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讀繪本?親子共讀養成「四好」習慣,想讓娃放下書都難

2020-12-12 凌晨媽媽育兒

文|全文共2323字,閱讀時間約4.2分鐘

周六工作室舉辦了親子閱讀指導活動,有位媽媽活動後找我私聊,她對我說:「真奇怪,我這孩子在家根本不喜歡看書,但參加活動是卻很專心。你們用了什麼特殊方法啊!」

我反問她:「平時在家看書多麼?一般都怎麼陪伴孩子讀書呢?」果然如我所想,這位媽媽說:「就是拿書來給孩子念啊!」

隨著課改推行,大語文教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父母注意到閱讀的重要性,希望能在早期就培養寶寶對閱讀的興趣,建立閱讀習慣。

在諮詢中,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問我相同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對閱讀越重視,孩子越沒興趣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聊聊,親子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吧!

孩子不愛看繪本?或許閱讀角色錯位了

工作室的第一批孩子中,有一位叫煜煜的小男孩,他媽媽對我說:「在家每次一準備給他講繪本,他就跑開了。就算能坐下來,也不到兩分鐘就要去玩別的。」希望在工作室,能多讀點書,最好對閱讀產生興趣。

像很多面臨「親子閱讀困難」的父母一樣,這位媽媽帶孩子讀書的方法,也是照本宣科,即看到什麼文字就讀什麼文字。這種親子閱讀的方式最大的問題,是閱讀角色的錯位。

認知心理學家研究顯示,幼兒在對世界理解的難易程度從簡單到困難分別是真實的事物、圖像、語音、抽象符號。

因此,打開一本繪本,由於長期的閱讀習慣,我們成年人或許會首先注意到文字,而孩子會看圖片。這兩者在繪本中,經常並不是統一的。在閱讀這件事兒上,如果經常由父母主導,讀完文字部分就結束了。閱讀的樂趣在孩子這裡是減半的,甚至自主性比較強的孩子,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

繪本閱讀對娃到底有多重要?

因為從事的事業和繪本相關,兩個孩子幾乎都有在繪本館"駐館"讀書的經歷。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早期用繪本給孩子建立閱讀習慣帶來的好處,並不止提高語文成績和作文能力這兩點,而是關係到孩子認知水平發展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資源並不均衡的當前環境中,閱讀依然是我們這些尋常人家孩子,最容易獲得,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早教方式,它的優勢體現在下面四大方面。

1、幫助語言發展

為學話階段寶寶專門設計的繪本,語言一般都很有節奏感,朗朗上口。英文的比如卡爾爺爺的《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中文的比如家喻戶曉的拔蘿蔔都有這個特點。讀這樣的繪本可以幫助寶寶提升語感、更快的學會說話。對於語言敏感期的孩子而言,繪本更是他們獲得更豐富詞彙量的重要渠道。

2、早期閱讀能力

研究表明,從出生到3歲期間,如果能堅持和孩子一起讀書,建立閱讀習慣,那麼在青少年時期甚至成年後,他們也一樣會堅持閱讀,並且閱讀效率更高。

3、增加生活體驗

寶寶的生活範圍其實很小,基本就是家裡、遊樂場偶爾的早教中心,但是繪本和閱讀能帶他們認識從宇宙太空,到叢林草地的廣闊天地。並且通過閱讀和思考,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也會充滿趣味,更富深度和廣度。

4、提高學習體驗

英國學者在追蹤300名兒童後發現,早期閱讀習慣的建立和入學後孩子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關聯。那些更善於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也比較出眾。

這是因為學習也是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掌握了符號系統的秘密,孩子自然能更快的吸收知識。用閱讀習慣提升孩子的學習力,是早期閱讀的重要目標。

親子共讀養成「四好」習慣,想讓娃放下書都難

早期閱讀的培養如此重要,但若想建立起孩子閱讀興趣和習慣卻並非易事。

《閱讀力》一書中作者說:學習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一直持續到上學之後。

如此漫長而浩大的工程,需要家長持之以恆付出努力,並且掌握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下面這四個方法核心精神在於「讓孩子做閱讀的主人」。

