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正式處於,三伏天的中伏天,這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熱。
所以,立秋後天氣還是會很熱,立秋後要過一個星期才會進入末伏。
末伏後還有一陣子熱,基本上要到9月才會涼快。
所以現在要把持住最後一段伏天,一定要注意不能吃生冷油膩的食物,還有不要熬夜,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為宜。
立秋之後什麼水果不要吃
要想身體健康,其中就有很多東西要注意不能吃。尤其是一些瓜果,吃後會更加重溼氣哦 !
一、李子
李子中的果酸含量很高,過量食用,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
甚至會引發腸胃炎,胃潰瘍等疾病。脾胃不好的朋友儘量少吃
多食李子,還易生痰溼,又損齒,所以脾虛痰溼和小孩子不宜多吃
立秋,天氣燥熱,本應多吃點水果,但李子這種水果不宜吃
二、芒果
立秋以後,天氣燥熱,溼氣也更重了
芒果本就屬於溼氣比較重的水果。立秋以後,如果食用芒果
會加重溼氣,危害身體健康。另外,吃多了還容易上火
女性朋友最討厭的一旦,就是長痘痘,所以立秋以後,還是少吃芒果
三、西瓜
西瓜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溫去暑;種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
過秋後的西瓜,寒性大大增加。
如果經常吃西瓜會有腰酸背痛,尿多的表現。
正因為你屬脾胃較弱、虛性體寒的人。而體弱者很容易會因外界環境、食物的刺激,發生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痛、腹瀉。
早上起床,看看鏡子裡面,感覺自己狀態不太好,沒生病啊,就是感覺渾身無力,提不起精神,這只是溼氣重的起始而已。
體內溼氣重的表現
一、頭重腳輕
當溼氣重的時候,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
當溼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像裹著一塊布;
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
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
二、看舌苔
平時通過觀察舌頭的狀態,也可以反映出我們身體現在處於一種什麼狀況。
早上刷牙時,可以在鏡子裡看一下自己的舌頭,正常人的舌頭是淡紅色的,舌頭表面有一層舌苔,乾濕適中。
如果舌苔偏厚而且伴隨著口苦口臭,舌頭兩側有齒寒的現象,那麼就說明體內溼氣較重。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三、婦女帶下
溼邪還有一個特徵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
傳統中醫養生,健脾「化溼」。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女白帶過多等特徵都是溼氣重的表現。
四、看排便
正常時,只需要3-4張手紙就足夠;
但是,溼氣重的人排完便需要很多張,而且總是感覺擦不乾淨,提示身體有溼氣。
同時,正常大便顏色是金黃色香蕉狀,體內有溼的人,大便顏色發青、不成形、便溏等表現。
是什麼引起的溼氣上身?
1、內在原因:脾是運化水溼的,脾胃功能出現異常,水溼運化就會受阻,自然就形成了溼。影響脾胃功能的原因有很多,暴飲暴食、三餐不定、過油過鹹等等這些都在傷害腸胃,長久下去就會使體內溼氣堆積,影響健康。
2、外在原因:如果經常淋雨、穿半乾衣服、頭髮不吹乾、著涼、居住環境過於潮溼,這些都會讓你染上溼邪。
傳統中醫學中認為,千寒易除,一溼難去。也就是說,體內的寒氣再多也可以除去,但是體內如果出現了溼氣,那麼就很難除去了。
下來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祛溼的方法
一、吃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薑湯,用薑湯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二、喝
溼氣的「天敵」終於找到,不只是薏苡仁,還有茯苓、赤小豆、芡實等,常吃它們,幫你排空溼氣,身體變得輕盈。
①薏苡仁、赤小豆:祛溼雙雄稱號,促進溼氣排出
②茯苓:消水腫的利器,改善溼胖體質
③芡實:去溼氣最厲害的它長在水裡,水中人參稱號
《本草綱目》:薏仁、芡實、赤小豆、橘皮、冬瓜、茯苓、梔子、荷葉、甘草等藥材,調配製成茶包,用100攝氏度開水衝泡7分鐘,每天1杯,帶走溼氣,利溼降濁。
現代生活節奏快,很多朋友反映他們的工作和學習都比較忙碌,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配製這種茶包。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款自己在喝的祛溼茶,黃金配比,好喝不貴。
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
三、玩
體內溼氣重使人感到疲乏、四肢無力而不願運動,但越是不願動彈體內的溼氣就越容易積聚。
玩到排汗是很好的去溼方法,每天堅持能促進血液的流動、增強器官活性,從而加快體內溼氣的排出。
因此,想要身體健康,溼氣不來,要做的就是好好玩。
#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