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手麻,肩外旋無力,小圓肌損傷該如何應對和預防?

2021-02-11 康復醫學網
點擊↑↑↑藍字 關注康復醫學網 ID:cnkfyx 

商城 直播 課堂 培訓 招聘 特價

運動|產後|兒童|神經|解剖等好課 http://cnkf.cn/kfk

說起小圓肌我們可能陌生,但小圓肌是大名鼎鼎的肩袖肌之一,與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一同構成了盂肱關節的動態穩定結構。但是因為小圓肌是岡下肌的輔助肌,與岡下肌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很多人都只知岡下肌而忽視小圓肌。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小圓肌起自肩胛骨外側緣上2/3,止於肱骨大結節岡下肌下方。當我們手臂外旋時,可以感覺到肩胛骨外側緣有肌肉鼓起,那就是小圓肌。

小圓肌的主要作用是外旋和內收肩關節,當手臂上舉時,小圓肌通過擠壓肱骨頭並將肱骨頭向下拉而維持盂肱關節的動態穩定。因此,當小圓肌損傷或無力時,會出現肩關節外旋無力,且在手臂上舉時無法有力下拉肱骨頭,造成肱骨頭向上移位,為肩關節撞擊症候群埋下隱患。

一方面小圓肌受腋神經支配。腋神經從臂叢後束髮出後,伴旋肱後血管向後外方走行,在肩胛下肌肌腱下緣處即四邊孔的前界,腋神經包含內外兩個神經束支,在小圓肌下緣水平即四邊孔後界處,外側束演變成前支,內側束演變成後支,支配小圓肌的肌支由後支發出。因此當臂叢神經或腋神經長期受壓而受損時,可能就會影響小圓肌功能,造成肩關節外旋無力及疼痛等症狀。

另一方面,小圓肌受損也會影響到腋神經。腋神經後支在四邊孔發出小圓肌肌支,向上從小圓肌下緣進入小圓肌。當小圓肌受損後充血、水腫就有可能壓迫行徑此處的腋神經,最終導致腋神經損傷。

小圓肌的觸發點在肩胛骨外側緣上部,會造成小圓肌與肱骨頭連接處的狹窄區域出現牽涉痛。除此之外,小圓肌的觸發點還會導致第4指和第5指出現麻木感和針刺感。

需要注意的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在C5-C6神經根發生病變時也會出現頸肩部與上臂疼痛,因此容易被誤診。但神經根型頸椎病疼痛區分布在三角肌及前臂橈側,還會有向拇指的放射痛,需要仔細鑑別。



1、體育運動或意外事故中的急性損傷,肩關節外展外旋時受到衝撞暴力,造成小圓肌牽拉受損。

2、慢性積累性損傷,多見於老年人,在肌腱退化的基礎上,肩關節反覆外展外旋,造成小圓肌勞損。

3、肩後長期受風寒刺激,導致小圓肌緊張、痙攣,引起代謝異常,造成損傷。

4、日常生活中含胸駝背、頭前傾等不良姿勢造成胸大肌、肩胛下肌緊張短縮,岡下肌、小圓肌被過度拉長,長此以往造成觸發點的產生。

動作要領:將網球抵在牆上,對準小圓肌的位置,慢慢上下滾動按摩。

操作要領:患者俯臥,治療師站在患者一側,用拇指在肩胛骨外側緣中點周圍尋找小圓肌,用輔助拇指向深部按壓,沿著肌肉滑動,直至肱骨的後方肌肉附著點。

★ 除自我按摩與手法治療以外,針灸治療、理療等保守治療方法療效顯著,在臨床上也比較常見。

【加強小圓肌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身體挺直站立,背部貼緊牆面,雙臂保持彎曲,慢慢向上做抬舉運動。動作要領:取站立位,將彈力帶固定於身體左側方向某固定位置,右手持彈力帶另一端,彈力帶長度能夠保持右手的起始位置在腹部。緩慢牽彈力帶遠離腹部,然後緩慢復位。換方向。可根據情況調節鬆緊程度來增加阻力大小。主要是加強肩袖肌群中岡下肌和小圓肌的力量,穩固肩關節後方。

