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長五B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

2021-01-08 前瞻網

長五B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胖五」火箭的兄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華麗首秀,成功首飛。重約22噸的中國航天員「新座駕」的試驗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已完成了前兩步——載人飛船階段和空間實驗室階段。今天第三步空間站建設階段大幕拉開。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5月8日13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8日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自5月5日18時整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試驗船在軌飛行2天19小時,通過7次自主軌控將軌道抬升至遠地點為8000公裡左右的大橢圓軌道,制動後以超過每秒9公裡的再入速度返回,為返回艙創造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再入的熱流條件;再入返回階段,試驗船通過新型返回制導策略控制再入飛行過程,以群傘減速、大型氣囊緩衝著陸,在東風著陸場成功回收。

我國完成人類首次「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太空3D列印」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正按計劃在軌正常飛行。目前,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搭載的「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已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樣件列印,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複合材料3D列印的科學實驗目標。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是當前國內外太空飛行器結構的主要材料。此次實驗是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也是人類首次「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太空3D列印」實驗。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負責人介紹,這次列印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蜂窩結構(代表太空飛行器輕量化結構),另外一個是航天科技集團CASC標誌。

航天科技四院42所產品成功應用於長五B火箭首飛發射

四院42所研製的消氫點火裝置和43所研製的C/C密封材料成功應用於長五B火箭首飛發射。消氫點火裝置消除了火箭發射前排放的大量低溫氫氣,C/C密封材料應用於液體發動機渦輪泵關鍵部位。

我國太空艙完成一系列軌道機動

據官方媒體報導,截至周四(5月7日),新的太空艙已經完成了7次調整軌道的6次機動。這也是中國下一代航天員飛船在首次航行兩天的軌道上進行了一系列機動飛行。但是遺憾的是在返回地球卻出現異常。

俄羅斯計劃2025年前將3款探測器送上月球

據美國太空網7日報導,俄羅斯計劃2025年前將3款探測器送上月球。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下屬知名航天企業拉沃奇金科研生產聯合體總裁弗拉基米爾·科爾梅科夫表示,新太空飛行器分別名為「月球-25」號(Luna-25)、「月球-26」號(Luna-26)和「月球-27」號(Luna-27)。科爾梅科夫此前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月球-25』號探測器目前處於組裝和初試階段,希望2021年我們能成功發射這款探測器。」

美軍太空部隊用空天飛機當宣傳大使招募新兵

據美國《星條旗報》近日報導,在正式成立幾個月後,美國太空軍在本周三開始正式發布徵兵廣告視頻,這也標誌著其第一階段的擴張正式開始。目前,美國太空軍骨幹技術成員已經達到了88人,其中86人是直接從空軍學院畢業後的年輕中尉軍官中選拔的,從隸屬關係來看美國太空軍暫時依舊為空軍部下屬單位,但隨著太空軍地位的提升,它很可能成為美國一個單獨的軍種,並由此得到更多預算撥款。

NASA追蹤16年冰蓋消失和海平面上升

科學家們使用NASA太空雷射器追蹤了過去16年中格陵蘭和南極冰蓋的變化,結果顯示: 氣候變化的劇烈影響。該研究依賴於美國宇航局於2003年發射的冰,雲和陸地高程衛星(ICESat)以及其後繼的ICESat-2的觀測結果。利用這些數據,科學家表明,儘管南極東部的冰量增加了一點,而南極西部的冰卻損失了很多。在2003年至2019年期間,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面損失總計使海平面上升了0.55英寸(14毫米)。

美太空部隊宣布X-37B太空飛機下一次發射任務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周三,美國太空部隊公布了自去年12月成為美國軍隊最新分支以來的第二次發射:5月16日,X-37B太空飛機將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進入軌道。這艘無人駕駛的宇宙飛船看起來像一架小型太空梭,多年來一直是美國空軍的一個秘密項目。

