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被約談背後:營收增速放緩、核心業務外其他全虧損!

2020-12-26 騰訊網

摘要:時代看來是變了(歡迎關注槓桿遊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時代看來是變了,資本、巨頭肆意將受到約束。

12月24日一早,兩條消息接踵而至。

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從更多創新和企業的湧現、國家和人類更好發展層面來說,敲打、反壟斷有意義;同時助長「仇富」心態,近段時間各種不滿會砸向阿里、螞蟻、美團等企業,人類不該又進入民粹主義時代。

資本不能讓其他人沒路,也永遠不該末路。

兩則消息,槓桿遊戲覺得自己應該寫點什麼,理性發聲、數據和事實說話、不偏不倚。

圖片來源|公開截圖 這位阿里大哥的說法,真是人才

關於螞蟻,此前已經寫了兩篇,《螞蟻A股定價,馬雲演講刷屏!這些細節很微妙》(10月26日),《四部門約談螞蟻!我最擔心這點》(11月3日)。

今天就不寫螞蟻了,談談阿里。這到底是一家怎樣的企業?時間有限,小拆解一下。

1、不再有馬雲的董事會,阿里集團最新董事及管理層

從架構說起。

關於馬雲的控制藝術,新財富和財新前2年都有非常優秀的拆解。有興趣的朋友,強烈推薦一讀。

總的來說,包括螞蟻集團在內的阿里螞蟻系,馬雲在沒有AB股投票權的機制下,通過微妙的合伙人制度,讓阿里、螞蟻、雲峰基金三駕馬車殊途同歸,他成為調動全盤資源的唯一角色。

眾所周知,阿里有30多人的合伙人團隊(具體人數可能略有變動),他們掌控阿里董事會過半的提名權。

而在這30多人之上,還有一個合伙人委員會。

2年前,槓桿遊戲也寫過,《阿里帝國永不「退休」的合伙人》(2019年1月7日)。

如下面2018年11月新財富的製圖(特此感謝),在人數極少的阿里的合伙人委員會當中,馬雲、蔡崇信兩位大佬,他們是永久合伙人,可以不遵守任何「退休」規定。

按照媒體的介紹,合伙人委員會的5個委員分別是:馬雲、蔡崇信、張勇、彭蕾和井賢棟。

說直接一點,這5人是真正的長老。

新人要晉級成為合伙人,媒體報導說,必須獲得四分之三的合伙人投票贊同。此前因為桃色事件,蔣凡被除名合伙人,應該說損失太大了。

以前阿里和螞蟻往往被混淆一起談,但現在螞蟻本來都要獨立上市了……今天具體談阿里集團。

12月24日一早,在我國市場監管總局宣布,對阿里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後,阿里集團也迅速發布了公告,如下圖。

截圖的目的,槓桿遊戲是想展示阿里集團最新的董事會成員。他們包括:董事張勇先生(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先生、武衛女士、J. Michael EVANS先生、井賢棟先生及 Kabir MISRA先生;

獨立董事包括董建華先生、郭德明先生、楊致遠先生、E. Börje EKHOLM先生及Wan Ling MARTELLO女士。

具體來說,張勇是阿里集團的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蔡崇信是執行副主席,武衛是董事兼財務長,J. Michael Evans是董事兼總裁。

這些董事級大佬,我就不多說,到處都是他們故事,名字如雷貫耳。

說完阿里集團董事會,我們再看阿里集團的具體管理層。張勇、蔡崇信、武衛、J. Michael Evans4位就不再介紹。

如下圖,這是槓桿遊戲12月24日下午,在阿里集團官網截取的,應該算是最新。

畢業於浙江大學的童文紅,於2017年1月出任阿里集團首席人才官。

早在2000年,其即加入阿里集。在行政、客戶服務、人力資源等多個部門擔任總監和資深總監。2007年至2013年,她曾在工程建設、置業部、採購部等多個部門擔任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

自2013年起,童文紅牽頭組建菜鳥網絡,先後擔任過營運長、總裁、執行長及非執行董事長,管理菜鳥網絡的運營。

2005年加入支付寶的程立,自2019年12月起擔任阿里集團首席技術官。

2014年至2019年,他任螞蟻集團首席技術官,2018年至2019年,兼任螞蟻集團國際事業群營運長,2007年至2014年,任支付寶首席架構師,2005年至2007年,任支付寶開發工程師。

在加入支付寶之前,程立為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的博士研究生。他持有上海大學計算機應用碩士學位以及計算機軟體學士學位。

