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精神科護士轉而踏入時裝界,比張愛玲走得更遠……

2020-10-22 倉頡通文化

對於常人而言,說話能夠表達出其整個內心世界。而不會說話的人呢?張愛玲說: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就是一種語言,隨身攜帶的是袖珍戲劇。張愛玲自己不僅會對日本的正反織緞上的花紋讀出一篇自己的心得,甚至將一個人的衣著比作「貼身的環境」。


於是,她獨立異行,「衣不驚人誓不休」。「再沒有心肝的女人,對穿過的衣裳,也有一份發自內心的依戀。」對於張愛玲,「依」字可將人字旁去掉,改成「衣」;而「依戀」在張愛玲眼裡就是「衣戀」、「戀衣」。


終其一生,張愛玲的「衣戀」,是對她所說的話最生動的註解,人們可以從中聽到她的心聲。


張愛玲自己就做過一條類似英國十九世紀中期的「半圓球形」連衣裙,不過沒有裙撐子。最奇怪的是裙裾下擺並不撒開,而是全部收攏,變成了一個燈籠狀,燈籠裙下露出她的一雙腳,在馬路上招搖而過。



她穿的另一件奇裝異服是一件民國初年時興的大圓角短襖,像《秋海棠》劇中羅湘綺穿的,只是下面沒有系百褶裙。


可以想像,這樣的張愛玲走在民國時上海的街頭,該是怎樣一種風景!她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在街頭走過,後面跟著一群鬧哄哄的小孩,因為她的穿著實在太引人注目了。



張愛玲對於服飾的愛好,可以說到了一種偏執的程度,這大約和她成長時期對於穿著的痛苦回憶分不開。中學時代,她就讀的是上海著名的聖瑪利女校,同學大部分都家境優越,相比而言,張愛玲的境況則遜色許多。她在女校的同學曾回憶張愛玲時說:「她不修邊幅,表情總是怯生生的,說話總是低低的,有點躲躲閃閃的樣子。」


張愛玲對自己喜歡穿誇張的奇裝異服有過這樣的自剖:「我那都是因為後母贈衣造成一種特殊的心理,以至於後來一度clothes-crazy(衣服狂)。」1955年移居美國後,張愛玲的生活一直比較簡單簡樸,但是1995年9月她在美國去世後,人們發現在她寓所的衣櫥中,仍然掛著琳琳琅琅的各式衣服。


其實,古今中外,在「奇裝異服」方面比張愛玲有過之無不及的大有人在。

誰說衣服只能穿在身上?都快進入2021年了,請大膽想像!


能夠掛在脖子上的時裝,豈不是更酷更方便!


日本設計師津野青嵐(Seiran Tsuno)通過用3D筆畫出自己想要的衣服,材料是環保型,扭曲的結構和輪廓,未來感十足,像是彩色立體的燈籠套在人身上。



這些古怪又可愛衣服的靈感,很大一部分的源於她那坐在輪椅上的奶奶。


「我跟奶奶的關係非常好,她是我在世界上最喜歡的人。」津野青嵐說。「在我小的時候我就覺得我的奶奶應該去做時尚界的模特,因為她有無比的創造力和包容心。」



另一個靈感來源,是「靈魂出竅」。津野青嵐通過調研日本關於靈魂出竅的傳統民俗文化,試圖解釋在民俗傳統的這個領域中服裝的關鍵功能,思考它是否能成為一種「靈魂出竅」的表現媒介。


服裝怎麼還能想到「靈魂出竅」這麼玄乎的東西?



原來,1990年出生於日本的津野青嵐在成為職業設計師之前,是一名精神科護士,由於課業無聊且壓力過大,她開始嘗試 DIY 和製作一些很有主見的穿搭來緩解壓力。


護理行業和時尚行業,看上去兩者怎麼也不搭槓,但事實上,津野青嵐確實做到了「關聯」。她對於時尚設計的靈感,有時就來自於這個專業的學習過程,甚至是與精神病患者的交談。




5 年多的護士經驗,讓她面對過很多思覺失調症患者。而這些患者可以聽到或看到一些實際不存在的東西,對正常人來說,是幻覺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現在,這份看似是「陰陽眼」的感官,被青嵐轉化為時尚,成為了無限交織的螢光曲線,帶著漂浮的狀態,套在了實實在在的肉體上。


