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掀起浮世繪「巨浪」
這是一幅被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視作珍寶的版畫浮世繪佳作,也曾是日本江戶時代價廉量大的印刷品。
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日本浮世繪畫家,他的創作對歐洲畫壇影響很大,莫奈、梵谷、高更等堪稱頂級的大師都曾臨摹過他的作品。 據說1820年一種便宜的「柏林藍」顏料流入日本導致了風景版畫的大量創作和流行,葛飾北齋可以只用一種藍就鮮明刻畫出各種不同的景觀,讓人不禁想到中國畫中的「墨分五色」,而他則能夠被稱為「藍分五彩」。 他最知名的創作便是《富嶽三十六景》,而《神奈川沖浪裏》就為其中一景。 《冨嶽三十六景》是葛飾北齋晚年的作品,屬於浮世繪中的「名所繪」,描繪了從日本關東的各個地方欣賞富士山的視角與景色。原本只作「36景」,卻因大受好評而追加創作,最終作得「46景」。
本文部分經在藝授權轉載,原標題《震撼感官!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放大招,5萬張館藏精品高清大圖開放下載》,作者:保持理性觀看的在藝App,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裏》(局部)
在江戶時代,普通人家為了裝飾廳堂都願意買一件便宜的浮世繪掛在家中,而《神奈川沖浪裏》就是那一個最暢銷、最大眾的選擇。 時至晚年才終得欣賞,也難怪臨終前感慨道:「倘殘延十歲,五載亦罷,吾始堪稱真畫工。……至百歲之末,終草成此畫道。」
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裏》(局部)
雖為以富士山為核心的系列畫作之一,《神奈川沖浪裏》卻並不正面描繪,而是把那一座在日本人心中象徵神聖的山峰放在滾滾巨浪之後,讓人們越過一道道浪和浪間的船隻看到沉靜屹立的富士山。 山頂的雪與浪頭的白,山的形狀與浪的起伏,雖是不同的景致卻顯得統一且融合。 ……
當你走進博物館,也許能夠快速地、籠統地瀏覽不少珍奇,可是倘若想要反覆品評,深諳其中意味,也許你需要更多、更近接觸作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