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回個微信很難嗎?!」老師的回答讓所有人沉默了……

2020-12-17 騰訊網

無論哪一種職業,都需要理解和支持,這是相互尊重最基本的道理。

老師不是保姆

管不了您的家務事

開學第一天的上午,光電話就接了8個。

「老師,我孩子忘了帶飯盒,麻煩你到校門口拿一下。」

「老師,我怕孩子感冒,給他多拿了件外套。」

「老師,提醒下我孩子給他那盒牛奶過期了,別喝。」

……

就這樣,我跑了好幾次校門口,差點趕不上校長組織的會議。

更多留言都集中在微信上。

打開微信,一整列紅seven的未讀提醒,令人心驚。

大部分消息都是家長交代自己孩子又出什麼問題了,要老師多照顧,多擔待。

有些孩子沒完成作業,自己不敢說,要父母向老師求情。

於是,家長就說什麼孩子忘了做、弄丟了、做不完等等,也有人怪老師布置太多作業。

其實,如果家長放假時好好監督孩子做作業,這是可以避免的。

有些家長說孩子做完玩手機打遊戲,睡得太晚了,賴床賴到現在才出門上學,拿他沒辦法。

其實,如果家長約束孩子不玩手機,早睡早起,這也是可以避免的。

老實說,老師並不知道怎麼回這些微信。

說白了就是家務事,家長在家還可以好好管一管孩子,老師一直在學校,又該怎麼管呢?

老師是教育工作者,教的是科學文化知識,育的是為人處世道理。

只有父母在家中先管好了孩子,老師在學校才能教好孩子。

老師對學生負責

更對整個班級負責

二十多年前,老師幾乎只在家長會聯繫家長,還有比較大的教育自主權。

然而到了今天,老師哪怕說一句話,都要反覆斟酌。

比如說新學期要更新學生的學籍信息,需要家長協助孩子完成調查表,於是老師把表格發上群,讓家長完成後單獨發給自己。

群裡的家長們,開始議論紛紛:

「老師,這是孩子填還是家長填?」

「老師,我們沒有變化,你直接用去年的吧。」

「老師你看看微信,我都給你發好幾條消息了...」

「這老師怕是不想搭理我們吧...」

……

偏偏這時候老師放下手機去備課了,根本沒看到家長的留言。

很多人以為老師很閒,每天頂多兩堂課,還有雙休和寒暑假。

只有當過老師的才知道,在不放假的日子裡,基本天天連軸轉。

除了上課外,老師要備課,要批改作業,要管理班級,要參加教研,要進行培訓……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中學專任教師工作量狀況及標準研究」課題顯示:

教師每天在校平均工作時間為9個小時;

工作日每晚工作時間為1.5小時;

每個周末工作時間為2個小時;

每周平均工作時間為54.5個小時,遠超國外教師平均周工作時間。

老師其實真的很忙,不可能時刻揣著手機逐個回復家長的微信。

有時候不能及時回復,或許是在上課,或許是在輔導學生。

有時候沒有回覆,或許是老師手頭事情太多,一時忘記。

每位父母照顧一個孩子已是含辛茹苦,老師教育上百個學生確實不易。

雖然她無法時刻盯著你的孩子,但一定會對所有家長的孩子負責,更會對整個班級的學生負責。

疏忽在所難免

所有老師都在盡力

家長微信群、QQ群的興起,意味著教育邁入新的階段——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成了近幾年關注度極高的話題,支持的聲音佔了大多數。

可家長的過度關心、老師的進退兩難,讓這條路越走越偏。

別讓「家校共育」變讓「找麻煩」的歪路!

隔壁班的王老師,跟我分享了上學期末的一件事情。

上學期雖然取消了期末考,但學生還是要參加一個水平測試,由老師公布ABCD等級讓家長知道孩子的水平。

由於期末的文件太多太雜,一不小心,王老師就傳了有具體分數的表格上群。

沒幾分鐘,群裡面的家長就開始怪王老師,「侵犯孩子的隱私」。

這時,一位媽媽替老師發聲:「王老師應該是發錯了,我們先問清楚再說。」

她打電話告訴王老師情況,嚇得王老師馬上撤回文件,並向家長道歉,忙中出錯,十分抱歉。

經過那位媽媽的調解,許多家長都表示理解,還有人安慰王老師,並勸大家不要保存剛剛的文件。

王老師對我說:「遇到一個願意理解老師、配合老師的家長,太難得了。」

是啊,老師也是普通人,疏忽與差錯在所難免。

但她們都在學習與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一點,才能把孩子託舉到更高的位置。

老師總是希望學生好的,無論從前,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在盡心盡力。

家長的信任和理解

是對老師最大的支持

各位家長,

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也是老師的學生。

老師會因為你的孩子進步而高興,因為你的孩子退步而著急,對他滿懷期待,一心助其成才。

可以說,家長以為跟老師最大的矛盾,在於孩子。

可家長和老師最需要合作的立足點,也在於孩子。

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願望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幫助孩子成長成才

