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總部:
英國格羅弗(Grove)
車隊負責人:
弗蘭克-威廉士
主力車手:
巴裡切羅、胡肯伯格
試車手:
博塔斯(Valtteri Bottas)
賽車底盤:
FW32
賽車引擎:
Cosworth CA2010
輪胎:
普利司通
首次參賽時間:
1975年
獲世界冠軍次數:
9
分站賽最好成績:
冠軍(113次)
獲得杆位次數:
125
創最快圈速次數:
130
(註:以上數據均截止至2009賽季末)
車隊歷史:
2009年,從一開始就使用雙層擴散器,但最終的成績並不是非常理想,賽季結束後,車隊同意小羅斯伯格轉會到奔馳車隊,車隊選擇在2010賽季啟用一老帶一新的組合,即老將巴裡切羅和年輕小將胡肯伯格。
2008年,在揭幕戰上,羅斯伯格以第三名的成績完成比賽,但在隨後的比賽中,威廉士車隊陷入了低迷,只有在新加坡大獎賽上獲得的亞軍成為大半個賽季唯一的兩點。
最終,這支F1老牌車隊僅以26個積分完成了全年的比賽,列車隊積分榜的第八位。
2007年,FW29賽車表現出了很好的穩定性,賽季快結束的時候,伍爾茲宣布退役,又日本車手中島一貴代表車隊參加了最後一場分站賽,並且這位日本車手隨後得到了2008賽季的正式車手席位。
2006年,本賽季是威廉士車隊近30年來得分最少的一個年度。年度排名第8的成績令車隊和贊助商都非常不滿意。特別是在年輕車手羅斯伯格表現強勁,卻無奈發動機供應商考斯沃斯技術明顯落後與對手的現狀。使得車隊多次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多次遺憾退出比賽。威廉士車隊2006年共有20次因賽車故障(或車手失誤)沒能完成比賽,韋伯所獲得的兩次分站第6名已經是他們整個賽季節的最好成績。
2005年,對威廉士車隊來說,這是一個困難重重的賽季,昔日王者僅名列第五。之後,引擎合作夥伴寶馬起身離去;而海德菲爾德在紐伯格林賽道獲得個人生涯的首個杆位後,卻因為疾病和傷痛錯過了5站比賽。威廉士車隊在摩納哥站的比賽中獲得的成績最好,兩名車手雙雙登上了領獎臺。羅斯伯格與威廉士車隊籤約,他將在2006賽季與馬克·韋伯並肩作戰。
2004 拉爾夫·舒馬赫由於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事故中損傷了脊髓而休戰六站比賽。馬克·赫內和皮佐尼亞分別代替他參加了兩站和四站比賽。車隊在賽季初的低迷後對前定風翼進行了開鑿。車隊在最後的巴西站中獲得了冠軍,但最終只名列車隊排行榜第四名。
2003 車隊在賽季後半段突然找到感覺,獲得了四個分站冠軍。在最後一站失利之後在車隊積分榜上僅次於法拉利而位居第二。
2000 /2002 儘管偶爾獲得比賽的勝利,但是在法拉利的統治下只能望其項背。
1997 雅克·維倫紐夫獲得了他唯一一次的世界冠軍,車隊也獲得了第九個車隊總冠軍。
1996 達蒙·希爾為威廉士獲得了個人總冠軍,車隊也第八次封王。
1994 這個賽季見證了車隊遭受的巨大損失:塞納在伊莫拉不幸身亡。在這個黯淡的賽季中車隊再次獲得了車隊總冠軍。
1993 阿蘭·普羅斯特獲得了個人第四個世界冠軍,隨後宣布退役。
1992 尼基·曼塞爾前五站五連冠,威廉士包攬了車隊和車手兩項冠軍。
1986 車隊老闆弗蘭克·威廉士在一次事故中嚴重受傷。然而憑藉著堅強的意志,他仍然決定領導車隊。
1980 阿蘭·瓊斯獲得車手總冠軍,而車隊獲得了車隊總冠軍。
1979 克雷·雷嘉佐尼在英國站為威廉士車隊獲得歷史上第一次勝利。
1978 威廉士賽事研發部成立,阿蘭·瓊斯與車隊籤約。
1975 威廉士車隊成立,在車隊積分榜上以六分排名第九。
責編:汪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