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畫筆
一面牆壁
在參賽者的巧手繪製下
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塗鴉作品
14日將一一與大家見面
我們先去現場看看!
地點在這裡(藍色圈圈內)
↓↓↓
有的組挑燈夜「塗」到凌晨三點,有的組清晨五點就上牆創作,參加海峽論壇第二屆創意塗鴉巡迴賽東山站的選手,幾乎24小時無縫銜接奮發「塗牆」。他們用手中畫筆繪出多彩創意,從9日晚上到10日中午,經過一天的創作,各種畫風、各種流派的關帝爺造型「躍然牆上」,網紅打卡地標已初具雛形!接下來幾天,兩岸青年將全力以赴,「弘揚關帝文化,共繪海峽家園」。14日,5幅完整的塗鴉作品也將一一與大家見面。
海峽論壇第二屆創意塗鴉巡迴賽由海峽論壇組委會作為指導單位,並由海峽論壇組委會頒發獲獎證書,福建日報、海峽導報、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共同主辦,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廈門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協辦。其中,東山站比賽是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重要配套活動,由東山縣人民政府、福建日報、海峽導報共同主辦,東山縣委臺港澳辦與銅陵鎮人民政府承辦,銅陵鎮碼頭社區和紫微星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協辦單位。
此前經過一個多月的徵稿和評審,東山站比賽共有5組團隊的5幅作品脫穎而出,進入上牆創作階段。兩岸選手9日中午抵達東山後,首選進行塗鴉牆面分發,同時根據現場牆面情況,調整設計稿。本屆大賽藝術總指導、廈門市美協名譽主席、集美大學教授王新倫也到場跟選手交流,給大家提供建議。
王新倫指出,5面塗鴉牆尺寸規格都不一樣,5幅設計稿構圖也各有區別,牆面對應適合的塗鴉作品,創作呈現才會更契合。他同時建議兩岸選手融合東山在地元素,接地氣、講好本地故事。
東山縣政協副主席吳敏燕10日上午到場觀摩兩岸選手塗鴉創作,她希望5個團隊能夠深入挖掘東山在地風俗人文,通過年輕人創意塗鴉,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生動再現出來。吳敏燕介紹,關帝文化旅遊節已經辦了二十多屆,每一年都會有一些創意的子項目,今年首次納入創意塗鴉巡迴賽,相信會給本次關帝文化旅遊節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吳敏燕同時指出,希望創意塗鴉賽留下來的作品,能給到東山旅遊的遊客增加新去處,到碼頭社區體會當地的古樸民俗和現代的創意塗鴉。
本次塗鴉點設置在東山銅陵鎮碼頭社區,這是一個充溢著海洋文化與海防文化遺韻的明清老街區,一直以來不斷地弘揚和傳承關帝文化,並融合了閩南文化、僑鄉文化和兩岸文化,與臺灣在民間信仰上也有著緊密的聯繫。碼頭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張貴雙表示,塗鴉選擇的九仙山路,是碼頭社區比較有歷史、有代表性的街道,這條路沿街有不少歷史文化景點,包括馬兆麟故居、漁具社等。
張貴雙介紹,社區也一直在打造文化街區,希望能帶動旅遊,兩年前就開始選擇相應牆面做牆繪,很高興這次創意塗鴉巡迴賽在碼頭社區舉辦,希望能把碼頭社區的海洋文化融合在裡面,也能夠讓這條路成為網紅塗鴉一條街。
畫關帝爺,誰最有「優勢」?當然東山人了。
作為本次創意塗鴉巡迴賽東山站唯一「本土代表」,劉寬寬和她的東山赤兔馬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團隊,以一幅融合海洋、海鮮、風動石、關帝廟、關帝、關平、周倉等多元素的設計作品《緣系關帝 海上東山》,成功突圍。
「我們以一種時尚、年輕的方式將東山最突出的海洋文化和關帝文化做了結合,突出關老爺在東山島護佑一方水土,讓我們的生產、生活都有更好地開展。」劉寬寬在接受海峽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她去年7月份創辦「赤兔馬」,出發點正是為了弘揚關帝文化,目前已開發了一些文創周邊,包括紅包袋、帆布袋、書籤等。
對於這次的參賽作品,劉寬寬說,「風格是之前的延伸,但氛圍比較不一樣,以前我們團隊的設計多是小清新,這次會更濃墨重彩。」
他們團隊有五六個人,她本人負責統籌、外聯和文化梳理,至於塗鴉上牆,則交由有十多年牆繪經驗的李毓林老師。9日晚,李毓林和朋友一鼓作氣創作到凌晨三點,作品已完成大半。
劉寬寬是銅陵人,這次塗鴉的這條小巷,是銅陵城區裡面比較古老的一條街,也是她小時候跟小夥伴在裡面穿梭的小巷,「也是蠻幸運的,能把自己創作的作品呈現在家鄉的牆面上,讓更多的東山本地人和外地遊客,看到關帝文化。」
對有「臺灣風獅爺之父」之稱的金門風獅爺達人王明宗來說,這兩天在東山的創作,讓他「打擊很大」。「從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我發覺到,我們畫的關聖帝君很多人沒辦法接受,因為他們平時看的都是嚴肅的形象,我們的比較Q版,比較可愛,讓他們很不習慣。」王明忠說,「有些阿公、阿婆跟我說:這個眼睛應該怎麼畫,那個鬍子應該怎麼畫,我都快暈倒了。」
