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鮮肉、冷鮮肉和冷凍肉哪種更健康,如何正確食用?專家科普來了!

2020-12-22 騰訊網

川報觀察記者 羅之颺

畜禽肉能為人類提供優質充分的蛋白質等必需營養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肉類食品的營養、衛生、安全已成為人們的消費目標,傳統鮮肉的供給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3月31日,四川省商務廳召開投放省級儲備肉保供穩價新聞通氣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從即日起至今年全國「兩會」結束之日,四川省將投放政府儲備肉1.4萬噸。本輪投放的省級儲備肉品種包括凍豬肉、凍牛肉、凍羊肉,其中,以凍豬肉為投放的主要品種。

凍豬肉,就是我們俗稱的「冷凍肉」,它和熱鮮肉、冷鮮肉有什麼區別呢?

冷凍肉

也稱為「冰鮮肉」、「凍鮮肉」或「凍肉」,是指畜禽屠宰後將胴體在較低溫度下冷卻至肉的中心溫度0~4℃, 然後在至少-38℃的低溫下快速凍結,然後在-18低溫庫凍結貯藏,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凍結狀體的肉。我國鮮肉供給方式一直有凍肉的存在,目前在發達國家有部分凍肉的銷售,我國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凍肉替代熱鮮肉的趨勢也在上升。

熱鮮肉

畜禽屠宰後, 在肉溫還沒有散失, 這種處於生鮮狀態、尚未失去生前體溫即上市出售的肉稱作熱鮮肉。我國傳統的鮮肉供給方式都是熱鮮肉,通常為凌晨宰殺, 清早上市, 不經過任何降溫處理,購買後立即烹飪食用。

冷鮮肉

也稱冷卻肉,是指畜禽屠宰後將胴體在較低溫度下冷卻至肉的中心溫度0~4℃, 然後在0~4℃下放置一定的時間,例如豬肉至少24小時,牛羊肉數天。經過這個稱為「排酸」的過程再分割,並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保持0~4℃冷卻狀態的肉。在西方發達國家,鮮肉供給方式基本上都是冷鮮肉。在我國冷鮮肉的生產也受到鼓勵和支持,其供給逐步在增加,尤其是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冷鮮肉比例越來越高。

傳統的鮮肉的供給方式,是將畜禽屠宰後立即上市出售,老百姓甚至有點殺禽、兔、魚以儘可能保持其新鮮度的習慣,民間也有「豬吃叫、魚吃跳」的說法。至今在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人認為冷卻貯藏的冷鮮肉,特別是凍結貯藏的冷凍肉,與宰殺即食的熱鮮肉與比較,不僅味道差而且其營養價值還會大打折扣。

那麼,這幾種肉究在營養、風味和安全性上有哪些差別呢?發布會上,肉類加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王衛給大家帶來了一份「肉類科普」——

熱鮮肉

畜禽屠宰後在肉溫還沒有散失即出售的熱鮮肉, 柔軟具有較小的彈性, 在屠宰加工後已經衛生檢驗合格, 在短時銷售後烹飪食用,其營養安全性基本沒有問題,也保持了具有所謂的鮮味,而且適應了在生產力低下、貯運銷售體系不健全、消費群體分散的小城市、鄉鎮和農村的暫時需求。但熱鮮肉在從加工到零售的過程中, 不免要受到空氣、昆蟲、運輸車和包裝等多方面汙染, 而且在這些過程中肉的溫度較高, 細菌容易大量增殖, 無法保證肉的食用安全性。特別是農貿市場所謂小刀手在案板上銷售的熱鮮肉,沒有任何安全保障措施,即使在夏天高溫季節也是早上未售完的下午繼續賣。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帶來的腐敗菌的生長、致病菌的汙染、變質甚至腐敗的風險可想而知,因此在發達國家已經杜絕了熱鮮肉的生產和銷售。

冷鮮肉

畜禽肉屠宰後在較低溫度下經過一定時間的處理, 肌肉組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如肌肉的僵硬狀態逐漸消失, 因「排酸」和蛋白酶、鈣激活酶等多種因素作用, 大的肌纖維束逐漸向小的肌纖維、纖維片轉變, 同時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產生胺基酸 (胺基酸含量可達到熱鮮肉的8倍) 和風味物質, 使肌肉變得柔嫩、多汁, 具有豐富的肉香味, 便於人體消化吸收, 成為真正符合要求的食用肉。因此在我國發達地區,特別是在大型超市、肉食專賣店,冷鮮肉的銷售比例越來越高。

