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些好白相又好翻花頭的地方,卻常常被你當作路人丨弄堂風流

2021-02-08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有讀者以前跟我們講:你們手裡的文字就像樂高積木,把一座我們每天生活的城市,看得見看不見的都能搭出來。

這句話講到我們的心坎裡。

不過,文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樂高積木卻是沉浸式、有巧思的,而且一家門老小都喜歡。

如果真的換樂高積木上陣,我們所生活的上海,儂講伊搭不搭得出來呢?

來,我們邊走邊看邊動動手。




樂高暢想地標之:

比地鐵還要擠的巨龍車


樂高積木

與巨龍車


「滴滴——叭叭——呼」

老早沒私家車的年代裡,上海人帶小囡出去「望野眼」,出門就是等公交車。

公交車有一種是巨龍車,一種是前後兩門巴士,一部分是「拉辮子」的,一部分是燒汽油的。

「拉辮子」是上海人對有線電車的一種戲稱。

小辰光坐這種公交車,阿爹姆媽終歸要提醒小囡,看看叫辮子會不會落下來。

在「意外」事件並不常見的過去,也算是一種樸素的看戲心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坐公交車的乘客,幾乎人人都遇到過車開一半「辮子」掉下來的情況。

老早「辮子」脫落了,需要司機和售票員兩個人合力通過滑輪原理將「辮子」牽引回上面的電線上。

這個過程裡小朋友們是「看節目」,早上急著上班的人,心裏面的那隻「銅吊」(銅質燒水壺)都要燒開了快。


曾經行駛在上海街頭的

老式巨龍車


巨龍車也是上海灘上的一景,現在延安路下面的71路,可以算是升級版的巨龍車。

老早巨龍車前門有一個賣票員,後門也坐著一個賣票員。

賣票員有五句規範用語:「上車請買票」,「月票請出示」,「開門請當心」,「關門請當心」,「下一站×××,下車請準備。」

這五句話,除了「月票請出示」,我們現在還是能聽到的。

如果90後小朋友們沒見過賣票員,可以參考一下電影《股瘋》裡潘虹演的,惟妙惟肖。

「推屁股」也是當年公交車行業裡的一句行話。

早年間上海的公交車早高峰也是沙丁魚罐頭。當時罐頭裡面還要塞,就要靠早上的志願者幫忙在車站「推屁股」。


電影《股瘋》劇照

西藏中路南京東路天橋下的

滾滾車流


21路公交車隊的老法師崔榮金曾經跟我們講:「現在儂覺得地鐵擠不擠?但是地鐵裡廂我去推一推,還能推出10隻位子來。」

「但是我們當時推一推,能推出兩隻位子來就了不起了。所以講,那個辰光的車子真的是擠啊。」



樂高暢想地標之:

蘇州河上的橋


樂高積木

和武寧路橋


公交車一路往西,我們去走走蘇州河上的橋。

蘇州河的河灣,緊靠鐵路,以一河、一路並列的格局延伸,從江寧路橋開始並行到上遊的中山橋才分開。

——火車扭頭跨越了老鐵橋,河水則轉去了周家橋北新涇方向,各走一方。

作家金宇澄曾說,「河床緊挨鐵道,中間相隔高低的民房。鐵道邊上都是楊柳樹、白楊樹。火車上的人們隔著樹,可以看到河裡的船。」


2000年

改造前的武寧路橋

/傅國林 攝


蘇州河的滬西流域特別彎彎繞,有幾個轉折,就有幾種風景。

今天的武寧路橋,是借鑑巴黎塞納河上「亞歷山大三世橋」的型制。

她是滬西最為繁忙,也是跨度最大的道路橋之一。也是進入上海「西大堂」的門戶。

武寧路橋也是蘇州河上少有的比較格局大氣的橋,因為底下河面開闊,景致放遠。

雖然法國的設計趣味容易讓人跑題……

站在武寧路橋上,往東看過去,是一座步行橋,叫寶成橋。她曾被看作是滬西蘇州河上景色最有意思的步行橋。


2013年

被改造成「歐陸風情」的

寶成橋


上世紀九十年代,暮色四合的時候,走上這座人行小橋,往西邊看,是武寧路橋,車水馬龍。

往東邊看,是河道拐彎處,前方應該有很多來船,但這裡看不到,只聽到船在前面鳴號。

只是時光荏苒,隨著城市發展,蘇州河上已經不見貨船來往的景象,濁流變清渠,彈指一揮間。



樂高暢想地標之:

長了青苔的靜安別墅


樂高積木

和靜安別墅


靜安別墅於1932年建成,她的「開發商」是南潯的巨賈張靜江家族,當時的設計思路是建造中西合璧的連排獨戶小別墅。

與其說別墅,倒不如說「靜安別墅」是周圍幾條弄堂的代名詞,上只角的弄堂。

過去我們以為靜安別墅出過最大牌的名人是徐根寶,前些年有學者考證,張愛玲離滬之前的幾年,極有可能也在這裡住過。

當然時過境遷,解放後,附近機關單位的公務員、工廠的先進工作者、五行八作的人也都搬進來了。

「別墅」裡長起了青苔,有了那種上海特有的市井人氣。


靜安別墅

雖背靠梅泰恆

卻不失清靜


弄堂裡的人幾乎都能講幾段徐根寶小時候踢球踢碎鄰居家玻璃窗的故事。

弄堂裡開餛飩店的老闆講,徐根寶每次回弄堂,一件事就是到他的店裡吃一碗餛飩,另一件事就是找小揚州剃個寸頭。

當然咯,名人只是別人的談資,日子還是自己的。

靜安別墅雖然背靠梅泰恆,但外面的熱鬧好像從來不影響她那份老人家的清靜感覺。

傍晚時分走一走,早早吃過晚飯的人們開始在這個時間裡出來散步,乘風涼,你能聽到拖鞋「添裡拖拉」的聲音。

「夜飯吃過啦?」

「吃好唻,儂呢?」



樂高暢想地標之:

當過樓王的九棟樓


樂高積木

和九棟樓


「九棟樓」具體的位置在萬體館馬路對面,華亭賓館貼隔壁,到徐家匯公交兩站路。

它默默坐落在上海黃金地段的一角,安靜地看著這座城市走過40年。

「九棟樓」始建於1977年。

住進去的第一批居民,多數是航天、文化、衛生、公安和郵電系統的幹部和技術人員,還有一部分回遷戶。

1986年,上海規模最大、開業最早的五星級酒店華亭賓館開業。這座外形獨特的建築與「九棟樓」相互輝映。

裡面的居民向別人提起時,由「萬體館對面的『九棟樓』」,改口為「華亭賓館邊的『九棟樓』」。


九棟樓

曾是大名鼎鼎的

上海樓王


「在阿拉徐匯區,沒人不曉得九棟樓的。」這是那些年裡九棟樓居民的心聲。

「九棟樓」在幾十年中,經歷了多次改造與翻新。外牆也從80年代讓人彈眼落睛的棕色玻璃鑲嵌水泥牆變為隔熱材料鋁合金。

40年過去,大樓老了,那些第一批入住的年輕人也老了。

如今,這裡居住的1000多戶人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800名左右。

許多第一批住進來的人,習慣了這裡,年紀大了更不願搬到其他地方去。

樓雖老,但貴在地段好,就在地鐵線邊上。九棟樓的房子在中介掛牌,50多平方米的兩室戶,也能租6000到7000元每月。

於是乎,九棟樓也和住在裡頭的老人一起,為今天的社會和年輕人們發揮著一點點「餘熱」。



樂高暢想地標之:

浦西復刻版,上南新村


樂高積木

和上南四村大門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浦東上南新村。

上海的新村,可小可大。

有辰光它是咪咪小到上海人自己也看不到的地方,有辰光它又無處不在,多少代上海人都是從新村裡長大成人。

上南新村就是其中之一,著名的夜市據點昌裡路一條街就在上南。

每天夜幕降臨,油炸裡脊肉等各色攤位正式擺開。

切片的各種醃製肉類被整齊地串在竹籤上,一根一根地投到油鍋裡。一根是2元,清楚地寫在老闆身後的廣告板上。

煙燻火燎的地段,寫價碼的木板倒沒什麼油膩,眼前的鍋碗瓢盆也一件件都整整齊齊乾乾淨淨。

上海人一手一腳的做派總是一眼就能看到的。


大上南

與浦西隔江相望


從上南新村出來的攝影家宋濤告訴我們,他的記憶裡保留了初到上南新村的印象:

5歲的時候(1984年),新村的外圍是農村,更確切說是水鄉,像朱家角、周莊那樣的水鄉。

地上是青石板,河網密布,有很多橋。街上的商店打烊的時候仍是用木板一塊塊拼起來關掉門面的。

上南的人口組成很豐富,這裡有來自南市、徐匯的動遷戶,也有伴隨工廠移居至此的工人,還有本地回遷的農民。

30年的歷史,讓他們最終都成為上南人。

上南地區的新村大多建於1980年之後,而這幾年恰好又是改革開放初始。

這座工人新村不僅改善了當年那些年輕家庭的居住條件,並且成為了這整整一撥「80後」成長的土壤。

其實生活就像是河流,上遊的水,最終會到達下遊。我們生活中滋養我們的老地方,會因為我們共同的守護和創造,竄出時間的青苗,到達未來。



有獎徵集:

樂高「上海城市未來」的「暢想地標」


看完了我們和樂高玩具共同走完的這5個地標,是不是也很想自己動動手,來搭一個你暢想的城市地標

這一回,隨著亞洲第二家樂高®品牌旗艦店(人民廣場店)於9月27日開業在即,我們和樂高一起在「上海之心」的主題下推出了這樣一個「暢想」遊戲,規則來了

1. 在此文章留言區分享關於「上海城市未來」的暢想,請注意,是對未來的暢想,不再僅僅是懷舊哦;

2. 在後臺提交「上海城市未來」手繪稿;

3. 在後臺提交用樂高積木拼搭「上海城市未來」的照片。

三種方式任意選擇,發揮所長,選你所愛!



我們將從所有留言和作品中,挑選富有想像力的作品或留言,匯總給「樂高城市拼砌師」,讓他用樂高積木將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

變!成!現!實!

而且,你的「靈感」還將有機會展示在——樂高®品牌旗艦店(人民廣場店)中,

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對上海的熱愛!

最終根據活動組委會的商議,

將有三位幸運粉絲可獲得:

10255 樂高®創意百變高手系列

『城市中心集會廣場』1套



10255 樂高®創意百變高手系列

『城市中心集會廣場』


三十位粉絲可獲得:

21039 樂高®建築系列

『上海天際線』1套



21039 樂高®建築系列

『上海天際線』


本次活動也將會在樂高LEGO官方公眾號和

樂高®品牌旗艦店微信公眾號

上同步進行!

來吧,搭搭米道!




