到處移動了。真是讓人如沐春風。

厲害了,我的廚房!——令人相見恨晚的廚房整理術

作者:[日] 高木惠美Emi Takagi

譯者:程俐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前沿經濟社

出版年:2017-3

 

《廚房越小,做飯越好》(下簡稱「《廚房越小》」)更多的是作者本人廚房習慣的分享,普適性比較低,但她那句「沒有理想的廚房,只有方便使用又用著舒心的廚房」,幫我從日式完美整理的高度拉回現實,廚房每天都在使用,很容易不斷加深「這裡不好,那裡不合理」的印象,但怎麼在有限的條件下做改善,也是其樂無窮的。

廚房越小,做飯越好

作者:[日] 後藤由紀子

譯者:安徒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年:2017-11-01

以下是我的讀書筆記,談最受益的三個部分。如果你是廚房達人,請輕拍。

剛滿一歲的孩子,正是黏人的時候,煮飯時的廚房對孩子來說充滿危險,我不會讓她進廚房。那麼,如何加快煮飯的速度?

我能想到的是至少提前一頓飯的時間處理食材,即前一晚準備早餐,早餐後趁著先生還沒上班準備午餐,孩子午睡的時候準備晚餐。剛開始,我每天晚上到臨睡都還很焦慮,覺得明日的一切都那麼不可控,首先要定菜譜,然後思考哪些可以提前準備,再來就是安排一整天的timeline……節奏緊湊得沒機會喘息。

看書很大程度消解了我的壓力。哦,原來像《廚房越小》作者後藤由紀子這樣十幾二十年的廚房達人,尚且需要提前一晚上寫好備忘錄,我的行為並不完全是無能的表現。於是接受了自己需要每晚有「預備」的時間,這樣第二天就能很省腦筋,按部就班即可。

 

此外,還有兩點:

(1)在大採購回來時就把蔬菜和肉類做初步的處理,而不只是歸位。

在你想喘口氣休息之前,還是讓我們先把買來的食材擺放到該放的地方去吧!如果可以,還可以把蔬菜洗乾淨。就算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也可以讓你之後的烹飪工作變得輕鬆很多,而且你應該還會感受到過去的那個自己有多可愛。

請試著想像一下吧!當你急匆匆地趕回家站在廚房裡時,洋蔥已經切碎了,蔬菜已經焯過水了,肉也已經烤好了,你會不會感動到想流淚呢?而且,如果你事先用鹽把肉醃好了,不僅可以延長它的保存時間,還能使肉保持長時間的鮮美。

——《厲害了》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快手料理,但是,在我腦海中縈繞的觀點始終是:與其說「用時短」倒不如說「計劃好」。和「這樣做或許能省時間」相比,還是「如果先焯好蔬菜的話,就能利用做飯的間隔時間準備沙拉了」這樣的方法更能提高效率。

最耗費精力的並不是特意去爭取時間,而是如何順便去做更多的準備和按照流程去做事情。

——《廚房越小》

這幾句話的語氣很日系吧!

因為日本對垃圾處理有很嚴格的要求,有收垃圾的固定時間,所以他們對如何減少垃圾儲存量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在倒垃圾的前一天大採購,並把食材處理好,這樣第二天就可以把大部分廚餘垃圾都清出去,不至於留在廚房發臭。

上海沒這個限制,但日本主婦的做法給了我啟發。

我一般周日晚上在手機app上採購葷菜和根莖類蔬菜,買一周的分量,選擇周一下午配送。現在提前到周五下單、周六送達,趁著先生在家的周末,我可以一個人在廚房忙碌好幾個小時:把肉類分成小份清洗、冰凍,排骨之類會焯水洗乾淨;像胡蘿蔔這類常出現在孩子輔食中的蔬菜,提前削皮刨絲或切丁,並用油煸熟,可以用來做蔬菜魚肉餅,或是作為燜飯的配菜。這個步驟一做,我一周好幾個晚上可以不用在廚房忙碌了。因為這些事情是幾乎每天都要做的,量不大,但沒法跳掉。

《厲害了》甚至主張把煮菜、燉菜事先就做好在冰箱裡保存起來。隨著食材的慢慢入味,會變得更加好吃。他們對冰箱可謂是物盡其用,我似乎還帶有不少對「新鮮食材」的堅持。

 

(2)不要沉迷於「親手烹飪」的執著。

特別是家裡有小孩的家庭,很多都難以擺脫「親手做菜咒語」的束縛。這是因為他們心中存有一種想法,即東西是吃到孩子嘴裡的,所以為了讓人放心,確保食品的安全,必須自己親自動手。

能夠親手為家人做菜的確是最好的,但是你覺得在滿懷壓力的情況下做出來的飯菜會讓家人感到歡欣愉悅嗎?