冷凍肉

冷凍肉由於是冷卻後在很低的溫度下快速冷凍,並在低溫下凍結貯藏,避免了營養成分的流失和風味的衰減,有效抑制了腐敗菌、致病菌的汙染和生長繁殖,即使較長時間的貯藏,也不會失去應有的營養和安全性,而且其生產和貯運銷售所需要的技術條件比冷鮮肉要低,因此將其作為鮮肉的供給方式不僅在我國,在發達國家都一致存在,作為冷鮮肉供給方式的一種必要補充,只要凍結、貯藏和解凍方式得當,其質量和冷鮮肉沒有顯著差異。

冷凍肉的安全加工貯藏及烹飪食用

在現代凍結、貯藏和解凍技術條件下,既然凍肉的質量和冷鮮肉沒有顯著差異,那麼其營養和安全性也是毫無問題的。

但是,王衛提醒,需要注意凍肉的加工、貯藏或解凍方式,如果不當可能對凍肉的風味、營養和安全性帶來不利影響。

在加工和貯藏方式上,如果沒有充分冷卻就凍結,以及凍結和貯藏溫度過高(例如凍結沒有達到-38℃及以下,貯藏肉溫沒有達到-15℃及以下),胴體或肉塊過大導致凍結時間過長,也沒有很好的包裝保護方式等,肉中的水分就會發生一定的遷移,肌紅蛋白會發生氧化,肌肉細胞會破損,導致肉質變硬,甚至會出現表面或局部老化乾枯,肉體表面顏色變褐,甚至在貯藏時間太長後呈現所謂的「殭屍肉」現象,解凍時出現肉色褐化、肉汁流失、風味減弱等,甚至導致質量下降。

凍肉的解凍方式也是影響肉的風味和品質的因素,最好方式是在0~4℃下緩慢解凍。家庭購買的凍肉切忌將凍肉放置在家裡冰箱的凍結櫃繼續甚至長期貯藏,因為家用冰箱凍結櫃往往不會達到-15℃以下的低溫。烹飪前凍肉也切忌採用流水解凍、高溫解凍等方式。家庭貯藏和解凍方式的不當,都會照成肉中營養和風味物質的流失,這也是傳統所謂的凍肉鮮味、口感和味道不如熱鮮肉和冷鮮肉的原因。

家庭購買凍肉,一定要選擇正規經營經商店,有正規渠道出售的凍肉,不要貪圖便宜和方便,在街頭巷尾遊攤小販,以及沒有資質的小店出售的凍肉,同時也可從肉的包裝方式、標籤標示等上對生產廠家、保質期等予以識別,切忌購買沒有商標、產地和生產日期的「三無肉」或發黃變黑出現異味的「殭屍肉」。