只有家長教得好,老師教得好,孩子才能學得好。

這一路上,家長與老師的相逢,本就是一場愛與信任的邂逅。

一、請相信老師的能力

老師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更受「教書育人」的職責鞭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孩子。

但是,老師不能夠只讓家長滿意,更要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負責。

所以遇到事情莫衝動,家長應該靜下心來與老師一起溝通商量,這是實現家校和諧的不二法門。

二、請學會對孩子放手

孩子一旦邁入校門就已經長大了,是個「大人」了,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家長適當放手,孩子才能學著自己處理問題,自己面對生活。

只有父母學會放手,相信孩子,相信老師,孩子才能展開翅膀,朝自己的目的地飛去。

三、請別一再打擾教育

除非遇到緊急事情,儘量不要在上班時間聯繫老師,避免打擾老師的工作。

能夠在家解決的問題就在家解決,不要過多麻煩老師,讓老師更專心關注孩子的學業。

來源:育才家園

相關焦點

  • 我給老師發消息,老師不回我,是對我有意見嗎?
    首先回答:絕對不會!有師德的老師是對事不對人,不會對學生產生意見從而不回復消息的哦。不過看到消息回復,這是基本禮貌問題哈!老師為什麼回不回覆你的消息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1、老師消息太多,就消息被新消息覆蓋,沒有來的及沒有看到就沒有回覆你。
  • 強勢的家長,沉默的老師,無所適從的孩子
    現在,有很多老師,不是不願管,而是壓根不敢管。社會上對老師提要求,要為人師表,身正為範;家長對老師有期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生對老師也有希冀,考的全會,做的全對。但是老師呢?有給老師管的權利嗎?「我們要求你們老師管得嚴一些,但,不要你們覺得好,而要我們家長覺得好。」老師除了沉默還有別的方法嗎?
  • 老師,你為什麼不回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書強講急救,ID:wushuqiang11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第一次作為輔導員老師迎來了自己所帶的198名新生。在與新生相處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學生QQ留言問問題。
  • 老師被學生無理地辱罵,老師只能選擇唾面自乾嗎
    視頻中,男生不停地用方言說「憑啥杵摸我」(意思就是嘲諷),看上去是該男孩認為老師說的話侮辱了自己,男孩用方言吼到「你杵麼(侮辱、嘲諷)誰」。男生情緒激動,言辭惡劣。伊老師則耐心地辯解,稱自己沒有羞辱對方的意思,只是認為他的學習態度有問題。而發生衝突的時候,還有幾個學生在上網課。
  • 老師和家長溝通後,家長光說配合老師沒有用,怎樣回答老師才關注
    有的家長會說:謝謝老師,我一定配合老師教學,好好教育他。也有的家長會說:好的老師,我不懂教育,您多費心。不管哪一種回答,家長的目的都是把孩子的教育推給了老師,讓教育學生變成教學的負擔。家長看在老師的面子上,配合學校的教育方式,但是家校配和是情分,教育更是責任。光說配合沒有用,回答有技巧,才能讓老師更關注學生。
  • 11減4等於7被判錯,爸爸深夜質問老師,老師的解釋讓家長羞愧
    11減4等於7被判錯,爸爸深夜質問老師,老師的解釋讓家長羞愧這幾年來小學生的作業越來越難,其實只要父母經過認真觀察,其實難的不是題目本身,而是很難轉變的人的思維。最讓王先生氣憤的是,有一道數學題,"11-4=7"竟然被老師判了錯誤,王先生躺在床上直到深夜,怎麼都是正確的,好奇心讓我王先生忍不住拿起手機在微信群裡質問老師。沒想到王先生在群裡提問,之後有和自己相同想法的家長都跳了出來,群裡的氛圍越來越熱鬧。
  • 「老師,我想加你微信」
    「手臂打開,往前伸直,手背相對,抬頭……」12月10日,漢川市麻河鎮光大村40餘名廣場舞愛好者在輔導老師馬雅秀的指導下,興致勃勃學練「鬥笠舞」健身操,這是由漢川市市總工會、市文旅局、團市委、市婦聯聯合舉辦的漢川市全民健身「五項五進」活動的一個特寫鏡頭。
  • 別人家的老師!浙大老師一邊發微信紅包一邊上課
    開了20年的這堂課,被浙大老師玩出新花樣  一邊發微信紅包一邊上課  講的還是抽象的博弈論圖片來源:錢江晚報  選擇0~5元之間的金額發微信紅包,平均金額超過3元,每人獎勵5元,否則所有紅包被「沒收」。這5元紅包能被你收入囊中嗎?  兩個人在互不通信的前提下發1~20元紅包。若總金額剛好等於19.99元,各被獎勵20元紅包,否則所發紅包被「沒收」。19.99元能恰巧湊到嗎?
  • 如何回答英語老師的表揚和期待?
    昨天的英語課,女兒的兩個英語作文,都獲得了老師的表揚!還有英語朗讀也獲得老師的稱讚!但是,英語老師也發來了一種期待;希望孩子能夠把英語的長處~口語!繼續保持下去,多多的積累課外英語閱讀!解讀英語老師的期待寄語,並不難。
