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我也是有娃的人了,老公經常催促我教兒子畫畫,我卻遲遲不敢動手。因為我不想破壞他的想像力,甚至一度變態到老師說塗色不能塗出框,我都覺得這是對我娃思維的限制!我的想法是,最好是孩子自學成才,我啥也不說他就揮筆撒墨.他始終沒有展現出什麼繪畫天賦和對畫畫特別的鐘愛,曾幾何時,畫畫對他來說就是把顏料擠到紙上不停地攪拌。這時候老公坐不住了,你不行就直說,趕緊的報個班吧!
大學時光除了自由的空氣和戀愛的酸臭,還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憨勁。作為藝術生,我大二被學姐介紹進一家畫畫機構做兼職的美術老師。說是兼職,其實就和全職一樣,因為孩子們也只有周末才會來上課。我學姐教的是四五歲的娃娃,哪知道我一來,就被分配到小學生組,還以為是按照能力來分配的,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我比較顯老...當時為了保住這份「收入不菲」的工作,整個周末都泡在教室裡,一邊教學,一邊琢磨著,怎麼才能讓學生畫出令家長拍案叫絕的畫。初期給孩子們上課畫的是
彩鉛畫,上了幾節課就發現不行,如此寡淡的材質,孩子們的小手都快塗斷了,也只是薄薄的一層,實在是不適合上牆。緊接著改成
彩色水性筆,可經常有的孩子畫畫較真兒,他就畫那一塊兒,得了,那紙生生給你「畫」出一個大窟窿。最後我們一致通過了
黑筆描邊大法,就是畫完線稿,用黑色描線筆再勾一遍輪廓,之後再用蠟筆上色,其實這個方法在現在看已經很普遍了,但在我那個時代,還屬於培訓班中的一股清流。我去的那家美術機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挺專業,但現在想想應該還是屬於創業初期階段,要不然怎麼用的老師全都是我的學哥學姐學弟學妹們,感覺快要被我們學院的學生承包了。做了一年多的美術老師之後,我對這個職業產生了
深深的疑惑:如果我不帶著孩子們畫出一副成品的作品,那家長就不會買帳。可是對於並不想走職業路線的孩子們來說保護他們的想像力不是更重要的麼?聯想到自己的藝考經歷,想像力這件事,是從始至終只貫穿在虛無縹緲的銀河系裡的:小學的時候媽媽發現我喜歡畫畫,毅然決然的給我報了家附近的「畫畫班」,到現在我還記得那老師在黑板上一筆一畫的畫了一節課的……白塔,然後第二天我就學會了逃課。等我再大一點,畫畫班從簡筆畫,直接跳到了素描石膏,水粉靜物。構圖、顏色、打調子,雖然有些枯燥,但老師多多少少還是會和我們探討一些藝術的相關問題,比如梵谷割耳朵之前到底是真如傳聞一般,和好兄弟高更吵架了,還是另有隱情....到了高中,集訓畫班培訓,素描、速寫、水粉三件套打包帶走。雖然我不得不承認,這三位元老的確是可以大概評判出一個人的造型能力,但還是會吐槽這樣的藝術考試,僵化、無聊、沒想像力。只是如果把想像力放在在藝術考試中,佔多少比例合適和如何評判也是一個問題。我兒子俊俊,最愛的動畫片是奧特曼,最愛的假想遊戲是打奧特曼,對,他是怪獸(在這一點上他對自己的認知還是很全面的)。我必須自豪的說,作為俊俊的對手,我已經熟悉了奧特曼的所有話術和動作。而突然有一天,我好像真被奧特融合卡片擊中一般,開竅了!一開始,我是發現,俊俊每次都是在看完奧特曼之後,向我發出
打架邀約,而這時的他會化身為新怪物,
使出新招數,這些招數哪來的?有了新招式的
輸入才能在實踐中運用起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
輸出!放下了對想像力的執念,我和俊俊開啟了每天的"塗畫時間"。
快樂才是驅動力,我就從俊俊最喜歡的
怪物&恐龍主題開始了。為了
有效輸入和
保護他想像力,在「塗畫時間」的開頭,我會帶他先了解一下相關知識,比如龍這個物種,咱東方的龍有什麼特點?通過觀察,俊俊發現中國的龍竟然有
