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症候群,這樣做緩解眼乾、口乾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格地章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乾燥症候群如何治療?一文讀懂!

乾燥症候群(SS)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為原發性乾燥症候群( pSS)和繼發性乾燥症候群( sSS),女性患者佔90%以上,尤以老年女性為主。目前,SS無根治方法,國內也缺乏統一的診治規範,通常以對症治療和替代治療為主。近幾年研究認為可針對患者不同的臨床表現,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SS常用治療藥物

表1 SS常用治療藥物

以受累器官為導向的治療

▎眼:

多數患者會出現乾眼症狀,且嚴重程度與疾病活動指數存在相關性。

表2 乾眼症的藥物治療

自體血清滴眼液通過模擬自然淚液,短期治療即可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對眼部的潤滑作用優於人工淚液,且耐受性良好。0.05%環孢素A乳劑對因與角結膜炎相關的炎症不能產生足量淚液的患者,具有增加淚液的生成,抑制白介素2的產生的作用。

▎口腔

70%~80%的患者有口乾症狀,但不一定是主訴或首發症狀;約50%的患者出現嚴重而廣泛的齲齒;間歇性、交替性腮腺腫痛佔50%,累及單側或雙側,可伴有低熱;還可能發生與唾液減少相關的繼發症:如念珠菌感染等。

表3 口腔損害的藥物治療

另外,需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避免吸菸、飲酒、進食富含糖分的食物等。

▎泌尿系統

腎損害以腎小管間質性腎炎最常見。遠端小管功能異常發生率約5%~30%,最常見的是遠端腎小管酸中毒。腎小球腎炎約佔腎活檢病例的1/3,最常見的病理類型為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其次為繼發性 IgA 腎病(1%~22%)等。腎功能不全不常見。

表4 腎損害的藥物治療

註:10%枸鹽酸鉀溶液配置方法為枸櫞酸鉀100g及枸櫞酸鈉100g加水至1000 ml,即每1 ml水中含Na+和K+各1 mg。

▎神經系統

如:小纖維感覺神經病(發生率60%~80%)、多發性感覺運動神經病(66%~68%)和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4%~15%)、多數單神經病(6%~12%)、自主神經病(50%~60%)、三叉神經損害(17%)、中樞神經損害(2%~25%)等。

表5 神經內科藥物治療

▎呼吸系統

氣管、支氣管幹燥是最為重要的症狀;間質性肺病是最常見的表現。現常用口服氨溴索(60mg,3次/d)、稀化黏素、N乙醯半胱氨酸或溴已新等提高腺體分泌或降低黏液黏稠度。治療間質性肺病可選用CTX、CD20單克隆抗體等,預後較非結締組織病相關的肺間質病變好。

▎消化系統

SS可引起非潰瘍性消化不良、食道炎、萎縮性胃炎或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治療可:

單用強的松療法:適合於白細胞明顯減少、妊娠、伴發腫瘤、硫嘌呤甲基轉移酶缺陷或僅需短程治療者(≤6個月)。

強的松與硫唑嘌呤聯合療法:適用於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瘡、焦慮不安或有高血壓者。

替代治療和肝移植等。

▎血液系統

SS可能致貧血、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計數減少、淋巴增殖性疾病等。輕度血液系統受累可隨診觀察,重者若出現嚴重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治療常選擇糖皮質激素、靜脈用丙種球蛋白,並聯合環孢素或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劑,黴酚酸酯、CTX也可作為二線治療,難治性患者可嘗試利妥昔單抗。

▎骨骼肌系統

關節和肌肉疼痛時可選用非甾體抗炎藥或羥氯喹治療。必要時需使用短時間低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如使用5~10mg/d的潑尼松以治療非常嚴重的關節疼痛及活動障礙等症狀。對於難治性關節炎可以考慮使用甲氨蝶呤或來氟米特等。

參考文獻:

[1]趙福濤,周曾同,沈雪敏,李瑾,丁峰,陳向軍,王桂芳,薛鸞.原發性乾燥症候群多學科診治建議(2019年).

[2]曹曉宇,徐東,趙巖.乾燥症候群的治療[J].現代實用醫學 2019,31(8):993-994.

[3]周瀟逸,徐霞.乾燥症候群的藥物治療[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5,15(4).

[4]《糖皮質激素類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1年)》.

[5]臨床診療指南˙風溼病分冊(2004年).

[6]吳桐,明冰霞,董凌莉.乾燥症候群的診治現狀[J].內科急危重症雜誌,2019,25(2):95-102.

[7]邵勤,吳斌.原發性乾燥症候群的治療進展[J].中國免疫學雜誌,2018,34(1):144-148.

[8]高麗霞,郭惠芳.2017年風溼免疫病主要臨床進展[J].《臨床薈萃》,2018,33(1):54-65.