動作要領:自然站立,雙手抓住彈力帶,雙臂貼住身體使之間的夾角成90度,上手臂貼住身體,肩關節做向外旋,利用肩膀往後夾方式將彈力帶往外拉緊(肩胛骨後收)。動作要領:挺胸站立,雙臂伸直置於體後,雙手交叉相扣,上半身向下至與地面平時,同時帶動手臂向上拉伸。動作要領:用手抓門,手的位置約與肩平,將頭和胸部向前伸,注意手臂不要後退,直到感覺胸部和肩膀有拉伸感,保持5秒然後放鬆,重複5次。

動作要領:取站立,十指交叉置於身後,將手臂抬離身體十幾釐米,拉伸手臂。保持30秒,放鬆,重複3次。注意保持軀幹穩定,在做的過程中雙肩下垂,不要聳肩,雙臂無需抬的過高。

★ 小圓肌毗鄰肩胛骨,肩胛骨不穩也容易造成小圓肌損傷,因此肩胛骨的穩定訓練也不可少,具體可參考



天氣漸冷,身上的肌肉感覺都無法完全舒展,最愛受風寒侵體的肩部也是如此,日常加強肩部保暖,也是預防小圓肌損傷的方法之一。總之,小圓肌雖然是輔助肌,但是作用同樣不容小覷,大家也得關心這塊默默工作的肌肉呀~

克萊爾·戴維斯,安伯·戴維斯.觸發點療法:精準解決身體疼痛的肌筋膜按壓方案[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2018:120美]蘿拉・愛倫,[美]戴維・龐茲;趙文莉,呂中茜主譯.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M].北京 科學技術出版社:135趙延旭,, 顧立強,丁自海,李澤宇,許心舒.肩袖損傷合併腋神經損傷的解剖學特徵[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4):85

3D解剖與三維精準拉伸

19塊重點肌肉精講

從掌握解剖到精準康復

小腿三頭肌-3D解剖與三維精準拉伸(免費)

合作/投稿 手機/微信/QQ/支付寶號:15313343001 (←長按複製)

關注 康復醫學網微信號:cnkfyx

商城 直播 課堂 培訓 招聘 特價

精準解決身體疼痛的肌筋膜按壓方案-《觸發點療法 》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感謝認可和支持💪

