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分享」顳下頜關節與膕繩肌之間的聯繫,骨盆如何影響面部

2020-12-12 張博士體態康復

前言:

下頜疼痛似乎是最難治療的病症之一,面部緊張、下頜彈響、磨牙這些都是慢性疾病。按摩師、物理治療師和牙醫都在尋求合適的治療方案,但是除了壓力這一主要因素之外,還有什麼因素會使人們咀嚼功能紊亂呢?

TMJ紊亂的症狀

·下頜或者面部肌肉感覺疼痛和緊張

·咀嚼起來會比較困難,或者感覺疼痛

·咀嚼時下頜會有響聲

·頭痛

·耳周出現疼痛感

·耳鳴

·頭暈

在正式討論之前,我發現女性股後肌群鬆弛和TMJ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

顳下頜關節紊亂是一種具有多種誘發因素的持續性疾病。縮寫TMJ(TemporalMandibular Joint,顳下頜關節)一般指下頜疼痛。就我個人而言,我遇到的患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的女性比男性多。不能確定這些統計數據的可靠性,但艾克斯博士報告說,在美國有超過1000萬人患有TMJ。他的數據顯示,90%的TMJ患者都是女性。

關於患有顳下頜關節疼痛的女性,最多被討論的觀點之一是雌性荷爾蒙可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TMJ在18至45歲的婦女中最常見——最受影響的群體是育齡婦女。提高髖關節的柔韌性是女性荷爾蒙的副產品,可以幫助女性為懷孕做好準備。

男性膠原蛋白的密度比女性高,這使得女性更容易鬆弛/不穩定。喜歡瑜伽的女性也比男性多(瑜伽中包含大量的股後肌群拉伸動作),Mike Reinold在他的書中提到:「當治療女性運動員時,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需要考慮,大部分男運動員可以規律地參加力量訓練。一些大的肌肉群,例如背闊肌、胸大肌和肱二頭肌訓練效果也較顯著,有時不需要在康復過程中特意強調,在治療過程中,穩定肩袖和肩胛肌肉組織是重點。相比而言,女性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的較少,作為原動肌的大肌肉群可能需要加以關注,以幫助這類人群進行適當的運動生物力學研究。」

Beighton測試是肌肉鬆弛的篩查測試,通常會使用這一方法對年輕的體操運動員和舞蹈運動員進行測試,觀察他們如何利用肌肉力量來穩定,而不是僅僅依靠關節和韌帶的穩定。

「我們都有一定程度的鬆弛問題,Beighton得分高並不代表我們有一些症候群或問題,它僅僅是幫助確定鬆弛的位置和程度。鬆弛程度較高並不等於不穩定性。穩定性是靜態和動態穩定系統功能的結合。功能性的穩定性是指在功能性運動期間,動態地穩定關節,以便進行適當的控制和運動的能力。」——Mike Reinold

雌激素能顯著抑制成纖維細胞。這些成纖維細胞是構成韌帶和肌腱的膠原,韌帶和肌腱在運動或其他慢性疼痛損傷中受傷。一部分女性體內的雌激素越多,抑制作用就越大。在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女性更容易受傷)、跟腱和骨骼肌上都有雌激素受體。

本文不是討論激素或韌帶鬆弛的問題,只是簡單地說明性別差異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女性更容易出現股後肌群鬆弛、更容易出現顳下頜關節疼痛的問題

我相信,正是這種相關性為女性顳下頜關節發病率較高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解釋

本文將會介紹:

1.骨盆不穩定(骨盆前傾)與顱骨位置的關係

2.為什麼我會觀察股後肌群鬆弛與TMJ之間的關係

3.如何針對股後肌群鬆弛與TMJ的關係進行篩查

4.為什麼這一被大多數人忽視的關係如此重要

5.如何進行自我治療

一、骨盆前傾與顱骨位置之間的關係

Rothbart博士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主要是尋找顱骨位置的改變與異常的足部運動之間的關係,文章題目是「面部的垂直維度與足部異常運動之間的關聯」。

在我們正式討論這一話題之前,先簡單地了解一些影響骨骼結構和位置的因素。

一般情況下,當一個人適應了顱骨位置的改變時,面部結構通常也會有一些變化。我們可以通過X光觀察到,下頜的形狀其實會隨著時間發生改變。通常表現為尖下巴,這一類人群會過度募集他們的二腹肌和斜角肌。正常的頸椎曲度的喪失與頸部和下頜肌肉的過度激活有關。