俄羅斯人類航天計劃負責人5月5日死亡 上月曾接受新冠狀病毒測試

俄羅斯航天局Roscosmos周二(5月5日)證實,俄羅斯人類航天計劃負責人葉夫根尼·米克林(Yevgeny Mikrin)已去世。該聲明沒有具體說明死亡原因。但六十多歲的Mikrin上個月曾接受新冠狀病毒測試。在他被接受病毒測試診斷之前,米克林參加了4月9日運載聯盟茲號太空船的飛行,該太空船載有NASA太空人和兩名俄羅斯太空人到國際空間站。

5月5日星際飛船SpaceX SN4首次進行火箭發動機靜態點火

SpaceX的SN4 Starship原型機於2020年5月5日在南德克薩斯州進行的簡短靜態火力測試中點亮了其Raptor引擎。SpaceX最新的星際飛船原型機首次點火,為不久將來的試飛鋪平道路。SN4是SpaceX的星際飛船的最新測試版本,在周二晚上(5月5日)發動了「靜態點火」,短暫點亮了其單個Raptor發動機,飛船留在公司南德克薩斯州的地面上,並沒有升空。

天文學家發現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近日,歐洲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離地球最近的黑洞,由於過於接近地球,以至於肉眼都能看到與之共舞的兩顆恆星。當然,在星系尺度上,親密是相對的。這個黑洞距離我們大約1000光年,每光年為5.9萬億英裡(9.5萬億公裡)。但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天文學家託馬斯·裡瓦尼烏斯說,從宇宙乃至銀河系的範疇來看,它其實就在我們附近。他說,之前發現的離我們最近的黑洞可能比這個新發現的黑洞要遠三倍,大約3200光年。

NASA與維珍銀河攜手探索商業航空未來發展

外媒「CNET」5月8日報導,維珍銀河日前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聯合發布新聞,雙方將進行點對點技術合作,推進高馬赫航空器研發工作,並在未來實現民用。維珍銀河執行長George Whitesides通過這份聯合新聞表示:「這是維珍銀河和宇宙飛船公司重要合作關係的開始,這將支持航空技術的未來發展。」

阿湯哥合作NASA上太空拍電影

據了解,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日前在推特披露,他們正在與湯姆·克魯斯合作拍攝第一部太空電影。雖然有關這一項目的細節尚不清楚,但布裡登斯汀表示,影片將在國際空間站(ISS)上拍攝。

北極罕見最大臭氧洞終於得到修復

3月末,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AMS)的科學家們在北極上空大氣層發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臭氧洞。很快,這一臭氧洞就演變成北半球最大的一個臭氧洞。它的面積相當於格陵蘭島,橫跨極地冰川的表面。但是到了4月23日,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通過推特發表了該臭氧洞消失的好消息。

日本隼鳥2號發現龍宮小行星動態歷史的線索

日本的隼鳥2號還尚未將其珍貴的太空巖石運回地球,但其數據已經為科學家提供了這個近地小行星動態歷史的證據。隼鳥2號在 2018年夏天到達了一個名為Ryugu的小行星,並在小行星上繞行了16個月。在長時間的訪問中,Hayabusa2將三輛火星車降落到小行星上,並從太空巖石表面挖出了一些樣本。

NASA在7月發射前開始包裝火星漫遊者 降低風險降落難度

美國宇航局(NASA)繼續為發射下一個火星探測器做準備,該火星探測器距現在只有兩個多月了。美國宇航局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工程師已經開始以正確的配置堆疊恆星火星探測器及其相關硬體,以進行升空,這將在7月17日開啟的三周窗口內進行。在這個關鍵時間,中國將會加入這場火星競賽。

俄羅斯登月探測計劃

根據最新消息,俄羅斯計劃於2031~2035年將四個探測器送上月球。2021年發射「月球-水珠」著陸器(月球-25);2023年發射「月球-水珠」軌道器(月球-26);2024年發射「月球-資源」著陸器(月球-27);2027年發射月球-28著陸器;2028年:發射月球-29著陸器。

