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全解丨Netflix的亞洲布局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文/李愚

此時的Netflix風光無限。

美國東部時間4月21日,Netflix發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Netflix第一季度營收為57.6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5.21億美元增長27.6%;

全球流媒體付費用戶為1.8286億人,較上年同期的1.4886億人增長22.8%;

淨增長1577萬人,高於上年同期的淨增960萬人,同時也是公司上市以來的單季最佳水平;

淨利潤為7.0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44億美元增長106.1%;

自由現金流錄得1.6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負4.60億美元。

在備受期待的亞太地區(APAC),整體流媒體付費訂戶來到了1984萬人,淨增360萬人,高於上年同期的淨增153萬人,這也是九個季度以來的最高增長。

美國和加拿大的流媒體服務營收為27.0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2.57億美元增長19.8%;亞太地區的流媒體服務營收為4.8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20億美元增長51.3%。

在Netflix的劃分中,亞太地區指的是西太平洋地區,除了亞洲之外,還會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本文將側重闡釋Netflix在亞洲的布局。

2020年開年至今,Netflix亞洲地區貢獻了不少優秀原創性內容:

劇集方面既有搶到流媒體獨播版權的《愛的迫降》、《梨泰院Class》、《The king :永遠的君主》、《誰是被害者》(中);

《愛的迫降》

同時也有Netflix主導創作的《我的智能情人》(韓)、《她之覺醒》(印)、《關注者》(日)、《王國2》(韓)、《人間課堂》(韓);

《王國2》

電影方面,有口碑不錯的青春勵志片《歐耶芭蕾》(印);

《歐耶芭蕾》

驚悚恐怖題材的《猛鬼故事》(印);

《猛鬼故事》

也有演員陣容備受關注、並在柏林電影節首映的《狩獵的時間》(韓);

《狩獵的時間》

綜藝方面則有周杰倫和他的朋友們共同呈現的《週遊記》(中)……

雖然Netflix亞洲的營收遠遠遜色於北美,但Netflix仍不斷加大它在亞洲的內容製作力度。

Netflix為何瞄準亞洲,並加快其在亞洲的布局?

亞洲在Netflix的全球版圖裡佔據怎樣的戰略地位?

瞄準亞洲:

下一個市場增長點

一個廣為流傳的Netflix創始故事是這樣的:

1997年,美國的一位中年男子忘記及時將《阿波羅13號》的錄像帶還給影片租賃公司百視達,繳了40美元滯納金後,他決心要改變這種租賃模式,Netflix由此誕生。他便是Netflix的創始人、執行長Reed Hastings。

雖然這個故事是杜撰,但抓住租賃店滯納金昂貴這一痛點,發展出了郵購租賃DVD的業務,確實是Netflix發展歷程的第一個轉折點。

隨著網際網路的崛起,Netflix也看到了DVD業務衰退的趨勢,它果斷轉型,於2007年推出在線觀看電影的功能。Netflix沒有廣告,用戶每個月需要交納一定的訂閱費,就可以免費看Netflix上的影視。

向流媒體公司轉型,是Netflix的第二次轉折。2010年,其流媒體的訂閱人數首次超越了DVD的訂閱用戶數,轉型成功。

Netflix的訂閱費不斷漲價,因為版權費用不斷提升。2008年時Netflix和付費電視公司Starz達成協議,每年支付三千萬美元的版權費用,用戶可以網上觀看大量索尼和迪士尼的電影。

協議2011年到期時,Starz將續約翻了十倍,要價三億美元。

版權在他人手上,自然就成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2011 年Netflix版權支付費用七億美元,2012年十三億美元。

既然要燒錢,何不燒錢做原創?原創至少意味著永恆的版權。

於是從2013年開始,Netflix著力於原創內容的製作,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治題材劇《紙牌屋》播出,成了Netflix發展歷程的第三個轉折點。

