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做排骨之前要先進行焯水,但是實際操作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家的排骨焯水之後,反而變得又腥又柴
這是怎麼回事?看完了才知道,原來用錯水了!
焯水,也叫飛水。是烹飪排骨之前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它可是會直接影響到排骨口感的喔!
肉類,焯水可以去除肉中的血水、腥味,還能避免燉煮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浮沫,讓湯汁變得渾濁。
同時也能去腥,可以保持食物在烹飪過程中的色澤,還能縮短後續烹飪時間。
因為排骨本身血水較多,如果是買回來直接就焯水是無法徹底去除排骨血水的,容易導致燉湯顏色難看渾濁。
如果先用清水浸泡1個小時,不但可以去除排骨表面的髒東西,還能泡出排骨內較多的血水和油脂,大幅降低排骨內的腥味,讓後面排骨焯水時能徹底的去除血水。
同樣是焯水,為什麼你做的效果,完全不一樣呢?
如果你是直接用熱水進行焯燙,速度是有了提升,但是有兩個壞處,第一是排骨受熱不均衡;高溫使外層的肉很快燙熟,但裡面的肉依然是生的,這樣內部就有很多的血水和雜質無法正常的流到鍋裡的水中,血水出不來排骨的腥味就重。
第二是瞬間的高溫,會將排骨的營養架構給破壞,導致排骨不香,而且肉質又老又柴。
用涼水:
冷水下鍋,讓排骨與水同時升溫,這樣排骨裡外受熱均勻,口感不會變柴,營養結構也不會遭到破壞,去腥的同時,還能保證菜品的美味。
掌握正確的焯水方法,不僅能夠讓做出來的菜品色澤誘人,還能保持食材原有的鮮味及營養。
有時候你會發現,就算是焯過水的排骨也會有一股很大的腥味;其實,除了要冷水下鍋之外,我們還需要加入一些去腥的材料。
排骨,要想去掉肉腥味,第一步泡很重要!
把排骨剁小塊,多清洗幾次,洗淨表層血水,再用沒過排骨的水泡30分鐘後倒掉;再倒入清水,加一小勺白醋把排骨再泡十分鐘,之後撈出衝洗乾淨即可。
加白醋有2個作用:一是能軟化肉質,讓排骨肉質變得軟嫩;二是能夠疏通肉質中的組織,讓排骨中的殘血自動流出來。
這時候的排骨明顯變白,這是去除肉腥味的關鍵,也使成品顏色潔白晶瑩。
排骨清洗乾淨後,放入冷鹽(少量)水鍋中,以最小火煮約5分鐘,可發現整鍋水因肉中的血水滲出而泛紅,且上面還浮著一層雜質,聞起來有腥味,但肉還是很生,可如此換水數次,直到肉的腥味去除,即可進行烹飪。
第一步:把泡好的排骨用清水洗淨,然後倒入鍋內,加入足量的清水淹沒排骨,放入少許薑片、蔥絲、一勺料酒,開火進行焯水。
第二步:水開以後,鍋內會出現大量的浮沫,用鍋鏟通通撇去,這些浮沫也是腥源。
焯水2-3分鐘至排骨煮白即可撈出。
排骨買回來,如果不想焯水又想去掉血水和腥味怎麼做?
第一步:把排骨放入容器中,加入適量食鹽,食鹽有殺菌的作用,還能去除排骨的血水和腥味。
第二步:倒入適量溫水,然後用手抓洗幾分鐘。之後排骨裡面的血水就全都跑出來了。
再把排骨用清水衝洗2-3遍,這樣排骨就非常乾淨了。
文章及部分圖片來源:高質量生活家(ID:gzlshzs)
支持我們請分享 評論 點讚 在看☟☟☟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
中國科協官方微信 國家科普平臺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