[9]張風肖.乾燥症候群的治療現狀及進展[J].《臨床薈萃》,2016,31(5):482-485.

本文首發: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本文作者:格地章

本文審閱:陳新鵬 副主任醫師

責任編輯:風禾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原標題:《乾燥症候群,這樣做緩解眼乾、口乾!|你「藥」知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春季乾燥症候群易發!泰州四院專家提醒:女性出現眼乾、口乾、關節...
    周女士今年55歲,最近幾年,她經常覺得口乾、眼睛幹,剛開始還沒什麼影響,口乾喝點水就能緩解,眼睛眨巴幾下就沒那麼幹了。慢慢地,周女士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她的唾液分泌越來越少,接連喝水也不管用,有時口乾得連麵包也咽不下,生活質量受到了影響。除了口乾、眼睛幹之外,周女士近年來更是接連遇到「怪事」。
  • 常覺得眼乾、口乾?別掉以輕心,這6個症狀,暗示為乾燥症候群
    乾燥症候群起病不明顯,患者往往到不能忍受後才會看病乾燥的症狀最常見的是眼乾、口乾,因為眼乾、口乾是最容易出現或感受到,但並不是只局限於口乾、眼乾,只要是全身的皮膚黏膜都可以有乾燥症候群。比如乾燥症候群的特徵口乾,如果你問患者口乾不幹?患者會告訴你他喝了好多水,但為什麼要喝這麼多水,他不會太去想,因為口乾了他就可以通過喝水來緩解,去代償身體的不適,慢慢生活習慣改變了,反而不會發現口乾才是問題所在。
  • 乾燥症候群不只是「眼乾口乾」,還會造成這些損傷
    乾燥症候群,大家並不陌生,口乾舌燥和欲哭無淚是常見症狀。可是如果你以為乾燥症候群就只是「口乾、眼乾」,沒什麼大不了的,那就大錯特錯了。義診現場,彭翔耐心接受市民諮詢。清遠市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彭翔博士表示,乾燥症候群臨床表現多樣,遠非是單一的口乾眼乾性的疾病,而是一種累及多系統的慢性疾病,比如引發腎功能受損和呼吸功能衰竭,還會導致血液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病變,建議及時到專科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 ...也解決不了的口乾、眼乾 省直中醫院提醒:你可能患上了乾燥症候群
    株洲新聞網7月17日訊(通訊員 伍周琳 張倩 記者 向胤蓉)近日,省直中醫院風溼免疫科收治了這樣一位患者:市民王女士總是不明原因感覺口渴、眼乾、皮膚乾燥,稍微幹一點的食物都感覺難以下咽,通過喝水依然不能緩解。剛開始以為是天氣炎熱所致,多補水就好了,可是時間長了依然沒有改善。
  • 生活 經常口乾、老想喝水,是得了乾燥症候群了嗎?
    時間一長拖不下去,只好去找醫生看了一下,醫生說是乾燥症候群。現在經過治療和飲食方面的注意已經恢復了。那麼這個乾燥症候群,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呢?今天小惠就和大家說道說道。乾燥症候群(SS)是一種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於其免疫性炎症反應主要表現在外分泌腺體為主的上皮細胞,故又稱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體上皮細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主要侵犯淚腺和唾液腺,以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為特徵,可引起腺體分泌減少,出現眼、口乾燥症狀。
  • 冬天經常口乾眼乾,你有中招嗎?警惕這種病!
    冬天來了,你是不是也經常覺得特別乾燥呢?一天喝很多水好像也沒用,像這一類無法輕易緩解的眼乾口乾,一定要重視起來!很多人都覺得秋冬天氣乾燥,容易「上火」是正常的,所以也不太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醫生提醒,有一類無法輕易緩解的眼乾口乾,是一種病——乾燥症候群。接下來所說的疾病雖不少見,卻鮮為人知。什麼是乾燥症候群?
  • 口乾、眼乾、皮膚幹,是不是得了乾燥症候群?秋季可以這樣自我保健……
    乾燥症候群患者平時就飽受乾燥之苦,在愈發涼燥的秋季,又該如何自我保健呢?乾燥症候群是一種好發於中老年女性的主要累及外分泌腺體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病,症狀多種多樣,但總結起來大概有三類。乾燥症候群患者可以出現多種乾燥症狀,包括口乾、唇乾、咽幹、鼻幹、眼乾、皮膚乾等。嚴重的患者還會因為唾液減少而出現牙齒變脆、變黑、脫落,醫學上稱之為猖獗齒。
  • 出現這些症狀 小心「乾燥症候群」
    乾燥症候群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徵為外分泌腺受淋巴細胞浸潤,通常表現為口乾和眼乾。
  • 乾燥症候群知識科普|3個「加溼」小妙招!教你輕鬆應對冬季乾燥
    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變得乾燥,極易引起或加重乾燥症候群患者的不適。在此,河北以嶺醫院風溼二科主任郭剛提醒大家,注重溫差,防控感染,做到合理的保養,可以減緩皮膚乾燥、眼乾口乾等不適症狀,以免病情反覆。皮膚乾燥,潤膚有方口乾眼乾,皮膚乾燥是乾燥症候群患者的常見症狀,很多患者皮膚汗腺分泌不足、油脂減少,還會出現皮膚瘙癢加重、皮膚脫屑的情況,所以對乾燥症候群患者來說,在秋冬季節更應注意潤膚。