《紙牌屋》大獲成功,Netflix開始在原創之路上發力,「燒錢」之勢不可阻擋。

2018年原創投入80億美元,2019年原創投入150億美元,2020年原創投入或達173億美元。

原創投入也的確在市場上獲得了正向回報。2018年Netflix市值破千億美元,2019年市值突破1500億美元,到了2020年市值已經達到1900億美元。

Netflix快速騰飛,但並不代表著它沒有危機。

Netflix的營收模式相對單一,就是用戶訂閱。只是Netflix大本營美國的用戶數是有天花板的。

從Netflix財報數據可知,2018年之後Netflix美國本土的增長率就陷入緩慢。

2018年四個季度美國用戶數分別為:5508萬、5595萬、5695萬、5848萬;

2019年四個季度美國用戶數分別為:6022萬、6010萬、6062萬、6104萬;

2019年第2季度一度出現了下滑。用戶拉新和留存任務艱巨。

另一方面,美國其他幾大流媒體平臺一直對Netflix窮追不捨,未曾放下追逐Netflix的步伐,流媒體市場「一超多強」有被改寫的風險。

除了傳統的Hulu、HBO、FOX外,三家流媒體新貴Disney+、Apple TV+、Amazon Prime的威脅更大。

4月8日,迪士尼公布Disney+的最新訂閱用戶數為5000萬。Netflix花費七年才完成的業績,Disney+只用了五個月。

就連Netflix CEO裡德·哈斯廷斯在本季度的電話財報會議中也不吝對Disney+的肯定:「Disney+的執行團隊非常出色,對品牌定位有清晰的認知,我向他們致敬。」

除了加大內容投入、發揮原創優勢外,讓Netflix出海並全球化,成為Netflix保持「一超」地位的不二法則。

亞洲無疑是Netflix用戶增長重要的來源。事實上,Disney+看上去數量漂亮的5000萬用戶,新用戶中有800萬依託於印度市場中的Hotstar(被Disney+收購的印度本土流媒體平臺)服務。

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區,總人口超過41億,佔全球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中國和印度各自超過了10億。

亞洲還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過去10年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

據BBC數據,至2030年亞洲的中產階級將達到30億人口。預計這一數字將是同期北美中產階級數量的10倍,是歐洲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人口的10倍。

中產階層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同時對娛樂需求也更為豐富多元,流媒體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Netflix CEO曾大膽預測:Netflix下一個1億用戶將來自印度。

亞太地區已成為Netflix下一個增長點。從2017 年到2019年,Netflix在亞太地區的付費用戶分別為650萬、1060萬、1600萬。今年第一季度已達1984萬,增長速度喜人。

雖然離1億仍有距離,但空間巨大。

布局亞洲:

立足本土+國際化製作

2015年,Netflix通過日本正式進軍亞洲,開始了在亞洲的攻城略地。這是Netflix的第四次轉折。

去年11月,Netflix CEO表示,自Netflix在亞太地區推出服務以來,已經為亞洲觀眾量身定製了180多部作品。2020年,還將上線的包括64部亞洲影視劇。

2015年後,Netflix在亞洲布局的大事記如下:

2015年Netflix進軍日本,與日本富士電視臺推出劇集《內衣白領風雲》,口碑一般;

2016年Netflix分別進軍中國臺灣、韓國、印度、泰國、中國香港、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或地區;

2016年推出的首部Netflix主導的原創日劇《火花》,豆瓣評分9.3;

2017年Netflix聯合奉俊昊推出電影《玉子》,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18年Netflix推出進軍印度的首部合拍電影《方寸之愛》;

2018年Netflix推出首部原創印度劇《神聖遊戲》,在印度獲得不錯的反響,是當年印度最熱門的劇集之一;

2018年Netflix接連在日本推出多部動畫片,進一步打開了日本市場;與湯淺政明合作的《惡魔人:哭泣之子》,開啟只在Netflix獨播的先河;

2018年Netflix在遭到韓國三大臺和主要電訊公司的接連拒絕後,終於與有線臺tvN達成內容上的合作,共同推出高口碑韓劇《陽光先生》;

2018年Netflix與泰國娛樂界寡頭Gmm Grammy合作推出泰劇《禁忌女孩》;

2019年Netflix推出由其主導首部原創韓劇《王國》,該劇迅速成為全球爆款,是Netflix亞洲內容走向世界的開始;

2019年Netflix推出根據震怒世界的印度黑公交案改編的《德裡罪案》,引發全球關注;