——《厲害了》

生了孩子,中國的食品安全就成了我每一天都會想到的問題。奶粉怕假冒,蔬菜怕農藥,副食品最怕添加劑,最好什麼都親力親為——那真的要累壞了。

受作者鼓勵,我和家附近菜場專門包餛飩和做蛋餃、油泡的店主攀上了小交情,請她專門為小嬰兒製作不添加雞精等物的餡料。雖然我每次只買十塊錢的,但她都幫我從預拌的餡料裡留了一份,包一盒子的成品菜給我。實在是非常感激。

另外,一些進口食品超市裡也可以買到添加劑比較少的魚丸、肉丸等加工食品,我也採購一些,不會每天都吃,但放在冷凍庫裡就心安了——最不濟,可以來一碗魚丸湯嘛。

 

對沒有照顧過一家子飲食的我來說,一周問七遍「明天吃什麼」,真的會想破腦袋。《厲害了》一書的一張表格(如下圖)給了我啟發:把每天的折磨集中到一天解決。

這張表格的重點就是——確定主菜,通常就是大葷。根據肉的不同種類——牛肉、豬肉、雞肉、海鮮,選擇不同的烹飪方式——生吃、燉煮、燒炒、油炸、蒸煮,以及不同的菜系風格——日式、西式、中式,可以排列組合出多種菜色。

即便使用的食材相同,只要稍稍改變一下烹飪方法,如將調味從西式改為日式,就能很好地防止菜單的千篇一律,也可以較快地用完一種食材。

——《厲害了》

當然了,書中的菜譜總體偏日式,不是我所熟悉和擅長的,但可以依葫蘆畫瓢,製作一張屬於自己的菜單表。具體可以參考的對象有很多,菜譜類app、主攻輔食的育兒博主,最主要還是我小時候吃的家常菜——既不複雜,我又對其有很感性的認識,模仿再現相對簡單。就像作者說的,先確定主菜,對小娃娃來說,其他重要的變量無非是:主食、食物性狀,幾個選項排列組合一下,每周引入一個新菜,逐漸探索。

 

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列幾條我已經開始實踐的:

(1)這頓飯需要食材,一次性從冰箱裡全部取出來,不要來回多次地開關冰箱門。

一口氣將「要洗、要削、要切」的東西全部從冰箱裡拿出來放在託盤上,蔬菜則一股腦兒地放到水槽中。然後在水槽中把該洗的一次性洗完,把該削皮的都削完,把該切的都切完。

——《厲害了》

呵,這一條需要刻意執行。拿一個洗菜盆,或是不鏽鋼的那種上菜用碗,把這一頓要用的食材一次性「運輸」到水槽。雖然面對打開的冰箱那一分鐘需要動腦,但之後可以省掉數次在水槽和冰箱之間走來走去的步驟,心中對這一餐更遊刃有餘,甚至產生一種運籌帷幄的良好感覺。

 

(2)有利於下廚流程更完善、流暢的小物件可以多買幾樣,比如:放配菜的塑料盤子、抹布等。

準備10隻直徑約為10釐米的盤子,很便宜的塑料盤子。按照不同的用途把切好的蔬菜各自放入不同的盤子即可。

讓我們摒棄「只用一塊擦碗布」的固定思維吧!

