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載人航天發射成功,誕生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

2020-12-23 網易科技

(原標題: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成功,誕生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人類航天史上誕生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SpaceX載人龍飛船。

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15時22分,獵鷹9號火箭搭載乘坐著NASA太空人鮑勃·本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的載人龍飛船,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點火升空。12分鐘後飛船順利進入近地軌道,朝國際空間站進發。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為人類歷史上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也是繼美國水星號飛船、雙子座飛船、阿波羅飛船、太空梭後,第5款美國載人航天運輸工具。

本次任務是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美國商業載人航天計劃採用官方發包、發射商承包的商業模式,它將為NASA節省大約200億-300億美元。此次任務成功,不僅意味著美國重啟載人航天關鍵一發,也是開啟商業載人航天一個新時代。

飛船入軌,NASA局長「鬆了一口氣」

原定於美國東部時間5月27日16時33分開展的SpaceX龍飛船首次載人試飛,因天氣不佳在距離發射不到20分鐘時被取消。

第二次發射嘗試當天,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在推特上表示,當天發射取消的可能性為50%。不過推遲3天後,龍飛船首次載人試飛還是如期而至。

火箭升空12分鐘後,龍飛船連「本」帶「利」,外加載著一隻恐龍玩偶,進入近地軌道,與獵鷹9號分離。

載人龍飛船計劃在發射19小時後,也就是美國東部時間5月31日10時29分對接國際空間站。對接後,兩名太空人將留在空間站,協助目前在空間站上的唯一一名NASA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開展工作。

鮑勃·本肯將在此次任務中擔任聯合操作指令長,負責交會、對接和解除對接以及飛船與空間站處於對接狀態期間的各項工作。道格·赫爾利擔任飛船指令長,負責發射、著陸和回收操作。

兩位太空人經驗豐富。49歲的鮑勃·本肯和53歲的道格·赫爾利都在2000年被NASA選為太空人。鮑勃·本肯有過2次太空梭飛行經驗,在太空中飛行時間超708小時,6次太空行走時間超37小時。

道格·赫爾利有過2次太空飛行。在加入NASA前,他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飛行員和試飛員。Hurley在超過25架飛機上擁有逾5500小時的飛行經驗。

巧的是,9年前,美國30年太空梭時代135次飛行歷史終結的「謝幕之旅」也有道格·赫爾利的參與。2011年7月8日,他駕乘著的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完成美國太空梭最後一次發射升空。

「這是美國能夠再次做到這一點的偉大時刻。」5月20日,當兩位太空人一起抵達甘迺迪航天中心時,道格·赫爾利表示,商業載人太空飛行器的開發是NASA和SpaceX的「馬拉松」,「我認為這是一種高潮,是人類太空飛行的下一個階段。」

NASA局長與太空人自拍

「我鬆了一口氣。」飛船入軌後,吉姆·布裡登斯廷說。不過,他要在鮑勃和道格安全回家之前才會慶祝,「他們可能會在空間站一直待到8月初。」

龍飛船在軌停留時間取決於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下一次載人任務的時間,目前NASA瞄準8月30日發射下一次載人飛行。當然也要考慮返航時的天氣,「如果有適合返航的窗口,並且兩位太空人也不必待在國際空間站上了,我們就會接他們回來。」吉姆·布裡登斯廷在發射前表示。

人類歷史上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

1961年4月12日,蘇聯東方號宇宙飛船發射,這是人類第一次環繞地球飛行。此後,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上升號飛船、美國雙子座飛船、蘇聯聯盟號飛船、美國阿波羅飛船、美國太空梭、中國神舟飛船相繼實現載人飛行。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為人類歷史上第9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是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也是2011年以來美國太空人首次乘坐美國飛船從美國本土進入軌道。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在發射後評論說,「自我們用美國火箭從美國本土發射美國太空人,到現在已經9年了,現在我們做到了。」

9年前,自美國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工具全部「仰仗」俄羅斯飛船。但俄羅斯飛船票價水漲船高,2008年,單人票價不到2200萬美元。但到美國太空梭2011年退役時,票價漲至近4000萬美元,目前票價已高達約8600萬美元。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美國航天局大力支持商業載人航天發展,希望政府與企業合作的模式能夠孕育出這一產業。2014年,波音公司和SpaceX分別從美國航天局獲得42億和26億美元的大合同,用以建造最初計劃2017年首飛的「星際客機」載人飛船和載人龍飛船。

載人龍飛船是SpaceX新一代宇宙飛船,用來送人類飛往國際空間站和其他目的地。2012年,龍飛船成為第一艘向空間站運送貨物的商業飛船,但龍飛船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用來載人。

與龍貨運飛船相比,載人龍飛船有不少突破。龐之浩表示,載人龍使用了新的超級天龍座發動機系統、觸摸控制屏和更耐用的熱防護層等眾多下一代太空飛行器技術,可容納7名航天員,而目前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只能搭載3人。