由於壓力太大在護校待不下去之後,青嵐選擇轉去了日本最古怪的時尚學校 Coconogacco 。Coconogacco 直接翻譯的話就是「個性學校」,在這裡度過的時光讓她對時尚有了更為深刻的見解。


關於服裝設計,津野青嵐的想法是要創造一種與無形世界交流的人文氣息。



她通過不同的實驗,最後找到了3D 筆作為自己的創作的工具。


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她最終選擇使用一種叫PLA的可降解塑料。這種材料畫出來時是液體,幹了就會塑形。她先把自認為能體現人體靈魂漂浮的模具做出來,再用筆勾勒。


手製作品非常脆弱,仿佛能隨風飄走,只能擁有片刻生命。這就跟她的創作理念非常相符,一場「與無形世界的化裝舞會」。


帶著她「奇怪」的作品和對她奶奶的愛,津野青嵐的作品入選了 2018 年 Vogue Italia ITS 競賽的總決賽,更是名單內唯一的日本人。時至今日,她的作品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鳴和興趣,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的粉絲達到了3萬多,這是她從來沒想到過的結果。她最初只是希望能抒發內心的情緒和把自己的奶奶推上時尚界。


「任何人都不會對這樣的服裝感到不適,而是能夠像我的奶奶一樣,即便坐在輪椅上,也可以穿著這樣誇張的衣服,展現獨一無二的態度。」


她希望穿衣服的人,無論健康與否,身材好不好,都能享受到裝扮自己的樂趣。

衣服是一種語言,能夠展示出每個人的性格、身份、品味、心理,甚至成長經歷。


就張愛玲而言,對於衣服的癖好或許是一種自我心理療愈的方式,她通過衣服對年少時的缺失找到一種內在的安慰與平衡感,雖然「生活的戲劇化」並不健康,但她在自製的戲劇效果裡,暫時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那麼,對於津野青來說,除了經歷,還有創意。而創意沒有固定的評價標準,關鍵是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和想法。

有人說,人活在這個社會上本來就是帶著一個面具活著。可是你要相信,讓人認識你最直觀的一個方式就是衣著,從衣著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對一個追求生活品味、講究生命質量的人來說,不應該為「原生」的各種烙印所固化,至少,通過衣著大膽地去演繹你更加生動、更為鮮活、更顯精彩的人生故事。

