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全世界陷入了一片狂歡。有宗教信仰的夥伴們忙著歌頌神的恩典,沒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們也跟著一起開心。作為一個美食博主,我關心的問題自然是:今天你們都吃了什麼?
看看餐廳提供的聖誕菜單,米其林一星如Jean Georges之流,有M12肉眼牛排,鵝肝醬麵包,西班牙火腿,熱紅酒等等。其他餐廳也差不多,牛排配紅酒,感覺可以適用於任何喜慶的節日,比如情人節,七夕,女神節,生日,結婚紀念日等等。
那麼有沒有哪些美食是聖誕節特有的呢?來看看西方各國都在聖誕節吃什麼吧!
跟感恩節一樣,烤火雞在傳統的英國聖誕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一樣大菜。許多英國家庭都熱衷於親自烹飪火雞。甘筍、西芹、洋蔥、慄子等食材塞進十來磅的火雞肚子裡,再在表層塗抹上各種香料,然後放進烤箱中烤制。
那麼為什麼要在聖誕節吃火雞呢?相傳17世紀某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的普利茅斯山。那時冰天雪地,漫山遍野之上,除了火雞,幾乎沒有別的食物。饑寒交迫的移民們只好生起火堆,烤火雞過節,從此這個風俗就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一種傳統。
火雞比一般的雞個頭要大一些,肉多,味美,營養豐富且膽固醇含量較低,深受西方人的喜愛。美國人在感恩節時,也有吃烤火雞的傳統。
親自烤火雞十分費時費力且講究,據我在英國的朋友告訴我,需要提前一天把火雞解凍,用鹽,胡椒及各色香料將其醃製,然後在火雞肚子裡塞上餡料。剩下來的餡料也不會浪費,而是捏成像球一樣的形狀,單獨烤制。
塞上餡料後,將火雞在聖誕節當天早晨送進烤箱。根據火雞重量的不同,大約需要烤制3~6小時。在烤制的過程中,還要時不時地把烤盤裡聚攏的雞汁重新淋在火雞表面,以保持火雞外皮溼潤。聽上去是不是還挺繁瑣的呢?
這幾年,一些超市開始供應「烤火雞半成品」,餡料已經塞好,香料也抹好了,只要扔進烤箱就完事了,但不少英國人還是熱衷於親手做火雞,親自烤,親自端出來,放在餐桌最中間,與全家人共享,這也是聖誕節儀式感的一部分。
樹樁蛋糕卷又叫聖誕柴薪蛋糕、木材蛋糕,法文是Buchedenoel,是法國著名的美食,一般是聖誕大餐的甜點部分,作為最後一道菜品呈現。
蛋糕的這個造型,據說來自一個傳說:如果將前一年燒剩的柴作成灰,這種灰就可以起到闢邪的作用。尤其對於雷火這樣的厄事,有極好的效果。於是人們就在聖誕節的前一周,拿出最長的一根柴薪來燒,在聖誕節當天燒完,以求來年好運。
法國人在聖誕夜時,無論在哪裡工作,都會回鄉團聚。在南法的一些城市,有全家團圓守夜的習俗(就像中國一些北方城市除夕守歲一樣)。當守到半夜時,全家聚在火爐前,一起吃樹樁蛋糕卷,一邊喝咖啡或紅茶,驅趕寒意,聯絡感情。
對德國人來講,聖誕晚宴就像中國人的年夜飯一樣,是一年中最隆重盛大的節日。許多在外忙碌的遊子都會趕在聖誕節前回家,與家人團聚。
薑餅(Lebkuchen)是德國聖誕著名的食物,是一種軟式的糕點,介於蛋糕與餅乾之間,既有蛋糕的軟糯,又有餅乾的鬆脆。傳統的薑餅以風靡、胡椒粒為材料,又甜又辣。現代的薑餅經過改良,外表上撒上一層糖霜,口感十分豐富。
紐倫堡是德式薑餅的最知名產地,稱為紐倫堡薑餅(Nürnberger Lebkuchen),已被列入歐盟國家保護來源地區的產品項目之中。
在中世紀,教士們通常會在聖誕前夜烘烤好薑餅,分發給教徒和窮人。現在,用薑餅搭建糖果屋也很受孩子們的歡迎。用薑餅搭好房子的雛形,然後用糖果和彩色奶油及糖霜裝飾,放在聖誕樹下。
