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雲辦公」的小編看了一部讓人看後腎上腺素極速飆升的紀錄片——《一級方程式:極速求生》,借用豆瓣網友的一句評價「這應該是最精彩的賽車紀錄片,恐怕都沒有之一。」
提起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相信不管是不是車迷都不會太陌生。這項賽車界最高等級的全球性賽事,匯聚著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和高成本的材料。當然,還有這個世界上駕駛技術最強的「司機」和汽車界最尖端的那一撮技師。
車手以32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駕駛賽車,意味著一眨眼的時間賽車就將前進25米。在這眨眼的0.2秒鐘中,一切都可能發生。15名技師在2秒出頭的時間內將四條輪胎換好,哪怕是一個細微失誤導致耗時增加了1秒,車手在賽道上拼力爭取到的優勢可能會消失殆盡。更別說1秒鐘的時間可能已被前一位的車手甩出了DRS區*……
《一級方程式:極速求生》記錄了2018賽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21站賽程。與其他大多數關於F1的紀錄片不同,《一級方程式:極速求生》的切入視角堪稱獨特。Netflix敏銳的捕捉到了每場大獎賽最有故事的那支車隊或車手,並以此來展開其整賽季的比賽歷程。
相異於大多數F1車迷都津津樂道「火星組」三大強隊梅奔、法拉利、紅牛之間的廝殺,這部紀錄片將絕大多數的鏡頭對準了中遊車隊:陷入內鬥問題的哈斯,自研引擎成績甚至不如客戶車隊的雷諾,被資金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的老牌車隊威廉士······哪怕是F1的狂熱愛好者,《一級方程式:極速求生》也能夠提供給他們一個嶄新的觀賽體驗。與此同時,Netflix還會在賽季進程的講述中介紹車手的經歷,車隊的歷史變遷,從而使得一個對F1毫不了解的門外漢也能「一秒入坑」。
片中通過大量的第一視角敘述,讓人能夠感知到車手細膩的心理變化,所肩負的巨大壓力以及成功或是失敗後的起起落落。
紀錄片一開始的賽季揭幕戰澳大利亞大獎賽上,比賽前段哈斯車隊一度佔據著第5、6名的位置。這支年輕的美國車隊前面就只有梅奔和法拉利了。然而,哈斯車隊的維修區團隊在兩臺賽車進站時連續出現了換胎工序失誤,導致兩輛賽車出站後接連退賽。哈斯車隊在澳大利亞錯過了夢寐以求的「雙前六名」完賽機會,車隊車手格羅斯讓更是自此持續表現低迷。他在亞塞拜然大獎賽上甚至在安全車帶領下撞牆,失去了觸手可得的積分。
對於F1車手來說,首先要打敗的,就是你的隊友。
排位賽是最能展現車手實力的時刻——開著同樣的賽車,如果你的圈速表現次次落敗,排位在隊友身後,那麼你的F1生涯基本上已被判了死刑。
紅牛對於車隊的兩位車手的偏向性一直都很明顯——當時年僅21歲的「明日之星」維斯塔潘自然要被重點照顧。無論紅牛領隊霍納再怎樣表達對裡卡多的留戀與不舍,宣稱自己的「一視同仁」,裡卡多都去意已決。更別說還有雷諾領隊阿比特波爾對裡卡多開出的巨額合約了。
F1的廝殺不只存在於賽道上的輪對輪,更是全球資本、技術、政治等的較量。
這是一項投入巨大的比賽,說是「燒錢」也不為過。以老牌豪門法拉利車隊為例,其在2018賽季的資金投入高達4.1億美元。僅是人力團隊就有著車隊領隊、車手、技師、工程師以及車隊管理人員、車手營養師等等各種專業人員,消耗著大量的資金。
與其他體育運動不同,F1更講求團隊合作。以梅奔這支冠軍車隊為例,僅其在布拉克利總部的人數就已達到了近千人的水平。從基礎的運營團隊到引擎、空力工程師,再到隨賽的技師······車隊靠著每一人的努力達成了車手站上領獎臺的輝煌,哪怕一位成員的微小失誤都有可能讓唾手可得的勝利付之東流。
然而,不同的車隊間的經濟實力懸殊巨大。梅賽德斯、法拉利作為「廠隊」,車隊背後的母公司有著巨大體量,與此對應的是高度的贊助商吸引能力。因此車隊能夠獲取大量資金來進行研發投入。
而一些較小規模的車隊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2018賽季年度車隊總冠軍梅賽德斯車隊總預算為4億美元。而與之相對的,威廉士車隊的年度預算只有1.5億美元,相差了2.6倍。對於F1這項極為看重研發能力的運動,資金投入上的巨大懸殊所造成的結果會直接反映到比賽結果上——兩支都使用M09 EQ Power+ 動力單元的車隊,年終的車隊總積分卻相差高達648分。
