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心肌梗死合併新冠肺炎患者被成功救治 為心臟損傷和肺部...

2020-12-23 騰訊網

中國網2月24日訊(記者 張豔玲 通訊員 童萱)2月20日,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華中科大同濟醫院心內科護心團隊與上海華山醫院國家援漢醫療隊合作,在光谷院區為一名心肌梗死合併新冠肺炎患者行床旁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治療,改善患者心臟功能,給同時遭遇心臟損傷和肺部感染的患者帶來了一線生機。

黃先生今年64歲,武漢市人。2月11日起,就開始感覺胸悶、氣喘,4天都沒有緩解,2月15日,黃先生在附近醫院檢查發現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被轉至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肌鈣蛋白到達13000(pg/ml)!高出正常值(≤34.2pg/ml)數百倍!」接診的醫生發現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檢查也提示他有心肌梗塞。更糟糕的是,黃先生有著近10年的高血壓、糖尿病及腦梗塞病史,原本就傷痕累累的身體再次經歷心梗和新5冠肺炎的雙重打擊,病情危重。

同濟醫院心內科主任汪道文教授立即帶領「光谷護心隊」對黃先生進行會診,「由於很多新冠肺炎,特別是危重症中有20%患者中存在心臟損傷,因此我們成立了護心隊,由5名醫生7名經驗豐富的護士組成,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會診支持,旨在為各個醫療隊提供心血管技術支持,儘早地深度介入到新冠肺炎病人的診療過程中,為新冠肺炎患者早期的心血管風險評估和幹預,並協助完成深靜脈置管以及IABP、ECMO等生命支持裝置的植入及後續護理工作。」

汪道文教授考慮,患者已經出現大面積的心肌梗塞,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隨時有休克的風險。同時患者又患新冠病毒肺炎,在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下,血氧飽和度仍只有90%左右。

「必須立即轉入重症監護室繼續治療!」

負責重症監護室的上海華山醫院李聖青教授與護心團隊的周寧副教授繼續討論後決定,在使用呼吸機輔助患者通氣的同時,使用主動脈球囊反搏技術(IABP)進一步減輕患者的心肺負荷,使患者能夠更好地恢復。但由於黃先生是新冠肺炎患者,且無法脫離呼吸機的支持,所以這一操作只能在床邊進行。

「人是一個整體,現在他的心臟和肺部同時需要與疾病做鬥爭,我們如果能保護好他的心臟,那麼他就可以全身心地去對抗肺部感染。」周寧解釋。

IABP植入是心內科常規操作,但是在隔離病房中,給病毒負荷量極大的新冠肺炎病人近距離實施有創操作,無疑冒著很大的被感染風險。而且操作者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帶著護目鏡、防護面屏和全防護頭罩,手上戴著四五層手套,也極大地增加了操作難度。

2月20日上午,周寧副教授和心內科汪潞芸醫生一起,在三級防護下為患者植入了IABP。在兩位醫生的密切配合下,IABP被很順利地植入到黃先生的主動脈內,他的血壓和循環很快穩定下來。在此基礎之上,華山醫院重症團隊醫護積極進行了後續治療與護理。

目前黃先生的肺功能也逐漸好轉,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8-100%,心肌損傷標誌物肌鈣蛋白也穩步下降至6700,心臟狀況較前明顯好轉。

周寧說,「IABP植入是心內科常規開展的心臟輔助治療,但在疫情狀況下,在床邊行這類操作對於團隊的救治能力、護理水平和院感的防控均提出了極大挑戰,但與華山醫院醫療隊的配合給患者帶來了生機。」

