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跟臺灣無關?臺灣學者反駁:當年5萬臺灣人赴大陸參戰

2020-12-17 海峽導報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臺海大師兄)今天是七七抗戰紀念日,83年前北平的槍炮聲,宣告著日本侵華戰爭全面打響。在抗戰時期,約有五萬名臺灣同胞「尋找祖國三千裡」,遠赴大陸參加抗戰。抗戰勝利後,被割讓50年的臺灣成功光復。然而,如今島內部分人卻聲稱「抗戰跟臺灣沒關係」。對此,臺灣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藍博洲在接受導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反駁,這種論調是一種「愚民」宣傳。

「不少臺灣人以閩籍身份參加抗戰」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島內有一種論調,抗戰跟臺灣沒關係,您怎麼看?

藍:怎會沒關係?臺灣人到大陸參與抗戰,這都是有白紙黑字留下的證據。說沒關係是一種「去中國化」的論述,原本這是一個常識,卻硬要說成像「太陽不是從東邊升起來」一樣。這與日本人否認南京大屠殺類似,都是一種「愚民」宣傳。

記:據您長期的研究,當年究竟有多少臺灣人奔赴大陸參加抗戰?

藍:僅在1937年之後,大約有5萬名臺灣人赴祖國救亡圖存。這個數據只是估算,因為閩臺的地緣關係,很多臺灣人是以福建籍身份過去的,犧牲的人數更不好測算。

記:臺籍抗日誌士去重慶、延安比例大概各有多少?

藍:大部分是去重慶,因為當時日本統治臺灣,資訊有限,大部分臺灣青年只知道有國民黨,只有少數人知道共產黨和延安。但當他們到了當地後,看到國民黨的腐敗,知道還有另外一支力量在抗日,不少人就轉成「紅色」。

到重慶的代表人物是吳思漢,我把他的故事寫在《尋找祖國三千裡》一書中。吳思漢為了參加祖國抗戰,不惜放棄京都帝大醫學部學業,隻身穿越朝鮮半島,過鴨綠江,潛入東北、華北淪陷區,再突破封鎖,最終抵達重慶。

而到延安的代表人物是張志忠,他早年在廈門集美學校就讀,其間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後來加入中共,並回到臺灣建立黨組織。在臺期間,張志忠一度遭日本殖民當局逮捕,歷盡千辛萬苦,甚至靠吃雞糞鴨糞騙過日本人。等日本人看管鬆了,他才逃到大陸繼續抗戰。

「臺灣的命運與祖國連在一起」

記:抗戰爆發時,臺灣割讓給日本已40年,為何還有那麼多臺灣人來大陸參加抗日?

藍:臺灣在清末被割讓給日本,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臺灣人看到了擺脫日本統治的希望,這時掀起了新一波反日高潮。到上世紀30年代,抗日戰爭爆發後,臺灣人又一次看到曙光。他們感覺,靠自己力量擺脫日本統治已無可能,但祖國若能抗日成功,臺灣擺脫日本也就有了希望。很多臺灣人回祖國抗日,因為他們知道臺灣命運是和祖國連在一起的。

記:抗戰結束後,臺籍抗日人士命運如何?

藍:基本上都返回了臺灣。像謝東閔、連震東等人,他們依附於國民黨,在臺當局擔任要職,被稱為「半山」;也有不少人在「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中遭殺害,像吳思漢、張志忠均因捲入「匪諜案」被處決。

記:臺灣教科書經過一系列改革,關於臺灣人參加抗戰的部分還有嗎?

