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久了,
誰都有些蠢蠢欲動的「老毛病」,
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犯病」,
比如膝蓋不舒服、
肌肉特別緊繃。
不管你是跑步黨、舉鐵黨,
回想一下,
長跑、騎行或者練臀腿之後,
是不是有過下面的感受:
膝外側疼痛,
嚴重時痛感上下蔓延;
膝關節外側有明顯壓痛點,
嚴重時髖關節外側也有;
大腿外側緊繃;
做膝關節彎曲的動作會痛…
這,
就是困擾很多人的髂脛束症候群,
它已成為膝關節外側疼痛的常見原因[1]。
髂脛束在哪?
髂脛束症候群是怎麼回事?
泡沫軸滾滾髂脛束就好了嗎?
今天就來扒一扒。
髂脛束,
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髂脛束是什麼?一塊肌肉?不!
事實上,它是「一條」厚厚的筋膜。
上方連接闊筋膜張肌、臀大肌,
下與脛骨上端相接。
可以把髂脛束想像成一根巨大的橡皮筋,
它連接了我們的大腿和小腿,
是穩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
圖片來源:[2]
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跨過了髖關節和膝關節。
當我們的膝蓋伸直時,
髂脛束會移動到股骨外上髁的前方,
當膝蓋彎曲大於30度時,
髂脛束會移動到股骨外上髁的後方。
當膝蓋從彎曲到伸直時,
髂脛束會在大腿外側前後移動,
正常情況下不會產生疼痛,
但是當髂脛束過度緊繃,
再加上長時間運動,
就很容易出現摩擦、發炎、疼痛。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多見於長跑、橄欖球、自行車、
舞蹈家、軍人及其他運動者。
為什麼會出現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那麼,
為什麼會出現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很多人都會覺得,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是因為髂脛束太緊繃,
所以只要放鬆髂脛束就有用,
但事實上,髂脛束緊張的根本原因,
並不是髂脛束本身。
臀大肌、臀中肌、闊筋膜張肌,
都和髂脛束連接,
並負責穩定下肢的作用。
走路、跑步時,
臀大肌、臀中肌原本應該負責骨盆的穩定,
減少骨盆的搖擺晃動;
然而,當臀大肌、臀中肌無力時,
穩定髖關節的工作,
就會由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負責,
導致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過度工作,
引發髂脛束症候群。
比如在跑步時,
下圖左為正常單腳承重的狀態,
下圖右為臀中肌無力,
發生了骨盆傾斜,
闊筋膜張肌收縮,
髂脛束被拉長,
以穩定膝關節。
圖片來源:StanfordMedicine
如何有效緩解髂脛束症候群?
一提到髂脛束的疼痛問題,
很多人都只會讓你去滾泡沫軸,
然而現實是:
髂脛束是緻密的結締組織,
按摩、拉伸不會讓它產生什麼變化。
要解決髂脛束的問題,
並不是去直接松解髂脛束,
從根本原因入手,
激活、加強臀肌,
減少闊筋膜張肌代償;
放鬆闊筋膜張肌等緊張肌群。
自測一下你的臀中肌弱嗎?
首先測試一下臀中肌的力量,
側臥,髖關節垂直地面,
抬起上側的腿,
抬到與地面呈30-45°時候的時候,
稍微向後伸展一些。
保持這個姿勢不動,
如果沒法堅持到60秒,
就說明你的臀中肌太弱了,
需要加強力量。
加強過弱的臀中肌
動作1
側臥髖外展
動作要點:
側臥,保持骨盆垂直地面,將上側的腿抬起,控制抬腿的速度,動作不要太快,下落的過程注意控制。注意:動作過程中,始終保持骨盆的穩定,每組10次,重複3組。
動作2
坐姿髖外展
坐於凳上,
膝蓋上方套上彈力圈,
分別在上身豎直、上身前傾、上身後仰,
3個不同角度下做髖外展動作。
以上3個角度的髖外展,
每組10次,重複3組。
放鬆緊張的肌群
闊筋膜張肌放鬆
動作要點:
側臥位,用肘關節支撐,膝蓋不適的那側腿置於下方。上面那條腿繞到下面那條腿前面,並踩在地面上,置泡沫軸於闊筋膜張肌處來回滾動按壓揉,保持1分鐘,重複2-4組。
闊筋膜張肌拉伸
動作要點:
側身站於牆邊,需要放鬆闊筋膜張肌的那條腿在牆側,手扶牆壁以作支撐。另一側腿交叉置於需要放鬆的腿的前方,保持要放鬆腿的足部穩定。慢慢下沉身體,使髖部倚靠向牆壁。保持10秒,回到原來姿勢並重複3次。
臀大肌放鬆
動作要點:
坐在泡沫軸上,雙手置於身後墊子上,支撐一部分體重,在臀大肌部位前後滾動。可以通過單獨滾動放鬆單側腿來加強放鬆強度。
Tips:
以上這些拉伸,
即使不經常跑步、登山、運動,
對於久坐的人,
也是非常有益的。
>>> 最後的最後 <<<
我們的身體,
冷不丁會出一些「小問題」,
這時候與其盲目的「病急亂投醫」,
找到根本原因,
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
別忘了一鍵三連~
[1]丁谷淵, 史申宇, 凌曉宇,等. 髂脛束症候群的臨床診治研究進展[J]. 中國骨傷, 2018,031(010):965-970.[2]Baker R L ,Souza R B , Fredericson M .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Soft Tissue andBiomechanical Factors i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J]. Pm & R the Journal ofInjury Function & Rehabilitation, 2011, 3(6):550-561.
你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