魚的鱗,鹿的角,老鷹的爪子!順著他的興奮點,我又帶他一起粗淺的看了擁有無數神獸的「中國古代百科全書」《山海經》,緊接著俊俊又要看那種會吐火的龍.拓展起來還真是沒完沒了,什麼時候畫啊,誒餵來不及了!事實證明,我想太多了,還沒開始畫,問題就來了,
俊俊說,媽媽我不會畫。「沒得關係,我們都是從不會到會的.你想畫什麼?」
還好,俊俊
終於畫膩了這條「龍」。他開始了新的創作,他也有了新的需求。我不再像以前那麼糾結,示範了幾個簡單的小表情符號,因為夠簡單,俊俊馬上get。
在感覺熟悉了這些表情後他又創作了一系列自認為很兇猛的形象其實不得不說,我是很驚喜的,我小小的輸入並沒有限制他的想像力,
而更像是給他的想像力插上了翅膀。這些小技巧其實是工具,幫他向外跨出一步,更海闊天空的表達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限制他一副畫必須要完成,像培訓機構那樣要求成品率,雖然成品是好的,但是俊俊的樂趣更加重要。令我欣慰的是,因為我們的「塗畫時間」,俊俊真的
愛上了用畫圖的方式表達,不像以前那樣,對畫畫愛搭不理,他會不自覺的拿起畫筆說我要開始畫畫了。他會很欣喜的分享他的畫作,甚至和他的畫作一起玩,一起「打架」。 人類的「原始衝動」的表達方式分兩種:一種方式是文字表達;另一種方式是通過繪畫表達出來,即將內心經歷可視化。
在俊俊的無造型時期,那些原始圖形代表了很多含義甚至是一切含義。比如,幾個亂圈圈,俊俊說這是「愛」,一堆亂線俊俊說這是梅雨季,和我們「有秩序的,有規則的」世界完全不同,孩子們的世界真得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地方。為了不破壞想像力的淨土,我選擇了
靜止不去管它,但後來卻發現
這並不是什麼好辦法。《創造力:當東方遇上西方》裡提到,對創造力來說,有幾個能力至關重要,選擇性編碼能力,選擇性對比能力,選擇性綜合能力,發散性思維。
《繪畫,開啟兒童創造力》一書中表示通過視覺敘事,孩子用再現和添加創造的方式表達出
「另一個世界」。換句話來說,就是繪畫是一種語言,孩子們通過這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經歷。
我在實踐和思考後體會到,更合適的方法或許是,是在鼓勵孩子們勇敢用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同時,保證同等質量的輸入。會說的「話」多了,畫面自然也就越來越順暢了。
藝術創作與敘事緊密相連,
是「一種創新手段,
思維方法以及賦予生活以希望和夢的方式」。
————凱爾曼
《繪畫,開啟兒童創造力》這本書還強調說,我們經常聽到「天賦說」,他們的能力天生就有,無需後天磨練,然而事實上, 他人的作用至關重要。比如父母
是否重視創造,
是否寬容的對待孩子的想法和作品,即使這些想法和作品挑戰了他們自己的觀點。
藝術創造是一個不斷修改的過程,創造性在開放性的思維中發揮出來,我們也無需緊張,只要確保孩子在藝術「流動」的世界裡繪畫和想像時,自由發揮就好。可是正在「塗鴉」的孩子們,他們的
思維是動態的,想法是多變的。所以其實這樣的問題是多餘的。很多時候孩子們是把自己想到、看到、喜歡或者討厭的事物進行加工,這時候如果他們有表達的願望,我們可以在旁邊認真傾聽,但如果他們不想說,我們默默的支持就好了。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的感受分享,雖然俊俊最終沒有展現出超高的繪畫天分,但是他保留了自己的初心和對繪畫的興趣,對他來說,這就足夠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土大橙子】。
小土是《嬰幼兒睡眠全書》《媽媽有力量》兩本書的作者,已有百萬讀者,小土專注早教和啟蒙,養育男孩、社交情緒、女性成長等領域,希望能為媽媽們賦能,讓媽媽們智慧養娃,輕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