- END -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圖片




 寫稿子:戴震東/ 畫圖畫:顧汀汀/

拍照片:羅易 楊眉 楊卓/

編稿子:韓小妮/寫毛筆:陳冬妮/

拿摩溫:陳不好玩/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相關焦點

  • 你的地方·招募|請給我講講你與老南市弄堂的故事
    蔚蔚 圖 每次在弄堂裡穿行,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弄堂的名字。有的弄堂取自人名,比如毛家弄、裘家弄;有的取自地名,比如高巷頭街、萬豫碼頭街。有的弄堂名很親切,張家小弄;有的就比較霸氣了,青龍橋街。有的弄堂名,起得很有吃貨的風範啊,火腿弄、雞毛弄、羊腸弄。
  • 上海弄堂蒙太奇
    過街樓窗下有一塊像匾額的位置,就刻了弄堂名,浮淺雕或陰刻,一般請名家所書,顏體、歐體或魏體寫得都很謙虛、樸實、溫雅,一點也沒有現代書家的張狂與浮躁。有一個叫唐駝的人經常為弄堂題名,上海的地方志應該為他記一筆。他是個駝背。頂部正中被花枝纏繞的橢圓型微微突起的位置砌有幾個立體數字:1922。
  • 上海最文藝的弄堂,每年吸引遊客無數,為何本地人卻吐槽「俗」呢
    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lòng táng),都是屬於一個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標籤。因此許多遊客來到上海,都會想去代表海派文化的弄堂走一走。如果你在網上查找旅遊攻略,會發現許多攻略給想要去弄堂遊的遊客,推薦的都是號稱「上海最文藝弄堂」的田子坊。
  • 上海弄堂的區別
    一個匆匆而來個過客,阿拉勿好要求伊通過簡單個張望就能夠勒小地方了解全部,只好提醒伊:人間煙火,各有千秋!俗話講,世界浪嘸沒兩片相同個樹葉,同樣個道理,世界浪也嘸沒兩條相同個弄堂。從大處來講,上海個弄堂是有等級之分個。草根性最強、數量最多、歷史最悠久個是老式石庫門裡弄。各種各樣個人聚勒一道,來路儕勿清爽,相互看看,擦肩而過,各種方言之間相互交流,聲音也是高高低低、錯落有致。
  • 上海弄堂口小皮匠修鞋30年 奶茶阿姨成城市記憶
    「他說:『小姑娘,我在上面看著你長大的。』當時,他一籠湯包都沒吃完,就吃了一個。我問:『你怎麼不吃啊?』 他說:『我就嘗嘗味道。這湯包的滋味,應該是一言難盡的。  南京湯包講究現做現賣,皮薄餡多,湯汁足。楊昌友夫婦有一手好手藝,價格又定得實惠,做的都是回頭客生意,甚至還交到了外國朋友。「有個日本客人,我認識他十多年了。」
  • 上海弄堂美食齊聚豫園
    圖說:豫園中國日(節)·2015「老上海、老城廂、老味道」美食文化節在中心廣場舉辦。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胡彥珣 攝圖說:上海人在老城廂的日子,美食伴隨著很多人度過了童年。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胡彥珣 攝【新民網·獨家報導】「篤篤篤,賣糖粥」「桂花赤豆湯,白糖蓮心粥」……一陣陣悠揚的老上海叫賣聲,在上海著名的豫園商城旅遊區內響起,4月12日至4月26日,「豫園中國日(節)·2015『老上海、老城廂、老味道』美食文化節」在中心廣場舉辦。石庫門的屋簷下,老房子的灶頭上,一道道原味呈現的老上海弄堂美味,品嘗的是熟悉的滋味。
  • 這些藏在弄堂裡的美食,只有40歲以上的老上海才懂!
    上海的弄堂,一直都被視作城市的地標與回憶,穿梭其中,感受最平凡自然的市井常態,
  • 上海美羅城居然藏著這麼有腔調與米道的弄堂!
    「篤篤篤,賣糖粥,三斤普桃四斤叩…」那一陣陣悠揚的老上海叫賣聲是否能讓你回憶起一個地方,一種味道,永遠揮之不去.洪長興的涮羊肉--清真名廚精選肥壯嫩羊的上腦、大三岔、磨檔、黃瓜條等肉,用傳統的手工刀切羊肉,按傳統燒木炭使用紫銅火鍋的手法,把清真食品的正宗、味美、質量好演繹的淋漓盡致,在上海早已名聞遐邇。
  • 迷宮般的上海弄堂,曾住著名間諜頭目,獨特的歷史和風俗的感覺
    |690,閱讀約2分鐘上海不僅是一座繁華的大都市,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走在上海街頭,你能感受到別樣的上海故事。在上海眾多繁華的街道中,愚園路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這裡有著其他道路所沒有的氣質。在整個上海,愚園路的弄堂數量最多,也隱藏著許多歷史故事,其中不乏歷史名人曾經居住過的房屋。這些小巷雖然沒有太多華麗的名字或亮點,但走進它們的那一刻,就會被深深吸引。
  • 來蘇州「白相」,當一天「蘇州人」!
    「不到大世界,枉來大上海」 誕生於100多年前的上海大世界 承載了無數上海人的童年回憶 昨天 在上海大世界的這方舞臺
  • 生逢其時丨上海這檔不嚴肅的節目為什麼紅了整整25年?