2019年Netflix推出首部原創華語劇《罪夢者》,毀譽參半;

2019年Netflix推出首部原創泰劇《絕境島》,口碑尚可;

2019年Netflix推出首部原創馬來西亞取景的華語劇《彼岸之嫁》,評價慘澹……

綜合來看,Netflix在亞洲的內容生產上,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買買買」,並不主導劇集的內容創作,只是買入全球獨播權或發行權,或者參與出品、聯合製作。這些是那180多部作品的主要組成部分。

像Netflix最早進軍日本,與日本多家電視臺展開電視劇合作,同時也購入大量日本經經典動畫的版權,比如《奧特曼》、《新世紀福音戰士》等等;

2017年,Netflix就與韓國JTBC電視臺籤訂了涉及600小時節目的版權協議,包括綜藝《拜託了冰箱》《非正常會談》,韓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等;

而在華語劇方面,從早前的《甄嬛傳》到這兩三年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天盛長歌》《反黑》《新版流星花園》《流浪地球》,Netflix均購買了版權。

不久前上新的口碑不錯的華語劇《誰是被害者》,Netflix也僅僅是搶下了全球獨播權。

另外一種才是重頭戲,是體現Netflix軟實力的地方,即由Netflix出資、Netflix主導的原創性影視作品。

從《花火》到《神聖遊戲》《王國》到《全裸導演》再到「華語三部曲」,Netflix在試錯中不斷探索,並形成相對穩定的生產模式。

一個是,立足本土。Netflix公司內部設有專門的本土化部門,通過大數據研究和實地考察兩種方式調研各地區觀眾的不同喜好。「故事越是本地化,越能引起當地觀眾的共鳴。」

Netflix為什麼要在日本、韓國、印度和中國的臺灣推出原創劇集?是Netflix上的美劇不夠用看嗎?當然不是。推出本土劇集,根本上還是要拉動當地觀眾。

因此,Netflix的這些原創亞洲劇集,無一例外都是本土知名的製作班底+本土知名演員+本土熱門IP或本土題材。

像泰國的《絕境島》,恐怖驚悚類題材+泰國經典恐怖片《鬼影》編劇;

《王國》,金恩熙編劇+朱智勳、裴鬥娜+韓國歷史故事+熱門的喪屍題材;

《罪夢者》集齊了臺灣當紅的一線男女明星,賈靜雯+範曉萱+張孝全+許光漢+王柏傑;

在日本,Netflix已和日本多家知名動畫製作機構展開了合作,基於《聖鬥士星矢》《哥斯拉》《惡魔人》等知名IP製作幾十部原創動畫作品;

Netflix更是對人口優勢巨大的印度寄予厚望。Netflix希望到今年止推出22部原創電影和11部印度電視劇,截至目前已有10餘部電影和幾部劇集上線,以滿足印度本土受眾的口味為主。

像《板球少年》,板球運動在印度就如同桌球在中國;

《威武小神童》是Netflix的第一部印度動畫原創系列。它基於印度兒童最受喜愛的角色之一Chhota Bheem。這個印度原創的卡通人物來源於印度神話,在印度家戶喻曉;

5月24日上線的《起屍鬼》,也是喪屍題材,而「起屍鬼」是毗陀羅法所用之鬼名,從劇名就可看出它帶有印度的宗教色彩……

Netflix推出本土原創性故事,也不僅僅是本土自產自銷,它還有重要的全球性目標:增加亞洲原創內容,可以豐富Netflix的內容庫,提升Netflix的內容競爭力。

誠如Netflix首席內容官Ted Sarandos曾說的,亞洲是全球創意重地,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電影與影集都源於此地。Netflix的優勢在於,能將韓國、泰國、日本、印度及臺灣等地的亞洲本土故事傳遞到全球每個角落,送到各地觀眾眼前。

亞洲原創劇集在拓展亞洲市場的同時,也能吸引全球觀眾。Netflix上過半數的亞洲內容觀看時長,來自於亞洲之外的地區。

因此,Netflix亞洲原創劇集的另一個特點是,不差錢、具有全球水準的頂級製作。

8集印度劇《神聖遊戲2》,Netflix上投入了近100億盧比(9億人民幣),單集成本破億。這是所有流媒體服務在印度任何原創內容中的最高價。通常,印度劇集最高的單集成本為3-4億盧比(3000萬)。

