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洛栩
出品:全球財說
4月30日,美年健康(002044. SZ)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
營業收入停滯不前、淨利潤下滑、商譽減值後依舊高企,經過多年跑馬圈地並引入阿里巴巴的美年健康,多項經營數據看起來不太「健康」。
2018年,2019年,2020年,對於美年健康來說,都至關重要,創始人俞熔的財技可謂發揮得淋漓盡致,卻也有錯算,比如此次新冠疫情致使2020年業績巨幅下滑,便在前兩年的預料之外。
門店數量繼續高升 營收止步不前
2019年,美年健康實現營業收入85.25億元,同比增長0.79%;實現歸屬淨利潤-8.66億元,同比下降205.58%。
淨利潤虧損,或多或少有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因素,但是營業收入增速嚴重放緩已是不爭事實。
2015年,美年健康借殼重組上市之時,也對業績承諾對賭。2015年-2018年,需合併報表口徑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3億元、3.31億元、4.24億元、4.88億元,美年健康以2.26億元、3.49億元、5.02億元、5.50億元完成業績承諾。
2019年,即完成業績承諾後的首個財年,美年健康業績便巨幅下滑,此前為完成對賭,頻繁收購所帶來含水「業績」,所帶來的隱患逐步凸顯。
2015年-2018年,美年健康的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6.89%、105.29%、45.62%、34.64%,2016年爆發期過後,雖增速放緩,但亦處於高速增長狀態,而這一數值,到2019年僅為0.79%。
業績變臉過快,即便剔除商譽減值影響,美年健康的業績情況也不樂觀。
分季度來看,2019年四個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79億元、23.62億元、26.36億元、22.47億元,實現歸屬淨利潤-1.18億元、1.35億元、3.74億元、-12.58億元。
2018年四個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25億元、22.60億元、22.81億元、22.47億元,實現歸屬淨利潤-9832.25萬元、3.21億元、2.95億元、4.74億元。
從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僅在第三季度淨利潤超過2018年,其餘皆不及上年同期。營業收入方面,2019年第四季度則較上年同比下滑14.86%。
年報披露,截止2019年底,美年健康已在294個核心城市布局703家體檢中心,在營632家(美年499家、慈銘88家、美兆奧亞共45家),其中47.30%的體檢中心分布在三四五線城市;在建71家(美年49家、慈銘5家、美兆奧亞共17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美年健康控股及參股體檢中心548家(不含在建),2019年體檢中心增加84家,同比增速為15.33%。
年報中還提及,美年健康2019年全年總接待人次為2602萬人(含參股體檢中心),較上年同期下降6.37%,團檢和個檢客戶佔比為78%:22%。
對此,美年健康給出的解釋是主動開展預約限流,減少低價訂單,提升客戶滿意度。
門店高增長,換來卻是接待人次的下滑、增速僅為0.79%的營收增長,著實讓人費解。
償債壓力大 阿里入局創始人套現
美年健康的負債情況,也不容忽視,資產負債率自2016年起逐年攀升,2015年-2018年,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7.66%、40.16%、44.69%、55.39%,這一數值2019年持續攀升至56.90%。
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美年健康流動負債合計為79.83億元,同比增長19.97%。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3.16億元,短期借款23.09億元。
同時,美年健康的長期借款為11.83億元,應付債券為13.68億元,負債合計107.65億元。
2019年11月,惠譽將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和高級無抵押評級由「BB+」下調至「BB」,評級展望穩定。同時下調2021年到期的2億美元高級無抵押票據的評級由「BB+」下調至「BB」。
該份債券起息日期為2019年4月3日,票面利率為7.75%。同時,美年健康還將有規模為人民幣4億元的債券「17美年MTN001」於2020年6月6日到期,票面利率為6.78%。
