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2020-12-23 鄉土鄉人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能流傳至今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有些俗語早已過時,但也有一些俗語依然值得今人借鑑。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一人不進廟

現在人經常喜歡把寺和廟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寺是屬於佛教建築,裡面是有和尚居住的;而廟是祭祀天地神或者祖宗的地方,裡面只有泥胎雕塑或者牌位;還有一個觀,觀是屬於道教建築,裡面是供奉仙的,比如三清之類的,當然觀裡面也是有道士居住的。

最初的「廟」字是上面一個「廣」下面一個「朝」,就是「廟」這個字,意思是房子裡被祭祀者都是一些像朝廷君王一樣受尊重的人,因此廟裡面供奉的泥胎雕塑大多都來自於民間,比如文財神關羽和武財神趙公明,以及土地爺等,都曾經是真實存在的人。

當然最初的廟也是比較大的,後來隨著廟裡的神越來越多,廟的形式也就開始多樣化,比如在以前的農村,幾乎每家都有一個土地廟,就是在牆上掏一個小壁櫥,裡面放上一個泥胎就行了。這也說明了土地爺的地位比較小,還不如民間一個秀才,所以在秀才家裡,土地廟的位置都與普通老百姓家裡不一樣。

稍微大一點的廟一般都不會建在村裡,而且人們都不願意與廟挨著住,像山神廟之類的,那就離村子更遠了。因此在以前的廟裡根本沒有人居住,再加上泥胎雕塑讓人畏懼,所以就成了一些強人聚會之所,如果一個人進了廟,萬一遇上強人就麻煩了。

相反寺院裡面是有和尚居住的,而道觀裡面也有道士,所以進了寺院和道觀都比較安全,再加上和尚和道士都比較和善,所謂「進山門就有三升米」的緣分,所以一個人外出的時候,可以進寺院,也可以進道觀,唯獨不能進廟宇,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

二人不觀井

其實這句話也是出於安全考慮,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特別是在發財之後,更不能去井邊觀看了,萬一被其中一人推下去就麻煩了。俗話說:「害人之下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就算兩人關係很好,萬一其中一人不小心掉下去了,另一方也就百口莫辯了。

這主要是因為以前的井比較常見,所以不光是井邊不能去看,什麼懸崖之類的也不能一起去看,首先是為了避嫌,其次是為了防人。像《西遊記》裡的烏雞國國王,就是被推到井裡去了。所以才有了「二人不觀井」的說法。

三人不抱樹

意思是三個人不能一起抬樹,在農村抬過木頭的都知道,要麼是一人抬一頭,要麼是兩人抬一頭,三個人是沒辦法抬的,如果把一個人放到中間,萬一兩邊的人抬不動了,就會把中間的人壓住,而且中間的人還必須與兩邊的人個頭一樣,稍微高一點或者低一點都不行。

如果中間的人個子高,那重量就全壓在他身上了,如果個頭低,也就夠不著木頭,還不如不抬。所以抬木頭的時候,要麼兩個人,要麼四個人。所以就有了「三人不抱樹」的說法。這也是為了防止其中一人偷懶不出力,濫竽充數。