另一個可以從X光成像觀察到的骨性適應就是足部的骨刺。它通常是由於承重的變化引起的,使得骨骼隨著時間的推移變薄。

再回到下頜,牙醫Weston A.Price注意到營養不良會使得不同時代的人面部結構發生改變,上頜骨發育不全的人臉面較窄,氣道受限。放棄舊石器時代包括大量咀嚼生食在內的飲食方法,將不會使下頜變大,會形成一個相對更窄的臉。看看Robert Redford和Marilyn Monroe發達的下顎和面部特徵就可以比較一下了。

「當兒童或成年人呼吸不正常時,他們的眼睛下面就會出現黑眼圈和眼袋。這是由於這些區域缺乏足夠的循環以及靜脈血。而且,習慣用嘴巴呼吸的人往往有著非常薄的下巴,並且臉部會被拉長。典型的一個現象就是這些人容易存在慢性鼻竇炎或鼻竇感染、感冒、呼吸系統問題和肺部相關問題。一般來說,有眼袋的兒童注意力集中持續時間短,因為他們的頭部沒有良好的循環和氧合,很容易疲勞。感覺像是窒息了一樣。」——Weston A.Price Foundation

營養會影響骨骼的生長——運動(關節排列、姿勢等)影響骨骼的位置。結構整合通常是在患者治療的某個時間點內進行鼻內手術,以打開鼻腔,使顱骨重新對齊排列。

這就意味著某些面部特徵是可以變化的(通過骨的位置),但是某些部分確不會改變(由於骨骼的生理結構)。

骨骼生長(結構)和骨的位置(動態排列)之間是有區別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椎管狹窄這類的情況會改變骨的結構。椎管狹窄是由於骨的生長異常導致脊椎的管道變得狹窄。

這通常是由於核心穩定性不足以及代償性的穩定策略造成的對腰椎間盤的壓迫。

結構、形式以及功能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通過下面這句話來解釋:「運動變成習慣,然後形成姿勢,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身體結構。」——Tom Myers

下圖中的女士是右側扭轉模式,下頜骨狹窄,顱骨長而狹窄,胸壁很緊,舌部活動多,舌骨功能不全,脊柱過直,頸椎彎曲,氣道狹窄。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區域的面部、頸部和下頜肌肉對顱骨位置的影響了。Rothbart博士研究的就是常見的顱骨受壓模式的原因,並且檢測其排列和其他骨骼結構之間的關係。

Rothbart博士在研究中還發現了足部功能障礙(足內翻、足弓塌陷)和骨盆、顱骨的功能失常存在聯繫。

足部塌陷的人通常之前會存在骨盆前傾(下背部不穩定)和顳骨前傾的問題。

內旋——骨盆前傾——顳骨前傾——面部垂直維度的缺失

上圖展示了顳骨的位置對顳下頜關節的影響。

·一些觀點

結構整合師(Tom Myers)曾討論過不同的代償策略,我們的軟組織可能會習慣採用足內旋或者骨盆前傾的位置。

Tom在這裡討論到了骨盆前傾的模式和外旋足之間的關係。另一個觀點就是通過手法進行肌肉測試。「下頜只是出現了代償,只是代替了動力鏈動作控制中的其他環節,需要作為運動系統進行評估和矯正,整體的作用總是大於部分。」——Kathy Dooley

骨骼的排列(姿勢/運動)會影響顱骨的位置,不穩定性通常會造成下頜的緊張。

我在近幾年學習了很多關於肌肉測試以及局部肌肉受限是如何與整體模式聯繫的。某些骨骼的關係可以通過不同的肌肉群和穩定策略來保持

我最近統計發現(尤其是患有顳下頜關節疼痛的女性)骨盆前傾過度,股後肌群鬆弛。股後肌群是拉住骨盆的重要肌肉,防止骨盆前傾。當它們被過度拉長或神經系統受到抑制時,骨盆就會不穩定

二、為什麼我要尋找腿筋鬆弛和顳下頜關節之間的相關性呢?

