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凍成狗的周一,您是否自覺自愿地穿上了秋褲?
我直接穿的是棉褲。因為要在呼拉呼拉的大風裡搶收紅薯蘿蔔,以及各類青菜、南瓜、佛手瓜,在霜凍前統統都得採收完畢,否則,一季的辛勞就全上交給國家了。
秋天是一個勞累而滿足的季節,經歷了明媚的初秋、豐收的中秋之後,在霜降和小雪之間,有些奇妙的食材,也要陸續登場了。
賽羊肉的菜什麼味兒?
蔬菜嘛,無非就是清爽甘甜鮮。
沒錯。但事總有例外,就在深秋初冬這個時間段,有些蔬菜會以豐腴甘美登場,讓人一嘗難忘。
比如烏塌菜。「雪下烏菜賽羊肉」,這句接頭暗號一出,吃貨們相視會心而笑。不到時候,塌棵菜長得再大株也不是那個味道。非得等到霜降過後,才能吃到屬於它的那份甜嫩肥腴。
鹹肉炒塌棵菜,贊!
小青菜也是這個路數,特別是其中一些特色品種。南京的矮腳黃,白梗小青菜,以株形矮肥為特徵,到了零度前後最為甘甜軟嫩。北京市場上比較好買到的則是黃芽菜,屬於白菜的一種,但不捲心而且個頭較為矮壯,經霜後尤為甘美,煮起來簡直有奶湯的效果。
請感受一下黃芽菜芯的豐碩
這些菜在春夏季都很常見,但唯有霜降以後,落雪以前,這段時間才是它的最佳賞味期。原理其實很簡單,因為天氣轉寒,早晚溫差加大,菜葉不再努力生長,而是將其他養份轉化為糖儲存,所以甜度大大上升。
我還種了一種不黃的黃芽菜
感受一下菜之本味吧!
很多人都感慨過,現在的菜吃起來不是小時候那個味兒了。
這種感慨,有情感因素,也有現實原因。很多菜,因為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味道已經有了微妙的變化。
最典型的代表是香菜。不用吃,閉上眼聞味道,我就能夠判斷哪些香菜是棚栽的,哪些是露天種植的。
香菜在早春和初秋種植,秋天的這一波,9月末播種,11月中開始收穫,坦率地說,和超市賣的香菜長得一點都不像。它的莖很短,呈紅褐色,最明顯的是,它其實是貼著地皮生長的,所以挖出來以後,呈一把傘狀,有非常發達的根系,摘洗起來有點費事。
香菜根也可以吃,味更濃
和超市裡梗又長又青翠又鮮嫩的香菜比起來,在賣相上是弱爆了,但,嘗了就知道,那種濃鬱的味道,才是香菜之本味。
不過這個超市裡肯定買不到,建議大家去附近規模比較大的農貿市場,就有很多那種露天菜攤的,這個季節有可能找到露天種植的香菜,因為正是收穫期。
另一種推薦的時令之選是甘藍,就是包菜,紫包菜、綠包菜,它們比較喜歡溫涼氣候,夏植甘藍恰好在這個時候該收穫了,比起春季甘藍來,它們的球包得更緊,味道也更脆爽。
天天捉,甘藍還是會被蟲吃
順道歡天喜地的播報一下,我終於吃上自己種的託斯卡納甘藍啦。它是羽衣甘藍的另一栽培種,也是吃葉兒,長相特別高大神氣,味道也好,即使是水煮都好吃。甘藍典型的硫化味道很淡,而且味道非常豐厚。
這種綠黑色真是太美了
水煮加胡蘿蔔丁就很好吃
以及芹菜也是寒涼季節的蔬菜,就這個降溫的天氣,我們園子裡的芹菜依然翠綠可人,源源不斷地長出新菜葉,香味極其濃鬱。
摸過這樣的芹菜,半天手還有餘味
熟面孔,要分冷藏的和新摘的
前段時間我賣了一點兒菜,大家紛紛反饋,玉米和南瓜好吃。
其中有人問我,你是特別會種玉米南瓜嗎?
羞澀地回答,我其實在玉米、南瓜、紅薯這些項目上都是落後選手,產量低而且賣相都不怎麼樣,即使是有機種植,也應該有更好。
它們好吃,只是因為新鮮。
我種玉米的秘訣是放任自流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哥嫂來北京,給我捎了些今年家裡小院收穫的第一茬佛手瓜,都不用什麼調料,切絲加少許鹽、醬油,涼拌就灰常好吃。但如果你春天在超市買來的佛手瓜,就沒法這麼吃,因為那時候並不是收穫季節,那些瓜,是去年秋天收了以後一直儲存的。
新鮮佛手瓜水分含量特別足
這切絲手藝是家兄的,我不行
古人說,當令而食,不僅是尊重自然,而且是因為新鮮的最好吃啊。
玉米、胡蘿蔔、紅薯,這些都是經常被大宗儲存在冷庫裡慢慢賣的蔬菜。嗯,今年的鮮玉米季節已經過去了,但是胡蘿蔔季正在到來,千萬莫要錯過!
胡蘿蔔是一種很耐寒的蔬菜,夏末播種,在11月收穫。從地裡剛撥出來的胡蘿蔔,那個脆甜怎麼形容呢?這麼說吧,最近我晚上想吃點水果,桌子上有幾隻蘋果和幾根剛洗乾淨的胡蘿蔔,我會把手伸向後者。
其實還沒有長到最足
在這個季節,大型超市裡的胡蘿蔔也會有兩種,有洗乾淨包裝好的胡蘿蔔,也有還帶著泥堆在筐裡的胡蘿蔔,買帶泥的那些!
說到胡蘿蔔,當然要提起大蘿蔔。收穫起來太有滿足感了!今年我種的是沙窩青和心裡美,都不錯,特別是沙窩青,水分充足甘甜清脆,雖然摔地上沒有掉八瓣兒,但是咬到嘴裡那個脆爽,真是不同凡響的。
一點都不辣!
除了這兩種,老北京喜歡的卞蘿蔔(一種圓而紅的大蘿蔔)、日本人稱為大根的大白蘿蔔也都是時令菜蔬,這時候的風味比冬天要好很多。
這是去年種的四種蘿蔔
所以,重點都Get到了?
最近幾周,是塌棵菜、黃芽菜、芹菜、胡蘿蔔、香菜、油菜、南瓜、大蘿蔔的自然收穫季,請多多地享用喲。
以上,來自一個牙疼的菜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