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有很多,但是有些俗語,以我們現在的目光看來是很不合理,甚至有些俗語是那些年輕一輩都沒有聽到過。但是大多數俗語都是一些老祖宗的經驗之談,究竟為什麼有這種說法,也是值得我們研究,也能了解當時文化,例如下面那一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它有何特殊含義?
首先從一人不進廟來看,它的字面上看來就是一個人不能進寺廟。按照我們現代的目光是很難了解,難道寺廟有髒東西,不能一個人進去?本來寺廟就是有很多慈悲為懷的僧人在,每個人過來都是帶著虔誠的心,難道一個人過去就會發生什麼意外?
首先從客觀原因來看,古代的寺廟並沒有像現代一樣人滿為患,成為一個個的旅遊景點,以前的寺廟都是建在深山野林,就是為了與世隔絕,遠離紅塵,有著獨自修行的味道。甚至一家寺廟不會有太多的和尚在,也不會像現代寺廟一樣裝修得富麗堂皇,甚至可因年久失修,變得殘舊。不少的寺廟都會被一些強盜佔領,或者是成為那些野獸的居住地,所以一個人貿然進去,會發生什麼事是沒有人知道的。
另外一個主觀因素就是寺廟寂靜沒人,就像電影《倩女幽魂》的蘭若寺一樣。待在這樣的寺廟裡,一個人會很心慌,而且寺廟還在深山野林裡,沒有人煙,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讓人心驚膽跳。若是做過虧心事,面對四處的神像,很容易感覺自己在審判當中,心理的壓力就可想而知有多大。所以一個人在寺廟,心理壓力太大,還是要找一個人來陪伴才好,最起碼說話時還能有一個人來回答你。
還有一個原因,通常我們進寺廟都會添一下香油錢,但是只有你一個人進去,難免就會有人想歪,認為你是很有可能想要偷香油錢,不然你幹嘛一個人進寺廟。所以為了避嫌,最好有人陪著進去,這也顯示出老祖宗的智慧。
再來說二人不看井,其實我們現在很少看到井的身影,如果在農村相對容易看到。但是為什麼不能二人看井?很有可能是出於自保的關係,如果兩個人看井,其中一人看另一人不順眼,把他推下井怎麼辦?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要是失足掉井的,身為陪著看井的人,不就成為第一嫌疑人?想洗清也難,所以為了自保和洗清嫌疑,不要二人看井。
最後三人不抱樹,其實「抱」跟「抬」的意思一樣。這句話也就是說,就兩個人抬樹就好了,人多就會沒人出力抬樹,導致本來應該要做的事情沒人做。本來兩個人能很好各司其職,你硬要成為第三者,導致失去原有的平衡,讓人身心不滿,還不如不要出現。這就很好體現老祖宗的智慧,不要亂插手幹預。
這句俗語其實還有最後一句,而它的最後一句就是「獨坐莫憑欄」。它的意思就是不要獨自一人待在高處或者湖邊,靠著欄杆,因為這樣很容易出事的。我們看到高處的時候,都很容易有一種要跳下去的感覺,特別是那些心情不好的人,更容易跳下去,所以為了自身安全千萬不要獨自一人在高處或湖邊。
雖然現在我們看著這個俗語,完全不合乎我們現在的邏輯,但是它們背後的意思,卻是跟我們現代意思相同。所以老祖宗留下的話,我們要深思其含義,取其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