用火區域、用水區域、操作臺周圍以及餐桌,這麼多地方都用一塊抹布擦是極其不便的。

每次做菜都要用三塊抹布是不是有些浪費?可能有人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但是,無論是一塊還是三塊,清洗所需的時間都是一樣的。

——《厲害了》

如果一次又一次地把砧板放到水池裡洗,再用抹布擦乾的話,既麻煩又耗時,烹飪也沒法順利進行下去。對我而言,為了能順利製作料理,多準備幾個砧板是十分必要的。

——《廚房越小》

 

日本人似乎很喜歡給很具體的建議。兩位作者在這一點上持相同的態度。我一直是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物件,總覺得東西少肯定比多要強。這也是受日式整理(某一派)的影響。事實上,有些物品數量的增加可以大大優化流程,絕對是值得的。

洗切配的時候,切好的菜常常佔用好些個瓷碗,每次都要「省著花」。雖說是添置物品,但的確帶來了更多方便。以我的做菜習慣,這一天,我選擇buy in。

我原先就是只用一塊擦碗巾、一塊抹布、兩塊砧板的人。常常一塊擦碗巾已經溼了,碗才擦了一半。抹布則需要在做菜和洗碗的過程中不斷地衝洗、擰乾、重複使用。而且這個習慣我並不自覺是需要並可以改進的。

試行之後,的確解放不少。抹布我用兩塊,分別擦灶臺和水池、料理臺周圍,一有油汙或水濺出來就及時擦去,能夠保持廚房整潔。擦碗巾也是兩塊,再也不會覺得把餐具擦乾是件煩心的事了。而搓洗這些布料的時長几乎和原來一樣。砧板對我來說兩塊倒是夠用了。

 

(4)試著練習一道自己的拿手菜

重複練習著同一道菜,直到變成自己的招牌菜就再好不過了。我並不是說要做出一頓完整的全餐來。拿手菜一道道地增加的話,就能一點點地把握好整體的做飯步驟了。

——《廚房越小》

不怕被笑話,目前我的拿手菜如下:番茄炒蛋、豆腐鯽魚湯、蘿蔔排骨湯、山藥玉米排骨湯、三文魚土豆餅、鱈魚土豆餅、奶油蘑菇意面。雖然非常初級,但寫出來我也有底氣了,實在沒時間缺精力,我可以快速準備一餐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寶寶愛吃的,至少現階段還愛。

我很認同後藤由紀子說的,一道道踏實地積累,很多技巧會觸類旁通,慢慢可以成長起來。我準備了一個拿手菜的本子,也是我目前唯一一本正經在用的紙質筆記本,凡是「出師」的菜色,包括一些烘焙的菜單,我會抄錄進去。

 

(5)保鮮袋要放平後冷凍。

保鮮袋要擠去袋中的空氣,讓食材和保鮮袋緊密地貼附在一起,然後放在冷凍角中水平冷凍。這是為了方便之後在冷凍櫃中直立保存。

將水平冷凍完的保鮮袋豎起來橫向排成一排。容器或市場上銷售的冷凍食品也是一樣。豎著冷凍保存是永恆不變的法則。

——《厲害了》

一下想起了我那些冰凍的母乳,冰得歪歪扭扭的,佔用不少冷凍屜的空間。這一條建議對很多人來說是常識吧?我很開心學到了!

 


廚房或許是最具有個人色彩的地方。從廚具、餐具到電器的選擇,每個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樣的。

這本書中介紹的,都是我個人看來「可以這樣做」的方法。

不能說是盡善盡美。有些觀點還不成熟,以後或許會有所改變,但是對於目前來說卻是最適合我的。因為花費了很多精力,所以我真的很喜歡現在的廚房。

——《廚房越小》

非常喜歡後藤由紀子這段樸實的話語。的確,不管是整理術,還是廚藝,都沒有唯一和完美的一套,從實際生活出發、摸索、嘗試、改變,就是最好的路徑。


-END-

蘇敏

六年媒體從業經驗,新上任的全職媽媽。和女兒搭伴,探索小家庭的新模式,期待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掃下圖二維碼