新世紀評級也曾對美年健康業績預虧的關注公告,對美年健康及「17美年MTN001」的信用質量產生的影響進行持續跟蹤,並及時披露相關信息。
截至2019年年末,美年健康尚存貨幣資金47.60億元,其中銀行存款為46.89億元。美年健康稱,貨幣資金的提升,主要源於2019年10月收到全部募集資金淨額人民幣20億元。
2019年9月11日,美年健康非公開發行股份的申請獲證監會核准,定增發行7.49億新股,募資資金約20.46億元,其中擬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人民幣10億元暫時補充流動資金。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非公開發行時的募資投向,僅3.7億元可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2019年10月27日,美年健康公告稱,天億資產、天億控股、上海美馨等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分別向阿里網絡、杭州信投、上海麒鈞轉讓上市公司5.58%、5.25%和5.34%的股權,合計轉讓16.16%的股權,轉讓價格為12.01元/股,合計72.65億元。
根據公告,上述三大受讓方均為阿里系背景,該項股權轉讓已於2019年底完成,也就是說美年健康創始人俞熔及一致行動人成功套現逾72億元。
最新信息顯示,阿里巴巴為美年健康第一大股東,直接持股比例為9.39%,算上其所持57.52%股權的杭州信投,阿里巴巴合計持有美年健康10.82%的股權。
創始人俞熔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美年健康 21.17%股權,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41億元商譽待解 一季度虧損重
提到負債,就不得不提美年健康的跑馬圈地。
在2019年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0.35億元後,美年健康尚存商譽餘額41.04億元,仍處於高值。
此次控股子公司的商譽減值名單中,便有2017年以27億元作價收購72.22%股權,完成對其百分百控股的慈銘體檢。以4倍溢價併購而來的慈銘體檢,此次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為5.72億元,商譽仍超20億元。
彼時,慈銘體檢承諾2017年-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人民幣 1.63億元元、2.03億元、2.48億元。
2017年、2018年兩年,慈銘體檢以101.39%、107.46%的完成率達成業績承諾,而2019年僅實現扣非歸母淨利2.16億元,完成率為87.35%。
在涉及商譽減值的39家控股子公司中,有20家公司2019年為虧損,而2018年公布利潤數據的公司,只有5家虧損,而這5家虧損公司並未在2018年計提商譽減值。
2019年半年報後,深交所曾再次對美年健康進行問詢,問及半年報未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原因,彼時的美年健康還信誓旦旦的認為,「下半年整個行業環境仍然良好,公司預計能較好的完成2019 年初預算指標,實現承諾業績,未發現明顯的減值跡象」。
目前,美年健康的經營狀況可想而知。依靠收購參股門店換來的前期業績所埋下的隱患,已經暴露。
門店數量持續大量增長,不斷考驗著美年健康的資金鍊,也對運營管理形成嚴峻挑戰。公司此前就曝出過「假醫生」等諸多負面,規範經營任重道遠。
《全球財說》查詢年報時發現,美年健康在職員工為37173人,其中近30%為銷售人員,逾10000名。
5月8日,美年健康報收12.00元/股,漲幅達6.67%,正好回到了阿里巴巴增持的成本價格,但目前尚未看到阿里效應在美年健康中發酵。
2020年一季報顯示,美年健康實現營業收入5.35億元,同比下降-58.15%;實現歸屬淨利潤-5.99億元,同比下降405.68%。2020年能否扭虧,尚屬未知。
2018年,為了完成對賭繼續保有公司控制權,美年健康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推延了計提商譽減值;2019年,營收停滯出現單季負增長,在深交所幾次三番的問詢之下,不得不計提商譽減值,形成巨額虧損。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仍存有41億元商譽的美年健康會不會連續第二年淨利虧損?《全球財說》將持續關注。
看好阿里巴巴,或是行業發展?但不能否認,美年健康所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是繼續擴張?還是側重經營?考驗美年健康的除停滯不前的業績、41億元的商譽地雷外,更重要或許是如何剎車且如何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