相關焦點

  • 哪種肉吃著更健康?
    但也有觀點認為肉是「萬病之源」總有人把肥胖、皮膚差歸罪於吃肉……今天我們就一起談談吃哪種肉更健康?不同的肉類適合哪些人群食用呢?吃蔬菜能為人體補充水分、纖維素、無機鹽及維生素等,但保持健康的體魄光靠這些是不夠的。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生長、發育、繁殖、組織癒合都離不開蛋白質,能為機體提供蛋白質的主要就是肉、蛋、奶。豆製品也富含蛋白質,但卻不能完全替代肉類,因為豆製品中的是植物蛋白,動物蛋白胺基酸組成更接近人體組織蛋白。所以……還是乖乖吃肉吧!
  • 農貿市場的新鮮肉、冷鮮肉,冷凍肉我們該怎麼選擇?
    在農貿市場,超市,我們會面對各種各樣的肉產品,有的在冰櫃裡,有的在冷藏銷售,有的懸掛叫賣。面對這不同擺放的肉質產品熱鮮肉,冷鮮肉,冷凍肉,你會選擇哪種肉去購買呢?熱鮮肉:熱鮮肉,顧名思義,就是將豬在凌晨宰殺,緊跟著切分,然後就放於市集銷售。
  • 「一家幾口進醫院,只因這種殭屍肉?」被你嫌棄的超市冷凍肉,可能比...
    要去菜市場買鮮肉,又新鮮又營養。」 但冷凍肉不背這個鍋! 冷凍肉的保鮮程度、安全指數與儲存時間和冷藏溫度密切相關,放得太久了蛋白質氧化變質當然就帶來健康隱患了。
  • 解凍肉要牢記「3要點」,解凍速度快還沒腥味,吃著和鮮肉一樣香
    說句實話,米麵這種還是比較好儲存的,肉類卻只能放進冰箱內儲存,雖然冷凍幾個月都不會壞,可以隨吃隨取,很是方便。但是經過冰箱冷凍過的肉就會變得硬邦邦的,吃的時候要緩半天才能切得動,如果解凍方法不得當的話,不但口感不好,而且還會營養流失,也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所以解凍肉要牢記「3要點」,解凍速度快還沒腥味,吃著和鮮肉一樣香!
  • 冰箱裡放了幾個月的冷凍肉,還能不能吃?答案是…
    讓我先說一說,日常生活能買到的肉,基本有三種:熱鮮肉(現宰肉),冷鮮肉,冷凍肉。1.熱鮮肉屬於那種現宰現「賣」的,不過因為疫情,或市場防疫管理等,一般大城市的市場裡,都不會有了。通常情況是:夜裡集中宰殺,清早運到市場,出售。
  • 被你嫌棄的超市冷凍肉,可能比菜場的鮮肉更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殭屍肉」這個詞,有的新聞裡會把凍了多年的「冷凍肉」寫成「殭屍肉」,聽起來很可怕。圖片來源:網絡在超市買肉的時候,冷凍肉好像也是低人一等。有調查顯示,在同等價位的凍肉和鮮肉裡,80% 的中國家庭會選擇鮮肉,這其中,又有 60% 的家庭會在採購鮮肉後放進冰箱裡冷凍。其實這可冤枉了它。
  • 冷庫肉以及進口的的冷凍豬肉好,還是市場菜市場的新鮮豬肉好?
    特別是農村裡,一定會這麼認為,因為農村裡壓根就沒有條件賣冰凍的豬肉也就是冷鮮肉了。我們綿延幾千年的生活習慣,就是買熱鮮肉。也就是菜市場檔口的上的鮮肉。這個就是熱鮮肉。這次不是專家的說法哈,冷庫的肉和菜市場上的新鮮豬肉各有各的特點。
  • 買豬肉別只圖便宜,3種肉區別大,看3點辨別冷鮮肉,肉販不敢忽悠
    豬肉的價格比較貴,所以買肉時大多數人都想買一些便宜肉,然而如果豬肉太便宜,購買時就要注意了。不同的部位價格也不同,還和銷售渠道有關係,超市肉櫃裡一般都是冷鮮肉,但市場上還有熱鮮肉、冷凍肉等多種豬肉。哪種豬肉比較好呢?3種豬肉的肉質也有所區別,快跟我一起看看吧。首先說說冷凍肉。
  • 冷凍肉如何吃出「鮮」?這樣處理,肉更鮮更嫩~
    有調查顯示:42.2%的家庭裡都有凍超過半年的肉!其實冷凍肉也有保質期,到底肉能存多久?如何判斷肉到底還能不能吃?冷凍過的肉又如何恢復新鮮口感?市面上一般出售冷凍肉、冷鮮肉和熱鮮肉三種,而三種肉的保質期也都不一樣。
  • 冷凍肉真的不香嗎?附凍肉快速解凍小妙招
    有調查顯示,在同等價位的凍肉和鮮肉裡,80%的中國家庭會選擇鮮肉,這其中,又有60%的家庭會在採購鮮肉後放進冰箱裡冷凍。其實,現在這種大型超市買到的冷凍肉,它的口感在理論上比有些鮮肉還要好,並且非常適合一次買肉吃不完、需要囤肉的家庭。冷凍肉有哪些好處呢?
  • 流言:長期吃冷凍肉有害健康
    流言:長期吃冷凍肉有害健康  很多人冰箱的冷凍層長年都囤著冷凍肉(也有人稱「殭屍肉」),然而吃冷凍肉對身體有害,肉肯定是現殺的最好。  真相解讀:  大多數人都覺得肉肯定是現殺的最好,但是,這真是個大誤區!
  • 冷凍肉是不是好肉?常吃冷凍肉有什麼影響嗎?