藍:臺灣人參與抗戰,與大陸命運一致,這種論調現在是不會出現在島內教科書上的。

相關焦點

  • 臺灣人看完大陸的「抗日神劇」後:感慨萬千
    文章說:「近年大陸『抗日劇』有越來越誇張的態勢,不忍卒睹」,「網上流傳的抗日劇橋段,有些對白荒誕不經,令人發噱,如『我爺爺9歲時被日本人殘忍地殺害了!』、『八年抗戰開始了』等,這些可笑的對白,放在抗日劇中,實在過於離譜」。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在大陸生活了十來年的臺灣人,講出了臺灣經濟的真相
    關於臺灣的經濟總量、人均GDP、物價、健保等等方面,很多大能已經回答過了。但我想以一個2004年就到大陸,每年只回臺灣幾周,現在快搞不清楚自己是臺灣還是大陸人(確切地說是我回臺灣時,所有人聽我說話都問「你是大陸/中國來的吧?」
  • 大陸來的口罩很「劣質」?臺企反駁:比臺灣產的好很多
    臺企反駁:防護率高達99.8%,比臺灣產的好很多 臺灣新北市某藥局近日發現郵局配送的口罩「混入」大陸製品,島內一些人藉機聲稱大陸口罩很「劣質」,結果遭涉事公司反駁稱「防護率高達99.8%」。臺企反駁大陸來的口罩很劣質。
  • 大陸市場是臺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源泉
    尤其是1987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開啟兩岸交流序幕以來,經過30多年發展,目前大陸是臺灣的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一大進口地區,更是對外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同時也是臺商對外投資與人民出外旅遊最多的地區。
  • 郝柏村:臺灣沒有臺灣話,那叫閩南語
    據香港《明報》8月14日報導,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昨天(13日)在香港出席中華能源基金會主辦的「中華民族抗日戰史」論壇。郝柏村一如既往地堅持「抗戰由蔣介石領導「的說法。在被問及「臺獨」問題時,他強調,臺灣也沒有臺灣話,那叫閩南語、客家話。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9年5月17日,上海警備司令湯恩伯遵蔣介石命親自派人又從中央銀行劫走了黃金19.8萬餘兩、銀元120萬元。除了這幾次大規模的搶運外,還有一部分黃金是直接運往臺灣。
  • 這幾位大陸正部級、副部級幹部出席這位臺灣學者策劃的展覽
    昨天,由上海市臺聯主辦的「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在上海圖書館開幕。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會長黃志賢,上海市委常委鄭鋼淼出席並講話。在滬臺胞和兩岸青年代表參加開幕活動並共同觀展。
  • 汪毅夫: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勝利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 為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24日發文表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勝利。當年日本侵略者用的是大砍刀,但「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文章提出,《馬關條約》使中國地分兩岸,卻又使兩岸人民緊密相聯、成為「兩岸命運共同體」。日據臺灣時期,臺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 臺灣企業赴大陸投資金額持續快速增長
    新華社臺北11月20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臺灣當局經濟主管部門20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10月,該部門投審會核准赴大陸投資件數為35件,件數較上年同期減少31.0%;核准投(增)資金額計4.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9.0%。
  • 學者:大陸電視劇風靡臺灣說明了什麼?
    前段時間,大陸電視劇《延禧攻略》在臺灣引發一波熱潮。國民黨桃園市議員魯明哲在跑選舉的緊張過程中也在抽空觀看,他感慨,大陸省市電視臺多,制播戲劇數不清,共同點是製作費高、拍攝考據也細膩。對於臺灣觀眾來說,大陸劇確實比韓劇、日劇甚至歐美戲劇更方便,即使不能與大陸觀眾同步欣賞,透過網絡也幾乎同步。
  • 盤點臺灣抗戰影片:有主旋律大片也有「神劇」,林青霞曾出演多部
    那個年代,林青霞、林鳳嬌、張艾嘉、秦漢、柯俊雄等臺灣一線影星都曾參演過抗戰電影。只是隨著島內大環境的變化,抗日影視劇逐漸淡出觀眾視野。其中數《梅花》最為知名,曾被譽為臺灣「四大抗日影片」之一,該片講述日據時期臺灣青年林聚光心懷家仇國恨,赴大陸英勇抗日的感人故事。
  • 連勝文直言: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大陸的環境更友善
    中新社昆明8月13日電 (記者 胡遠航)「大陸的市場更為廣闊,在創新創業融資方面的支持力度也更大,這對臺灣有志有技的年輕人而言,無疑是個契機。」13日,在昆明率團交流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財團法人青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連勝文直言不諱,青年創新創業,大陸的環境更友善。
  • 「希望臺灣同胞能了解真正的臺灣歷史」
    美國求學期間,他在同學與好友的影響下,了解了祖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和毛澤東思想。在讀了很多有關毛澤東思想的書籍後,他開始嚮往祖國大陸。吳國禎是20世紀70年代著名海外留學生「保衛釣魚島運動」的積極推動者、參與者和骨幹。1975年,在擺脫當時臺灣當局在海外留學生中發展的「眼線」盯梢後,吳國禎輾轉歐洲第一次赴祖國大陸訪問,受到當時中共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2017年10月12日 15:00:27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 大陸遊客赴臺灣遊創歷史新低:臺北101裡店員比顧客還多
    2月4日,一輛載有26名浙江遊客的遊覽車在高雄發生事故,造成多人受傷,這一消息令本已處於寒冬期的臺灣旅遊雪上加霜。而此後公布的春節期間旅遊數據也顯示,臺灣遊持續遇冷。根據臺灣地區媒體報導,「臺灣旅行公會全聯會」的統計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來臺的大陸遊客,不論是團體遊或「自由行」,相比於去年都少了近兩成。
  • 央視再曝光:臺灣間諜以學者身份套取情報,在國際散布謠言抹黑大陸
    近年來,「臺獨」分子的活動範圍已經不再局限於大陸和臺灣。在臺灣民進黨當局的指使下,臺灣情報機關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安插和發展「臺獨」分子,讓他們在外為自己搜集有關祖國大陸的情報,刺探其他國家對大陸一些事務的看法。這些人除了搜集情報,還會不斷尋找機會抹黑大陸。
  • 臺灣學者:疫情結束後兩岸觀光也不會活絡,可能只剩商務行
    針對後疫情時代兩岸觀光走向,臺灣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2019年兩岸互動冰冷,大陸祭出陸客自由行禁令,讓來臺陸客銳減,而臺灣赴陸觀光旅遊情況依舊,但疫情爆發後,兩岸觀光完全停擺。他預估,疫後臺灣赴陸港澳地區觀光人次將大幅銳減,兩岸觀光將更冰封。
  • 臺灣與大陸的歷史連結,古代都有哪些人到過臺灣?
    此行雖然沒有達到開疆拓土的目的,但是,衛溫等人卻給臺灣當地人帶去了現金的工具和技術,促進了臺灣社會文明的發展,更加重要的是臺灣與大陸的聯繫加強,為進一步交流打開了良好開端。隋煬帝徵伐臺灣見於現存歷史文獻上的有關中國大陸和臺灣的第二次接觸,發生在隋代。
  • 鬱慕明喊話臺灣年輕人:別做他們的馬前卒
    鬱慕明喊話臺灣年輕人:別做「臺獨」政客馬前卒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日前赴大陸出席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臺灣中時新聞網25日消息稱,對於現今臺灣兩岸局勢發展,鬱慕明認為,現在民進黨當局執迷不悔,勾結外國勢力反大陸,這是不對的。兩岸都是一家人、中國人,年輕人不應淪為「臺獨」政客的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