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詳解「小圓肌與岡下肌」

2021-01-14 康知了


來源:斷層說


臨床上,對於肩周炎的評估與治療來說

有這樣一群人,並不少見

每次進來,每次問診

都會有一句話,常常掛在嘴邊


「我這個肩膀啊,就是抬不起來,

總是感覺沒力氣!」


然而很多朋友總是喜歡

這裡搞搞,那裡揉揉

最終的效果卻不盡如意


有沒有這樣一個點

可以精準的解決——

肩膀抬不起來、肩膀沒有力氣

呢?


既然問了,答案當然是——有!



(一條專業的分割線,我們今天先從一個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肩膀抬不起來,肩膀沒有力氣

也許都是某些肌肉無力引起的

肌肉之所以無力

也許是幕後支配的神經

受到了卡壓


而神經最容易在那些地方被卡壓呢

答案就是——神經出口了解一下


神經就像是一株幼苗,無論之前根莖扎了多深,神經纖維走了多遠,破土(出口)的那一剎,才是最激動人心、最引人注目的。


不過,說了這麼多

我們還是想從一塊肌肉和大家聊起

——小圓肌


解剖小課堂:小圓肌

解剖:向內附著於肩胛骨腋緣上三分之二,向外緊貼肩關節囊後部附著於肱骨大結節最下方的切跡。

功能:使上臂在盂肱關節處外旋,在上臂運動中輔助將肱骨頭穩定在肩胛骨關節窩內。


小圓肌功能。


小圓肌是受腋神經支配的

腋神經是臂叢神經的一條分支


腋神經是臂叢的一條分支,由第5和第6頸神經前支的纖維組成,從臂叢後束髮出,伴旋肱後血管向後外方走行。


而腋神經支配的

有且只有兩塊肌肉

也很好記——「小三」

「小」圓肌和「三」角肌

腋神經支配的——「小三」;


好,角色介紹完畢

下面我們可以開始「編」故事了


既然腋神經支配「小」圓肌和「三」角肌

那麼腋神經收到卡壓

勢必「小三」也會不痛快

「小」圓肌不痛快——肩關節外旋無力

「三」角肌——肩關節外展無力


就表現出了

——

「肩膀抬不起來」

▼▼▼▼


那麼問題來了

神經會在神經出口被卡壓

腋神經有沒有這樣一個出口呢?


答案當然是有啦

不然我們寫這篇文章幹啥



腋神經的出口

剛好就在小圓肌下方

一個叫做「四邊孔」的位置


「四邊孔」,顧名思義

真的是有四個邊

▼▼▼▼


上邊——小圓肌,肩胛骨外緣,肩胛下肌,肩關節囊。

下邊——大圓肌和背闊肌。

內邊——肱三頭肌長頭外側緣

外邊——肱骨外科頸


腋神經剛好在此處穿出

而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

「四邊孔」有三個邊都是軟組織

只有一個邊是硬骨頭


▼▼▼▼


骨頭,一般是不會

像金箍棒一樣隨意變長變短的

但是,軟組織卻可能

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變粗變細

痙攣短縮、充血水腫,都時有可能發生


畢竟,有些地方大了,有些地方就會變小;

注意,我說的是小圓肌緊張攣縮,導致四邊孔變小。


▼▼▼▼


所以,肌肉筋膜的緊張

也就成為四邊孔卡壓腋神經穿行的

重要原因


而這其中

我們的小圓肌就尤其要重視

▼▼▼▼

小圓肌本身的激痛點

也會有相關敏感、疼痛的發生

▼▼▼▼


好,下面我們來說治療


▼▼▼▼


手法

找到小圓肌解剖位置後,對其進行手法的彈撥、壓揉、松解。


在小圓肌下方,腋後紋頭上內側,四邊孔附近,著重進行手法操作。


補充討論:

中醫的「肩貞「穴,

是不是也和四邊孔位置非常相近呢?


《針灸甲乙經 》記載 :「肩貞,在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者中」。

《針灸資生經》記載 :「在肩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中」。

《會元針灸學》記載:「肩貞者,從外觀之,肩偏外正中也,按之盤堅骨隱中空,舉手與垂手皆不移其陷中,清靜而貞,故名肩貞。」


這些記載均提示肩貞穴位於某凹陷中,且周圍有骨。


而四邊孔首先為一「孔」狀結構,三邊為肌肉(小圓肌、大圓肌、肱三頭肌),外側界為肱骨內側,剛好滿足古籍中對與「肩貞穴」的定位,周邊有骨,符合「盤堅」的特點 ;四邊孔為「孔」性結構,觸之有「中空」感。