在浙江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張建鋒,2018年11月起擔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

張建鋒2004年7月即加入阿里,擔任過多個管理崗位,先後領導淘寶技術部、B2C開發部、Alibaba.com中國事業部、本地生活服務、1688.com和天貓。

於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擔任阿里集團的首席技術官,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是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是中臺事業群總裁,此前擔任淘寶網及無線事業部總裁。

擁有浙江大學國際貿易學士學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學位的吳敏芝,自2017年1月起擔任阿里集團首席客戶官。

在出任現職前,吳敏芝曾擔任Alibaba.com和1688.com(阿里集團旗下的外貿批發交易市場和內貿批發交易市場)總裁。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她亦擔任農村淘寶團隊的負責人。2014年10月前,她擔任Alibaba.com供應商服務部副總裁,負責帶領團隊提升對中國金牌供應商客戶的服務並加強供應商的質量。

於2012年7月,她被任命為Alibaba.com國際業務負責人,其後同時擔任1688.com負責人。

吳敏芝2000年11月加入阿里,曾擔任過多個銷售管理職務,包括區域銷售總經理、中國金牌供應商銷售部總監及副總裁,以及中國誠信通銷售副總裁。

在加入阿里前,吳敏芝在一家浙江大學全資擁有的科技開發公司擔任銷售及客戶經理。

2005年4月加入阿里的俞思瑛,自2020年4月起擔任阿里集團首席法務官。

她是阿里首批合伙人之一。在擔任現職前,她曾擔任副首席法務官,負責中國法律事務。

在加入阿里前,俞思瑛曾在多家律師事務所及政府部門任職。她持有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學士學位。

中國東北大學會計學學士鄭俊芳,2017年12月出任阿里集團首席風險官,負責平臺的數據和信息安全,並自2015年12月起擔任首席平臺治理官,負責零售及批發交易市場的治理。

鄭俊芳於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間擔任阿里集團副財務長,並於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擔任Alibaba.com的財務副總裁。在加入阿里前,她為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合伙人。

現任如涵控股有限公司(Ruhnn Holding Limited)董事的董本洪,於2016年1月加入阿里集團,出任首席市場官。他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兼任阿里媽媽總裁。

在擔任現職前,董本洪於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擔任市場營銷公司VML中國的執行長。

在加入VML前,他於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百事可樂擔任大中華區市場副總裁。此前,他於1995年至1998年、1998年至2001年及2001年至2003年,分別在寶潔、和信超媒體和歐萊雅擔任過多個高級管理職務。

董本洪擁有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學士及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工業工程學碩士學位。

1999年加入阿里,為阿里創始人之一戴珊,現任B類事業群總裁。2019年12月,她代表阿里集團分管盒馬事業群,並自2017年1月起擔任B類事業群總裁,分管國際和中國國內批發交易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和1688.com,國際零售交易平臺全球速賣通,零售通,以及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及區域經濟發展。

在擔任現職前,戴珊於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任阿里集團首席客戶服務官,並於2009至2014年任淘寶和阿里巴巴國際站的人力資源資深副總裁,以及阿里集團副首席人才官、首席人才官。她於2007至2008年,曾任阿里巴巴國際貿易事業部總經理。

在此之前,她曾任中國雅虎人力資源副總裁,以及阿里廣州分公司的第一任總經理,負責廣東省的直銷、電話銷售、市場推廣及人力資源事務。2002年至2005年,在阿里中國事業部,曾擔任中國誠信通資深銷售總監。

戴珊擁有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工程學學士學位。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士蔣凡,2017 年12 月起擔任淘寶總裁,並自2019 年3 月起同時擔任天貓總裁,2019年12月起分管阿里媽媽。自2013年8月加入阿里集團至擔任現職前,蔣凡全面負責淘寶無線業務。

此前,蔣凡創立了友盟(一家為開發者提供移動客戶端應用分析解決方案的公司,已被阿里集團收購)並擔任其執行長。在2010年創立友盟前,蔣凡在谷歌中國從事產品開發。

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樊路遠,2018年11月起擔任大文娛事業群總裁。他自2016年1月起擔任阿里影業執行董事,現擔任阿里影業執行長和董事會主席。

樊路遠於2007年加入支付寶,並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支付寶總裁和螞蟻集團財富管理業務總裁。

2、營收增速整體放緩

不久前,阿里集團發布了「2021財政年度中期報告」,這裡槓桿遊戲提示一下。阿里的每個財年是從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

