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平時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們個個培養成了朋友圈大廚。從手工涼皮、電飯煲蛋糕到炸油條、自製奶茶麻辣燙,朋友圈湧現出的十八般廚藝讓我們嘆為觀止。
疫情還沒有結束,這場高難度的朋友圈美食 diy 比賽還在繼續。我們看到 「全民皆廚」 的背後,也看到了餐飲行業的慘澹,但同時也有行業因為大家的做飯熱情一時興起。除了部分食譜類 APP 流量翻番,調味品、半成品在京東上銷量分別上漲 129% 和 142%,數碼家電—生活電器的排名也有一定上升。
新形勢帶來新消費,新消費又帶來新風口,它們也可能是冬日裡偶然出現的回春雨,也有可能在習慣成定勢之後持續上漲,這取決於時間經濟成本和消費習慣的相輔相成。
家電行業的 「冬日回春」
小區被封,外賣無法送到門口。平日裡從不用鍋灶的城市白領小芳受夠了速食食物,決定開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從食譜裡的懶人菜單做起,她先購置一臺電飯煲來做燜飯,逐漸進階買來炒鍋做菜,看到朋友圈裡各種自製麵包也躍躍欲試,既而下單了烤箱。現在她想要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又種草了豆漿機和榨汁機。
類似於小芳這樣的新興廚具愛好者不在少數。據蘇寧易購的數據統計顯示,在上海地區,微波爐、洗碗機等小家電備受歡迎,據統計,該類小家電的門店詢問量約佔總體的 8 成,個別產品甚至出現脫銷的情況。
與此同時,具有健康、除菌等功能的新興品類因有效解決疫情期間的消毒需求,也會迎來新的發展。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培養起國人健康家電消費意識。家電企業要抓住這一商機,研發出更多更好功能的殺菌除菌消毒電器產品。
也有人劍走偏鋒,適時的推出一些高科技產品。灶坐聯合創始人鍾芳之前在韓國發現了智能烹飪機,團隊判斷在國內的市場空間會更大,於是以同樣的方式搬到了國內,並在年前已經小規模投放市場。這款智能烹飪機的特點是一對一,也就是說,需要搭配官方研發的標準化餐品。據了解,不像便利店的餐品是熟食或半成品,智能烹飪機的餐品也是餐盒形式,不過是生食,用戶取餐掃碼支付,機器便會自動烹飪。
但市面上關於智能烹飪機的討論各執一詞,有人說智能烹飪機不僅可以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也讓做菜變得更簡單,同時還隔絕油煙,但也有網友認為準備食材以及收拾洗刷才是最耗時間的,自動炒菜機並未起到分擔的作用。同時每個人口味不同,程序化雖然保證了口感,但也失去了中式烹飪 「千人千味」 的樂趣。我們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 「智能烹飪機」,出現不少相關產品,價格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但從銷量來看,相比於常見的廚房電器而言,智能烹飪機的銷量不高。
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家電行業迎來了 「小陽春」,業內專家認為,疫情結束後,在健康家電的概念下,一些小眾需求在 「窗口期」 內可能會演變為大眾需求,但需求的激增轉化為行業的細分領域增長,仍然面臨著生產和渠道端的雙重考驗。
調味品、半成品是虛假繁榮?
從山東回上海的小陳,行李箱裡裝滿了媽媽做的大饅頭、大包子。「媽媽擔心我在上海會斷糧,給我準備了幾乎一個月的主食。」 小陳幸福的說。在北方,尤其是山東省來說,特殊時期,囤糧是必備的生存技能。其中,酵母是他們稀缺的原材料。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面點大師」 們買空的酵母背後,是我國 1,700 餘家從事酵母生產相關業務的公司,共有專利數超過 200 個。山東、黑龍江、河北是酵母生產三大省,擁有相關公司數量佔全國近一半。
除了酵母,調味品也受到了宅家大廚們的喜愛。數據顯示,1 月 18 日至今,京東平臺調味品成交額增長超過 129%,其中,醬菜、榨菜、醬油、蠔油、火鍋調料成交額佔比最高。京東平臺各店鋪銷售數據看,同比往年節後數據有明顯增幅;電商平臺旗艦店訪客超過同期 30%,成交訂單量是同比的 2 倍。我國目前共有將近 31.5 萬家公司從事調味品生產、供應和銷售相關的業務,其中個體工商戶佔比約 66%,有限責任公司佔比約 31%。
業內人士稱,家庭消費的崛起,為調味品在疫情期間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撐,但仍難彌補餐飲渠道的缺失,餐飲行業受到極大的市場衝擊,這對於以餐飲渠道消費為主的調味品企業而言,影響很大。疫情結束之後,調味品企業的發展或許與以往變化不大。
相對來說,半成品菜、速食品的未來發展可能更可觀。不用洗、不用擇、直接下鍋,省時省力還好吃。對於不會做菜或者想換換口味的盒區房用戶來說,熟食、半成品菜成了最佳選擇。據盒馬工坊採購負責人張千接受採訪時表示,盒馬上胡椒豬肚雞鍋、羅宋湯、韓式部隊鍋、日式壽喜燒等半成品菜,從 2020 年春節至今,日均銷量是平時的十倍多。在每日優鮮上,自嗨鍋銷量環比增長了 12 倍,麻辣香鍋面更是增長了 98 倍,香辣牛肉自熱米板業增長了 26 倍。2 月 24 日,據京東大數據顯示,半成品速食菜在疫情期間呈現出增長狀態,其中,金鼎軒的半成品菜餚在京東線上的銷售 2 月環比增長 228%,同比增長超 29 倍。
據了解,像以效率便捷著稱的日本,半成品製品市場很成熟,而 2019 年中國家庭戶均消費半成品菜市場規模,大概只達到日本 2004 年家庭戶均消費的 5%。業內人士稱,這次疫情也間接推動了經濟、衛生、方便的半成品菜在國內市場的擴大,未來或成為新的消費風口。
困在家裡日子並不會持續太久,等到雲開日出的時候,大家在家做飯的熱情必然會下降。這時候,由特殊情況催生出的泡沫經濟也會回歸正常軌道,只有真正促進生活便利且讓生活更美好的商品能夠持續創利。「在家吃飯」 和 「懶人經濟」 永遠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