同濟醫院護心隊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此特殊時期更應做好個人防護,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期間,麻醉醫生如何為患者保駕護航?
    目前武漢市現存的危重症患者,絕大多數都是此前治療中延續下來的患者,他們的救治是難中之難,艱中之艱。在武漢市的10家危重症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中,80%以上為老年人,且都至少合併有一種以上基礎疾病。這些患者不僅救治難度更大,插管比例也更高。
  • 東莞最後一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脫機成功 面部和胳膊皮膚已變黑
    他曾是東莞最後一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從2月4日轉入市人民醫院ICU,2月5日上呼吸機,2月15日上ECMO。他體內病毒載量一度高達850萬拷貝,是橫在東莞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頭上的「最後一座大山」。對他的救治令無數人揪心。但即便是在最無望的時刻,專家組也從沒放棄過希望。
  • 今年冬季存在新冠流感合併感染風險 或不會加重病情
    今年5月,西班牙巴塞隆納研究人員介紹了當地一家醫院四例合併感染新冠與流感的患者,年齡分別為81歲、53歲和78歲,均有高血壓病史,2人患有糖尿病,2人有腎病。4人均因乾咳、發燒和呼吸困難而就診。其中,2人合併感染新冠與甲流,1人合併感染新冠與乙流,1人合併感染新冠與甲流及乙流。除了合併流感外,患者還可能合併感染其他的病原體。
  • 向定成:新冠肺炎合併心血管疾病科普
    持續居家過程中,心腦血管病等需要長期康復管理的疾病遇到了大難題,且根據病例分析可知,重症或死亡病例多為患有心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礎疾病的老年人。那麼,新冠肺炎與心血管系統之間有著怎樣的相互影響關係?新冠肺炎會否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居家期間,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疑似症狀該如何快速自救,家屬應當如何應對?
  • 新冠肺炎有可能誘發血栓和心梗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繼續,在前線有數以萬計的白衣天使正在與疫情奮戰,在後方全國人民仍然心系武漢,為武漢祈福加油。 最近幾天的確診人數在連續下降,有點省份已經連續幾天無新增病患了,這是個好消息,但遠遠沒有到放鬆的地步,不要到人流多的地方,堅持戴口罩,堅持消毒仍然是防控疫情工作的重中之重。
  • 新冠病毒暴發性心肌炎一例,EHJ分享華西救治經驗
    新冠病毒感染除了有典型的呼吸系統表現外,也有一定比例的重症患者出現心臟受累的情況,可有急性心肌損傷、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等多種表現。近日,《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Journal)刊登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方元教授、胡宏德教授團隊一則特殊的新冠病毒感染案例,該例年輕患者以暴發性心肌炎為主要表現。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皮膚為啥會變黑?
    科學網4月21日消息,馬上要離開武漢,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專家詹慶元最不放心的就是兩位特殊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位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生易凡,另一位是泌尿外科副主任醫生胡衛峰。
  • 1小時按壓心臟7000餘次,與死神「賽跑」成功挽救64歲心梗患者
    近日,一位64歲的老人突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生死一線間!危急時刻,西安大興醫院心血管內科和重症醫學科(ICU)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7名醫護人員接力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在歷經1小時7000餘次的按壓後,患者終於恢復了自主心跳。12月5日9時許,患者突發心梗,面色蒼白、意識模糊。西安大興醫院急救120接到患者後,立刻報告醫院胸痛中心,緊急將病人送入了導管室。
  • 法醫劉良公布屍解報告:病變仍聚焦肺部,其他臟器損傷證據不足
    《報告》結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徵的炎性反應,肺部纖維化及實變沒有SARS導致的病變嚴重,而滲出性反應較 SARS 明顯,對於心肌及心外膜、腎臟、脾臟、消化道器官、腦部是否存在與病毒感染相關的損害表現有待進一步研究。早在1月22日,劉良就呼籲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病理解剖,並聯合團隊向相關部門遞交緊急報告,強調病理解剖的重要性。
  • 同時間賽跑 與病魔較量——湖北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劉良教授團隊,正在進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不恐懼是假的,但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退卻,我們會羞愧。」多次與病毒零距離的劉良說。2月28日,劉良團隊發布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徵的炎性反應等。這對幫助臨床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
