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你這種情況,主要涉及到個人檔案不完整的問題,由於視同繳費年限,涉及到職工退休後的利益,同時也要增大地方社保基金甚至是財政的開支壓力,所以在審核是否計算為工齡或是視同繳費的問題,各地的審核標準不完全一致,審核過程也是比較嚴格的。
我個人認為嚴格審核是對的,但是必須建立在個人檔案內容的基礎之上,由於個人人事檔案是由單位的組織人事部門來管理,個人是無法接觸到個人檔案內容的,也無法知曉個人檔案有哪些內容等,所以個人是沒有任何過錯的。但是招工表是肯定要裝入個人檔案,如果有了招工表,還有每年的考核資料,績效評價,年度鑑定和後續的相關的資料等,應該是能夠證明工齡的有效性,很多地方是完全可以認定為工齡的。我當年辦理退休時,我的餓視同繳費年限23年,從來沒有要求要原始工資表。
工資表是不會裝入個人人事檔案的,但是需要單位作為檔案管理長期保存。估計社保部門除了覺得招工表是可以作假的,但是工資表是沒有可能做假的,如果將招工表和個人檔案與工資表對照,更能證明工齡的有效性,社保部門這樣的操作無疑是正確的,但是苦了辦理退休的工人,但是作為單位辦理退休的人員,提供個人檔案或是工資表之類的事情,應該是由單位人力資源部門出面辦理,個人是沒有辦法辦理的,但是因為涉及到個人利益,有時個人需要配合單位來查找,如果單位沒有解散或是破產倒閉等情況,職工歷年的工資表是完全可以找到的。
那麼到哪裡去找當年的原始工資表呢?我們都知道工資表每年都會由單位財務部門整理成會計憑證長期歸檔,三十年之內的工資表及會計憑證,只要單位還在,一般都是在原單位檔案室保管,大家要注意的這不是個人檔案,是單位檔案。如果超過三十年的,一般都會移交到當地區縣檔案館進行管理。所以如果社保部門需要原始工資表,首先是在單位檔案室查找,因為計算工齡或是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一般都是國有企業或是集體企業,一般國有企業都是有自己的檔案室的,找到後需要按照視同繳費年限那幾年的工資表進行複印,並蓋上單位的鮮章,社保局會承認的;
如果單位檔案室找不到,但是單位檔案室有移交縣級檔案館資料的移交清單,所以可以到縣級檔案館查找單位檔案中的會計憑證資料,然後按照所需計算的工齡或是需要認定工齡的起始時間的工資表進行複印,只要原單位或社保部門開具查找的介紹信,檔案館會幫助查找的,找到後進行複印並加蓋檔案館的鮮章,同樣也是有效的,社保部門也會承認。
很多地方社保部門在計算視同繳費年限或是證明特殊工種工作年限時,都需要提交原始工資表的複印件,前幾年我們單位很多按照特殊工種辦理退休人員,都是按照我說的方法到當地檔案館查找並順利複印到了相關資料,所以除了正規查找以外,這還有一個當事人和相關機構友好溝通的問題,比如單位幫助協助辦理退休的人員,社保部門審核工齡的工作人員,檔案館的管理人員等,都需要耐心和他們溝通,即使符合規定,這些工作人員如果不積極配合,或是不積極為你查找,辦起事來都是很難的,雖然有相關的規定,但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溝通就是聯絡感情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你85年參加工作,那麼至少到1992年有7年的視同繳費年限,如果計算到1996年,有11年的視同繳費年限,這對你養老金的計算是非常有好處的,涉及到每月增加1000元左右的養老金,所以對於工資表該找的還要繼續找,查找工資表是查找單位檔案而不是個人檔案,這是需要高度注意,單位檔案有可能在單位,也有可能在檔案館,這是查找的方向,也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