《全裸導演》第一季成本10億日元,第一季共10集,單集製作成本1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658萬,是日本電視臺單集電視劇的製作成本的十倍。

導演武正晴提到,讓他驚訝的是,Netflix為了提升內容質感的不遺餘力。劇中描述山田孝之飾演的主人公村西透幼年時期的重要場景,約300米的建築搭建得十分細緻,群眾演員旁邊甚至還能看到流浪狗的身影,被人工大雨澆溼的泥濘路面營造出了戰敗後的氛圍。

但這個花費大量預算和人工搭建的布景只用了一天,其在整部劇中只有3分半鐘的畫面。

而《王國》的單集成本同樣破韓劇記錄,從細節到特效,均讓人嘆為觀止。

《王國》的導演金成勳在韓媒採訪中提及Netflix對後期製作的高要求:「以前那種『啊,這樣就行了』得過且過的東西,他們在品質把關時都一一挑了出來,說著『這裡有點問題』,抱著『至少別賣劣質產品,接下去再談藝術問題』的態度。他們是絕不會製作劣質產品的某種態度。」

包括一些製作成本不那麼高的作品,比如《人間課堂》,它呈現出來的仍舊是美劇質感,在製作上沒什麼可指摘的地方。

不過,Netflix的亞洲原創性內容,有《花火》《神聖遊戲》《王國》《全裸導演》等成功的案例,也有「華語三部曲」(《罪夢者》《極道千金》《彼岸之嫁》)這樣失敗的嘗試。

這是「本土還是世界」之外,Netflix內容生產面臨的另一個兩難。作為一個技術性公司,Netflix相信算法,以算法以基底,像《紙牌屋》就是算法的產物,雖然Netflix也不是唯算法是從,「70%的直覺和30%的數據」。

在亞洲所有原創性故事上,我們都可以看到算法組合的影子。《罪夢者》,將黑幫、鬼神、文藝等一鍋燉;《極道千金》也是臺灣最擅長的偶像劇題材;《彼岸之嫁》既有鬼怪、冥婚,又有言情和偶像。

它們為何無法像《王國》那樣成功?

Netflix深度參與了「華語三部曲」的製作。雖然它們找了本土團隊,但其實Netflix方面的編劇顧問或編審也給予了不少指導。《罪夢者》導演陳映蓉剪出成品第一集時,Netflix為了讓觀眾更快理解劇情,回復了40多處修改意見,並想在後制剪接階段調換場次順序,甚至打破劇本的八集結構。最終Netflix遵從了陳映蓉的意見,但Netflix或多或少也改變了導演原本的一些設想。

不清楚《罪夢者》的毀譽參半究竟是導演的問題,還是Netflix的鍋,但這個小細節還是可以看出創作者與Netflix之間的衝突。除了聲音、調光、特效等技術支持外,Netflix能夠給本土創作者多大的內容自主權?Netflix「算法」中的熱點話題如何自然地融入本土的故事中?

這是Netflix在亞洲內容布局上必須花功夫搞清楚的問題。

突圍亞洲:

障礙重重,前路不明

Netflix進入亞洲市場5年,截至第一季度,整個亞太地區整體流媒體付費訂戶來到了1984萬人。雖然跟前幾年相比,有一個大的提升,但跟亞洲地區41億人口相比,Netflix的滲透率還是太低了。

前途是否是光明的,尚不可知,已知的是,道路是曲折的。

Netflix想要在亞洲突圍,面臨著來自政策、經濟、本土競爭、內容製作等多方面的障礙。

政策是一大壁壘。2016年,Netflix也曾信心滿滿想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遠沒想像的那麼容易,因為至少要拿到《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等多個牌照。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2017年4月,Netflix和愛奇藝正式達成在劇集、動漫、紀錄片、真人秀等領域的內容授權合作。當然,這種內容合作其實等同於版權授權,對於Netflix意義有限。