    2.冷凍肉的安全與衛生人們之所以排斥與抗拒冷凍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近年來曝光的冷凍肉不安全事件。事實上,靠譜的冷鮮、冷凍肉不僅安全,還非常衛生。所謂的冷鮮肉,是指健康的豬、牛、雞等牲畜在屠宰之後,馬上送入冷卻間冷卻,使其溫度24小時內降至0到4℃。
  • 什麼是排酸肉?為什麼要排酸?怎樣排酸?如何識別真假排酸肉?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生鮮肉類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熱鮮肉」「冷凍肉」和「冷卻肉」。
  • 你了解肉嗎?「新鮮」肉就一定是好的、安全的、放心的嗎?
    其實,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肉品有三種不同的形態,一種是熱鮮肉、一種是冷鮮肉、還有一種是冷凍肉,而不同的肉也有不同的形態。首先說說熱鮮肉,熱鮮肉是指畜類禽類等宰殺後不經過冷卻加工,直接進入市場銷售的肉。但與之相對的則是由於生產、運輸、銷售過程中的環境差,處理方式的簡陋,出現汙染,細菌滋生等,使得肉類產生衛生和安全方面的隱患。其次則是冷鮮肉,它是在畜禽屠宰後,將屠宰後的肉類放置於在0-4℃的環境中24小時左右,進行冷卻處理,並將溫度控制在0-4℃範圍內進行加工、流通和銷售的生鮮肉。
  • 武漢加強網銷食品安全監管,重點抽查冷凍肉、冷鮮肉、儲存肉
    楚天都市報3月29日訊(記者詹鈃)近日,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印發《關於加強網絡銷售食用生活物資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意見》,要求各區市場監管局加強監督管理,加強肉品檢驗檢疫證明的檢查查驗、加強快檢工作的監督檢查,嚴防不合格食用生活物資流入市場。
  • 儲備肉元旦「上線」 與人們日常所買的冷鮮肉並無二樣
    在這家超市,記者遇到了多位購買儲備肉的市民,他們有的對儲備肉比較了解,有的是相信超市的豬肉品質。張先生表示,「我比較相信超市的豬肉品質,一般都是來這裡買的。我們小時候經常吃這種凍肉的,其實這種肉品質更安全。能優惠一點也蠻好的,一步一步慢慢降吧,一下子回落也不現實。政府有這個優惠措施挺好的。」周阿姨也持同樣的觀點,「我兒子是食品公司的,我還是比較了解的。
  • 【食趣】肉也分三六九等,最次等的肉你卻最愛吃?
    但現在市場上銷售的肉類有熱鮮肉和冷鮮肉兩種鮮肉。這兩種肉有啥區別,我們應該買哪種呢?熱鮮肉:凌晨屠宰,清晨上市,沒有經任何降溫處理的肉,也就是我們常在菜市場買到的鮮肉。這類肉在常溫下運輸和銷售,後熟所需時間比較短。另外在運輸、銷售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多方面的汙染,利於微生物大量繁殖,保質期較短。
  • 牛肉,到底該吃新鮮的還是冷凍的?
    因為未經冷凍的冰鮮牛肉會比冷凍的牛肉具備更好的口感,但同時因為保質期短,保存環境的要求高,對運輸保存還有用量的預估需要有較專業的水準,因為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是和時間賽跑的,一旦超過保質期貨爛在手裡是誰也不想看到的。這種做法是澳洲冷凍肉進階版,也是趨勢。
  • 開店保存食材,澳柯瑪冷藏冷凍陳列展示櫃全搞定
    疫情之下,肉類食材的健康、衛生、安全等廣泛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傳統鮮肉的供給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熱鮮肉到冷凍肉、再到冷鮮肉,尤其是近年來冷鏈技術的發展,冷鮮肉市場隨著需求的增多逐漸擴大。 冷鮮肉市場的升溫,也加大了對各種冷藏設備的需求。
  • 【大潤發嶗山店】讓您了解真相,健康吃肉!
    所以問題來了,熱鮮肉、冷鮮肉還有常見的凍肉差別是什麼?今天的課題就是,買肉這件事裡的大學問熱鮮肉宰殺後上市,不經過任何降溫處理。雖然屠宰加工後已經衛生檢驗合格,但從加工到零售,熱鮮肉極容易會受到空氣、運輸和包裝等多方面汙染,且在此過程中肉溫較高,細菌容易大量增殖,無法保證肉的食用安全性。且該肉品質下降,肉的硬度增加10~40 倍,缺乏彈性 嫩度降低,風味口感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