如果關注財經新聞多會發現,不少在美國的上市公司財政年度都這樣,和我們國內有些區別。

那麼阿里集團的「2021財政年度中期報告」,也就是2020年4月1日-9月30日的財報。

說更直接一點,這是阿里集團最新的財報。

透過這份最新的財報,我們看看阿里的商業版圖有些什麼,分別營收又是多少?先從集團總盤子說起。

阿里集團中報顯示,9月30日前的6個月,阿里集團營收3088.10億元人民幣(貨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32.00%。

經營利潤483.39億元,同比增長8%。經調整EBITDA(一項非公認會計準則財務指標)同比增長29%,至985.64億元(145.17億美元)。

經調整EBITA(一項非公認會計準則財務指標)同比增長30%,至865.88億元。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63.60億元,淨利潤為729.61億元,同比皆減少19%。主要原因是:

我們在去年同期取得螞蟻集團33%股份時確認的一次性重大收益。若不考慮該一次性收益及其他若干項目,非公認會計準則淨利潤為865.62億元,同比增長36%。

此外,槓桿遊戲回顧一下2020年3月31日結束的財年,阿里集團營收5097.11億元,同比增長35.26%,也就是說無論最新中報,還是上一份年報,營收增速比前兩個財年的50%以上增長,都相對放緩了。

當然都是可以理解的,盤子這麼大了,不能要求那麼高。

3、阿里集團的商業版圖:除了核心商業,雲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全部虧損

分商業版圖講,如下圖。大的板塊阿里集團分了4部分:核心商業、雲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

具體來說,9月30日前的6個月核心商業收入2642.40億元,經營利潤760.86億元。

雲計算收入272.44億元,經營虧損55.70億元。

數字媒體及娛樂收入150.60億元,經營虧損43.69億元。

創新業務及其他收入22.66億元,經營虧損78.47億元。

此外,未分攤還有99.61億元的虧損。

如上,槓桿遊戲發現除了核心商業盈利,阿里集團其他大業務板塊全部虧損。上一個財年同期,也是如此。很多業務,燒錢不可避免,有個過程。

中報做了解釋:

(1)自2020年4月1日起,因自研線上遊戲業務已跨越了孵化階段,我們把該業務的業績由創新業務及其他分部重分類至數字媒體及娛樂分部。此重分類是依據我們如何管理及監察分部表現。可比期間數字亦已依據該列示方式作出相應重分類。

(2)未分攤費用主要為未分攤至各分部的公司行政費用及其他雜項費用。

中報還顯示,和上個財年同期比,除了核心商業、雲計算業務營收增長明顯外,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營收增長都較低。

阿里集團把核心商業板塊又分成了6個板塊。槓桿遊戲一個一個說。

第一,中國零售商業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收入為1967.91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513.87億元增長30%。

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21%,主要由於包括推薦信息流在內的新變現模式的收入增長強勁,搜索變現付費點擊量的上升,以及天貓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增長24%。

中國零售商業業務項下的「其他」收入為562.38億元,相較2019年同期的349.55億元,同比增長達61%。該增長主要來自包括天貓超市和盒馬在內的直營業務的貢獻。

阿里集團預期:

直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將隨著我們進一步實施新零售戰略而繼續增大,尤其是我們於2020年10月開始合併高鑫零售有限公司後。

第二,中國批發商業收入71.21億元,相較2019年同期的62.75億元,增長13%。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來自1688.com平臺付費會員的平均收入增加。

第三,跨境及全球零售商業營收148.01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15.74億元,增長28%。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來自Lazada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長,部分被2019年10月終止合併速賣通俄羅斯業務,而導致速賣通收入減少所抵銷。

第四,跨境及全球批發商業收入67.14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46.79億元,增長43%。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來自Alibaba.com付費會員數量的增加,以及與跨境業務相關的增值服務收入的增長。

第五,菜鳥物流服務抵銷內部交易的影響後,營收159.39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97.64億元,增長63%。

第六,本地生活服務收入159.40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30.15億元,增長22%。主要就是即時配送和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餓了麼的平臺佣金、提供配送服務收取的服務費及其他服務費,營收增長主要原因是,單均收入上升。

上述,大概就是阿里的管理架構、商業版圖現狀。阿里「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主要涉及到的應該就是核心商業部分。