何況,從2015年開始,所有新出的境外電視劇都要等整季出齊,配好字幕,送審通過,最後才能在平臺上播出。等Netflix劇集過審播出,觀眾早就通過資源先睹為快了。

前車之鑑是騰訊視頻斥巨資拿到了《權力的遊戲8》的獨播權。有所刪減就不提了,更尷尬的是,一年過去了,最後一集因介質傳輸問題至今沒有上線。

也不僅僅是中國,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審查政策,Netflix劇集對於暴力和性並不避諱,這觸碰了一些國家的禁忌。印尼最大的電信公司曾封殺了Netflix的服務;

Netflix因出現一些「冒犯性」內容在印度被告上法庭,比如《神聖遊戲》因涉嫌侮辱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被要求將相關臺詞和場景刪除。也有保守宗教團體要求封殺Netflix……

對於Netflix來說,經濟上的問題更棘手。畢竟Netflix是文娛消費產品,要想賣得好,前提是消費者口袋有錢。

亞洲雖然經濟增長速度迅速,但除了日韓、新加坡、中國的香港、臺灣外,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處於發展中階段。

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也相對落後,直接影響了Netflix的滲透。在印度、越南等國家,寬帶網速比較低,正常情況下播放流媒體會卡頓。

據此,Netflix在亞洲多個國家推出了低速率版本視頻和套餐,除此還有下載觀看功能。

不少亞洲國家的老百姓剛度過溫飽階段,Netflix相對高昂的訂閱費用,也超出了民眾所能接受的範圍。

Netflix以根據各國經濟條件不同,適當降低亞洲地區的訂閱價。去年12月,Netflix首次詳細介紹了美國以外地區的用戶規模,亞太地區平均每月收取9.29美元,雖然低於北美的13.08美元/月,但還是過於昂貴。

想想看,國內「優愛騰」每個月會員價20元(折扣購買只要10元),大部分民眾還是會喊貴。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老百姓不夠富有,要培養為內容付費的意識也相對困難。在亞洲,盜版的泛濫是不爭的事實。

而在中國大陸,Netflix並未進入,但Netflix的熱門劇集只要我們想看,基本都可以找到資源。

退一萬步說,假若Netflix進入中國大陸,也不一定會笑到最後,因為中國大陸的「優愛騰芒」的內容庫已足夠完備,只要是審查可以拍的,基本沒有沒拍過的。在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優愛騰」,它們雖然不及Netflix的國際內容庫,但在本土內容上,本土流媒體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在韓國,去年韓國三大電信公司之一的SK電訊旗下擁有近1000萬用戶的Oksusu,與韓國廣播電視臺KBS、MBC、SBS旗下擁有400萬用戶的Pooq平臺。兩者併合成立的新平臺名為Wavve,並一舉成為韓國用戶規模絕對領先的第一視頻平臺。

韓國觀眾如果想在線觀看三大臺的一些熱播劇,只能上Wavve。

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情況,與韓國的情況相似,本土流媒體平臺牢牢把控著本土內容,並且訂閱費遠比Netflix便宜,基本都不超過Netflix在當地訂閱價的一半。

比如在印度,Hotstar才是印度目前最大的流媒體平臺,以板球世界盃的直播在印度起家。Hotstar的下載量超過4億次,月活躍用戶超過1.5億元。被迪士尼收購後,更是如虎添翼。但其訂閱價僅是Netflix的一半。

雖然牽制著Netflix,但幾乎所有的本土流媒體平臺都嚴重虧損。就在近日,亞洲流媒體服務公司Hooq申請破產清盤。Hooq是新加坡電信公司Singtel旗下在東南亞地區的首個流媒體平臺,成立於2015年,在印度、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國家曾有不小的影響力。