飛船既可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也能在航天員的手動控制下完成對接,無需空間站的機械臂協助。這意味著載人龍飛船採用了更新的測控設備,達到更高控制精度。

載人龍飛船的一大亮點是取消了可展開太陽電池翼的設計,而是採用非加壓艙半包圍體裝式太陽能電池板。「這樣可以避免出現電池翼展不開的故障,而且比展開式太陽能電池翼使用率高,效能更好,無論哪個角度,只要有太陽光照,飛船就會吸收光輻射。」

此外,龐之浩介紹,載人龍飛船底部主熱防護系統採用了第三代PICA-X改進型酚醛浸漬碳燒蝕材料,所以飛船再入大氣層時可承受多次高溫燒蝕而不呈現嚴重退化,使航天員在重返大氣層時能得到更好的保護,也有利於乘員艙多次使用,在執行月球或火星飛行任務也無需任何改動。

首創新型發射逃逸系統

載人龍飛船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首創的新型發射逃逸系統。龐之浩表示,飛船救生不使用逃逸塔,而是利用自身裝配的超級天龍座發動機系統進行發射逃逸,讓船箭分離。

飛船4個側面分別裝備推進器吊艙,每個吊艙配有2臺超級天龍座發動機,互為備份。在這4組8臺發動機中,任何1臺出現故障都不會對飛船產生顯著影響。

「這種集成式發射逃逸方案的好處是逃逸系統全程都在飛船上,讓其具備全程逃逸能力。」在需要緊急逃離的情況下,太空人旋轉並拉動飛船中標有「EJECT」的大手柄,就會啟動飛船引擎,逃離危險。

相比於裝在飛船頂端的逃逸塔,由於新型發射逃逸系統避免了逃逸塔分離過程,簡化了整流罩,因此可提高乘員安全性,該逃逸系統還可重複使用。


去年3月,載人龍飛船成功進行首次不載人試飛,搭載了一個假人模型的載人龍飛船在國際空間站停留5天後返回。但這枚回收一個多月後的飛船,在超級天龍座發動機的一次靜態點火測試中發生異常而被摧毀。

這場事故推遲了原計劃當年夏天進行的飛行中發射中止測試。飛行中發射中止測試是用以驗證火箭飛行中出現緊急情況時太空人逃生能力的試驗。一旦載人龍飛船在火箭飛行中出現緊急狀況,動力中止系統就可將載有太空人的飛船同火箭分離。

終於在今年1月,也是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載人龍飛船搭乘「四手」獵鷹9號升空。為完成飛行中發射中止測試,一場蓄謀已久的爆炸發生了。獵鷹9號第一級發動機關閉,龍飛船上為逃逸系統提供動力的8臺超級天龍座發動機點火使船箭分離,火箭在空中爆炸解體。

已爬升至最高點的飛船拋棄其主幹段,由較小的「天龍座」推進器調整方向,使飛船載人艙再入大氣層。隨後2個引導傘和4個主降落傘相繼成功打開,飛船在大西洋上實現軟著陸。載人艙逃逸測試成功,為載人龍飛船在往返國際空間站之前清掃最後一個主要障礙。

相比於一路高歌猛進的SpaceX,老牌波音公司標榜的技術穩定性並不完全可靠。去年12月20日,搭載了一個假人「星際客機」搭乘「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但發射約1個小時後,美國航天局稱,飛船未進入預定軌道。

於是波音決定讓「星際客機」在今年秋天自費二次試飛,為此預留4.1億美元。但今年3月,NASA發布波音「星際客機」首次試飛失利的調查結果,顯示波音公司需要採取61個「校正動作」、花費數月時間才能修補好這艘載人飛船存在的缺陷。調查團隊還在軟體測試中發現了49個「缺漏」。