  • 救治專家:他們均已出院!產婦 3個月寶寶 88歲高齡患者!
    同時根據各病區病人實際情況,從全市各醫療機構選調相關專家和護理團隊予以補充,充分保障了醫療救治。為加強病區醫療管理,在突發應急狀態下,市衛健委派駐醫療管理、護理、院感等專家組進駐新冠肺炎省集中救治大連中心,全面強化醫療救治和管理工作。
  •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集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過半已痊癒出院
    深圳特區報記者李偉文攝原標題:阻擊「隱形對手」 點亮生命之光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集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過半已痊癒出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張迪面對著一位病毒載量極高的危重症患者。「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張迪暗下決心。手起刀落,手術順利完成,患者病情有了轉機。這樣的高難度氣切,連續數天,張迪與他帶領的團隊做了4臺。為每位患者的救治拼盡全力。當新冠肺炎疫情洶湧而來,作為深圳市收治確診患者的唯一定點醫院、國家傳染性疾病臨床醫學中心,市三醫院成為了晝夜不眠的戰疫「主戰場」。
  • 不是康復了就沒事,英研究:新冠肺炎可能導致潛在大腦損傷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可能對人體造成許多潛在影響,在最新一項研究中,新冠肺炎更進一步被發現與潛在的致命大腦損傷疾病相關。在《大腦》(Brain)期刊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一些確診患者會出現腦部腫脹並伴有譫妄發作。其他患者會出現如吉巴氏綜合症(GBS)等神經系統疾病,可導致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 於佔彪:為救治新冠重症患者,他毅然披掛上陣衝在最前線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李健 李靖華 記者 張繼航)共產黨員、河北省衛生健康委派駐唐山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於佔彪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跨地市連續作戰,從保定市人民醫院轉戰唐山市傳染病醫院,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ICU重症隔離病房,詮釋了醫者的救死扶傷和大愛擔當
  • 氧飽和度驟降、插管時機爭議:ICU 新冠患者救治之難
    對於這個變化,武漢另一家一線醫院的麻醉醫生張逸,在疫情初期也有切身體會:「剛開始是很絕望的,因為病人越看越多……」 按照第 7 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新冠肺炎臨床分型分為輕型、普通型和重型。重型患者出現呼吸衰竭、休克或合併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治療,則是危重型。
  • 新冠肺炎肺移植患者出院!
    7月21日,因新冠肺炎導致肺部不可逆纖維化、接受湖北首例肺移植手術92天後,65歲的崔志強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生出院。據悉,崔志強是目前全球已開展的10例因新冠肺炎接受肺移植手術後,首位達到出院標準的患者。
  • 武大人民醫院:一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腎移植成功
    從去年12月中旬來到武漢等待做腎移植手術,中途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成重症患者,到新冠肺炎痊癒後接受腎移植重獲新生,39歲的新疆克拉瑪依市石油工人谷明(化名)經歷了5個多月時間,終於在5月22日中午走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康復出院。
  • 河南:全國年齡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南陽市中心醫院成功治癒
    央廣網南陽2月16日消息(記者李凡)2月14日,一位98歲高齡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南陽市中心醫院成功治癒,這也是目前全國治癒的最高齡的新冠肺炎患者。現年98歲的患者朱某,以「發熱1天」為主訴入院,2月2日檢查新冠病毒核酸陽性,2月3日由市第二人民醫院轉入我院進行治療。患者曾與我院前期治癒的確診患者馬某某有密切接觸史。
  • 好消息!哈爾濱、七臺河、大慶共有15名新冠肺炎患者同一日出院
    人民網哈爾濱2月15日電(楊雪楠)好消息接踵而至,2月15日,哈爾濱、大慶、七臺河均有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當日全省共有15名患者治癒出院。 2月15日17時,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當天共11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其中包括一名87歲的男性患者,該患者病情一度危重。
  • 重型顱腦損傷術後合併肺部感染的個體化體位管理
    摘要:重型顱腦損傷 (Severe Brain Injury) 患者約佔顱腦損傷患者的13%-21%, 病死率高達70%-80%。呼吸道感染是其常見的併發症, 其發生率為13%-18%, 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死亡高達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