從神經和感覺感知的角度來看,當一個人的穩定性不足時,會通過其他環節來重獲穩定性。這一點是比較容易被理解的。

足部的感覺輸入在提供骨盆穩定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感覺地面的能力依賴於神經系統參與的膕繩肌(通過足跟的感覺輸入),以防止骨盆前部傾斜和不穩定,從而導致其他部位的代償

90-90度屈髖上抬練習就是使我們通過腳後跟(股後肌群)支撐個體,並且通過呼氣促進整個腹部參與活動,這樣使我們避免了過度伸展的前側屈肌模式,即過度利用屈髖肌和背伸肌來維持穩定,足跟是股後肌群活動的參考中心。

對於那些穩定性不足,也就是股後肌群過度伸展的女性來說,有一個新的參考中心——牙齒。這一人群通常不能夠感知地板的穩定性,而是用牙齒來發力,隨之而來的就是握緊拳頭,咬緊牙關,並伴有持續性的下頜疼痛(顳下頜關節紊亂)。

當一個人使用牙科器械將牙齒(咬合)作為參考中心,這迫使他不得不用腳後跟找到地面,這樣消除了髖關節屈肌的保護性張力,改善了他的直腿上抬能力。

我們可以嘗試在單腿平衡訓練時接觸口腔後部的臼齒,並且注意這是如何影響到我們的平衡的。大部分人都可以嘗試重建運動模式以解決問題。

·參考中心——新的穩定點

有的人長期用右側腿支撐站立,這樣就不能有效地通過左腿承重,他們缺少將左側足跟作為參考中心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骨盆朝右側傾,傾向於右側,其左腳通常旋前(塌陷),右腳旋後(高足弓)。通過右足弓幫助他們回到身體左側參照中心。他們需要感覺到左側足跟在身體左邊的負荷,並且感覺到右足弓內側向右側(內翻)。

發現和感知我們身體的區域是改變運動模式的原因,而不僅僅是力量訓練和拉伸。兩側都存在足內翻的人會通過代償的機制以及下頜來保持穩定。

有趣的是,我們也注意到了胸腔擴張和內旋之間的關係。PRI的講師James Anderson在他的課程中討論了這種關係。右側橫隔膜的不對稱會導致左側胸腔的變化,從而導致右腳過度旋前。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經常會表現出雙側胸腔的變化(左側更多)和雙側內旋。

我們可以觀察下圖中的體操運動員,可以觀察到她存在骨盆前傾的問題,胸腔後傾,頭前傾,下背部壓力較大,股後肌群被過度拉長,下頜過緊。

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

https://www.flexibilityrx.com/tmj-and-hamstring-laxity-the-connection/

Chevalier G,Sinatra S, et al. Earthing (grounding) the human body reduces blood viscosity—amajor factor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3 Feb;19(2): 102–110.

Chevalier G,Sinatra S. Emotional stres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grounding, and improvedautonomic tone: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tegrative Medicine. June/July 2011;10(3).

Chevalier G, Sinatra S, et al. Earthing: health implications of reconnectingthe human body to the Earth’s surface electrons. J Environ PublicHealth. 2012;2012:291541.

Chevalier G, MoriK, Oschman JL. The effect of earthing (grounding) on human physiology. Eur BiolBioelectromagn 2007;1:600–621.

Chevalier G.Changes in pulse rate, respiratory rate, blood oxygenation, perfusion index,skin conductance and their variability induced during and after grounding humansubjects for forty minutes.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0;16:81–87.

Ober AC. Grounding the human body to earth reduces chronic inammation and related chronic pain. ESD Journal 2003;July Issue.Online document at: www.esdjournal.com/ articles/cober/earth.htm Accessed March17, 2011.

Ober AC. Groundingthe human body to neutralize bioelectrical stress from static electricity andEMFs. ESD Journal 2000;January Issue. Online document at: www.esdjournal.com/articles/cober/ground.htm Accessed March 17, 2011.

Ober AC, CoghillRW. Does grounding the human body to earth reduce chronic inammationand related chronic pain? [presentation]. European Bioelectromagnetics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Budapest, Hungary, November 12, 2003.