  • 眼乾、口乾?乾燥症候群這樣治 |你「藥」知道
    原創 陳新鵬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來自專輯你「藥」知道乾燥症候群怎麼診?怎麼治?乾燥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種以淋巴細胞增殖及進行性外分泌腺體損傷為特徵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種自身抗體。
  • 總是眼乾、口乾,切勿輕敵!當心免疫力下降得了病
    作者: 王芳(北京醫院) 雖然乾燥症候群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然而對於其認識仍存在很多誤區。本文將對常見的四個誤區予以解釋。 誤區一:口乾、眼乾,一定得了乾燥症候群!
  • 冬季皮膚瘙癢、眼乾口乾,全怪氣候太乾燥?你可能惹上了這種病
    很多人在冬天到來的時候,都會有口乾、眼乾的症狀,大部分人不會太把這些當回事,但實際上,這些症狀的背後可能隱藏了一個大問題。一、長期眼乾口乾,可能是乾燥症候群在作怪通常情況下,口角糜爛、牙齦和咽喉腫痛等情況會被認為是上火症狀,但實際情況下,這可能是乾燥症候群的表現。
  • 老是覺得口乾舌燥,警惕是乾燥症候群!
    現在冬天,有人因為天氣幹偶爾口乾是正常的。
  • 口乾眼乾鼻子幹,專家教你如何「保溼」
    「春雨貴如油」,對乾燥症候群患者也是如此。溼潤的天氣會讓乾燥的症狀有所緩解,但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怎樣做到溼潤呢?口乾、眼乾是乾燥症候群常見的症狀,有些患者還會出現鼻咽乾燥、皮膚乾裂。如何緩解這些不適,給乾燥部位「保溼」呢?眼睛保溼不少乾燥症候群患者常覺眼睛乾澀,尤其是現在的人們對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已有依賴,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更容易加重眼乾的症狀。
  • 警惕乾燥症候群
    原創 人衛健康 人衛健康什麼是乾燥症候群乾燥症候群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突出的表現是口眼乾燥,同時還可以侵犯其他腺體及全身多系統。早期發現,正確治療,可以預防因長期乾燥造成的口眼及腎、肺、肝臟等臟器的損害,不會產生嚴重的危害和後果。
  • 乾燥症候群的臨床特徵與治療方法
    很多網友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總是感到口渴,夜晚睡覺時有可能會被渴醒,並且喝過水後,還是很難緩解這種症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年紀大了還是房間內溫度太高了呢?以嶺醫院風溼病二科主任郭剛指出,出現以上症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因為那是乾燥症候群的早期表現。乾燥症候群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並且該病的發病率高於類風溼關節炎,口乾可能是該疾病的最早症狀,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留意,直到疾病發展到後期才開始重視起來,耽誤了珍貴的治療時間。
  • 乾燥症候群一般能活多少年?
    乾燥症候群總體預後良好,患者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會影響患者正常的壽命。 大多患者症狀輕微,伴有口乾、眼乾等症狀,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其生命周期接近普通人群。伴有內臟損害的患者,經規律及時治療,大多數也可以達到病情控制和緩解,嚴重臟器損害的患者預後不良。乾燥症候群主要是侵犯外分泌腺,尤其以唾液腺和淚腺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見於中年女性,口乾、眼乾為其最常見的症狀,若控制不佳,部分患者會伴有內臟損害,並出現多種臨床表現。
  • 青春正好便牙齒脫落,都是「乾燥」惹的禍
    什麼是乾燥症候群乾燥症候群是一種累及外分泌腺體,尤其是唾液腺、淚腺導致唾液、淚液分泌減少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除了唾液腺、淚腺受損而出現口乾、眼乾外,也可能出現多系統損害的症狀。乾燥症候群屬於中醫「燥痺」範疇,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中有「燥勝則幹」的記載,認為其病機以傷津耗液為特徵。
  • 乾燥綜合症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乾燥症候群診治指南
    後者是指發生於另一診斷明確的CTD,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類風溼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等的SS。本指南主要敘述原發性乾燥症候群(primarySj gren′ssyn drome,pSS)。  pSS屬全球性疾病,在我國人群的患病率為0 3%~0 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