從這個角度看,古人雖然沒有告訴我們這裡有「小圓肌」、「腋神經」、:「四邊孔」,但是,早就定好了一個穴位等著我們去探尋


在我們遇到肩關節「炎」患者來尋求幫助時

很多人在做手法的過程中

都會發現一個非常疼痛的點

學過中醫的人知道

那是中醫傳統的「天宗穴」



可以依靠對於穴位定位的記憶

準確的找到這個點


然而,對於很多不甚了解中醫的人來說

這個地方的尋尋覓覓

就顯得模模糊糊


這個點,這個穴位

有沒有什麼解剖基礎

有沒有什麼症狀特徵

有沒有什麼康復技巧

呢?



老規矩,還是從解剖說起


(這是一條專業的分割線)


先來簡單的再說一下天宗的定位

我們可以把肩胛骨大致看成一個三角形

這個三角形的「中心「

其實也就剛好是天宗穴

(關於三角形中心的確定,請參看小學數學課本)


而這個位置

肌肉解剖來講,也很有意思

他剛好位於我們的

——岡下肌

最為明顯的激痛點上


解剖小課堂:岡下肌

向內附著於岡下窩內側三分之二及相鄰筋膜,向外附著於肱骨大結節後側。 

功能:使上臂在盂肱關節處外旋;在上臂運動時輔助將肱骨頭穩定在肩胛骨關節盂內;

和岡上肌一同受肩胛上神經支配。


來兩張超屌的動圖展示一下功能

▼▼▼▼



而岡下肌一旦出現問題

有一個特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

雖然岡下肌解剖位置位於肩背部後方

但是它的激痛點區域

卻更多的表現為「肩前痛」


岡下肌引發的肩前痛區域,有時可達肩關節深處,並向下延伸至上臂前外側、前臂外側、手部橈側,或向上達枕下頸後部;


患者常用手握住肩前方,自述無法側臥睡眠,還可出現上肢易疲勞、抓握無力等症狀。 


而岡下肌的損傷

常常是由一些特殊的動作模式引發

比如上肢突然過度外展內旋

舉個例子就是一些球類的扣殺動作

▼▼▼▼



由此,我們掌握兩個特點

一是肩前痛,可能還向下蔓延

一是球類運動史或者過度活動

就能夠對岡下肌的損傷作出應對


治療方面,先來說手法

▼▼▼▼

手法

岡下肌手法

熟悉岡下肌解剖位置後,可用拇指、肘部進行壓揉放鬆。


再來看看岡下肌的壓痛點;

尤其注意岡下窩內,和中醫的穴位「天宗」基本重合,「天宗「壓痛的厲害,說明岡下肌張力已經出現問題。


▼▼▼▼

「天宗穴」,位於肩胛區,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上1/3與下2/3交點凹陷中。

《針灸甲乙經》:「肩重,肘臂痛不可舉,天宗主之。」


拉伸

右手臂向前伸直,然後向胸口方向收回前臂,手肘呈90度夾角。左手抓住右手肘,左前臂重疊在右前臂之上。放鬆右手臂,左手臂發力保持住右手臂的姿勢,肩部放鬆並下沉。 


訓練



既然是外旋肌,一條萬能的彈力帶,抗阻外旋即可,注意不要聳肩。

肌肉還是要練習的足夠有力才行,畢竟肌肉越有力,他們對關節的保護能力也就越強,受傷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責編:予夢