相關焦點

  • 「譯文分享」顳下頜關節與膕繩肌的聯繫,骨盆如何影響面部「下」
    三、如何檢測股後肌群鬆弛和TMJ之間的關係呢在參加完姿勢修複課程之後,我不僅開始測試股後肌群鬆弛程度,還觀察了頸椎的排列情況,還將其與頜骨疼痛聯繫起來。由於長時間在診所工作,統計之後發現女性顳下頜關節疼痛的人群多於男性。在開始的六個月,我先讓有下頜關節疼痛的人嘗試做站立式體前屈,檢測她們的手能否碰到地面。
  • 「體態矯正」顳下頜關節紊亂怎麼辦,緩解顳下頜關節疼痛訓練方法
    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我們平時可能很少注意到顳下頜關節,但其實我們會經常用到它。這是連接下頜骨和顱骨的關節。每次我們說話、咀嚼或者吞咽的時候它都在運動。當我們的下頜關節和下頜肌肉出現問題時,就會出現顳下頜關節紊亂。通常是由於頜骨受傷、關節炎引起的炎症或過度使用而造成的。
  • 放鬆膕繩肌,也能緩解腰痛!
    在運動表現上,膕繩肌是股四頭肌的拮抗肌(對抗肌),其收縮力大概是股四頭的3分之2,頂級短跑運動員的力量比例則幾乎要達到1:1,然而,膕繩肌的運動量較小,一般人總是加強股四頭肌的鍛鍊,而忽略了相對應的膕繩肌
  • 顳下頜關節疼痛怎麼辦?
    顳下頜關節是一個鉸鏈,連接下巴到顱骨的顳骨,在耳朵的前面。 這個關節可以讓下巴上下左右移動,讓你可以說話,咀嚼和打哈欠。當關節和控制它的肌肉出現問題被統稱為顳下頜紊亂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英文簡稱:TMD)。什麼原因引起的? 目前並無定論,也就是說並不明確什麼會導致TMD。
  • 想要翹臀,還在Pick骨盆前傾?膕繩肌才應該C位出道!
    下半身肥胖,骨盆變形骨盆與脊柱大腿骨及位於頭後部的後頭骨等骨骼聯動,如果骨盆出現了錯位前移,那麼相關聯的骨骼也會發生位置錯亂而影響到人體器官的正常作用,其附近的脂肪會因為骨骼的畸變而堆積在腹部和臀部,全身的比例也會產生影響,影響視覺上的美觀性,除此之外,由於骨盆的變形,股關節也會收到擠壓,過重的骨盆壓力會加重雙腿的內八字和外八字。
  • 膕繩肌緊,前屈下不去?除了拉伸,加強膕繩肌力量也很關鍵!
    膕繩肌靈活又強健,是健康快樂練習瑜伽的關鍵。但是過度的練習和深度伸展,會導致膕繩肌損傷,所以你需要學習有關膕繩肌的知識。一方面,靈活膕繩肌通常是實現各種複雜瑜伽姿勢的關鍵,另一方面,缺乏靈活性通常無法很好地練習瑜伽。是不是經常聽到有人說:「瑜伽不適合我,我甚至不能摸到我的腳趾!」?實際上,最佳的膕繩肌健康狀況在兩者之間。
  • 春節假期您受到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影響了嗎?
    那就要問問您的顳下頜關節能不能好好配合你了?那我們先來自我檢查一下吧:您的嘴巴能毫無阻礙的張大嗎?張口時下巴會歪向一邊嗎?張口的時候是否能聽到耳前的異響?用手按壓面部的時候會有異常的疼痛嗎?張口時下巴會卡住嗎?張口或咬牙時耳前區有異常疼痛嗎?
  • 張口咔嚓響,很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發出聲音的部位是耳朵前方的關節,叫做顳下頜關節。而之所以會發出咔嚓聲,很可能是因為你患上了顳下頜關節紊亂。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專家提醒,顳下頜關節紊亂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多數關節功能失調紊亂的預後是良好的。但是久而久之會影響面部輪廓,導致臉部變形。病因有哪些?
  • 張口咔嚓響,很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發出聲音的部位是耳朵前方的關節,叫做顳下頜關節。而之所以會發出咔嚓聲,很可能是因為你患上了顳下頜關節紊亂。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專家提醒,顳下頜關節紊亂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多數關節功能失調紊亂的預後是良好的。但是久而久之會影響面部輪廓,導致臉部變形。病因有哪些?
  • 緩解膕繩肌(腿筋)-分步指南讓你安全拉伸緊繃酸痛的膕繩肌
    其實少部分的腰背問題、臀部問題和膝蓋問題,可以歸因於膕繩肌緊繃。那麼為什麼膕繩肌如此難以拉伸呢?為了將臀部保持在適當位置,膕繩肌拉緊了坐骨和膝蓋後部之間的連接。導致的臀部前移上半身向後傾斜,使上半身變圓拱,來代償臀部和超伸膝蓋的前移(圖3)。由於慢性收縮,膕繩肌變得越來越緊,過度伸展和肌肉緊張的惡性循環開始了。