即可購買最新版《2018-2019擇校指南》

www.jingkids.com

國際教育|家庭生活|社區活動


更多菁彩內容

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拯救廚房小白,從囤26種咖喱開始
    為了拯救這群廚房小白(我自己),舉著炒菜被燙出水泡的手,向局座討到一筆救濟金。S&B?咳咳,請大家稱這位0差評的金牌選手「愛思必」。我相信,就算你沒聽過百勝廚的咖喱,一定聽過百勝廚排名世界第一的叻沙風味拉麵。
  • 拯救廚房小白的居家能手
    如何做出方便又好吃的早餐,就成了眾多廚房小白的大難題。小貓就在這裡推薦幾款。 材料簡單,熱狗、土司、芝士片和雞蛋,輕鬆完成。 小白再白,調個蛋還是會的。 自從有了這些裝備,廚房小白表示,人生都美好了呢。
  • 拯救廚藝小白!再也不怕進廚房了
    別再問牛排該吃幾分熟這才是真正的 黑 糊 焦 牛排▼▼▼番茄炒蛋:有被冒犯到▼▼▼你確定這是麵條?地心引力抓不住你???先來看看,這竟然是我做的魚香肉絲!!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味了有木有~用的就是這口我新買的炒鍋!32cm的大小,適合2-6人,不僅適合精緻的我,也適合炒菜豪放的我媽。
  • 我送了兩本書給兩個同事,結果他們兩個都離職了
    《世界文學名著文庫》據說在全國收齊的不出5人」 我送了兩本書給兩個同事結果他們兩個都離職了我是公司的人事經理,平常整個公司跑,會留意各個部門同事的情況。有兩個同事,我都挺喜歡,覺得他們人不錯,但貌似工作都有些不開心。我仔細觀察和了解了一下,一個女同事是因為陷入辦公室鬥爭,所以很不開心。我忽然想起元旦參加同學會時同學推薦的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
  • 新年送好禮,是一本書,也是一個人的小鍋料理
    一、新年送好禮——《一個人的小鍋料理》都說生活要有儀式感,儀式感是把本來單調普通的事情,變得不一樣。新年每一年都有,但在枯燥平凡的一天又一天中,新的一年開端,我們總是寄予祝福和希望,祝福可以是一份禮物,而新年送好禮,便是新年的儀式。
  • 拯救廚房?還有神秘禮品等你拿!
    下面這幾款蒸烤箱菜真的要get起來只要準備好材料放到蒸烤箱裡一鍵即可搞定家常美味上述好吃又好看的家常菜都少不了我們的廚房利器▼美的R36天悅嵌入式蒸箱拯救廚房小白神器一鍵烹飪省心省力下廚不再手忙腳亂~4月14日天貓全球來電領券直降
  • 廚房小白進階歷程
    然而作為一名超級標準的廚房小白的我,從小到大都不怎麼會做飯,更別說做出什麼讓人口齒留香的美食了。這次疫情期間,由於大家不能點外賣並且沒有什麼餐廳營業,網絡上便湧現出了許多美食的製作教程,什麼自製涼皮、自製甜點……層出不窮。這也讓想要增進廚藝的廚房小白的我內心躍躍欲試,開始了我的廚藝進階之路。廚房小白進階第一步——煮。
  • 康巴赫蜂窩不粘鍋拯救廚房小白,解鎖健康廚房新姿勢
    能在廚房遊刃有餘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一個家庭最有煙火氣的地方,就是廚房,而廚房的煙火氣,源於鍋灶。想在家做一道好菜,又要用得舒服,一口好鍋是必不可少的。如今,越來越多人喜歡用不粘鍋做飯,因為它既不會糊底,又方便清潔,成為了當代炊人最青睞的對象。
  • 菲仕樂小紅鍋,廚房小白也能輕鬆上手玩轉各色料理
    春暖花開的季節到了,各地都陸續復工,生活終於逐漸恢復正軌,而疫情遠還沒有結束,不少往日的「廚房絕緣體」也都紛紛開始下廚。對於這些廚房小白,如何在保證健康料理的同時兼顧美味,一款優秀的鍋具就顯得尤為重要。放眼當下廚電市場,菲仕樂SensoRed智能小紅鍋憑硬核實力C位出道。
  • 我在新加坡遇到的全職爸爸們 | 童言專欄
    至於「更好」體現在哪些方面,下面就來聽聽這幾位奶爸的故事吧。和朋友說起,我即將採訪一位日本全職爸爸時,所有人的反應都是:哇,這可少見!的確,日本爸爸在陪伴孩子的時間上,比其他發達國家都少。全日本男性僱員中,只有1%願意從工作中擠出時間來照顧孩子。「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在日本依然根深蒂固。因此,通過女兒的好朋友遇到工藤先生這位日本全職爸爸,我可謂十分幸運。