而這部分的營收,恰恰是佔比最高的,中報顯示高達86%。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細拆阿里:淘寶天貓很「受傷」,阿里要過苦日子?|見智財報點評
    01如何快速了解阿里財報?阿里財報將整體業務分成了以電商為核心的四大業務體系:核心電商,雲計算,數字娛樂以及創新等其他業務。從營收比重上,國內零售重中之重的平臺業務淘寶、天貓雖然增速放緩,依然是整個阿里的基石。新增重資產業務如盒馬、天貓進口直營、考拉,以及新近並表餓了麼、口碑、菜鳥等,代表著阿里在零售板塊一些新嘗試,當前對於集團整體毛利率拖累較重。
  • 士蘭微的「蹊蹺」三年:營收增速放緩,股價卻漲了124%
    20多年來,它在集成電路晶片設計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投入「重金」打造IDM模式,相當於追求產業鏈全覆蓋。最近三年,該公司營收增速放緩明顯,2017年至2019年增速分別為15.44%、10.36%、2.80%,同期淨利潤也出現下滑。二級市場上,士蘭微股價近三年來大幅震蕩。
  • 晨光文具半年報:營收淨利增速放緩 晨光生活館三年累計虧損過億元
    2018年上半年度的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收37.87億元,同比增長35.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61%。兩相對比可見,今年出現了營收、淨利雙放緩的現象。  此外,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晨光生活館(含九木雜物社)實現總營業收入 2.31億元,同比增長95%。
  • 沒有拼多多跑得快,沒有京東營收多,但阿里有一張對手沒有的王牌
    這一次,阿里依舊不負眾望。在2021財年,阿里巴巴第一季度營收1537.51億元,同比增長33.8%。淨利潤達475.91億,同比增長123.9%。可見,阿里巴巴還是有非常強的盈利能力。由於阿里巴巴「家大業大」,因此我們將從四個部分討論,看看到底是哪些業務為阿里巴巴帶來了巨大的營收和利潤。其一,核心商業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長點。
  • 搜狗營收停滯虧損持續 騰訊出手的潛臺詞與共贏點
    營收停滯,陷入持續虧損搜狗最早於2004年脫胎於搜狐(SOHU.NASDAQ),主要經營搜狐的搜索業務,2017年11月9日登陸紐交所,公司主要產品為輸入法、搜尋引擎、AI智能硬體。從營收構成上看,搜狗的收入主要包括「搜索和搜索相關廣告」與「其他收入」兩部分,其中搜索和搜索相關廣告常年佔據搜狗總收入的九成左右,包括競價廣告收入和其它廣告收入,其中競價廣告收入佔總體廣告收入的超八成。其他收入主要是指AI智能硬體、遊戲閱讀等,常年佔比不到一成左右。
  • 搜狗(SOGO.US)虧損擴大背後:流量成本高企、AI開源見效慢
    具體來看,搜狗營收環比增速放緩,源於主營搜索及與搜索相關的收入業務增長緩慢。據悉,搜狗2020年一季度搜索及與搜索相關的收入為16.58億元(2.38億美元),同比增長1%,幾近持平。同樣的,搜狗搜索及搜索相關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長,主要是點擊付費服務的增長。以點擊付費為基礎的搜索服務佔搜索和搜索相關收入的91.0%,而在2019年同期為87.2%。
  • 深度資訊 | 快遞業務增速放緩,順豐怎樣打造物流「百貨公司」
    文 | 36氪每日商業精選 快遞業務增速放緩,順豐怎樣打造物流「百貨公司」 8月27日晚,順豐控股發布了2019年半年報,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500.75億元,同比增長17.68%,淨利潤31.01億元,同比增長40.35%。
  • 擬在港上市的新紐科技:營收增速放緩,研發佔比降至個位數
    營收增速嚴重放緩本次赴港上市,新紐科技引入2家基石投資者,分別是弘毅投資、財通基金。其中,弘毅投資通過金湧資本的主體認購4850萬元,財通基金認購3000萬元。此前,弘毅投資也曾是海底撈赴港上市時的基石投資者。
  • 瑞幸咖啡最新業務數據曝光,門店減少 增速放緩
    原標題:瑞幸咖啡最新業務數據曝光,今年前三季增速放緩在業績造假案之後,瑞幸咖啡的業務數據一直備受關注。日前,瑞幸咖啡的聯合清算人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交了首份報告,其中透露了瑞幸咖啡未經審計的最新財務信息,從數據上看,瑞幸咖啡2020年前三季度維持增長,但增速放緩。
  • 美年健康擴張背後的財技與錯失,營收停滯不前巨額虧損近9億
    門店數量繼續高升 營收止步不前2019年,美年健康實現營業收入85.25億元,同比增長0.79%;實現歸屬淨利潤-8.66億元,同比下降205.58%。淨利潤虧損,或多或少有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因素,但是營業收入增速嚴重放緩已是不爭事實。