相關焦點

  • 農村人總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在當今社會依舊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想起自己剛出社會的時候是在鐵路上面上班,在鐵路上面上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經歷了很多別人所不曾經歷過的一些時刻。
  • 為何「一人不能進廟,二人不能看井」?原來「說不能,真不能」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這句勸世箴言已經流傳了許多年,但許多人都不知道為何要這樣說。最近,我訪問了幾位老者,才知道了這句勸世箴言的真正來歷,並為其悲慘的結局感到震驚。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句箴言中的故事。
  • 心理學: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的心理學解釋
    心理學: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的心理學解釋文,王彥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原創首發)關於「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的理解,並不像一般格言俗語那麼明顯,很多人的解釋也不一樣。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做一些解釋,看是否得到朋友們的認同。這裡首先要區別一下「寺」和「廟」的區別。
  • 老祖宗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有什麼深意?
    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究竟有什麼深意?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一人不進廟」。在中國古代,我們都知道,寺廟是很神聖的地方,是用於老百姓平日裡祈禱、禱告進行祭祀儀式的地方,而在寺廟裡面不僅有許多的香火供品,更有許多各式各樣珍貴的神像與佛龕。如果這個時候只有一個人走進寺廟,萬一東西丟了,那就真的是說不清了。
  • 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何含義?
    但是大多數俗語都是一些老祖宗的經驗之談,究竟為什麼有這種說法,也是值得我們研究,也能了解當時文化,例如下面那一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它有何特殊含義?首先從一人不進廟來看,它的字面上看來就是一個人不能進寺廟。按照我們現代的目光是很難了解,難道寺廟有髒東西,不能一個人進去?
  • 農村俗語:「寧睡孤墳,不進廟門」,「廟門」為何不能進呢?
    以前的交通很落後,人們外出基本上都是靠步行,比如以前的讀書人上京趕考,遠一點的地方就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時間才能走到,因此以前的人們大多都是出門在外,有句俗話叫「寧睡孤墳,不進廟門」,這也是告誡人們出門在外,晚上睡覺應該注意的事情,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真的嗎?
    農村俗語「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真的嗎?這是一句古老的農村俗語。這句「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的俗語,就是在這種惡劣的古代社會環境下產生的,提醒大家,在一人出行的時候,必須要小心謹慎。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講三個故事,大家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一人不住廟」。
  • 農村俗語「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老話在理嗎?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很多的老話俗語之所以至今還在發揮著作用,就是其中的寓意匪淺,有的甚至可以說是至理名言,雖然現如今的生活跟過去已經不同,有了明顯的改變。
  • 桐城仙姑井廟名聯——美麗無限,啟迪無窮
    吳國才 安徽省桐城市孔城初中教師問菩薩、為何倒坐因世人、不肯回頭又 白啟寰發乎情,止乎禮,有意有心;精誠一片,如何教我不傷神在桐城市西北約一裡的進山(龍眠山)公路東側。此處地勢西為山丘,東為谷地。在東側公路邊的坡地上有口小水井,井水幾乎與地面相平。伸手可捧來解渴。相傳唐代弘道元年(六八三年),大同禪師來龍眠山俢煉,收養了山中的一隻梅花鹿。若干年後這隻鹿忽產一斑斕肉球,裂開跳出一個美麗的女娃。
  • 俗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寺、廟、觀、庵,有什麼區別?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準確嗎?寺、廟、觀、庵差別挺大的,雖然我們常把「寺廟」連著說,現在也經常以寺廟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但在最初,寺廟根本是兩個概念,所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嚴格來說是不準確的。我們分別解釋一下,寺、廟、觀、庵的意思吧。
  • 為何說「寧住廟前廟後、不住廟左廟右」
    其一、「寧住廟前廟後、不住廟左廟右」,這是一般北方人的說法,大致意思是說在別無選擇的基礎上寧肯選擇前後而不選擇左右,左右犯青龍、白虎禁忌不好,也是說給所謂的「神」平起平坐,屋簷搭屋簷的成了左鄰右舍自己也享受不起啊,人家五脊六獸的你更怎麼比得了啊。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突然,視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遠處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們這邊漂來。患有近視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於是兩人鼓起勇氣,奮力向小船遊去。遊著遊著,視力好的那位停了下來。因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頭。但患有近視的人卻並不知道那是一截木頭,他還在奮力向前遊著。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正確嗎?寺和廟有什麼不同?
    小時候喜歡看電視劇裡的人物,討債人會兇神惡煞的對負債人說,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也就意味著討債的人不怕他跑,因為即使負債的人跑了,討債人也可以去拿他的資產去抵押現金出來,負債人終究還是免不了一頓教訓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對不對呢?
  • 廟有陰陽之分,陽廟拜神,陰廟拜鬼
    昨天我們講了「寺」與「廟」的區別,「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今天我們來重點講一講「廟」。生活中常聽人說要「去廟裡燒香」此類的話,可見普通認知中廟只是燒香拜佛或者求神祈願的地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廟是分陰陽,不可亂進,陽廟自然可以燒香拜神,只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誤入陰廟。
  • 洗耳河畔的許由廟與巢父井
    井久湮塞被民居所侵,弘治癸亥,夏雨漲水,洗耳河邊衝出一石刻,宋紹聖四年赤城羅適題《巢父井亭》詩。『泊然巢一枝,常靜不待息。天地存遺井,聊以見清德。窺者見爾心,飲者養爾力。何為病夏畔,俯仰無慚色。』」 三、正德《汝州志·祠廟》卷四記載曰:「許由廟,在西關街南,久廢基存。弘治甲寅,知州彭綱重建。
  • 臺灣文化眾多,陰廟文化尤為盛行,什麼是陰廟,陰廟又是如何命名
    《春秋傳》中寫道[鬼有所歸,乃不為厲],說的是如果人死後有後人祭祀,有了歸處,就不會變成厲鬼。而臺灣的廟文化也因此由來:本是出於一種人道關懷,為那些無人祭祀的鬼魂設立一個安身之所,化無緣為有緣的行為。說廟文化,臺灣最出名的廟就是天后宮了,祭奠媽祖---林默的廟宇,因為媽祖普度眾生,早已成為正神,所以媽祖廟是陽廟。在這裡小賤就不在多敘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下面小賤就講講那些不是為正神所蓋的廟宇---陰廟。陰廟,就是古時候的人因為擔心孤魂野鬼無人祭祀而為禍人間,所以為他們蓋的小祠,義冢,經過長時間的祭拜演變而來的。而這些陰廟的命名也是多種多樣。
  • 臺灣臺中五家宮廟組團同赴「媽祖故裡」謁祖進香
    臺灣臺中五家宮廟組團同赴「媽祖故裡」謁祖進香 2016-05-03 22:50: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3日下午,來自臺灣臺中五家宮廟一行380人,來到「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謁祖進香。
  • 西安山頂上的「兩千斤鐵廟」,屹立百年不倒,四周都是懸崖絕壁!
    我們平日裡看過寺廟不少,這些廟宇大多是用泥土、磚、瓦、石材和木材等建築材料建造的,但你見過全用鐵打造的「鐵廟」嗎?在西安的太興山就有這麼一座特殊的廟宇,重超一噸的廟宇,立於懸崖絕頂之上,呈現出一種雄風。這究竟是何年、何人、何法弄上去的呢?
  • 廟湯屋 | 廟先生的不完美喵生!
    廟老闆是一隻生理器官不完整,但性取向極為明確的貓。上回說過,廟老闆絕育後成了貓「公公」,喜歡女生的程度遠高於男生。
  • 住廟前好還是廟後好 住在廟旁邊有什麼講究
    寺廟是我們拜拜,香火鼎盛的地方,如果只是去拜拜那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住寺廟附近,那還是有些講究的,那麼大知道住廟前好還是廟後好呢?住在廟旁邊有什麼講究?那麼下面就由風水知識大全為大家揭曉下吧!住在廟旁邊有什麼講究寺廟旁的房子風水怎麼樣  如果住家不直接面對廟宇,周邊有大樹、其他建築物或招牌等遮蔽,影響較小,也可利用風水物品化解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