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和世界藝術中,浮世繪呈現出特異的色調與丰姿,歷經三百餘年,影響深及歐亞各地,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諸流派大師也無不受到此種畫風的啟發,因此,浮世繪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浮世繪初期原為肉筆浮世繪,即畫家們用筆墨色彩所作的繪畫,而非木刻印製的繪畫。肉筆的浮世繪,盛行於京都和大阪,這個畫派開始是帶有裝飾性的。它為華貴的建築作壁畫,裝飾室內的屏風。在繪畫的內容上,有濃鬱的本土氣息,有四季風景、各地名勝,尤其善於表現女性美,有很高的寫實技巧,為社會所欣賞。這些大和繪師的技術成就,代代相傳,遂為其後的浮世繪藝術,開導了先路。
提起浮世繪,你會想到什麼?
是神奈川的浪,
駭人的鬼怪,
還是……春畫(PS:就不放全部大圖了,感興趣的大家可以去搜搜,畢竟我還是個寶寶……)
浮世繪(うきよえ/Ukiyo-e)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的形式,興起於江戶時代(或稱德川幕府時代)。其英文譯作「pictures of the floating world」,字面意思是「虛浮世界的繪畫」,描繪的是日本人生活的日常、風景與戲劇,更有很大一部分作畫的題材與娼妓、赤裸的女性有關,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浮世繪總被人們和春宮圖關聯在一起。
但其實浮世繪是一門鮮活、熱辣、又極具「侵略性」的藝術,莫奈、梵谷、魯迅都為之痴迷,它的製作工藝之精、表現範圍之廣,超乎你想像。
在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來自日本的浮世繪受到了巴黎人狂熱的追捧,整整影響了一批西方畫家,對1867到1950年間的西方藝術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就拿上文提到的那幅葛飾北齋的經典名作《神奈川沖浪裏》而言,這幅日本國寶級浮世繪是一幅木版畫,為「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之一。其誕生至今仍有著經久不衰的魅力,影響深遠。梵谷的《星空》就曾參考這幅畫的感覺;德彪西也曾從中汲取靈感,創作了《大海》交響詩,連曲譜的封面設計都照搬了原畫中的浪花。
浮世繪通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但在其初期與發展過程中亦存在很多直接手繪的作品。日本浮世繪代表畫師眾多,如葛飾北齋、歌川國芳、月岡芳年等,《江戶百景》、《神奈川沖浪裏》、《富嶽三十六景》等著名畫作流傳至今。作為一種極具戲劇張力的繪畫藝術類型,浮世繪在當下以不同形式得以傳續甚至「重生」。
這兩幅作品分別是畫師@horitatsu_mitomo_ukiyoe 和@ukiyoemon 在 Modern Art Of Floating World 的參展作品,比起傳統浮世繪多了些有趣的元素。
Modern Art Of Floating World
畫師@horitatsu_mitomo_ukiyoe 熱衷於在作品中加入我們熟悉的品牌等現代元素,加上傳統浮世繪的主題構圖,組成了玩味十足的畫面。
Vans
—
G-SHOCK
—
Crocs
—
聽歌
—
購物
—
修車
—
另一位畫師@ukiyoemon 則喜歡反應日本通勤一族(上班族)生活,以小人物的視角對當下「浮世」進行記錄或是腦補。
奔波
—
忙碌
—
暴走
—
逆襲
—
它們是不是刷新了你對浮世繪的印象?
不止浮世繪,越來越多的畫師都喜歡把現代潮流元素融入各種繪畫風格中,這些元素包括很多大家熟悉的街頭品牌。
Supreme、EVISU 與城市忍者
—
@jor.ros
Nike 與賽博朋克
—
@dirtyrobot
@maxprentisvisual
世界在變化,很多事物隨之不斷更新,甚至被我們認為「固執」的傳統藝術也是如此。有時歷史並不是神聖不可侵犯。作為日本傳統文化代表的浮世繪在今天人們的改裝下重獲新生,以新的形式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很多亮點,卻大多被封存在了象牙塔中。嚴肅研究固然重要,但說不定有時歷史也想到現實生活中來調皮一下呢~
你有留意身邊被現代潮流悄然影響著的事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