月球-25是一個小型月球極地著陸器,計劃2021年發射。該著陸器承擔著雙重任務,一是作為月面著陸驗證器,驗證用於後續探測任務的月面軟著陸技術;二是承擔月球科學探測任務,對月表風化層和局部外逸層進行探測。

2023年發射的「月球-水珠」軌道器(月球-26),其任務包括:繪製月表全圖,探測月球表面、亞表面結構,探測月表化學成分、富氫區域,探測月球引力場;對月球周圍空間(外逸層、太陽風與月球環境交互、月球磁異常現象和微流星體等)開展科學研究。

「月球-資源」項目將分兩個階段實施。2024年,發射月球-27著陸器;2027年,月球-28著陸器將採集月球南極的低溫土壤樣本並返回地球;2028年,月球-29著陸器將把月球車送上月球。

此外,俄羅斯計劃月球-30著陸器將把可重複利用的探月飛船送到月面,服務載人科考。月球-31著陸器將把近5噸重、擁有開發月球資源所必需裝備的重型月球車運抵月球。月球-32著陸器會將6噸的重型模塊送上月球,以便建設月球試驗場,後續發射的月球-33軌道飛行器的目標則是保障通信及導航。

在載人領域方面,俄羅斯一直實行「雙線並行」的發展思路,一方面積極推進本國的無人月球探測器研製工作,積極為後續載人登月任務的實施奠定技術基礎,積累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載人空間探索活動,參與美國提出的國際地月空間站項目,希望通過開展國際合作,緩解經濟和技術方面的壓力,最終實現載人登月的目標。

目前,俄羅斯制定的載人登月計劃進程如下:

返回座艙、軌道艙、服務艙和對接艙

載人飛船一般由乘員返回座艙、軌道艙、服務艙、對接艙和應急救生裝置等部分組成,登月飛船還具有登月艙。

返回座艙是載人飛船的核心艙段,也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返回座艙不僅和其它艙段一樣要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階段的各種應力和環境條件,而且還要禁受再入大氣層和返回地面階段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