付費意願低、盜版泛濫等問題,同樣深深困擾著亞洲本土的流媒體平臺。在這場一味燒錢的戰爭中,只能看誰更有資本虧到對方破產。

除了這些外在障礙外,對於Netflix來說,如何持續在亞洲推出優質的原創性本土內容,也是決定成敗的另一個關鍵。

畢竟經濟水平會慢慢提升,付費意識可以慢慢培養,但內容生產力卻不一定與時間的流逝呈正相關關係。

沒有足夠多優質的本土內容,Netflix僅想以其高端的定位稱霸亞洲,也只能是幻想。如同奢侈品(輕奢品),從來都是小眾的。

任何投資者都知道亞洲是一片熱土。只是這片熱土上是否會開花結果,沒有人敢打包票。

能夠做的、應該做的,就是勤勤懇懇耕耘現在。持續的原創內容生產,以及因地制宜、靈活的定價策略,可以看出Netflix在亞洲區的努力。

與其說我們擔憂Netflix在亞洲的前景,毋寧說我們更關注的是,它能否推出更多代表亞洲的本土原創性作品。

我們真正期待的是,Netflix能夠反向促進國內影視界原創能力的提升。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Ifeng電影。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Ifeng電影」。

相關焦點

  • Netflix的亞洲野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連月來,在亞洲地區布局內容多年後,流媒體巨頭Netflix在這片藍海市場的影響力出現了一個小引爆點。綜合Netflix在亞洲各地區的內容布局,其核心是執行「立足本土、堅持好萊塢品質」的戰略。
  • Netflix的亞洲「原創故事」
    與Netflix起家的北美市場和進軍全球時最先選擇的歐洲市場不同,亞洲市場儼然是一塊與歐美差異化明顯的市場,無論從影視作品調性還是觀眾觀影習慣都不甚相同。從Netflix於2015年進入日本市場算來,Netflix的亞洲戰略布局實施已經五年,而在這塊與此前任何一個市場都不同的疆域內,Netflix度過了怎樣的五年呢?
  • Netflix的困境與挑戰:爭霸亞洲的史詩戰略
    作者丨黃依琳從第一季開始,《王國》的熱度就不僅僅停留在亞洲區,也蔓延到了歐美市場,掀起全球觀影熱潮。第二季恰逢電影業全面崩盤的疫情期間,戰火燒到流媒體戰場,擁有全球最大用戶量的Netflix坐穩業界霸主。
  • Netflix的「亞洲模式」
    不僅在日本,包括韓國、泰國、印度、中國臺灣在內,Netflix將自己塑造成一個「x」的形態,努力融入亞洲市場,從最近的《李屍朝鮮》和《誰是被害者》等劇集口碑來看,它做得還算不錯。2020年,是Netflix進入亞洲的第五年。
  • VETEMENTS 更重視亞洲市場布局
    本文轉自【齊魯晚報】;據VETEMENTS GROUP發布的消息,隨著2020年初疫情在全世界的大爆發影響著各大服裝品牌在全球市場的門店布局,特別是很多一線的奢侈品牌都發布了產品停售信息,目前的疫情對各,大奢侈品品牌2020年的銷售業績及全球市場布局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 Netflix的「亞洲幻想」
    不僅在韓國,Netflix近兩年在亞洲市場都有著卓越的表現,從艱難前行過渡到站穩腳跟,甚至能夠將亞洲的熱門劇集、電影對外輸出,讓K-pop、日本流行文化等被更多人所知曉。在美國一度比肩迪士尼的Netflix,如何佔領以韓國、日本和印度為主的亞洲市場,又如何將具備亞洲文化的劇集輸出到全球市場?
  • 為何Netflix在亞洲市場上動作頻繁
    與Netflix起家的北美市場和進軍全球時最先選擇的歐洲市場不同,亞洲市場儼然是一塊與歐美差異化明顯的市場,無論從影視作品調性還是觀眾觀影習慣都不甚相同。從Netflix於2015年進入日本市場算來,Netflix的亞洲戰略布局實施已經五年,而在這塊與此前任何一個市場都不同的疆域內,Netflix度過了怎樣的五年呢?
  • Netflix為什麼這麼執著?
    (2016年愛奇藝會員突破2000萬)布局全球Netflix是美國一家流媒體視頻內容服務商,經常看美劇的讀者應該會對這家公司非常的熟悉。自從《紙牌屋》開始,Netflix在原創電影和劇集上投入了大量資金,製作出了包括《紙牌屋》、《怪奇物語》、《馬男波傑克》以及漫威「地獄廚房」系列劇集在內的諸多優秀影視作品,訂閱用戶遍布全球。
  • 《週遊記》宣傳不到位 周杰倫發文怒懟Netflix
    導讀: 就在《週遊記》節目播出的同時,相較於周杰倫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了不下10篇貼文猛力宣傳,對於臺灣播出方netflix僅在3月10日於社交平臺佛系宣傳一次,周杰倫也罕見發出限時動態。