文化康養,讓你走得更遠。


編輯:凍檸茶

微信號:pablonon

相關焦點

  • 我們是精神科護士,我們守護「心」
    護士們每小時給她翻身一次;每天進行兩次營養加餐,24小時記出入量,由護士親自協助進食,嚴防噎食;叮囑護工上、下午各為老奶奶進行半小時雙腿按摩;保證室內溫度,注意為老奶奶保暖等。  最開始給她餵食時,由於老奶奶伴有精神病症狀,總認為食物有毒,牙關緊閉,拒絕進食。護士們只好一邊哄勸,一邊用餵食器餵食,還要隨時觀察她的下咽情況,以防嗆咳。
  • 送一雙鞋,讓她走得更遠,握一根線,她依然會回來
    要抓住一個女人的心,就要抓住她的腳,結果誕生了無數的旅行家。旅行需要行走,需要鞋子。鞋子代表著行走,你擔心她一去不復返;其實,現實卻是相反的,送一雙鞋子,讓她走得更遠,見識到更多,有胸懷識大體,你需要做的,就是握住這根線,你既然有勇氣將她送走,你依然有底氣相信她會回來。
  • 精打細算,才能走得更遠
    量力而行的人,才能走得穩。只有穩,才能走得更遠。凡事需留三分力,不可拋卻一片心。孤注一擲的人,即便是僥倖贏了一次,也會倒在未來的某一次計算失誤上。世間各類競爭,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誰擁有的底牌越多,就可以佔得先機。人在做,天在看,浪費可恥。
  • 張愛玲:愛
    《愛》中的女孩幾乎與其庶母一樣,想來張愛玲也是被這個故事所觸動了。張愛玲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正是與胡熱戀的時候。張愛玲何等的聰慧,但她與胡蘭成熱戀的時候,聰慧被迷失所取代。女人在愛情中是奮不顧身的,張愛玲唯一愛的絕唱被胡蘭成無情地折斷了。《愛》只是一種短平快的記錄,但也有張愛玲人生底色的上揚,在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中最短小的,也幾乎是惟一的,寄託了她那時那刻對愛的領悟與洞悉。
  • 張愛玲:從一段執迷的愛到歸於安穩,其實她一直都從心而走
    文|你好心語愛談到張愛玲,就會想到她被繼母打罵、被父親軟禁冷落的童年,想到她與胡蘭成之間輾轉悲劇的愛情,想到她獨自死去的黯淡。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她看似落寞的一生卻充滿傳奇。無論是文學造詣還是愛情生活,其實,她一直都從心而走,勇敢無畏,且懂得善良。
  • 人生何處得團圓——讀張愛玲《小團圓》有感
    這是張愛玲在給鄺廣美的信中,寫到的對於《小團圓》的一段評價,也是一句非常「張愛玲」的話,我們對於張愛玲筆下的言情故事總是有著很高的期待與熱情的,但是對於《小團圓》來說,倒不如暫且放下它「小說」的身份,轉而將它看成一個傳記來讀一讀,甚至可以試著將故事中的九莉當作張愛玲,來仔仔細細地體會一番,她究竟想通過九莉,來告訴我們什麼。
  • 名動上海灘的傳奇,張愛玲的萎謝
    一直的,她寧可去赴一場場的三個人的約會,她已然知道他在武漢,有了年輕的護士周某,她原諒他的花心。她也愛他,他用自己的稿費接濟他,幫他養姘居的小寡婦範某,只怕他受苦,她曾一路尋到溫州,見了那冤家,卻是在旅館了。
  • 朋友比戀人走的更遠
    你雖然無法想出一個完美的答案,但是你卻可以知道誰會和你走的更長久。在和老婆關係很好的情況下,母親畢竟年紀大了,她會先離開你,這是自然生長的規律。當然,如果你和你老婆關係不好,那幹嘛還在將就呢。而朋友和戀人,戀人和你關係不好了,可能就會分手,而朋友會鬧矛盾,也會有脾氣,但大多數會和好如初,因為你們無法忘記你們的情誼。
  • 張愛玲《鴻鸞禧》:她將感情中女人的這三種心態,刻畫得入木三分
    張愛玲的小說《鴻鸞禧》,在她所有的作品中似乎不那麼出名。但是,她本人卻在結集出冊時,每每把它放在卷首。女人總是感性的,洞悉人性如她,似乎也總是繞不過一個「情」字。寫這部小說時,正是她嫁給胡蘭成之初。一份令她「低到塵埃」的愛情,因為胡蘭成的休妻再娶,終不能明媒正娶,有的只是兩人的一紙婚書。這種背景下的新婚燕爾之時,張愛玲寫下這部講述婚嫁的小說,她的心境是夠有多複雜。小說講的是,出身沒落大戶的新娘子玉清,嫁進發跡不久的新貴婁家,準備婚禮以及婚禮當天的事情。
  • 張愛玲的兩任丈夫,前夫是渣男她愛的低到塵埃裡,後者比她大30歲
    張愛玲是一位非常出名的作家,她所寫的文章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觸動不少人的內心。這位以文字聞名世界的人,其實來頭還不小。她出身名門,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是她的曾外祖父,祖父則是清末名臣張佩綸,祖母為李鴻章獨女李菊耦。
  • 精神科的故事