  • 膕繩肌:「為什麼你們總是忽略我,股四頭肌哪裡比我好了!」
    本文主要概括為以下3部分內容:膕繩肌的介紹,其中包括組成結構、生理位置及功能;忽略膕繩肌會對我們產生哪些影響;訓練膕繩肌的方法及要領;膕繩肌相關介紹首先我們要知道,膕繩肌其實並不是單獨的一塊肌肉組織小結:膕繩肌是典型的雙關節肌群,可使髖關節伸展、膝關節屈曲,也可使膝關節發生內旋或外旋,同時它與股四頭肌具有拮抗作用,共同維持骨盆穩定。忽略膕繩肌會對我們產生哪些不好的影響?
  • 小心顳下頜關節紊亂
    肯定很多人看字不懂得讀音。來,跟我念,n-i-è顳,niè頜的顳;h-é頜,顳hé的頜。顳頜關節是一種滑液囊關節,有潤滑液,因此在運動時不會產生磨擦音,但是顳頜關節在全身關節中有其獨特性:一是髁突和關節窩之間有關節盤隔開,二是運動時不只是原地旋轉,還有位移。當下頜骨和顱骨之間的纖維軟墊(關節盤)變形、異位或破裂,張開嘴巴時會因為髁突擠壓關節盤而產生各種雜音,有時會伴隨劇烈難忍的疼痛,但大部分時候並不太會痛。
  • 【收藏】膕繩肌的觸診定位方法
    1.闊筋膜張肌 ;2.臀大肌 ;3.股二頭肌長頭 ;4.半腱肌 ;5.半膜肌;6.大收肌 ;7.股薄肌;8.收肌腱裂孔 ;9.骶結節韌帶;10.骶棘韌帶;11.臀中肌;12.臀小肌(臀中肌深層);13.梨狀肌;14.股方肌;
  • 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的臨床治療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顳下頜關節科張清彬教授 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又叫復發性脫位,指的是有反覆發作的病史
  • 大腿後面不可忽視的肌肉:膕繩肌
    14.股方肌15.坐骨神經16.股二頭肌短頭膕繩肌並不是一塊單獨的肌肉:而是由半腱肌、半膜肌組成的內側膕繩肌;由股二頭肌長頭也稱外側膕繩肌共同組成;這些肌肉共同的起點位骨盆的坐骨結節,均跨越膝關節,半腱肌和半膜肌向下止於脛骨內側,而股二頭肌止於膝關節外側的腓骨頭。
  • 需要警惕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TMD)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點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彈響、張口運動障礙、關節脫位等這類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
  • 讓腿筋健康的7種方法,緩解膕繩肌緊繃,並使它們保持健康和強壯
    在膝關節屈曲時,膕繩肌由腓腸肌(位於小腿後部的一塊較大的淺層肌肉)和其他一些協同肌群輔助。他們的對手是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中間肌和股內側肌)。現在你大概了解了點解剖吧,想像一下彎曲膝蓋和伸展臀部是如何縮短膕繩肌的,相反的動作(彎曲臀部和伸展膝蓋)是如何拉長膕繩肌的。
  • 頜面部解剖之認識下頜骨、顳下頜關節、顎骨、眼眶……
    頜面部解剖之認識下頜骨、顳下頜關節、顎骨、眼眶…… > ▌視頻 僅供牙醫學習和交流 我感激遇見你的那一天 愛口腔專注於牙科技術分享 ▲ 每晚八點 和你分享
  • 股四頭肌的老冤家,一般深蹲都練不到的「護膝神肌」——膕繩肌!
    所以今天我就好好的講講膕繩肌對我們膝蓋的深刻影響以及拉伸的方法什麼是膕繩肌膕繩肌是位於大腿後側的肌群,由側部和中部兩部分組成,並不是一塊獨立的肌肉。膕繩肌的拉傷和股後肌群的柔韌度是否有必然聯繫?答案是,沒有。從最直觀的感覺來判斷,大家肯定覺得如果股後肌群柔韌度受限,對於膕繩肌的拉傷概率必然增大。
  • 腿筋(膕繩肌)的柔韌性很差,應該怎麼練習拉伸?
    討論膕繩肌的解剖如何測試膕繩肌的柔韌性,並為你確定正確的膕繩肌伸展度。如何通過平躺的腿筋伸展運動的四個變體伸展膕繩肌。當談到背部以及如何運動時,膕繩肌起著重要作用。它們使你可以進行一系列活動,而不會影響到你的姿勢。靈活的膕繩你幫助你避免受傷我們如何避免這些潛在的傷害?通過增加靈活性,我們可以像本文中分享的那樣通過簡單,安全的膕繩肌拉伸來增加膕繩肌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