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很常用的成語叫「沆瀣一氣」,沆瀣是什麼東西?

2021-03-01 少年法學苑

沆瀣一氣是個很常用的貶義成語,意思是說那些臭氣相投的人勾搭在一起,和一丘之貉、狼狽為奸相近。但這個成語也有點特殊,因為一個四字成語裡竟然有兩個生僻字。如果要問沆瀣是什麼意思,可能知道的人真不多。

「沆瀣」兩個字都是三點水,很明顯和水有關。這兩個字單獨拿出來看的話,都是水氣的意思,特指清晨的那種露水。但是,清晨的露水又沒招誰惹誰,怎麼就成貶義了呢?

其實這個成語的來源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宋代學者錢易有一部筆記叫《南部新書》,記錄的都是唐朝的各種奇聞異事,其中就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隋唐開始,科舉制度出現了。以前的魏晉南北朝,官路被世家大族壟斷,貧寒子弟很難做官,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只要你原意讀書,考試考中了就能入仕。很多讀書人都選擇了這條路。

唐僖宗時代,某一年在長安搞了一場考試,全國各地的讀書人都跑到長安來應考。有一個考生名叫崔瀣,從小品學兼優,才華橫溢,他寫的詩文在考生之間也是有不小名氣。這次考試大家並不是抱著你死我活的戰鬥心態來的,大家都比較隨意,考考試,交交朋友,其樂融融。

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名叫崔沆。他改卷子的時候看到了崔瀣的詩,發現寫得太棒了,拍案叫絕,果斷把崔瀣列為第一。雖然他們都姓崔,但是之前並不認識。

考試成績出來那天,大家都在榜前圍觀。

崔瀣被前面的人擋住了,看不到榜單。這時,旁邊的考生拍著崔瀣的肩膀,告訴他上榜了。崔瀣很激動。

唐宋時代有一個規矩,科舉考中的人,自動就算作考官的學生,以後就以師生相稱了。比如宋朝歐陽修作為主考官錄取了蘇軾,蘇軾就自動成為了歐陽修的學生。

而崔沆和崔瀣這對師生就有意思了,因為這兩個人的名字連起來是「沆瀣」,古代本來就有一個詞叫做沆瀣,意思是露水。當時人挺有才,創造了一句話傳開了: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老師崔沆和學生崔瀣兩人就像清晨的水氣和露珠,總是連在一起。這句話誕生的時候完全沒有貶義,只是一句打趣的話,是想說明師生二人的名字很有趣,才華也相近。這對師生間完全不存在什麼洩露試題、送禮考高分之類的事情。

問題是,崔瀣中舉後,沒多久就當上了不小的官。有些人就眼紅了,認為崔瀣肯定是送禮了,不然升官怎麼這麼快,有人就來質疑。之所以會有人質疑,是有背景原因的。唐朝科舉因為也是剛剛實行沒多久,不像後來那麼嚴格,沒那麼多考場守則,所以唐朝考場上經常出現行卷之風。行卷就是考生平時可以把自己寫的一些好作品找關係偷偷拿給考官看,給自己加一點考試之外的砝碼。這種事很多著名人物都幹過,比如王維,考試前就通過岐王把自己引薦給太平公主,然後就中了進士第一名。

當然,王維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你也可以說他找關係走後門,但這在唐朝是很正常的事,這種行卷之風很盛行。崔瀣和崔沆之間並沒有這種行卷之事,但被其他人質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麼一來,質疑的人多了,大家都開始說沆瀣一氣,結果一個完全因為開玩笑創造的成語「沆瀣一氣」就成了貶義,表示那種暗中勾結的意思。

