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勞動託舉夢想,奮鬥書寫華章。勞模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近期,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召開,紅網時刻專門開設「勞模精神耀三湘」欄目,展現勞模和先進工作者風釆,弘揚勞模光榮、勞動偉大的時代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
紅網時刻記者 肖依諾 通訊員 李超平 新邵報導
不過百的體重,最小號的工服,她在艱苦的礦山中紮根,無怨無悔地扛起一線工人的責任。
沒有高學歷,沒有科研背景,她用十六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與奉獻,將自己的青春熔鑄成金。
張麗青,今年44歲,一名來自湖南黃金集團旗下新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一線女礦工。2020年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在這場盛會中,她成為閃亮的主角,站上了領獎臺。
破碎工:把平凡工作做好、做精
百年礦山,新龍礦業,坐落在新邵縣東北邊陲,崇山峻岭環繞,金、銻礦藏極為豐富,是湖南黃金「稀貴和有色金屬」版塊的重要支撐。礦區四面環山,位置偏僻,條件艱苦。
2005年,29歲的張麗青成為新龍礦業選廠車間的一名破碎工。選礦碎礦設備負荷大、戰線長,部件磨損嚴重,任何一臺設備故障都會造成全線停車,對工人操作水平、責任心要求極高。可張麗青與碎石打交道,一幹就是十二年。
初來乍到,張麗青對破碎工作一無所知,為此,她每日奔走在車間勤學苦練。很快,她熟悉了破碎段日常的操作手法、機器故障的判斷排查,並在日復一日的查、看、聽、摸中,變得勝人一籌——練就了一雙「順風耳」和一對「火眼金睛」,設備運轉的任何異響都逃不過她的耳朵;手選塊礦,上下翻飛,每一塊礦都溜不出她的手心。
某日,正值當班的張麗青在車間巡查時,聽出圓磨機的運行聲音與往常有細微不同,她判斷可能發生了「卡鐵」狀況,便立即作出應急處理,事後檢查發現果真是一塊巨大的生鐵隨礦石卡入了圓磨機,幸虧處置及時,避免了一場機械故障。
十餘年間,這樣的小插曲數不勝數,張麗青憑藉她的高度警覺,無數次拯救設備於「危難」。
張麗青常說:「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線工人,我的希望就是把每一份工作做好、做精。」
張麗青在車間。
班長:用單薄肩膀扛起苦活重活
2011年,表現優異的張麗青成為破碎班班長。在處理好基本的破碎操作的同時,還要管理好本班十三人的日常工作,時刻關注各工藝程序的運作情況,確保各項技術指標穩定。
工作中,張麗青有一股子韌勁,雖然她個子瘦小,身形單薄,但苦活重活,從不推諉,破碎車間裝滿塊礦的麻布袋足有百餘斤重,張麗青肩拿手提都不在話下。
車間分級機下的防空洞時常會被各種雜物堵塞,一旦堵塞,只能鑽進狹小、陰暗、潮溼的洞裡,用鐵鍁進行人工疏通。一趟下來,腰酸背痛、髒臭不說,還極有可能碰到蛇蟲鼠蟻,旁人都膽怯退避,張麗青卻搶著幹。她常常告誡自己,「作為班長,我有義務擔起這份責任,把這份工作幹得出色漂亮。」
正因如此,「有困難,找班長」像口頭禪一般流傳在班組間,也更像一首讚歌飄蕩在班員們的心間,激勵著大家幹勁十足,團結向前。
在張麗青的帶領下,破碎車間常年乾淨整潔,從未出現過生產、安全事故,班組設備故障率全廠最低,原礦處理能力最高,月出礦量更是高出其他班組五分之一,整個班組的工作有聲有色。
工作中的張麗青。
制樣員:善思善學,精益求精
工作多年,金銻礦成了張麗青最熟悉的東西。2017年,張麗青轉崗制樣員,工人每天會把礦石樣品送到她所在的質檢中心,通過分析化驗,得出其中金與銻的含量,作為公司生產調度的重要依據。
在完全陌生的制樣崗位上,她再一次將那股韌勁發揮得淋漓盡致。為確保一天80多份樣品的制樣精準,讓礦山的「大腦」運轉得當,張麗青養成了早到的習慣。通常早晨6點30分,她就會來到制樣間。制一個樣11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處理到位,精準無誤,才能為化驗提供合格的具有代表性的樣品,有效指導生產。工藝看似簡單,實則繁複精細,她從不掉以輕心,對每一份樣品都能精準把握。
張麗青文化程度不高,但善思善學,腳踏實地。工作僅半年,她就提出了「制樣室抽風系統」「精礦制樣抽濾系統」等多項優化方案,在簡化制樣操作的同時,也大大改善了工友們的工作條件,至今仍在推廣使用。
每每有人問起,礦山苦不苦,張麗青總是笑:「常聽大家說礦山艱苦,但進來了,我從來都不後悔!因為這裡有我們的心血和我們的堅持,這裡就是我們的家。」她說,她會繼續紮根在百年礦山,和工友們共同譜寫「艱苦創業,求是創新,品質創優」的發展故事,共同構築起鏗鏘有力的湘金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