  •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內的所有老師都是教授嗎?
    縱觀霍格沃茨所有老師,除了校長(鄧布利多)、後勤人員(例如費爾奇)、其他工作人員(例如圖書管理員平斯夫人),只要上了三尺教臺,就都是教授。教授,在霍格沃茨更像是一種對老師的尊稱。就像我們在學校看到某位教師,會尊稱一聲「XX老師」一樣。
  • 老師,你還在微信群裡留作業嗎?
    學校接到教育部門通知後,明確規定不允許通過微信群、QQ群留作業,所有老師都會籤訂教師個人承諾書(每學期一籤),包聯領導也會定期檢查老師是否在群裡留作業、是否多留作業等。「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年級學生作業不超過半小時,我也會和數學老師等其他任課老師溝通孩子回家後做作業的情況。我是語文老師,每周會給學生留一篇日記,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 家長配合老師是有前提的:老師,你做的是對的
    負責樂隊指揮的劉老師憤怒地說。「你這個樣子就是某些家長慣出來的。我憑什麼一定要配合你?你讓十幾個孩子在10度以下的寒冬裡穿著一件薄薄的襯衣,坐在舞臺上,一坐就是半個小時,這簡直就是虐待兒童。你虐待兒童,虐待我的孩子,還要我配合你嗎?」我憤怒道。「年年都是這樣!
  • 老師:「所有人把褲腿拉起來」
    原來,班主任程老師是為了檢查學生們穿秋褲的情況孩子們看到程老師後整齊排成一隊隨著程老師一聲「來,所有人把你們的褲腿全部給我拉起來」>所有學生彎腰開始挽褲腿露出各式各樣的秋褲眾多學生中程老師發現兩名學生沒穿秋褲對他們表示第二天還會繼續檢查第二天,程老師如約再次突擊檢查
  • 你知道「How are you」的三種高級回答嗎? - 英語園丁冉老師
    →「吉米,你好嗎?——我很好,謝謝,你呢?」你還在這樣回答「How are you?」嗎?這樣外國人就會覺得你是上個世紀的人,下面老師就來捯飭捯飭三種情況的高級回答。1."Jim,How are you?——Better than ever」→「吉米,你好嗎?——好的不能再好了」。
  • 寶媽回老家曬圖發朋友圈,幼兒園老師評論了7個字,寶媽敢怒不敢言
    文丨洛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的爸爸媽媽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從幼兒園開始就抓得很緊,把幼兒園的老師微信加個遍,沒事就要問問孩子近期的表現以及吃飯睡覺情況,因此很多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的關係都特別好
  • 家長為孩子「評優」,半夜給老師發微信,老師的反應引網友稱讚
    這不就有一位家長,就在半夜給幼兒園老師發了一條巨長的微信,大概內容是:「我兒子究竟差在哪你告訴我? 影響一:孩子受挫能力差 孩子遇到什麼事回家跟父母哭一哭,父母就出手給孩子解決,學生的時候找老師給評優,難道工作了還能找領導給孩子升職嗎?
  • 夜讀 三毛:好老師,壞老師
    早晨的教室裡,老師在檢討昨夜補習時同學犯的錯誤。在班上,是以一百分作準則的,考八十六分的同學,得給竹教鞭抽十四下。打的時候,衣袖自動捲起來,老師說,這樣鞭下去,皮膚的面積可以大一些。紅紅的橫血印在手臂上成了日常生活的點綴。也不老是被抽打的,這要視老師當日的心情和體力情況而定,有時她不想拿鞭子,便坐著,我們被喊到名字的人,跑步上去,由她用力捏眼皮,捏到大半人的眼睛要一直紅腫到黃昏。
  • 學生戰記 我們的杜老師
    這其中就有我最喜歡杜老師的英語課。英語老師杜老師是個和藹幽默的老師,她的課上經常歡聲笑語。 我很幸運的被杜老師點到了,「杜老師好!」「潘玥辰,一個月不見,你好像長胖了一點點喲!」面對老師溫柔的調侃,我靦腆地笑了。「來,你給大家說說你這題的答案。」我大聲的讀出來:「He does not likes nature programmes」「還記得我們的口訣嗎?一否定就還原,這裡有個does not所以這個動詞like後面能不能加S呢?」
  • 年薪20萬的老師:我活得像個保姆
    有時是科任老師告訴她「你們班某某上課一直講小話」;有時是學生跑來告狀,「老師,他打我」;家長也會給她發微信,「我家孩子視力不好,能不能給她換個座位?」「但這些還算好」,芮琪說,「最可怕的是有人跟你說,你班裡哪個孩子受傷了,流血了。」中午有3小時的午休時間,班主任需要全程看管,組織學生吃飯、午睡、午讀。
  • 《老師-好》,戴了緊箍咒的老師還好嗎?
    近些年屢屢爆出老師體罰學生被家長舉報的新聞,近日,山東日照五蓮二中的一名老師因體罰兩名逃課學生被學校及當地教育部門重罰,更是引發全社會關注。齊魯晚報報導,下午第二節課,五蓮縣第二中學兩名學生逃課到操場玩耍,班主任楊老師把兩個學生叫回,之後在門廳內「用課本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