相關焦點

  • 這些肌肉損傷都會導致肩痛(一)
    肩關節是一個複雜的球窩關節,能做多軸性靈活運動, 其周圍肌肉多而薄弱,這些肌肉的損傷都會導致肩痛。
  • 肩痛就是肩周炎,忍忍就過去了?導致肩痛的最常見原因其實是它……
    肩關節有很多的肌腱和肌肉,可以做很多大範圍的動作,同時也最容易產生疾病。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筋骨疼痛被稱為肩痛。中老年人常有肩部疼痛的困擾,舉臂梳頭、脫上衣、沐浴等都會有困難,甚至睡覺翻身都會因為肩痛而驚醒。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
  • 肩痛不一定是五十肩!!認識岡上肌激痛點
    需要注意的是,激痛點並不一定就是痛點,很多人在臨床上只處理了痛點,這樣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肌肉損傷導致的疼痛,可以通過找到激痛點來處理。當遇到肩部疼痛的患者,要重視初期的評估檢查,只有精確的診出到底是關節的問題,還是肌肉的問題,具體到是哪一條肌肉出了問題,才能採取最適當的治療方式,讓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 臨床康復:肩痛不一定是五十肩!!認識岡上肌激痛點
    需要注意的是,激痛點並不一定就是痛點,很多人在臨床上只處理了痛點,這樣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肌肉損傷導致的疼痛,可以通過找到激痛點來處理。今天我們分享的是肩膀最容易損傷的肌肉:岡上肌。當其他原因無法解釋肩部問題時,岡上肌的激痛點可能就是問題的核心。
  • 55歲男子長期肩痛,卻被確診為肺癌!醫生:肩痛恐是3類癌症前兆
    病情嚴重的患者,腫瘤轉移到鎖骨、腰椎、頸部,壓迫了神經,就會導致患者出現手麻、腰背酸痛的症狀。而老張就是因為不知情,當成了頸椎病在治療,導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還有哪些癌症也會引發肩痛呢?而胰腺癌的初期會引起的牽引痛就常常被誤認為是普通肩痛。
  • 肩胛區疼痛的元兇,肩外旋受限的重要因素,岡下肌如何避免損傷?
    岡下肌損傷是肩痛的常見原因岡下肌損傷的主要症狀是肩痛或肩臂痛,疼痛會傳遞到肱二頭肌,甚至有時疼痛還會沿著上臂、前臂向下傳遞到手部拇指一側,當手臂外旋時疼痛可能會加重。如果肱骨後方疼痛則表明岡下肌和小圓肌受累。▼ 岡下肌損傷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手法治療、封閉療法、物理療法以及針灸等中醫藥治療方法。
  • 遊泳肩的預防和康復
    是如何造成的?殊不知,這些動作其實會讓肩部的肌肉和肩袖反覆負重,特別是如果存在肩峰下撞擊或其它形式的機械因素刺激,會導致肩峰下滑囊炎和肩袖損傷。臨床上所見絕大多數「遊泳肩」患者,就是因為遊泳者有肩峰下撞擊的病理因素,同時遊泳運動量過度引起。其次,是因為肩關節周圍肌肉肌力不平衡,導致的慢性肱二頭肌腱長頭肌腱炎,少見的情況還有跳水進入泳池導致的外傷性肩袖斷裂和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斷裂。
  • 乾貨 | 肩伸展、內旋痛?背闊肌小助手——大圓肌!
    大圓肌和小圓肌都是根據肌肉的形狀來命名的,其形狀呈條柱狀,它的肌纖維平行排列,屬於平行肌。大圓肌跟背闊肌的功能非常相近,有「小背闊肌」之稱。小圓肌雖然和大圓肌有相同的形狀,但功能卻是不同的。小圓肌附著於肱骨大結節,具有外旋肩關節的功能,是大圓肌的拮抗肌。2、手臂固定時(遠固定),大圓肌和背闊肌發揮著協同作用,將軀幹拉向手臂,如攀爬時。手臂處於自由狀態時(近固定),大圓肌和所有肩部內旋肌及伸肌協同作用,將上舉的手臂拉向前方和下方,如遊泳、投擲。
  • 圖文詳解「小圓肌與岡下肌」
    不過,說了這麼多我們還是想從一塊肌肉和大家聊起——小圓肌既然腋神經支配「小」圓肌和「三」角肌那麼腋神經收到卡壓勢必「小三」也會不痛快「小」圓肌不痛快——肩關節外旋無力而岡下肌一旦出現問題有一個特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雖然岡下肌解剖位置位於肩背部後方但是它的激痛點區域卻更多的表現為「肩前痛」
  • 經常手麻、肩酸、背痛?關於常見疼痛的幾個疑問,你應該了解
    A:一般來說,頸椎病主要表現為脖子、肩膀、後背酸痛或僵硬、手麻等症狀,還可能出現頭暈、噁心、胸悶氣短、走路不穩、發飄、跑偏,像踩在棉花上,一腳深一腳淺的感覺,表明頸椎損傷程度已經較為嚴重,需儘快確診並積極治療。Q:對於頸椎病引起的頭暈噁心,要怎麼辦?
  • 手麻怎麼辦小妙招 如何預防手麻的症狀
    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多人會出現手麻的症狀,那麼手麻怎麼辦小妙招是什麼呢?手麻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呢?手腳麻木的原因有哪些?在平時,頸椎疾病也會導致手麻,如何預防頸椎病?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手麻怎麼辦小妙招1、按摩胸部,強心固本用一手拇指沿羶中穴(坐落胸骨中線上,平第4肋空隙處)。