相關焦點

  • 【解剖基礎】詳解「小圓肌與岡下肌」
    解剖小課堂:岡下肌向內附著於岡下窩內側三分之二及相鄰筋膜,向外附著於肱骨大結節後側。 而岡下肌一旦出現問題有一個特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雖然岡下肌解剖位置位於肩背部後方但是它的激痛點區域卻更多的表現為「肩前痛」
  • 岡下肌和小圓肌的作用和檢查
    附著點 岡下肌一端附著於岡下窩,一端附著於肱骨大結節中部;小圓肌一端附著於肩胛骨外側緣,一端附著於肱骨大結節下部。作用 1.岡下肌是肱骨外旋肌,和3個兄弟(岡上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共同固定肱骨頭於肩胛骨關節盂。 2.小圓肌作用同岡下肌。
  • 【專業乾貨】肩後疼痛小指麻,可能是岡下肌的同夥——小圓肌!
    🔹位置:岡下肌的下方。該肌受腋神經支配,它的功能為外旋,內收肱骨;與岡下肌協同使上臂外旋。🔹使上臂在盂肱關節處外旋;🔹在上臂運動中輔助將肱骨頭穩定在肩胛骨關節窩內。由於小圓肌位於腋後,體積小且較為隱蔽,其損傷後臨床症狀亦不典型,因此易被人們所忽略。
  • 岡下肌、小圓肌
    肩胛骨外上側緣  肱骨大結節1 肩胛上神經2 腋神經3 C5-C6       岡下肌、小圓肌是組成肩袖的四塊肌之兩塊。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是把肱骨頭穩定在關節窩內。手臂運動到不同位置時,每塊肌都對操縱肱骨頭的運動方向發揮其特定作用。特別是岡下肌與小圓肌一起可使肱骨頭向後就位於關節窩內,並防止肱骨頭撞擊肩胛骨的喙突。        岡下肌是肩關節最有力的外旋肌之一,對上肢「預加載」後伸和外旋以利肩關節運動是必不可少的,如過頭投擲和擊打運動。在適量強烈運動的持續或減速階段,也會離心性調用岡下肌減慢上肢的運動。
  • 說肌( 1 ) - 岡下肌
    肌肉解剖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了,一位針灸醫生,如果「手無縛雞(肌)之力」,臨床就會經常碰壁。 岡下肌起於岡下窩,附著在肱骨大結節,我相信這些大家都知道的,再講這些起止點解剖就沒意思了,所以,解剖部分就忽略掉了。 岡下肌,他其實還有一位小弟,叫小圓肌。
  • 體格檢查:岡上肌和岡下肌
    岡上肌的形狀如馬蹄形,由於活動頻繁,並且又是肩部肌肉收縮力量的交匯點,故易損傷。岡下肌起自岡下窩,肌束向外經肩關節後面,止於肱骨大結節的中部。部分被三角肌和斜方肌覆蓋。患者取坐位,檢查者將患者患側肘關節被動屈曲約90°,並抬高患者肩膀約20°。患者患肢外旋5°以內。檢查者扶住患者腕部和肘部並要求患者維持這一姿勢。
  • 每日兩肌---岡下肌及小圓肌和大圓肌
    ,分布於岡上肌、岡下肌和肩關節。4 損傷(1)岡下肌和小圓肌的扳機點也常因為急性或慢性的肌肉過度使用或外傷所造成(2)在岡下肌及小圓肌上的扳機點皆容易限制肩關節處的手臂內轉,且睡躺在患側會咋成不適。(3)岡下肌:後三角肌上扳機點的轉移模式必須與小圓肌、岡上肌、背闊肌、大圓肌、肩胛下肌、菱形肌、三角肌、喙肱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斜角肌、胸大及胸小肌、鎖骨下肌、後上鋸肌及胸橫棘肌的轉移模式區分開來。小圓肌:小圓肌上扳機點的轉移模式必須要與岡下肌、岡上肌、大圓肌、肩胛下肌、三角肌、肱三頭肌、後上鋸肌、肩胛提肌與斜角肌的轉移模式區分開來。
  • 小圓肌--解剖與臨床
    小圓肌(teres minor),位於岡下肌 下方,岡下窩內,肩關節的後面。起始於肩胛骨的腋窩緣上三分之二背面,經肩關節後部,抵止於肱骨大結節下部。,和3個兄弟(岡上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共同固定肱骨頭於肩胛骨關節盂。
  • 瑜伽解剖:肩袖肌群-瑜伽開肩,手臂舉不起來,肩部不穩定,肩胛骨疼痛,肩周炎,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甲下肌一定不要忽略
    肩袖肌群包含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甲下肌。分別來看一下這四塊肌肉,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位於肩胛骨的後側,肩胛下肌位於肩胛骨的前側。岡上肌起於肩胛骨岡上窩,止於肱骨大結節上部。岡下肌起於肩胛骨岡下窩,止於肱骨大結節中部。小圓肌起於肩胛骨外側緣的背面,止於肱骨大結節的下部。肩胛下肌起於肩胛下窩,止於肱骨小結節。岡上肌主要功能使手臂外展。
  • 深度強化岡下肌,這幾個動作值得一練,讓你的背肌更加完美
    1、認識岡下肌 2、如何鍛鍊這塊肌肉 一、認識岡下肌 岡下肌它是肩袖的組成肌肉之一,它和岡上肌一起構成肩袖,大家都很清楚,在一些肩部的鍛鍊中,
