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保證無錫市區的豬肉供應,有效平抑節日需求的增加效應,2020年1月1日-1月10日,我市將連續10天向市場投放部分市級儲備肉,投放數量預計400-450噸,投放品種包括精瘦肉、肋排、草排、大排和肉糜(7:3)等5個品種。儲備肉正式投放的第一天,市場反響如何?1月1日早上,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投放點。
7:30,記者來到天惠超市清揚店,儲備豬肉的價目表顯示:草排24.2元/500克,肋排30.6元/500克,大排23.2元/500克,精瘦肉24.1元/500克,碎肉21元/500克。相比較冰鮮豬肉而言,同種類的儲備肉價格更低。
也許因為是投放首日,市民對儲備肉的知曉度還不高,這裡的豬肉銷售櫃檯前呈現出冷熱不均狀態。記者觀察發現,購買冰鮮肉的市民比較多,冰鮮豬肉櫃檯前已經排了五六人,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給買肉市民切肉、裝袋、稱重、結算。胡阿姨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買的豬肉,她買了42元的肋排、28.5元的肋條肉,還買了75元的有皮腿肉,「冰鮮肋排34.8元一斤,價格相差不算大,所以還是選擇買冰鮮肉。」胡阿姨表示。另一邊的儲備肉櫃檯分門別類碼放著一片片切好或一塊塊剁好的草排、大排、精瘦肉和肋排。
8:00,室外寒氣逼人,天惠超市中橋店裡卻人頭攢動。超市專門開闢了一個儲備肉投放點櫃檯,這裡的儲備肉都已經一袋袋過磅稱好了。「草排,肋排,市政府儲備肉,放心肉啊!」為了讓市民了解,秦師傅一邊吆喝一邊介紹。隨著一遍遍解說答疑,過來看的市民慢慢多了起來。「市民對儲備肉還不太了解,以為冰凍過後的肉裡面全是骨頭,其實都有肉的。」秦師傅解釋說。「今天超市的放心肉還有特惠價,市民暫時還沒『盯』上儲備肉,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在這家超市,記者遇到了多位購買儲備肉的市民,他們有的對儲備肉比較了解,有的是相信超市的豬肉品質。張先生表示,「我比較相信超市的豬肉品質,一般都是來這裡買的。我們小時候經常吃這種凍肉的,其實這種肉品質更安全。能優惠一點也蠻好的,一步一步慢慢降吧,一下子回落也不現實。政府有這個優惠措施挺好的。」周阿姨也持同樣的觀點,「我兒子是食品公司的,我還是比較了解的。儲備肉和冰鮮肉其實都一樣,也容易燒得爛,經過各種檢測,品質更有保障。」說話間,韓先生爽快地挑了兩大塊冰凍得像吐司一樣的精瘦肉,將近210元,「肉看著挺好的,價格也便宜,快過年了,我買點回去做肉腸。」
天惠超市五河店的情況也差不多,同樣是看稀奇的市民居多。記者遇到了一位卞女士,她購買了約一斤半的肋排,花了44元,「豬肉漲價後就沒怎麼買過排骨了,魚蝦吃得比較多,偶爾就買點肉糜肉絲。趁今天儲備肉投放第一天,我買點肋排試試。」
據天惠超市中橋店經理陳志蘭介紹,儲備肉投放第一天門店配了40公斤的儲備肉,草排、肋排、大排和精瘦肉各10公斤,供應還是很充足的。她說,「到早上8點半的銷售量大概有10公斤。因為本身冰鮮肉就是零毛利銷售,今天也在搞促銷,所以跟儲備肉價格相近。同時我們也努力加大宣傳,讓市民更了解和接受儲備肉。」當天下午4點記者再次致電了解時,該店供應儲備肉中的草排、肋排和精瘦肉已全部售出,僅大排還剩餘一點。
(晚報記者 潘凡/文、攝)
什麼是儲備肉?
科普
有市民提出疑問,儲備肉究竟被冷凍了多久?它與普通豬肉的區別在哪?
根據《中央儲備肉管理辦法》,儲備肉包括兩部分,一是儲備的活畜(含活豬、活牛、活羊),二是儲備的凍肉(含凍豬肉、凍牛肉、凍羊肉)。專家介紹,「殭屍肉」泛指那些放了很長時間的肉,儲備肉不是「殭屍肉」。「雖然名叫儲備肉,但不代表儲藏了很久。」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張宏福介紹,儲備肉與人們日常在超市所買的冷鮮肉並無二樣,在營養價值方面也沒有太大差異,完全可以放心吃。
通常情況下,儲備肉冷庫處在常年-18℃的環境下,存放的豬肉保質期是6個月。不過,儲備肉並不是凍了6個月的肉,而是在進貨和銷售過程中不停更換的流動凍鮮肉。
針對有人說冷凍肉沒有新鮮肉好吃的問題,張宏福的回答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人們日常所吃的大多數肉都是經過屠宰、冷鏈後才到達餐桌上的。雖然在口感上會存在一些差別,但經過冷凍的肉不會因為儲藏條件不佳等因素發生腐敗,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因此,冷凍肉的安全性更高一些。」
本網站所有內容以分享信息為目的,不代表本站立場及觀點,也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站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