身為藝術家,王明宗本身是金門浯洲陶瓷公司藝術總監,還是金門文創藝術學會理事長。他更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風伯(風獅爺)傳人」,創作過很多風獅爺造型的文創產品。 這次設計關帝爺塗鴉作品,王明宗和他的團隊延續之前對風獅爺和城隍爺的設計風格,「嚴肅變成Q版,接受層次更高,小朋友都很喜歡。我們做文創一定要另類一點。創作要堅持自己的理念,不受別人的影響。」
此次入圍作品名為《威震東山》,原先是豎的構圖,後來因為牆面做了調整,除了關帝爺和風動石外,還加了更多本地元素和兩岸元素,比如象徵東山的島嶼,以及臺灣和金門的地圖,「關聖帝君當年分靈到臺灣,兩岸文化交流就是這樣演變的過程,畢竟血濃於水。」
王明宗說,臺灣跟大陸血脈相連,關老爺在中國傳統裡面屬於正義之氣,是比較受人尊敬的正神,「很高興塗鴉大賽搞得紅紅火火,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兩岸人民的感情,也把關聖帝君的正義之氣透過這種時尚的方式傳承下去。」
關帝來了!看到這樣的作品主題,是不是感覺很有年輕氣息?來自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2016級同寢室的四個女生陳詩如、林江吉、危曉琦和楊芮,就是以這樣一幅塗鴉作品入圍本次塗鴉大賽決賽。這幅作品的主要創作者林江吉介紹,她們運用關帝經典的京劇動作,結合街頭插畫風格,具有年輕時代的潮流氣息,為了讓海峽兩岸的年輕人更輕鬆地了解關帝文化。
因為是第一次牆繪,四個女生顯得很謹慎。9日下午到場選定塗鴉牆後,進一步對設計稿進行多次修整,10日上午凌晨5點開始塗鴉創作。
「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早起了。」四個女生說,這樣上牆塗鴉的經歷,不是每個人都能體驗的,讓她們覺得很特別,同時也跟兩岸的塗鴉好手交流學習,相信未來會是一段美好的青春回憶。
《關帝來了》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走的是鬼馬風格。關帝造型甚至有幾分聖誕老人的感覺,一手握刀、一手比「耶」,讓人會心一笑。再搭配象徵海洋文化的輪船,代表閩南文化的古厝,以及寓意四通八達的兩岸交流之路,以輕鬆寫意的風格展現豐富多彩的內涵。
面對五面塗鴉牆中面積最大的一面,翔安一中高中部美術教師許欽敏一開始充滿焦慮,因為她這次帶領的三個高一女生,此前都沒有牆繪經驗,更不用說要站在三層、六七米高的腳手架上創作。但是,由於她們所設計的作品,不管是從構圖還是從呈現方式,跟這面牆都是最為契合的,所以幾經考慮,她們接下來這個挑戰。
從9日晚上到10日凌晨兩三點,師生們通力合作,將牆面分成九個方塊,步步為營,把這幅融合皮影、漫畫和京劇等諸多元素的《護佑四方》完成了上形工作,並做了小部分的上色,完成度之快,讓其他參賽選手紛紛豎起大拇指。
許欽敏告訴海峽導報記者,《護佑四方》由高一女生陳澄和黃錦鳳合作完成,作品既有傳統元素又有「00後元素」,既有一定深度又不乏活潑俏皮。作者將皮影元素的紅臉關公、京劇臉譜版的關公,還有Q版的漫畫關公等諸多形象以透疊的形式在畫面中進行組合,呈現出濃濃的裝飾味和現代感。此外,閩南民間文化的內涵也在作品中,以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進行組合,比如燈(閩南語「丁」)寓意子孫繁衍、生生不息;朱雀寓意祥瑞;牡丹寓意國運昌盛、富貴吉祥。
「哥不在,但江湖都是哥的傳說。」用這話來形容騰訊高級美術設計師陳銘或許很妥當。由於工作關係,人在深圳的他沒辦法到東山現場,將自己的設計作品《忠義》塗上牆,只能委託其他塗鴉團隊完成牆繪。但是,導報記者採訪其他團隊時,大家都對陳銘的這幅參賽作品讚譽有加,認為其採用京劇臉譜的形式,很有創意,畫面活靈活現,有很強的視覺衝擊感。
雖然不在現場,但陳銘通過微信及時跟塗鴉團隊溝通,把自己的作品根據牆面做多次調整,增加更多元素,精益求精。
陳銘表示:「第一次參加塗鴉創作大賽。能夠入圍,十分興奮。」他還說,「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畫在高高的牆上是一件非常酷的事!」
身為專業設計師,陳銘始終認為好的創意是設計的核心。這次的作品設計,是以塗鴉上牆為考量,跟之前的設計有何不同?對此,陳銘表示,「因為要上牆,個人感覺需要形式簡單粗暴,大形體突出,顏色對比強烈些,但不是純色,所以會用圖案+扁平化的形式來做。」
對於海峽論壇第二屆創意塗鴉巡迴賽,陳銘覺得是挺好的一種交流和比賽方式,「其實國外對塗鴉這種文化包容性挺強的,希望我們大陸也能越來越包容。」對於其他入圍作品,他表示「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繪畫角度都有不同,這也許就是藝術的魅力吧!」他還特別指出,「看了臺灣同胞的作品,很Q很可愛,我很喜歡。」
來源:海峽導報 東山縣新聞中心
編輯:洪藝輝
校對:沈晨馨
審核:朱添才 施輝煌
監製:鄭慧莉
東山新聞網立足宣傳東山、展示東山、服務東山,是東山唯一新聞門戶網站。
主辦:東山縣委宣傳部
承辦:東山縣新聞中心
投稿郵箱:dsxwwcn@163.com
如果你看了,請讓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