    《精神科的故事》是一個系列的書,一共有四冊,分別是《遊泳池的故事》、《空中鞦韆》、《無理時代》、《鍋男》,那我們知道,一般心理學的書籍的都比較枯燥乏味,讀起來晦澀拗口,很容易放棄閱讀。但是這四冊書的風格都很接地氣,基本上一個個故事可以很快讀完。作品充滿都會風格,有別於一般大眾之作,筆調看似輕鬆幽默,搞笑十足,卻將內心世界刻畫得十分深刻。
  • 精神科藥物對大腦的影響
    服用精神科藥物,可能會壞腦子, 但是不吃藥,肯定會壞腦子。如果你是門診病人家屬,那麼你需要在未來的至少兩周時間裡,遭受到來自於患者精神症狀的持續不良影響,以及因精神症狀帶來的其它危險,如自殺、傷人、外走等。 對於住院的病人,如果也是興奮躁動的情況,剛開始選用阿立哌唑,就很可能出現剛開始幾周她經常被約束、被打針、她打別人、以及別人打她的可能。
  • 止庵:張愛玲在往前走,讀者卻沒有跟上
    [摘要]張愛玲自己在往前走,但評論家和讀者卻沒有跟上。《小團圓》的出版,改變了張愛玲研究的整體情況,縮短了我們與張愛玲之間的距離。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張愛玲的晚年。我們過去讀得比較多的是她1943年到1945年的作品。如果將張愛玲的創作生涯延續到1976年左右,我們會發現她的創作歷程會有很大的變化,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從絢爛歸與平淡」,原來有很的戲劇性的、傳奇性的東西,後來就沒有了。這個變化我們不習慣,但又不得不承認。張愛玲自己在往前走,但評論家和讀者卻沒有跟上。
  • 張愛玲與胡蘭成:盲目的愛,有時候是傷害
    張愛玲畫像文 I 時光漫漫車馬遠一提起張愛玲,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總是一個精緻的上海女人的畫像。在她的作品裡,她似乎看透了人間,對愛情也是遊刃有餘,殊不知,現實生活中的張愛玲,卻成了愛情的俘虜。張愛玲以小說聞名,但是她卻有一篇簡短的散文,深得大家的讚賞。這篇名氣不小的散文,僅僅三四百來字,篇名也很簡單,就叫——愛。但是這篇散文對於愛的詮釋,卻讓無數讀者為之感動。其中有這麼一句經典而傳頌至今的句子: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哦,你也在這裡嗎?」
  • 「紅色高跟鞋」讓劉敏濤站得更高,能讓她走得更遠嗎?
    儘管如此,大部分人從她的詮釋中,接收到的更多的是鬆弛和自如。一時間,觀眾對劉敏濤的好感有了一個集中式的爆發。她作為演員的積累、作為中年女性的狀態以及當下的表現,被逐一放大,不是「浪姐」卻勝似「浪姐」。比起過去,她站到了角色的前面,但這樣的變化也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餘地,接下來,她該走去哪裡呢?
  • 張愛玲百年:如何不附庸風雅的穿越她
    張愛玲的小說畢竟不少,比林徽因有賣相的元素更多,耳濡目染到80後、90後的孩提時代。 所以,「張愛玲熱」,持續了十幾年,某種程度上,過度解讀張愛玲,就像過度解讀魯迅、胡適、陳寅恪一樣,非得把大知識分子弄的面目全非才算是舒服。應了才女金句,一襲華麗旗袍裡面爬滿蝨子。
  • 相互心疼的感情,才能走得更遠
    女孩的老公就在醫院打了一個月地鋪,守在她身邊。 和很多人一樣,她懷孕後就辭職了,沒了工作,自然也就沒了收入。 老公並沒有如許多狗血般劇情那樣嫌棄她,相反,只要她開口要錢,老公都不問緣由的給,不管有沒有錢。 女孩平日裡想吃的東西,老公通通買到她面前。
  • 「紅色高跟鞋」能讓劉敏濤站得更高,讓她走得更遠嗎?
    借用一句流行的說法,她穿了「紅色高跟鞋」後,站得更高了。在那之後的一個多月裡,她繼續以不同的方式活躍在公眾範圍內上。每次,他都進一步加強了在那首歌的時間裡中發現的特徵。劉濤以「劉一刀」的名義加入阿里,並成為聚划算的官方首選官員。第一場直播,受邀的嘉賓是《琅琊榜》合作的劉敏濤。
  • 張愛玲讓她的女主角穿什麼衣服去相親?
    中秋節的鄭家節宴亂鬨鬨的鬧劇裡,章醫生的腳背感覺到川嫦長袍的下擺拂過,方才注意到她的衣著。這件旗袍製得特別的長,只因章雲藩自己與大姊夫閒聊時曾經說過:「他喜歡女人的旗袍長過腳踝,出國的時候正時行著,今年回國來,卻看不見了。」可憐的川嫦身上這件蔥白素綢旗袍,想必是舊的,既長,又不合身。張愛
  • 張愛玲與她的《傾城之戀》
    民國時期曾湧現出一大批才女,林徽因、蕭紅、陸小曼、張愛玲。都說亂世出英雄,但是那個年代卻湧現出一大批「巾幗」,她們用文字記錄下那個時代的特徵,記錄下那個時代人性的特點。但她們的愛情之路也是坎坷,其中最讓人憐憫的是便是張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