軌道艙是太空人在軌道上的工作場所,裡面裝有各種實驗儀器和設備。

服務艙通常安裝推進系統、電源和氣源等設備,對飛船起服務保障作用。

對接艙是用來與太空站或其它太空飛行器對接的艙段。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4期:中國「十三五」期間航天成績斐然
    2016年,以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2019年,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成功,我國成為少數具備海上發射能力的國家;今年起,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迎來了高密度發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大火箭的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6期: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
    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穩步推進按計劃,長徵五號系列大推力火箭將承擔3次發射,即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SpaceX周五完成了載人龍飛船降落傘的最後一次降落傘測試在5月27日的歷史性Demo-2載人飛行任務之前,載人龍飛船的新型降落傘系統Mark 3進行了第27次也是最後一次測試,測試取得了完滿成功。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可重複使用
    (原標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可重複使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長徵五號B火箭運抵發射場 將於4月發射新一代載人...
    距離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僅僅一個多月後,長徵五號火箭家族的又一成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開啟了自己的首次徵程。遠望號運輸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於2020年2月5日安全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後續將與先期運抵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一同進行發射場合練,於4月中下旬發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前不久發射的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相比,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個頭稍矮一些。
  • 「長五B」成功首飛背後閃耀一群「江蘇身影」 太空探索,他們貢獻...
    5月5日18時,我國又一新型號火箭長徵五號B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的背後,閃現著不少「江蘇身影」。江蘇培養出的一批批航天「尖兵」,攻堅克難,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探索太空貢獻了堅實的「江蘇力量」。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太空食譜」再添新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商業載人航天發射成功,誕生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為人類歷史上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也是繼美國水星號飛船、雙子座飛船、阿波羅飛船、太空梭後,第5款美國載人航天運輸工具。本次任務是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美國商業載人航天計劃採用官方發包、發射商承包的商業模式,它將為NASA節省大約200億-300億美元。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1期:航天科技集團連續6年上榜《財富...
    美國五角大樓給了SpaceX和ULA價值6.53億美元的合同日前,美國五角大樓宣布,美國空軍部選擇SpaceX和美國發射聯盟(ULA)來獲得一項價值6.53億美元的授予合同,以在2022財年之前執行國家安全太空發射任務第2階段啟動服務採購。
  • 前兩次火箭發射失敗,70天內找出原因,「胖五」今天成功升天!
    「胖五」(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今天(5月5日)下午18時零分,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運返回艙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在近地軌道,按照預定時間及時入軌!這也就預示著胖五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首戰告捷。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9期:來自月球的「禮物」!嫦娥五號月球...
    航天科技十一院FD-16風洞年度吹風試驗成功近日,隨著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2所4室FD-16風洞消音塔的轟鳴聲漸漸平息,FD-16風洞今年第200次吹風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助力產業提速 兩大航空航天項目同日開工12月15日,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重慶研發和服務基地、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項目在兩江新區開工。重慶研發和服務基地是落地兩江新區的高質量新基建項目,完成後將成為覆蓋核心晶片、通用模塊、典型終端產品的研發測試、應用系統集成、業務運營及人才培養等功能的產業園,帶動形成千億規模產業集群。
  • 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即將首飛,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長徵五號B遙一」這是我們經常在標題中看到的字眼,有的網友可能並不知道這個遙一是什麼意思,其實它只是一個編號,是一種命名方法,比如此次發射的長徵五號B遙一,意思是說該火箭是這款型號的第一枚火箭,也可以認為是第一次發射任務,如果是第二枚火箭了,那就是遙二。這只是傳統的命名方式被沿用了下來而已。
  • 長五B火箭首飛,未來將連續發射3個艙段組建中國空間站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5月5日18時00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將近22噸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這是長徵五號B的首次發射。雖然此次發射的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但長五B未來的主要任務是發射空間站艙段。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6期: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三大獎項揭曉
    其中,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工程、新一代大推力陸基機動固體運載火箭研製2個項目獲得「航天重大項目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的獲獎者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型號總設計師範瑞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中國空氣動力發展與研究中心唐志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鄧雲凱,中國電科第十八研究所集團首席專家羅萍等。
  • 國際觀察|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開創航天新紀元,馬斯克的...
    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宇航局(NASA) 與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聯手的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成功,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這項代號為「Demo-2」的發射任務,是載人「龍」飛船的最終試航,主要為測試載人航天系統的太空人的太空飛行操作能力,由馬斯克帶領的私營公司SpaceX執行。
  • 美「太空班車」正式啟航!SpaceX載人「龍」飛船順利升空
    與5月份時創造歷史的載人試航相比,本次任務意味著美國載人航天發射朝「常規化」邁進。這次太空之旅,可大致分為四個步驟。發射——美東時間11月15日19時27分,在甘迺迪航天中心,「龍」飛船搭乘由SpaceX研發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
  • 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深度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項目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長五B火箭出徵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上半年發射:2年建成
    2021年的大戲則是中國空間站的建設,上半年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據中國航天報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採訪中透露了中國空間站的一些細節。據他所說,中國的空間站預計會用2年時間建成,共計發射11次。明年上半年長五B遙二火箭會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即將起航
    4月29日,網上出現的海南文昌發射場的照片顯示,即將執行我國國產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任務的長徵5B重型運載火箭已經開始轉運,非官方消息是預計5月5日發射。
  • 9張gif動態圖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全過程
    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此前消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神十一載人飛船#【央視快訊: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北京時間19日凌晨,飛船將「握手」天宮,期待!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我國5米光學業務衛星順利通過在軌...
    中國「一箭四星」發成功10月26日23時19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丙火箭以「一箭四星」的方式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三顆衛星和一顆微納衛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搭載驗證了兩項新技術。一項是在整流罩上搭載了「再入段測量系統」,目的是進一步摸清整流罩再入過程中的飛行參數,為後續的落區方案設計及改進提供參考依據。另一項是,在「再入段測量系統」中還搭載了「新一代測量系統」的關鍵單機。天啟6號衛星成功發射10月26日晚,天啟6號物聯網衛星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