  • 晨光文具利潤增速創上市以來新高 新業務商業模式仍待驗證
    受益於毛利率提升等因素,晨光文具2019年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創下上市以來新高。需要注意的是,其新業務增收難增利,商業模式仍待驗證。 傳統核心業務營收增長約兩成 全年盈利超10億元 晨光文具的主營可以具體分為傳統業務和新業務兩大塊。
  • 雀巢中國市場增速放緩 S-26系列奶粉下滑
    雖然雀巢全球營收的實際內部增速在2019年達到2.9%,創下近6年新高。但中國區的步伐卻似乎略有放緩——據其在年報中披露,雀巢中國市場在2019年僅獲得了小幅有機正增長,但實際內部增長持平。且增長更多依賴於定價貢獻及第四季度從中國新年獲得的機遇。
  • 營收增速放緩 CRO巨頭泰格醫藥赴港上市出海找路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這是由於儘管海外業務佔比較高,但國內CRO市場增速較快。CRO行業是我國近20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相比海外巨頭起步較晚,目前是全球複合增速最快的CRO市場。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CRO行業市場規模約42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化學藥物和生物製劑的CRO市場將分別達到110億美元和35億美元。
  • AI語音第一股:業務遭阿里百度擠壓,三年半虧損近9億_易車網
    相較同樣在2012年成立的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AI四小龍」,雲知聲商業化成效較為遜色,其最近三年半累計營收不足6億元,和同在智能語音賽道的科大訊飛的百億營收更是相差甚遠。同期,雲知聲合計虧損近9億元,研發投入則超過6億元,超過營收,成為虧損主因。
  • 快遞旺季成績單出爐,順豐增速領跑,通達系價格戰趨緩
    順豐龍頭地位凸顯在「雙11」電商旺季的刺激下,11月快遞業務量出現明顯提升,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11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97.3億件,同比增長36.5%;業務收入完成959.4億元,同比增長20.4%。
  • 因涉黃被約談!B站回應
    12月21日晚間消息,嗶哩嗶哩在其官方微博回應「因涉黃被約談10餘次」一事稱:12月3日,在接受政府主管和監管部門的約談後,我們第一時間接受監管部門的批評和指導意見,積極配合,在為期兩周的整改期間內組織專項人力排查和處理了相關稿件。
  • 核心產品營收增速趨緩!「插座一哥」公牛集團能否重回巔峰?丨財報...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呈雙下滑現象。其中,營收為41.09億元,同比減少17.35%;歸母淨利潤為8.04億元,同比下降24.62%。《投資時報》研究員亦留意到,近幾年該公司核心產品營收增速有所放緩,創收能力減弱。
  • 中國網際網路公司2019年廣告收入榜:阿里居榜首,百度次之
    隨著Q4電商旺季到來,大多數在Q3季度增長放緩甚至負增長的企業有所好轉,其中以電商業務為主的阿里、京東、拼多多等企業在Q4大多迎來較大幅度的環比增長。就此Morketing盤點了2019年全年的網際網路企業廣告營銷收入,以供讀者參考。
  • ...核心業績指標均超預期,預計一季度淨收入增速高於10%,首予...
    在物流業務放緩、物流成本提高的大背景下,自營物流及自營商品的優勢得以體現,預計2020年一季度淨收入增速高於10%,顯著高於同行電商平臺。評論財務表現:核心業績指標均超預期,GAAP下年度淨利潤首次轉正1)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57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9%,其中,四季度實現營收1707億元,同比增長27%;2)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達到122億元人民幣;3)本季度營業利潤為5.3億,剔除一次性資產處置收益後
  • 阿里Q1 財報強勢:下沉市場收益喜人,雲業務增長飛速
    核心電商平臺業績同比增長 44%。同時,旗下外賣業務餓了麼收入同比增長 137%,為業績表現添磚加瓦。To B 方向,作為阿里最有潛力的業務,阿里雲季度營收 77.9 億元,同比大增 66%,繼續高速增長態勢。目前已經聚集上萬 B 端客戶的阿里雲,不久前和美國知名企業服務商 Salesforce 開展合作,將阿里雲服務集成到後者的核心服務,強強聯手瞄準大中華區 B 端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