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月24日訊(記者 張豔玲 通訊員 童萱)2月20日,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華中科大同濟醫院心內科護心團隊與上海華山醫院國家援漢醫療隊合作,在光谷院區為一名心肌梗死合併新冠肺炎患者行床旁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治療,改善患者心臟功能,給同時遭遇心臟損傷和肺部感染的患者帶來了一線生機。
黃先生今年64歲,武漢市人。2月11日起,就開始感覺胸悶、氣喘,4天都沒有緩解,2月15日,黃先生在附近醫院檢查發現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被轉至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肌鈣蛋白到達13000(pg/ml)!高出正常值(≤34.2pg/ml)數百倍!」接診的醫生發現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檢查也提示他有心肌梗塞。更糟糕的是,黃先生有著近10年的高血壓、糖尿病及腦梗塞病史,原本就傷痕累累的身體再次經歷心梗和新5冠肺炎的雙重打擊,病情危重。
同濟醫院心內科主任汪道文教授立即帶領「光谷護心隊」對黃先生進行會診,「由於很多新冠肺炎,特別是危重症中有20%患者中存在心臟損傷,因此我們成立了護心隊,由5名醫生7名經驗豐富的護士組成,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會診支持,旨在為各個醫療隊提供心血管技術支持,儘早地深度介入到新冠肺炎病人的診療過程中,為新冠肺炎患者早期的心血管風險評估和幹預,並協助完成深靜脈置管以及IABP、ECMO等生命支持裝置的植入及後續護理工作。」
汪道文教授考慮,患者已經出現大面積的心肌梗塞,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隨時有休克的風險。同時患者又患新冠病毒肺炎,在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下,血氧飽和度仍只有90%左右。
「必須立即轉入重症監護室繼續治療!」
負責重症監護室的上海華山醫院李聖青教授與護心團隊的周寧副教授繼續討論後決定,在使用呼吸機輔助患者通氣的同時,使用主動脈球囊反搏技術(IABP)進一步減輕患者的心肺負荷,使患者能夠更好地恢復。但由於黃先生是新冠肺炎患者,且無法脫離呼吸機的支持,所以這一操作只能在床邊進行。
「人是一個整體,現在他的心臟和肺部同時需要與疾病做鬥爭,我們如果能保護好他的心臟,那麼他就可以全身心地去對抗肺部感染。」周寧解釋。
IABP植入是心內科常規操作,但是在隔離病房中,給病毒負荷量極大的新冠肺炎病人近距離實施有創操作,無疑冒著很大的被感染風險。而且操作者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帶著護目鏡、防護面屏和全防護頭罩,手上戴著四五層手套,也極大地增加了操作難度。
2月20日上午,周寧副教授和心內科汪潞芸醫生一起,在三級防護下為患者植入了IABP。在兩位醫生的密切配合下,IABP被很順利地植入到黃先生的主動脈內,他的血壓和循環很快穩定下來。在此基礎之上,華山醫院重症團隊醫護積極進行了後續治療與護理。
目前黃先生的肺功能也逐漸好轉,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8-100%,心肌損傷標誌物肌鈣蛋白也穩步下降至6700,心臟狀況較前明顯好轉。
周寧說,「IABP植入是心內科常規開展的心臟輔助治療,但在疫情狀況下,在床邊行這類操作對於團隊的救治能力、護理水平和院感的防控均提出了極大挑戰,但與華山醫院醫療隊的配合給患者帶來了生機。」
同濟醫院護心隊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此特殊時期更應做好個人防護,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