  • 【解剖基礎】詳解「小圓肌與岡下肌」
    功能:使上臂在盂肱關節處外旋;在上臂運動時輔助將肱骨頭穩定在肩胛骨關節盂內;和岡上肌一同受肩胛上神經支配。有一個特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雖然岡下肌解剖位置位於肩背部後方但是它的激痛點區域卻更多的表現為「肩前痛」
  • 【專業乾貨】肩後疼痛小指麻,可能是岡下肌的同夥——小圓肌!
    該肌受腋神經支配,它的功能為外旋,內收肱骨;與岡下肌協同使上臂外旋。🔹使上臂在盂肱關節處外旋;🔹在上臂運動中輔助將肱骨頭穩定在肩胛骨關節窩內。由於小圓肌位於腋後,體積小且較為隱蔽,其損傷後臨床症狀亦不典型,因此易被人們所忽略。
  • 肩痛≠肩周炎_廣州日報大洋網
    臨床發現,很多人只要有肩關節痛,到了醫院就會說,「醫生,我得了肩周炎,如何如何……」在他們看來,肩周炎成了所有肩痛的代名詞。專家表示,肩關節痛的原因前差萬別,真正的肩周炎所佔的比例不足10%,更多的肩關節痛,尤其是中老年人,是由於肩袖損傷、肩峰撞擊引起的,建議立即就診,由醫生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切不要以為肩痛都是一個樣,很可能延誤治療。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劼若介紹,肩關節痛的原因前差萬別,真正的肩周炎學名叫粘連性肩關節囊炎或者凍結肩,只佔很少一部分,有文獻報導不足10%。
  • 肩袖損傷該怎麼辦?
    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筋骨疼痛被稱為肩痛。肩袖是覆蓋於肩關節前、上、後方之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等肌腱組織的總稱。位於肩峰和三角肌下方,與關節囊緊密相連。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過程中使肱骨頭向關節盂方向拉近,維持肱骨頭與關節盂的正常支點關節。肩袖損傷將減弱甚至喪失這一功能,嚴重影響上肢外展功能。本病常發生在需要肩關節極度外展的反覆運動中(如棒球,自由式、仰泳和蝶泳,舉重,球拍運動)。
  • 反覆出現肩膀夜間痛及抬胳膊無力是什麼原因?禍根是肩袖損傷
    這兩個特徵困擾著諸多中老年人,但由於認識不足,肩痛者一直不明白是因為肩袖損傷引起,以為是勞累或者頸椎病所致,常常出現誤診誤治或者延誤治療,造成肩袖撕裂加重,耽誤了病情,也增加了經濟及健康的負擔。為此,今天我們有必要來認識一下什麼是肩袖損傷?為何會出現肩膀夜間痛以及抬胳膊無力?該如何去防治?
  • 手麻原因分析
    此外有斜角肌痙攣、纖維化,肩帶下垂和上肢過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變狹窄,產生鎖骨下血管及臂叢神經受壓迫症狀。此外上肢正常動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後下垂,頸部伸展,面部轉向對側,以及深吸氣等也可使肋鎖間隙縮小,神經和血管受壓迫的程度加重。
  • 手麻的原因總結
    此外有斜角肌痙攣、纖維化,肩帶下垂和上肢過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變狹窄,產生鎖骨下血管及臂叢神經受壓迫症狀。此外上肢正常動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後下垂,頸部伸展,面部轉向對側,以及深吸氣等也可使肋鎖間隙縮小,神經和血管受壓迫的程度加重。
  • 肩袖損傷的解剖分析、自查與康復訓練
    一提到肩痛、頸肩不適,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肩周炎。其實生活中大量的的肩部問題都不是肩周炎,而是肩袖損傷。 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四塊肌肉共同組成肩袖,它們的肌腱止於肱骨大、小結節把肩胛骨與肱骨相互連接,形狀相似於袖口把肱骨固定在盂窩,故名「肩袖」。
  • 【乾貨】肩部疼痛分型,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肩部骨骼、肌肉動圖,詳細自檢和康復治療
    詳細地了解肩袖肌群,周圍骨骼、肌肉等組織;再從肩關節運動系統出發,使大家了解到肩部可以做什麼運動,是怎麼在運動中引起損傷的;再從病理學的角度,通過簡易自查,使大家知道針對自己的問題該何去何從;最後為大家準備了主動預防、自主康復和就醫指南等系列乾貨。沒症狀可以主動預防,輕度症狀可以自主康復,急性損傷可以科學處置,複雜症狀可以有條不紊的尋求醫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