這就是「沆瀣一氣」的來歷,本來是一個讚揚師生齊心的成語,剛誕生沒多久就變成了一個貶義詞,這個成語可以說是很悲催了。

相關焦點

  •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時間:2020-10-08 17: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10月8日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答案是什麼?
  •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螞蟻莊園10月8日問題...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螞蟻莊園10月8日問題答案。
  • 成語沆瀣一氣什麼意思?沆瀣是指什麼?螞蟻莊園2020年10月8日答案
    螞蟻莊園成語沆瀣一氣中沆瀣是指 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8日答案螞蟻莊園成語沆瀣一氣中沆瀣是指什麼?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8日的問題是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那麼「沆瀣」是指「臭水溝」還是「兩個人名」呢?下面小編帶來了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8日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成語沆瀣一氣是常用貶義詞 其中沆瀣是指臭水溝還是兩個人名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這是螞蟻莊園10月8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0月8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臭水溝  兩個人名  答案:兩個人名  小夥伴們快去領飼料吧!  以上就是10月8日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答案。
  • 成語沆瀣一氣中沆瀣是什麼意思?10月8日螞蟻莊園課堂答案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這是螞蟻莊園10月8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0月8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今天的問題是: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臭水溝兩個人名  答案:兩個人名答案解析:「沆瀣」是指兩個人名。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記載,唐朝有個主考官崔沆,錄取了他的門生崔瀣。當時有人嘲笑他們:「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 沆瀣一氣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沆瀣一氣,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近義詞有:狼狽為奸、同流合汙,反義詞有: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精誠團結,沆瀣一氣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沆瀣一氣
    沆瀣一氣 2010-01-30 23:22:48 來源:高考網整理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沆瀣一氣,你還知道哪些具有緊縮式用法的成語?
    1.沆瀣一氣 [hàng xiè yī qì]基本釋義: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
  • 「沆瀣一氣」如何從褒義變貶義?從唐朝落榜生黃巢的「報復」說起
    「瀣」這個字,一般和「沆」一起使用,「沆瀣」是用來形容夜間的水氣,「沆瀣一氣」本來是比喻這些水汽的,最開始用來形容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但是到現在,意思變了,是怎麼變的呢?「沆瀣一氣」這個成語來自兩個人,一個叫「崔沆」,一個叫「崔瀣」。這「崔沆」是唐朝末年,唐僖宗時期的宰相,在唐僖宗晚年,為唐僖宗選拔人才。
  • 難以置信:眉來眼去、沆瀣一氣、彈冠相慶等12個成語意義完全改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成語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語言文字也不斷更新演變。其中作為文化精髓的成語,在人們使用過程中,也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雖然在改變,但大多數都是意義的引申和延展,然而也有一些意義卻完全改變,由原來的褒義詞變成了貶義詞。
  • 有個成語叫「沐猴而冠」,「沐猴」是個什麼東西?
    「沐猴而冠」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成語,雖然這個成語口頭上用得不多,但在書面語裡能經常看到。這個成語就是形容那些徒有其表的人,表面上打扮得有模有樣、實際上非常low,意思有點接近「衣冠禽獸」或者「道貌岸然」。在這個成語裡,「冠」是指帽子,而「沐猴」是個什麼東西就比較奇怪了。
  • 10個趣味國學小知識,你知道幾個?
    隋唐前,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所以諡號叫得比較多,比如漢文帝、漢武帝。隋唐後因為諡號字數越來越多,大家就改叫廟號,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若都用廟號稱呼,歷朝攢下來的太祖高宗,沒有十個也有八個,讓人分不清楚。
  • ...是成語?螞蟻莊園小課堂問題答案總匯 螞蟻莊園12月8日答案一覽(4)
    不可以,是貶義詞     10月26日鹿的哪個身體部位有再生功能每年都會完整地重生? 鹿角10月25日闢邪翁是人們經常在重陽節用到的一種植物的別名它是?茱萸10月25日我國傳統習俗中,重陽節經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10月25日畫眉之風起於戰國時期,古代女子最早是用什麼畫眉的?柳枝10月24日 成語「琴瑟之好」是描述?
  • 乾貨|褒貶失當成語彙總:多記住1個,就有了多拿3分的機會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乾貨,小編在這裡總結了成語運用中容易褒貶色彩失當的例子,後面有典型錯例的分析。多記住1個,就有了多拿3分的機會,快拿起小本本記起來吧。14.有頭有臉:有面子;頭面人物。亦省作「 有頭臉 」(含褒義)。【有貶義色彩的成語】1.滿城風雨:城裡到處颳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
  • 40個常用日語成語!力薦!
    後足で砂をかける(あとあしですなをかける) 過河拆橋   這一成語本意是指動物大小便之後用後腿將其蓋上沙子。引申指忘記別人的恩情,溜之大吉,且臨走還給人留下麻煩。與漢語的成語過河拆橋意思相近。  犬の遠吠え(いぬのとおぼえ) 虛張聲勢   與中國的俗語好狗不叫,叫狗不兇同源,原義為狗在遠處吠。意為背地逞英雄,背後耍威風,常用於比喻膽小鬼在背後逞兇或說別人壞話。可譯為門後耍槍,虛張聲勢等。
  • 12個古今意義截然不同的成語,你知道幾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成語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語言文字也不斷更新演變。其中作為文化精髓的成語,在人們使用過程中,也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雖然在改變,但大多數都是意義的引申和延展,然而也有一些意義卻完全改變,由原來的褒義詞變成了貶義詞。
  • 成語「愛鶴失眾」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愛鶴失眾」這個成語雖然古早,但是理解起來並沒有什麼難度。我們之所以對它陌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日常很少使用。這成語的意思就算逐字去拆開理解,也八九不離十,不像很多常用成語,不搞清背景就不知所云。我們瞬間能想起同義詞「因小失大」,或者更加貼切而流行的「玩物喪志」,都是指因為沉迷於某樣東西而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玩物喪志」失去的是個人的志向,而「愛鶴失眾」失去的是民心。
  • 這些「最不像成語的成語」,有何臉面苟活於世?
    作為一個深邃的人(呃……),顯然,咱們不能光「學」這些稀奇古怪的成語了事。趣評老師想探究一下,「古怪成語」背後的東西。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詞語也是有代溝的。這些「不像成語的成語」,多數,大家都感到比較陌生,因為確實太稀奇古怪了。但有一些成語,在某些人眼中,並不算十分陌生,只是用得少。我舉個例子:篳路藍縷。這個詞,文化稍微欠缺一點的人,就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
  • 中國五大奇葩成語:最長的有16個字,「酒店猛狗」是什麼意思?
    中國五大最不像成語的成語:「想當然」、「空心湯圓」都是成語成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要用到的,不論是書面還是口頭,吐兩個成語瞬間覺得逼格都高了點。成語是中華文化獨有的璀璨明珠,許多來中國旅遊的老外好不容易勉勉強強學習了中文,一個成語讓他們回到解放前。
  • 狐群狗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一丘之貉、狐朋狗友、沆瀣一氣,反義詞有:群英薈萃,狐群狗黨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比喻勾結一氣的壞人。狐群狗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狐群狗黨(hú qún gǒu dǎng)成語釋義:與狐;狗結群為黨。比喻勾結在一起的壞人。成語出處: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