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祁陽盛產檳榔芋。田坎溝邊,淡綠色的臉盆大小的心形葉片,在長長的一米多高的葉杆盡處,隨風起舞,發出沙沙的聲響。那淡綠色的簇擁著的葉片和葉杆,在以綠色以及漸漸變成的金黃色為主色調的田疇裡,劃出一條條或長或短、或粗或細的淡綠色線條,格外惹眼。如果走近那一叢叢葉杆與葉片構成的淡綠,仔細一看,可以看到葉片表面正對著葉杆的位置,有一個淡紫色的圓點,大小與葉杆連接葉片處的大小一致。僅僅憑著這個淡紫色的圓點,哪怕是幾歲的小孩,都可以從滿田坎溝邊生長的檳榔芋、幹芋頭和水芋頭等眾多芋頭品類裡,準確地將檳榔芋辨認出來。
檳榔芋對生長條件要求很普通,種植起來非常簡單。從稻田裡挖一些泥巴,堆在田坎溝邊,超出水面一定高度,經太陽曬乾後,再在幹了的泥巴上隔半米左右挖一個圓坑,撒些火土灰進去,與坑裡的泥土拌勻,便可以種植檳榔芋。
檳榔芋的葉片跟荷葉一樣,表面蠟質,雨水滴在葉片上,便迅速在最低處聚成一個圓圓的水珠。風吹葉動,隨著葉片的顫動,葉片上的水珠也慢慢地滾動起來。如果葉片晃動得厲害,滾動的水珠就有可能從葉片在某個瞬間形成的低洼的出口飛速彈射而出,在稻田水面濺起一朵水花,或者無聲無息地落在稻穗上,路邊的草叢裡。小時候,我經常蹲在田坎邊,用手指從田裡沾一點水,再用勁灑到芋葉上,然後,雙手捏著葉片兩邊,像篩米一般抖動葉片,目不轉睛地盯著葉片裡滾動的水珠。隨著水珠滾動的速度越來越快,我的心情也越來越興奮,看見水珠疾速彈飛而出,我便忍不住大叫一聲,往往把偷偷在稻田裡啄食尚未熟透的稻穀的麻雀嚇得一陣撲翅和驚叫。
芋,一曰蘋頭。《漢書》雲,聞岷山沃野,有蹲鴟(大芋頭,因狀似蹲伏的鴟鳥得名),求遷臨邛。芋、薯屬雜糧,「可以助民食者」,「芋葉似荷而長,不圓,水生,莖可為菹。大者魁,小者子。又有旱種者,貧民皆以做飯。《東方朔傳》『關中土宜姜芋』。」,芋,葉似荷而長不圓,水生,基可為菹,大者魁,小者子,又有旱種者,皆作飯。康熙、嘉慶、同治年間的《祁陽縣誌》都詳細記載著芋在祁陽的種植歷史。上世紀初,文明鋪香塘鋪有人從廣西平樂縣帶回新的形似檳榔的芋頭種,種于田坎溝邊,並逐漸擴種到成片稻田。檳榔芋便在祁陽大地迅速擴種,以至於祁陽檳榔芋成為響噹噹的種植品牌。
形似檳榔,表面淺褐色的橢圓形球莖,一般可達兩三斤,最大的可至十斤。灰白色間有紫紅色明顯花紋的芋肉,是檳榔芋最典型的特徵。檳榔芋澱粉含量高,芳香味濃,可蒸、可煮、可燜、可炸,各有風味,是民間傳統佳餚。東坡肉蒸檳榔芋,是祁陽傳統酒席「十個碗」裡最引人注目的一道菜先將檳榔芋削皮,切成一指厚的長方塊,用祁陽滿山遍野都是的油茶樹結的果子炸出的香噴噴的茶油炸熟,然後,東坡肉皮朝碗底,炸好的檳榔芋塊加些瘦肉塊置東坡肉上,鍋蒸,備一空碗,碗口對碗口置於蒸東坡肉的碗上,雙手緊緊扣著兩隻碗,迅速翻轉過來,讓蒸東坡肉的碗在上,空碗在下,接著揭去上面那隻碗,呈半圓形的紅褐色的東坡肉便油膩膩地呈現在眼前,令人讒言欲滴,胃口大開。按照祁陽的習俗,先每人分一大塊東坡肉,然後才分食藏在碗底那些芳香四溢、粉嫩鬆脆的檳榔芋。那些不吃東坡肉的,這道菜上來,便靜靜地看著別人吃東坡肉的饞相,待碗底的檳榔芋露出來,便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
芋頭杆也是一道很好的菜。洗淨,焯水,曬乾,放點辣椒粉和豆豉,香脆可口,適合下飯。有一年,父親種了很多幹芋頭,芋頭杆幾乎成為秋天到冬天逢餐必有的菜。而我討厭芋頭杆讓舌頭微微發麻的那種感覺,便對桌上的芋頭杆視而不見。有時候,桌上只有芋頭杆這道菜,母親看著愁眉苦臉的我,便不得已從菜罈裡另外弄些鹹辣椒、豆角之類的菜給我吃。
因為過年時待客缺不了東坡肉那道菜,而東坡肉又不能沒有檳榔芋,於是,老家每家每戶都會種檳榔芋,少則幾棵,多則幾十上百棵。從早到晚背著一把鋤頭滿田間轉悠,總是幻想著從田地裡挖出金子來填充家裡空嚕嚕的六張肚皮的父親,冒著風雨、頂著烈日,在責任田邊的田坎邊種了一長溜的檳榔芋。燒火灰,施豬糞,抹側莖,父親除了侍弄田裡的禾苗,就是把那些檳榔芋當寶貝。粗粗的葉杆,大大的芋葉,預示著豐收的景象。過幾天,挖了檳榔芋,賣了錢,就可以過一個好年,兩個兒子明年的學費也有著落了。父親看著那些讓他心裡痒痒的檳榔芋,悠然地點燃了一支煙,狠狠地吸了幾口,接著,劇烈地咳了好一陣。可是,第二天,他再次來到田頭,橫七豎八散落在田坎邊的芋葉杆,以及原來栽種檳榔芋的土裡留下的一個個深深的洞,讓他捶胸頓足。哪個遭天譴的,竟然一夜之間將傾注了父親無限心血的檳榔芋悉數挖盡而去!心情沮喪到極點的父親,默默地收拾起那些芋頭杆,低著頭,回家。如果是別的人家遇到這種情況,哪怕地裡丟了幾個黃瓜或者幾個桔子,那家的婦女便會站在那裡,抑揚頓挫、聲嘶力竭地罵上大半天,什麼話難聽就罵什麼,幾乎把老家罵人的話都罵盡。
近些年,小舅每年都種了很多檳榔芋,過年前後,姐姐妹妹到株洲來,總會帶幾個小舅種的檳榔芋。姐姐告訴母親,小舅種的檳榔芋都是很大一個的,最大的有七八斤,小的也有三四斤。臨近過年時,檳榔芋每斤可以賣到十塊錢,也就是說每個能換七八十塊錢,可惜小舅的檳榔芋大部分在之前每斤五塊的時候就賣掉了。母親聽後,嘴巴漲得老大,然後惋惜道,哎,都留到過年前賣的話,要多賣一半錢呢!咋舌之後,母親便把檳榔芋刨皮,切開,有些切成厚片,有些切成薄片。厚片用來煮著做菜吃,粉嫩粉嫩的,清香撲鼻,回味無窮;薄片則用茶油炸了做零食吃,香脆可口,令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