  • 肩胛區疼痛的元兇,肩外旋受限的重要因素,岡下肌如何避免損傷?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了解過肩袖損傷中最易受傷的肌肉岡上肌,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它的好兄弟岡下肌,與岡上肌一樣,岡下肌血供較少,它的損傷在臨床上也很常見,也是引起肩痛的常見原因。它與岡上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共同組成了盂肱關節的動態穩定結構,當手臂上舉時岡下肌擠壓肱骨頭並將肱骨頭向下拉。當手臂外展120°- 150°時岡下肌比岡上肌更活躍,所以當手臂過度上舉時岡下肌常受激惹。
  • 不思議迷宮鍊金師岡布奧碎片獲取途徑詳解
    導 讀 不思議迷宮鍊金師岡布奧碎片怎麼得?鍊金師岡布奧是新手最推薦購買的一隻岡布奧,它可以降低鍊金時間。
  • 岡上肌損傷不扎岡上肌,扎哪?
    該肌受肩胛上神經支配,其作用是上臂外展時的起動。岡上肌被斜方肌和三角肌覆蓋,其肌腱與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共同組成肩袖。岡上肌起於肩胛骨岡上窩,肌腱在喙肩韌帶及肩峰下滑液囊下,肩關節囊之上通過,止於肱骨大結節。其形狀如馬蹄形,其作用為固定固定肱骨於肩胛盂中,並與三角肌協同動作使上肢外展,由於活動頻繁又是肩部肌肉收縮力量的交匯點故易損傷。
  • 認識岡上肌激痛點
    岡上肌是旋轉肌的一部分,旋轉肌主要有四條: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岡上肌解剖位置:岡上肌(musculi supraspinatus)起於岡上窩,向外行經喙肩弓之下,以扁闊之腱止於大結節最上部小骨面,且與關節囊緊密結合形成肩袖的頂和肩峰下囊的底。因此,它是肩峰下區極其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肩部容易出現問題的常見部位,最終發生肩關節功能紊亂。
  • 圖文 | 肩袖解剖及損傷查體方法
    、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關節力偶:肩胛下肌與岡下肌、小圓肌。當肩關節外展45°或更多時,前下盂肱韌帶複合體是穩定前後方向應力的主要韌帶。岡上肌和肩胛下肌腱融合成一個鞘狀結構,在肱二頭肌溝入口處環繞肱二頭肌腱。鞘的頂層是由岡上肌腱組成,底層是由肩胛下肌腱組成。這種關係與肩胛下肌腱撕裂常並發二頭肌損傷有相關性。根據肌腱損傷的深度分為:肩袖全層和部分撕裂。
  • 肩膀疼≠肩周炎,岡上肌肌腱炎了解一下
    肩關節活動受限,活動受限以肩關節外展至60°~120°時,可引起明顯疼痛為主要特徵,當大於或小於這一範圍及肩關節其他活動不受限制,亦無疼痛,這與肱二頭肌肌腱炎和肩周炎明顯不同,壓痛,在岡上肌抵止部的大結節處常有壓痛,並隨肱骨頭的旋轉而移動。局部封閉可使疼痛立刻消失,藉此有助於診斷。
  • 「每日一肌」岡上肌——「肩周炎」首要肌肉,廚師肩痛的前因後果
    岡上肌的外展活動而岡上肌一旦損傷,表現的症狀,也是兩方面:一為疼痛:如圖所示,在岡上肌附著區域以及三角肌區域▼▼▼▼▼▼而在這裡就要說說岡上肌常常受損的原因了因為岡上肌在肩部活動的啟動序列中比較靠前所以無論是
  • 認識岡上肌激痛點
    岡上肌是旋轉肌的一部分,旋轉肌主要有四條: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岡上肌解剖位置:岡上肌(musculi supraspinatus)起於岡上窩,向外行經喙肩弓之下,以扁闊之腱止於大結節最上部小骨面,且與關節囊緊密結合形成肩袖的頂和肩峰下囊的底。因此,它是肩峰下區極其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肩部容易出現問題的常見部位,最終發生肩關節功能紊亂。
  • 岡上肌勞損日常保健預防常識
    說到「岡上肌勞損」相信大家都會遇到過,因為大家肩膀平時不舒服,一般絕大多數都是岡上肌附近有牽扯感,帶著脖子疼,甚至還有一些老年人出去買菜手裡拿了一袋菜,回來這胳膊酸困的不行,有些厲害者,胳膊舉都舉不起來。
  • 肩痛手麻,肩外旋無力,小圓肌損傷該如何應對和預防?
    說起小圓肌我們可能陌生,但小圓肌是大名鼎鼎的肩袖肌之一,與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一同構成了盂肱關節的動態穩定結構。但是因為小圓肌是岡下肌的輔助肌,與岡下肌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很多人都只知岡下肌而忽視小圓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