對於那些需要使用別家動力單元的客戶車隊來說,對於引擎合作夥伴的資金投入更是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
不生產公路車輛也不製造引擎的紅牛車隊曾在2010至2013年間連續4年獲得車隊總冠軍及車手總冠軍,但近些年卻在頂尖車隊的競爭中處於劣勢。紅牛賽車的底盤設計是圍場*公認的頂尖水平,之所以無法奪冠,以紅牛領隊霍納的話講:「紅牛的致命要害就是引擎。」
紅牛已連續12個賽季從雷諾購買引擎,但雷諾在設計上的任何決定都不會和紅牛溝通,紅牛想控制賽車上的每一個元素,卻不得不接受引擎這一核心不受掌控的事實。「付頭等艙的票價,享受的卻是經濟艙的服務」,投資與回報的不成正比讓紅牛最終決定與雷諾分道揚鑣。
受車隊的經濟水平影響更大的,是車手們。
漢密爾頓是平民車手出身的典型代表,家境並不富裕,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鑄造了屬於自己的賽車傳奇。但十餘年過去,圍場內的境況已大不相同。天賦和汗水或許能讓你進入圍場,但想要獲得僅有20位的車手席位,投入金錢可能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1977年成立的威廉士車隊在歷史上曾七次獲得車隊總冠軍的頭銜,近年來卻深陷於資金問題,成績也一落千丈。加拿大億萬富豪勞倫斯·斯特羅爾向威廉士車隊投入了巨資,卻附帶了一個條件——兒子蘭斯·斯特羅爾必須成為威廉士的正式車手。
而到了2018賽季中期,印度力量車隊面臨因無力償還債務而瀕臨破產。勞倫斯·斯特羅爾再次出手,買下了印度力量車隊(並最終在2019賽季將車隊名稱更名為「賽點車隊」)。他的兒子蘭斯·斯特羅爾也在賽季結束後「跳槽」到了印度力量。
突如其來的變化對於印度力量的現任車手埃斯特班·奧康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奧康加入F1僅兩個賽季,卻已成長為真正擁有奪冠實力的車手之一。但車技上乘的奧康有一個致命劣勢——出身平民,無法為車隊帶來資金。
在這項與金錢聯繫緊密的運動裡,等待著奧康的,只有暫別F1。
無比現實的圍場中仍充滿著希望。年僅21歲的摩納哥小將夏爾·勒克萊爾追隨著教父比安奇的腳步邁入F1,2014年比安奇在鈴鹿賽道的磅礴大雨中因事故而不幸離世。勒克萊爾曾說過,比安奇進入法拉利車隊只是時間問題。2018賽季在索伯車隊表現頗佳的勒克萊爾被法拉利車隊看中,將於賽季結束後加入紅色躍馬。而這僅僅是他正式進入F1的第二個賽季。
他完成了比安奇未實現的夢想。
如今,2019賽季也已過去。這同樣是熱鬧非凡的一個賽季,甚至說是混動時代*以來最為精彩的一個賽季也不為過。F1歷史1000站——上海大獎賽,維特爾與勒克萊爾同隊競技,新星諾裡斯、阿爾本的精彩首秀,庫比卡重返F1賽場······這無一不被車迷們津津樂道,甚至很多註定會被載入史冊。
2月19日,2020賽季的F1季前試車即將於加泰隆尼亞賽道鳴響,記錄2019賽季的第二季《一級方程式:極速求生》也將於2月28日在Netflix正式上映。這一季,梅賽德斯與法拉利兩大巨頭也加入了拍攝,勢必會讓這部已然血脈賁張的紀錄片變得更加震撼。
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F1名詞解釋】
▼
*DRS系統(Drag Reduction System)
自2011賽季起開始引入F1的一項技術。該技術能夠通過調節尾翼的角度以減少空氣阻力,從而使賽車獲得更快的速度,從而達到超車的目的。正賽中只能在賽道規定的DRS區使用,大部分賽道都有兩段DRS區。
*圍場(Paddock)
只有車隊人員、賽場管理人員和受邀嘉賓才能進入的賽道區域。
*混動時代
自2014賽季開始,F1結束了使用2.4升自然吸氣V8引擎的歷史,轉而使用1.6升的V6渦輪增壓引擎,並搭配上熱能回收以及動能回收裝置,正式進入了混動時代。自此終結了紅牛車隊的4連冠偉業,梅賽德斯車隊開始成為混動時代的霸主。
*2019賽季F1車隊積分榜
文 / 王子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