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3月29日訊(記者詹鈃)近日,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印發《關於加強網絡銷售食用生活物資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意見》,要求各區市場監管局加強監督管理,加強肉品檢驗檢疫證明的檢查查驗、加強快檢工作的監督檢查,嚴防不合格食用生活物資流入市場。
疫情發生以來,為解決城市封控期間的居民基本食用物資的保障,武漢市各大商超、電商平臺、網絡銷售企業紛紛以網絡銷售的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社會團購和個性化需求。當前,食用生活物資包括米、面、油等預包裝食品,以及菜、肉、蛋、水產品等食用農產品。
目前,武漢市開展食用生活物資網絡銷售的模式主要有四種模式:「總倉+平臺」模式、「總倉+平臺+實體店」模式、「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籤約商戶」模式、「經營者+微信」模式。
《意見》指出,各區市場監管局要將流通環節監督抽查列入工作計劃內,對網絡銷售企業的總倉及實體門店,有針對性的開展食用生活物資的監督抽查,嚴防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針對新情況、新業態,各區市場監管局要加強巡查,精準施策,督促網絡銷售企業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快速檢測、信息公示、安全分裝、冷鏈配送等義務,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對網絡銷售企業的肉品檢驗檢疫證明監督抽查重點是查驗冷凍肉、冷鮮肉、儲存肉的檢驗檢疫證明,嚴禁未經檢疫、來源不明的肉品上市銷售。
為切實消除食用生活物資質量安全隱患,各區市場監管局要督促網絡銷售企業在總倉、實體店開展蔬菜農藥殘留、水產品獸藥殘留快檢篩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