馬斯克對波音也有微詞。去年11月,他在推特上說,「波音公司為同樣的事情得到了更多回報,這是不公平的。」當時美國航天局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星際客機」每個座位票價9000萬美元,龍飛船為5500萬美元。實際上,2014年的大合同之後,NASA又陸續對兩家公司增資,而波音繼續拿大頭。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國際觀察|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開創航天新紀元,馬斯克的...
    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宇航局(NASA) 與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聯手的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成功,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這項代號為「Demo-2」的發射任務,是載人「龍」飛船的最終試航,主要為測試載人航天系統的太空人的太空飛行操作能力,由馬斯克帶領的私營公司SpaceX執行。
  • 2020年世界載人航天精彩回顧
    二、持續開展近地軌道載人航天活動,正式開啟系統升級 2020年,世界共實施13次載人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其中包括1次發射逃逸試驗,2次軌道飛行試驗,10次「國際空間站」正式任務。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可重複使用
    (原標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可重複使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2020年國外載人航天發展綜述
    二、持續開展近地軌道載人航天活動,正式開啟系統升級 2020年,世界共實施13次載人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其中包括1次發射逃逸試驗,2次軌道飛行試驗,10次「國際空間站」正式任務。
  • 商業載人航天飛行來了!
    當地時間5月30日15時24分,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本次發射原定於當地時間27日進行,但當日由於天氣原因,擔心接觸雷電,發射在最後時刻取消改期至本次發射時間。
  • 載人航天:只有頭部玩家才有資格玩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升空!一文詳解來龍去脈
    畢業後,從事過商業發動機空氣動力學設計工作。 1996年6月,野口聰一被JAXA選為太空人候選人後前往NASA詹森航天中心進行太空人培訓。野口聰一擁有豐富的太空行走經驗。 SpaceX Crew-1成功發射後,野口聰一將是首位同時乘坐過太空梭、聯盟號和龍飛船的非美籍太空人。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長五B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
    長五B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胖五」火箭的兄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華麗首秀,成功首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5月8日13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8日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
  • 美國SpaceX載人飛船返回地球!45年首次濺落大海,用的60年前技術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魔魔】前言:在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火星探測器升空不久,據北晚新視覺網報導,2020年8月3日,美國載人太空飛行器也返回了地球,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這一次使用返回操作卻是美國太空飛行器,順利返回地球Spacex公司作為美國最大私人航空公司,曾經多次向太空發射和回收太空飛行器,這一次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是Spacex公司成立以來第一次試驗。
  • NASA任命首位女性HEO副局長 負責所有載人航天相關項目
    騰訊科技訊 6月13日,據外媒報導,在兩名太空人成功被發射到國際空間站兩周後,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於當地時間周五,任命NASA「商業太空人」計劃的項目經理凱西·勒德斯(Kathy Lueders)為該機構人類探索與行動 (HEO) 任務理事會副局長,負責領導所有載人航天項目
  • 中星6C升空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00次成功發射
    3月10日0時28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中星6C衛星送入太空,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正式刷新為「300」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燕生表示,「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由量變向質變發展的新起點,也是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裡程碑。」
  • 9張gif動態圖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全過程
    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此前消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神十一載人飛船#【央視快訊: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北京時間19日凌晨,飛船將「握手」天宮,期待!
  • 馬斯克的SpaceX與美國載人航天的失落十年
    也就是說,只能等到美國下一款載人太空飛行器把太空人從美國本土送上國際空間站時,這面美國國旗才能重返地球。現在這面國旗已經在太空中漂了將近10年,因為沒人帶它回家,而今天的文章就要從這裡說起。(本來裡根還拉了一堆盟友,但是大家都表示囊中羞澀棄坑了)所以,從1972年到2011年,是屬於美國太空梭的時代,5架太空梭,共完成 133次成功的飛行,承擔了從衛星部署、探測器發射、到空間站補給、載人航天的全部任務。而人財兩空,或許是導致太空梭退出歷史舞臺的兩大主因。
  • SpaceX載人「龍」飛船順利升空
    這是「龍」飛船的第二次載人發射,也是該型號飛船得到美國宇航局(NASA)認證後,執行的首個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意味著美國太空人的「太空班車」有望走上正軌。美國的商業太空時代,即將開啟。【啟航:太空漫遊分幾步?】
  • SpaceX龍號載人首飛成功!
    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3點22分,美國宇航局(SpaceX)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KennedySpaceCenter)的39A發射臺上,搭載兩名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的「獵鷹9號」(Falcon9)火箭升空。
  • 受惡劣天氣影響 美國商業載人試航推遲
    當地時間5月27日,美國宇航局(NASA)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因天氣原因被推遲。發射計劃臨時調整前,太空人已進入船艙,相關準備工作現頗多看點。當日,兩名美國太空人登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等待著「獵鷹9」火箭於美東時間下午4時33分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將其送入太空。然而,在發射前10分鐘,美國宇航局在社交網站推特上表示,受惡劣天氣影響,發射計劃推遲至美東時間5月30日下午3時22分。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
  • 長徵五號B火箭運抵發射場 將於4月發射新一代載人...
    距離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僅僅一個多月後,長徵五號火箭家族的又一成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開啟了自己的首次徵程。遠望號運輸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於2020年2月5日安全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後續將與先期運抵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一同進行發射場合練,於4月中下旬發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前不久發射的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相比,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個頭稍矮一些。
  • 一文速覽SpaceX首次載人商業發射 四名太空人在太空生活半年
    載人龍飛船堅韌號已經在世界標準時間2020年11月16日00:27:15(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6日08:27:15)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將遠徵64號任務的四名機組成員送往國際空間站。
  • ...商業載人!馬斯克張開雙眼,望向蒼穹!未來人們可以花4億遨遊太空?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史上首次商業載人!馬斯克張開雙眼,望向蒼穹!未來人們可以花4億遨遊太空?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有航天員從美國本土進入太空,也是史上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本次發射原定於當地時間27日進行,但當日由於天氣原因,擔心接觸雷電,發射在最後時刻取消改期至本次發射時間。美國航天局29日早些時候說,這一時間發射的可能性是50%。據美國媒體報導,當天發射前天氣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