A、尋找繪本的「隱藏秘密」

宋朝皇帝趙恆在《勵學篇》中寫道:「書中自有黃金屋」。無論是繪本也好,大部頭的哲學著作也好。打開一本書就仿佛一次探險,在親子共度中,父母要扮演好嚮導的角色,和孩子一起去探險,一起去追尋隱藏的秘密。哥哥小時候,我們讀繪本一般先不通讀,而是讓哥哥自己看畫面,在對文字完全無感的情況下,他經常能發現一些我們大人「看不到」的細節尋找到屬於他的「寶藏」,跟著他的思路,我們再讓故事徐徐展開。

B、多問是什麼?為什麼?

在文章中也好,平時故事會也好,我們經常會告訴家長:讀繪本要讓孩子成為主導。爸爸媽媽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只是胡亂翻,我也不要幹涉嗎?作為嚮導,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放下一些線索,引導他們去發現繪本傳達的關鍵信息,讓他們開動腦筋邊閱讀邊思考。多問是什麼?為什麼?你會怎麼樣?就可以起到引導的效果。

C、製作知識卡片

曾經有位粉絲留言很有趣,她說「大幾十塊上百的繪本,就幾行字,幾幅圖一分鐘就讀完了」,有這樣想法的家長並不在少數。但若將繪本當作一個撬動孩子興趣的「支點」或許就會覺得錢花得很值得。從3歲半開始,哥哥讀繪本時,遇到有興趣的部分,我們都會製作知識卡片,夾在繪本中積累起來。比如看【各種各樣的魚】時,繪本只是展現了魚的形狀和樣子,我們就動手去查了每種魚名字和習性,一本書就認識了三十多種魚。

D、鼓勵孩子自己「創作」

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如果能用自己的話複述出來,記憶的留存效果會更好。因此在親子閱讀時,讀已經看過的繪本,不妨讓孩子給我們講解,並且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改變故事的走向,創作「同人」繪本。

凌晨媽媽來叨叨:

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打開孩子的閱讀大門,在這裡我都希望大家能記住兩點:第一,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選書;第二,以孩子為主導去閱讀。讓閱讀成為溝通情感、愉悅身心的活動,而並非必須完成的任務,到時候,你想讓孩子放下繪本,他或許都不肯呢!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善良才會更幸福,培養孩子「善良感」,哈佛心理學家五點建議