  • 為什麼連世界首富都要洗碗送孩子,全職媽媽離婚僅獲5萬家務補償?
    2019年起,男方三次起訴離婚,最後孩子由女方撫養,共同財產雙方平分,男方支付女方每個月2000塊的撫養費,判全職太太女方獲5萬元家務賠償。我把這個新聞分享給老公,老公感嘆:「這娶個老婆比保姆還便宜啊,太不公平了吧!」老公之所以有這麼高的覺悟,全靠這疫情一年在家工作幫忙帶孩子累出來的。
  • 有了這些後,廚房小白都能愛上做飯!
    小夥伴們對於做飯這件事是怎麼看的呢?自己做飯,雖然可以吃的健康有安心,但卻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的。對於廚房大神來說,做飯時間享受且愉快的事,因為他們輕鬆就能做出色香味俱全,賞心悅目的美食了。但對於廚房小白們來說,可能就會為做飯而頭疼。覺得麻煩費時不說,而且往往口味不對,賣相不好。真的太難了.
  • 哪本書拯救了自卑青年俞敏洪?企業家的黃金屋和桃花源
    大學時期的俞敏洪拯救俞敏洪的那本書,是尼採的哲學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採提出的「超人概念」把俞敏洪「從自卑中拯救了出來」,牽引他走向企業家的終途。俞渝留學計劃的緣起也是一本書,書名為《如何去美國留學》,靠著這本書的指引,她照葫蘆畫瓢去了美國。如果不去美國,她還會創業嗎?
  • 拯救廚房菜鳥的做飯神器
    作為一個新手寶媽,多年來十指不沾陽春水,妥妥的廚房菜鳥一枚,但是自從生了娃之後,需要給孩子做各種吃的,尤其是寶寶輔食,這可難倒我了。於是就和老公商量了下,準備先買臺料理機回家。
  • 以前我只會泡泡麵,現在我還會煎牛排 | 從廚房小白到西餐大廚
    「在家自己煎啊,我就是這樣幹的,全家都誇我」「自己準備,更有儀式感,這份心意更值得紀念!」「我是廚房小白,我只會泡泡麵」「家裡吃牛排哪有那種感覺?」最終,我這個廚房小白選擇了網購牛排,準備了一場簡單、美味、儀式感滿滿的生日宴!
  • 這本書道出了全職媽媽的辛酸
    ▲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承擔更多的家務這些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要是家庭主婦只是一份工作,我肯定辭職不幹!在韓國,有一位叫金英朱的全職太太、傳統兒媳婦,也曾動過這樣的念頭。可不同的是,她把想法變成了現實,真的向公婆遞交了辭職信。
  • 廚房小白也能做好的益氣開胃菜(茶樹菇慄子雞)
    點擊上方↑↑↑藍色欣和食與家,更多創意美食在這兒等著你~ 記得第一次接觸茶樹菇,小編還是個廚房小白,是那種做番茄炒蛋
  • 《全職高手》第二季已播出兩集,熱血與感動又是否能夠繼續?
    當葉修溫柔地對蘇沐橙說出這句話時,無論是蘇沐橙還是粉絲們都相信這個承諾一定會實現。蘇沐橙等到葉修實現這個承諾用了一年,但粉絲們卻等了三年。今天(9月25日)中午12:00,《全職高手》動畫第二季正式開播,目前已在騰訊視頻播出兩集,會員用戶可以搶先觀看一集。
  • 觀音菩薩的一石二鳥之計:通過兩件寶物,將唐僧與李世民引上正軌
    然而這兩個難題卻並沒有難倒觀音菩薩,她僅僅通過兩件寶物,就將李世民和唐僧雙雙引上了正軌。此舉完全符合古代兵法中所說的一石二鳥之計,藉助一件袈裟和一把錫杖,在兩者之間營造了一種非常微妙的形勢,讓他們在相互作用的推動之下,成功走上了預期的方向。
  • 《快穿撩人:失足boss拯救計劃》路上BOSS各不同,千篇一律都愛我
    《快穿撩人:失足boss拯救計劃》路上BOSS各不同,千篇一律都愛我大家好,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小說越來越多,並且好的作品也是層出不窮的,今天為大家介紹5本高質量的快穿爽文,大家就來一起欣賞一下吧。第一部:《快穿之天運貴女》無心無愛簡介:一朝身死,舒寤從此跟著萌蠢系統踏上了穿越諸天萬界之旅。舒寤持劍謹慎的看著眼前的化神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