在聖誕大餐中,甜點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法國人有樹樁蛋糕卷,丹麥人則鍾愛杏仁布丁。
聖誕節前夕,丹麥家庭裡,全家都會抽出時間坐在一起,製作甜點,尤其要讓孩子們參與其中。等到了聖誕節當天,晚宴開始前,人們要先吃上一份杏仁布丁,然後才可以吃別的東西。如果誰能吃上一顆完整的杏仁,那麼他會在來年擁有好運氣。當然,通常大人們會將這枚布丁放在最小的孩子的碗裡,讓他高興。
在酒水界,哪怕是紅酒也難以在聖誕這天與蛋奶酒抗衡。
作為傳統聖誕飲品,蛋奶酒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英國。經典的蛋奶酒以白蘭地作為基酒,隨後加入鮮奶、蛋黃和糖漿,搖晃到均勻起泡後,再加上豆蔻粉再喝,酒味醇厚濃鬱又不失牛奶的香甜,濃濃的聖誕味。口味偏甜的美國人則更喜歡以朗姆酒為基酒,調製出的酒更為香甜。
在蛋奶酒流行開來後,聖誕老人又多了一個傳說:蛋奶酒是聖誕老人最喜歡的飲料。嗐,聖誕老人喝那麼多酒,難怪禮物老是不能準時送達……
在星巴克咖啡,蛋奶酒拿鐵(Eggnog Latte)在聖誕節當天提供,一年一度喲,不知道今天你們有喝到嗎?
最後壓軸出場的是:聖誕熱紅酒。這是一款全世界在冬天都很愛的酒水。
熱氣騰騰的鍋內,肉桂和柳橙的香味,解凍冷峻的空氣。當順滑的酒體入喉的瞬間,原本僵硬的四肢被喚醒,渾厚的果香溢出喉嚨,一切昭示著——聖誕來臨。
鍾愛葡萄酒的羅馬人喜歡在冬天將香料加入酒體,以期禦寒。在橫掃歐洲的同時,他們將葡萄酒、葡萄種植業,以及製作熱紅酒的配方也隨之傳播到歐洲各地。伴隨全球化的進程,熱紅酒逐漸成為世界各地的「冬日氣氛王」。
當然,熱紅酒的全球化,多虧了它的易操作性和較高的適口度。基於「base+香料+水果」的公式,根據個人喜好可以手動調整參數,且居家就能DIY。不信的話,看下面,四個步驟搞定!
(圖片來自媛味攝影)
作為一款居家就能DIY的酒水,聖誕熱紅酒頗受歡迎。不少家庭會全家一起參與,親自製作,這點在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聖誕頌歌》中也有體現。
每至聖誕與年末,節日氣氛總會愈加濃烈,聚會也日益頻繁,不論是結交新朋友還是老友相聚,一杯清甜溫熱的紅酒總能將溫暖和活力帶入到聚會的氛圍之中,迅速縮短彼此的距離。就像《酒途的告白》中寫到:"每到冬天,總是會情不自禁地在小鍋子裡倒入半瓶紅酒,再放進柳橙、薑片、肉桂、丁香、豆蔻和一點點的黑糖。」
我想這就是聖誕與冬天的味覺記憶之一,凝聚著無數風味的熱紅酒,將所有的寒冷都撇在一旁,只把氤氳馥鬱的溫暖匯集在舌苔。於是我們滿懷憧憬,無比期待著新年的開始。
相信今天晚上的聖誕大餐中,許多讀者朋友在不知不覺中會攝入很多熱量,不信的話我來給你算一筆帳:
根據薄荷APP上的數據:烤火雞,每100g的熱量約為134大卡;肉眼牛排,每100g的熱量約為120大卡;聖誕樹樁蛋糕,每100g的熱量約為317大卡;蛋奶酒每100毫升88大卡,薑餅的熱量最嚇人,每100g的熱量為450大卡……
如果上面這些你都吃上100g/100毫升的話,那麼你今晚攝入的熱量大概在1109大卡,而這些熱量一個66公斤的男性,大約需要慢跑兩個半小時才可以完全消耗。
不過好在,聖誕大餐一年只吃一回。上篇推文中我們才說了,吃飽了才能減肥,忘了的小夥伴可以再複習一下。
最後,《壹塊牛排》再次祝讀者朋友們: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Year!
關注壹塊牛排,
打破信息壁壘,
跟老斯盡享米其林美食。
愛美食,會生活,
不懂食材怎敢自稱頂級吃貨。
Write&Edit/老斯
Design/L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