相關連結二:大語文時代,還在硬背唐詩?思維導圖學古詩:理解更重要

相關連結三:3歲寶寶會這些技能了嗎?越早掌握越好

相關焦點

  • 每天都給孩子讀繪本,就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我們想得太簡單
    每天給孩子讀繪本,不一定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的養成,堅持只是一方面,保持孩子的興趣才是關鍵。我們可以從 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閱讀之樂和尊重孩子三大閱讀權利這幾個方面來激發和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
  • 從小給孩子讀繪本,到底有用嗎?讀童書的3大好處,父母應該了解
    知乎上有人問:「從小陪孩子讀各種繪本,對孩子的教育有用嗎?」我的回答是:實在太有用了!日本國寶級保育員中川李枝子曾在《當孩子遇見書》中寫道:「繪本是孩子閱讀的入口,也是人生的入口。」我給家裡兩個孩子都是從小開始讀繪本,一直堅持到現在,雖不敢保證每天都讀吧,但一周之內,至少有五天會讀繪本是一點都不誇張的。
  • 孩子6歲前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上學後領先一步,如何讀繪本?
    有一個好習慣需要在孩子6歲前養成,這就是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父母的親力親為,即使工作很忙,生活很累,也要幫助孩子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一生受益。央視主持人董卿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鼓勵她每天進行閱讀,假期總會收到來自爸媽精心準備的書單。
  • 親子共讀的正確打開姿勢,你做對了嗎?
    啃書、撕書、搶著翻頁、不停地打斷、老是讓重複同一個情節……這些表現在家長們眼中看來,都是「不對的」,是「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愛護書籍」,是孩子的「不良行為」。真的是這樣嗎?盧梭有一句名言:「孩子在成為成人之前要經歷孩子的階段。如果打亂了這個順序,就會培養出幼稚的博士和心智老成的孩子,就像生產出無滋無味的早熟的果實。」不要去過多地糾結孩子能不能好地「聽」、好好地「讀」,親子共讀最好的方式就順應一個孩子的成長規律,用發自內心的愛去陪伴他。
  • 娃不愛讀書?小小娃閱讀習慣養成
    早起、飯後、老母親懶得出門的下午,湯圓都會主動去她的小書架和整理箱裡挑書拿給媽媽讀,讀完一本再挑下一本。如果不打斷她,湯圓可以連續看一兩個小時的書。口乾舌燥的老母親常常恨不能把她的書都藏起來。總聽一些媽媽說起自己的娃不愛讀書,今天就談談湯圓娃的閱讀習慣是怎麼養成的。
  • 愛讀書的孩子過的人生不一樣!用好這5個工具,讓孩子書不離手
    「讓我家娃踏踏實實讀繪本,簡直比自己考博還難!」「幼兒園老師鼓勵親子共讀,但我女兒一說看繪本就跑了,根本不配合!」「我兒子看書不專心,是不是沒有當學霸的潛質了!」最近疫情期,孩子們無法外出,親子共讀成了孩子與家長朋友每日必備的活動。
  • 從坐不住到不給看就哭,讓娃愛上閱讀的傻瓜式方法,我是這樣做的
    如今早教確實也是被越來越多的父母重視,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前有孟母三遷,後有爺爺奶奶帶娃看「假書」,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相信讓不少父母都煞費苦心。但是對於好動的娃,該如何才能讓他坐下來安安靜靜看書,養成閱讀習慣卻是不少家長的難題,作為一個過來人,我也是走過相當長的彎路,但如今總結起來,卻發現有些彎路確實不必走。
  • 孩子不愛閱讀,是被媽媽錯貼了標籤
    一個人能保持長期的閱讀,靠的是濃厚的興趣與良好的習慣來支撐。關於興趣:幼兒時期的孩子,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讓他們讀《史記》,讀《三國演義》,很明顯這是不現實的。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繪本即圖畫書。
  • 重慶萬盛:戰「疫」讀起來——親子閱讀21天打卡活動有新進展啦!
    為幫助孩子「停課不停學」,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區婦聯開展戰「疫」讀起來—「書香潤萬家 文明進家庭」親子閱讀21天打卡活動,進一步拉近親子關係,傳承家庭文化,促進孩子全面健康成長。陳家祺陳家陽兄弟倆一起讀繪本
  • 迎世界讀書日,東莞市塘廈鎮石潭埔社區親子共讀活動「雲」上開啟
    「和兒子一起讀繪本,享受到快樂的親子陪伴時間,兒子通過聽故事,更容易理解病毒的來源和防禦小知識。」範小姐分享道。親子共讀活動「雲」上開啟今天(23日)是「世界讀書日」。記者了解到,近日,由東莞市塘廈鎮石潭埔社區綜合服務站社工組織的、為期六周的「防疫在家 快樂帶娃」親子繪本共讀小組「雲」上開啟。
  • 3步親子閱讀法,教您如何給孩子讀繪本,讓孩子愛上閱讀