  • Netflix的「亞洲模式」|netflix|內衣白領風雲|日本_娛樂|韓國...
    不僅在日本,包括韓國、泰國、印度、中國臺灣在內,Netflix將自己塑造成一個「x」的形態,努力融入亞洲市場,從最近的《李屍朝鮮》和《誰是被害者》等劇集口碑來看,它做得還算不錯。2020年,是Netflix進入亞洲的第五年。
  • 雀巢加碼中國「人造肉」市場 深度布局零售餐飲渠道
    12月9日,雀巢宣布位於天津的亞洲第一條植物基生產線完工並投產,將推出素麻辣香鍋、素紅燒獅子頭、素紅燒肉等在內的六款嘉植餚植物基產品,售價每盒29元到39元,銷售渠道為天貓官方旗艦店和部分盒馬門店。此外,雀巢還將在餐飲渠道布局「人造肉」產品,雀巢大中華區專業餐飲業務資深副總裁葛文表示,推出專為餐飲行業開發的專業植物基產品是嘉植餚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 Netflix支付生態系統遷移到AWS的實踐
    參考:  [1]: https://media.netflix.com/en/company-blog/completing-the-netflix-cloud-migration  [2]: http://techblog.netflix.com/2015/11/global-continuous-delivery-with.html  [3
  • LED標識標牌全解
  • 關注丨後疫情時代,看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乘風破浪
    關注丨後疫情時代,看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乘風破浪 2020-12-18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頭部電池企業深度布局儲能市場 屬誰「先知先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從今年儲能市場發展來看,大單頻現,細分市場蛋糕非常誘人,頭部玩家已著手深度布局……儘管萬億儲能市場尚未到來,但是這一市場的競爭卻早已開啟。待到風起時,誰在前面領跑?誰又能成為細分市場的王者?最後哪些企業能站穩腳跟?
  • 浩瀚穩定器與日本高島屋及Bic Camera達成合作 加速亞洲布局
    此次合作將促進浩瀚與亞洲消費者之間關係,並通過新線上線下的渠道擴張進一步加強浩瀚在全渠道零售的布局。即使面對疫情,浩瀚仍在加速亞太地區的布局,並計劃在2021年建立更多的合作夥伴關係。 浩瀚穩定器線下門店展示圖 「亞洲消費者更喜歡輕便小巧的產品,而我們超輕型三軸手機雲臺iSteady X正符合他們的需求,因為它很小巧,特別,且就像手機一樣方便攜帶。
  • 《魔靈召喚》醉拳大師厲害嗎 醉拳大師技能全解
    導 讀 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魔靈召喚中醉拳大師的介紹,醉拳大師這個魔靈對於很多玩家來說都不是很屬性,接下來就一起看看關於醉拳大師的技能全解吧。
  • 《不思議迷宮》巨龍之力稱號效果全解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巨龍之力各級稱號效果全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不思議迷宮巨龍之力稱號有什麼效果 巨龍之力各級稱號效果全解" src="http://image.... 不思議迷宮中巨龍之力稱號有什麼效果?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巨龍之力各級稱號效果全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亞洲寵物展20周年丨聽說很多明星要來?
    試遍全世界的寵物用品亞寵展兜一天 贈品用上大半年眾品牌會在現場提供新品體驗、試用活動,告別盲目選購,親身為寵物找到更合適的產品,贈品拎到手斷 逛展逛得腳軟,傳聞亞洲寵物展的贈品加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圈,聽說去年亞寵展領的贈品到現在還沒有吃完
  • 巴西鞋企搶灘中國市場完善亞洲布局
    進軍內地完善亞洲布局  其實,巴西鞋類產品早已進入亞洲市場,包括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臺灣等地區。此次大舉進軍內地市場,其完善亞洲市場的整體布局目的顯而易見。  中國人口眾多,鞋類產品作為人們生活的必備品和消耗品,國內市場具有基數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