    因為他說了你想說的話,做了你想做的事,無論是在哪個年代,你都會覺得,他就是你身邊最普通也是最可愛的那個上海小青年。 品丨 格 為了讓王小毛第一次約會有一個良好的環境,王媽媽大中午的就去人民公園佔好了一張長凳。她在長凳上一直等到王小毛下班。第一次約會總要給人家小姑娘帶點禮物,於是王媽媽給了王小毛兩隻蘋果,一隻大的,叮囑王小毛給蓓蓓吃,一隻小的,還有點兒爛,讓王小毛自己吃。
  • 北京胡同和上海弄堂有什麼區別?前者更有歷史感,而後者則更安逸
    北京胡同和上海弄堂有什麼區別?前者更有歷史感,而後者則更安逸看河山大好,賞秀麗風景。相信對於大家來說,最適合的娛樂方式就是出去旅遊了,不僅能放鬆身心,開消除疲憊;還能增進感情,開拓視野,何樂而不為呢。現在很多人都嚮往大城市,因為那裡的經濟非常發達,有很多地方與外界聯繫在一起,人們可以感受到先進生產力帶來的好處,但是住在那裡的外地人真的和很多人想像的一樣漂亮嗎?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應該有不同的答案。北京和上海是許多想出去漫遊的人的首選,雖然這兩個地方對有些人來說沒有什麼不同,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差距呢?
  • 復刻老上海!乘鐺鐺車逛老弄堂,大魔都又美出圈了!
    那麼現在這些「老上海記憶」該去哪裡找?小編作為上海本地小達人劇中的這些「同款取景地」我都給你們找來了!對上海熟悉一點的朋友一定能認出劇中這些場景,大都來自於上海影視樂園。現在的上海,想要找一處地地道道的老弄堂著實有點難,但是你知道嗎?在上海時尚地標新天地中,就藏著一幢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石庫門老房子」,現在已經化身為屋裡廂博物館,靜靜地開放著。
  • 上海美羅城拔草去!居然藏著這麼有腔調與米道的弄堂!
    上海的美食街幾乎佔據了上海的一大半 最日本的古羊路、最懷舊的肇州路、最老牌的雲南路.... 都是上海人心中的美食天堂 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卻是隱藏在徐家匯商圈裡的美羅城6F,不過一層,卻能滿足你對上海美食的所有想像
  • 百年石庫門裡的上海首家弄堂博物館!
    除了有歷史保護建築的名頭外 它還有一個以弄堂為主題的博物館 也是上海首家弄堂博物館 博物館不算大,但值得細細品味 全部都是上海人兒時的回憶啊!
  • 愛上海的理由有多少種 | 為上海人帶鹽,王廠長逗你笑一笑
    網絡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對上海人最好的誇獎,就是「你一點都不像上海人」。可見,編段子的人對上海人的印象,並不怎麼好。在許多外地人眼裡,上海人精明,事事精打細算;他們勢利,總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他們自負,把別的城市都不放在眼裡……一言以蔽之——上海人很壞!但是,每一枚硬幣都有它的兩面。
  • 上海人快來看,這是不是你記憶裡的老上海?戳中了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臨近過年,特別容易懷舊你記憶裡的上海是啥樣子呀?最近看到一組連環畫哈有米道看這栩栩如生的老上海風情有種穿越的趕腳……仿佛又回到了弄堂歲月箍桶匠、篾匠「箍——桶——哦,箍桶!」箍桶匠的叫賣聲是不少弄堂小囡兒時的記憶。
  • 有一款上海阿姨抽菸文眉看起來兇,其實……
    透過煙霧,當她們凌厲的目光看你兩眼,你會莫名有點心虛,甚至想快點退讓開。當我們打破距離感,和這些阿姨展開對話後發現,抽菸打扮文眉毛這些,都只是她們外顯的人設。「伊拉講要到『XX北』、『XX南』這種地方去,反正我不關心,給我三間四間我也不要去。我不可能到噶遠的地方去的,吃飽了呀!」李阿姨撇撇嘴說。「我哪怕沒房子,市區5000塊一個月去借也可以。以後麻將不搓了,白相的地方多唻。
  • 老上海「民國風」刷屏朋友圈:煙火是一座城市,最美的風景
    承載著滄桑歲月的老路弄堂,悠然而靜謐,風流、風雅,也風情。前不久,一組老上海的照片在抖音上爆紅,一經分享,便引贊無數。這是一個你也許還不熟悉的上海,別墅洋房、金黃梧桐,一幕幕,輕而易舉地喚醒了無數人的老上海情懷。即便是在十二月這樣正兒八經的冬天,上海的街道上仍舊鋪滿了金黃的梧桐,落葉在風中打轉,像是深秋的不舍和眷戀。
  • 「逆壁咚」也沒啥稀奇,上海女人也早就白相過了
    但當時社會對這些人的歧視很甚。連找工作都難,別說找女朋友了。人一絕望,就會重蹈覆轍。於是,由於社會關懷不夠,這批人重新犯罪,重新吃官司的大有人在。城市當局也看到了這一點。也想做點什麼,來挽救挽救。否則,社會不太平。因為有人犯罪,就有人遭殃嘛。他們想到了共青團。於是就號召團幹部「一幫一,一對紅」,對口挽救,一如當下的「對口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