    很多父母都有給孩子讀繪本的習慣,但也有些父母深感疑惑,繪本就這麼薄薄的一本,圖畫少字數少,一會兒就讀完了,孩子好像什麼也沒學到。而且繪本也不便宜,不知道繪本的價值在哪?所以父母們應該珍惜每一個與孩子共讀繪本的時刻,親子共讀繪本的3個步驟:聽——啟發孩子的感知力「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如果把孩子經歷的一件件事情比喻成最終會孕育出知識和智慧的種子,那麼各種情緒和豐富的感知力則是讓這些種子茁壯成長的肥沃土壤。
  • 共讀繪本 Fox and his friend
    靠譜童書每周推薦,助力孩子閱讀習慣養成。
  • 盧龍縣:圖書館開展親子共讀故事會活動
    12月10日,縣圖書館聯合第四實驗小學開展「書香為伴、快樂成長」親子閱讀故事會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他們閱讀習慣,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活動中,有的同學用傳統的方式講解了《蠟筆小黑和神奇的朋友》《忘了說我愛你》《我有友情要出租》《驕傲的大公雞》等繪本,有的以舞臺劇形式表演了《狼和小羊》《乘電梯》等繪本,有的同學在講完繪本後表演了唱歌、快板等才藝。家長與孩子們親密互動,翱翔在繪本的世界裡,享受親子共讀的美好時光。
  • 延遲開學期間,如何挑選適合親子共讀的圖書?
    尤其對於現在必須每天宅在家的孩子和家長來說,每一天都待在一起就算是高質量的陪伴嗎?在家庭陪伴中親子閱讀絕對是最重要的陪伴方式和內容之一,親子閱讀能夠培養閱讀習慣;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增進親子情感,等等。但是該如何做好親子閱讀,如何讓親子閱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陪伴方式呢?1.
  • 陪孩子在閱讀中成長 馬巒書香家庭用閱讀培養習慣
    "大家好,我是李夫,我閱讀我快樂,接下來我為大家推薦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小王子。"視頻中這個吐詞清晰、舉止大方的小姑娘,是馬巒街道坪環社區居民楊倩的女兒。幾年前,李夫還是一個特別內向、不善言辭的小孩,現在她自信開朗、樂於分享和表達。看到女兒的成長,楊倩特別自豪,她欣喜地告訴記者,這一切改變,都得益於閱讀。
  • 微閱讀 睡前親子共讀,幫孩子建立安全感
    除此之外,規律的生活習慣、重複性、可預期的行為都會帶給孩子安全感。每一個孩子都愛聽故事,父母若能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常常在睡前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將帶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和愛!孩子的愛和安全感被滿足了之後,他(她)也就有嘗試的勇氣,敢向世界大步踏出去!
  • 雞翅家親子共讀走過的彎路
    我知道有很多小娃娃自小愛讀書,也知道有很多的閱讀技巧可以用,但真的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雖然曾經坐不住看書的姐姐現在也已經變成了一個愛書人,但我花了好多力氣,走了不少彎路。第一個讓我們特別焦慮的就是全社會都在說閱讀非常重要,親子共讀越早越好。奈何小屁孩不肯坐下來好好讀。其實兩三歲的小baby好奇的東西太多了,周圍每一樣東西都可以玩,對書不感興趣難道不是很正常嗎?有玩具拆,有媽媽可以抱,有爸爸可以騎,翻跟鬥撕衛生紙吹泡泡鑽抽屜不香不益智嘛?如果四、五歲、六歲、七歲、八歲才開始讀會怎樣?
  • 養娃「好幫手」!培養高情商-好習慣-好性格,59元輕鬆搞定~
    藉助繪本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不用苦口婆心的循循教導,通過孩子們最喜歡的趣味小故事,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這次給大家帶來一個養娃「好幫手」——《美國經典情緒管理習慣養成繪本》16冊,是美國心理學會為3歲+孩子精心打造的成長故事。
  • 親子共讀系列① | 親子閱讀,是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
    都說親子閱讀好,它到底好在哪裡呢?1、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常說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其實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帶孩子看圖畫書認物,給孩子讀小故事,教孩子認第一個字……親子間的血緣關係,也是需要陪伴來維持親密的。親子閱讀給了父母一個很好的陪伴孩子的機會,更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橋梁。
  • 親子共讀繪本、法治飛行棋 讓學法多彩又有趣
    親子共讀繪本、法治飛行棋 讓學法多彩又有趣 2020-09-18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