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詠春拳為什麼不能實戰?傳統武術為什麼不能實戰?

2020-12-21 刀哥聊健美

譯自《武術世界》

詠春拳在實戰中真的有用嗎?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不僅是外行人有這樣的疑問,更重要的是,很多詠春門人也會這樣問。這反映出了詠春在當下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一方面,詠春拳宣稱自身是一種具有毀滅性的近身格鬥體系,但是另一方面,詠春帶給很多人的感覺是技法在實戰中很難發揮出來,於是就造成了名不副實或者沒有作用的結果。

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對於任何武術流派來說,其技法或防衛體系不會自己發揮作用,而需要使用者讓它們起作用,或者更確切地說,你必須要讓它們為你所用。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壓力測試,這方面我感覺很多人都忽視了,尤其是在詠春中。人們關注的似乎都是套路和黐手的練習,而現實的對抗和防身呢?

其次,詠春門人似乎一直熱衷於各種爭論,樂此不疲。在網上隨便一搜,你就能看到各種無盡無休地爭論,包括派系和套路中手法的爭論,或者確切的說,是爭論套路或技法的哪個版本才是正確的或正宗的。雖說爭論有時也不是壞事,但是這些爭論大多跟拳術的實用性無關,而且也偏離了人們本身應該關注的東西,他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自身的發展,以及他們的學生的發展。

簡言之,人們都是在爭論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沒有關注於壓力測試的技法,也就無法成為具備實戰能力的拳手。

不過,我覺得情況比這更糟,因為對於任何武術來說,其成功都要基於壓力測試背後的原理。

比如說,拳擊手會學習大量的出拳技法,但是當機會閃現時,他們之所以能夠選擇並應用適當的技法,依靠的是對距離、時機和發力的理解。顯然,如果你只練習技法,那麼在應用時你會遇到問題,除非攻擊者採用的攻擊方式跟你練習的完全一樣。你必須對我所說的「時機、方式和反應」進行深入地理解。

所以,理解這些原理至關重要,但是我覺得很多詠春拳練習者對於核心原理及其應用方式都缺乏正確的理解。就是因為他們並沒有進行「時機、方式和反應」的練習。

那麼這都是師父的問題嗎?

不,沒那麼簡單。如果你的師父並沒有學習過這些原理的應用,也沒有學習過壓力測試,那麼其實他也沒辦法再教你更多的東西了。然而,如果他被武術的「神秘感」所蒙蔽,而選擇不去質疑或探索,甚或更糟的,他們被禁止去質疑或探索,那麼……是的,這是教練的問題。

有一位很知名的詠春師父,他曾經展示過一些詠春地面格鬥術,用於對抗柔術之類的技法。他所展示的東西完全就是垃圾,在街頭實戰中沒有任何用處,而且說實話,這些東西肯定是來自他豐富的想像力,而不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技法。

我覺得,嘗試把方釘放入到圓孔中不是壞事,體現出了思路和探索精神,但是我不以為然的是,這些技法顯然沒有在掌握柔術技法的人身上測試過,這種情況下去對抗經驗豐富的柔術或摔跤選手,詠春練習者會被玩得像個傻子一樣。

不過,同樣地,學員也應該反思和質疑一下自身的問題。你知道自己的出拳是不是足夠好嗎?你知道某個技法是不是有效嗎?我的意思是真的知道,而不是因為你的師父告訴你它有效,你就覺得它有效。如果你不知道,那麼你該通過什麼樣的檢驗方式來評估技法的有效性和你的進展呢?當你開始問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就邁出了讓詠春拳為你所用的第一步。

在我向學生展示技法的時候,學生經常會問:「如果我這樣做或者那樣做會怎麼樣呢?」我說;「好啊,你試試唄。」哪怕根據我的經驗,我知道那樣做是無效的。接下來,我們會討論一下它為什麼無效,這就是學習和理解為什麼一種技法在某種情境下有效,而在別的情境下無效的過程,這才是真正的知識。

這些聽起來可能都太平淡無奇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平淡無奇也值得一提。

那麼你這不也是在批判其它派系的詠春拳嗎?這不同樣是在搞詠春內戰嗎?

不,我正是我不想做的。說實話,我不關心你的師承或者你的派系。至於你的套路,只要我大體上覺得它跟我的差不多就夠了。我並不關心它跟葉問的套路一樣不一樣。如果葉問的兩個兒子打出的套路不一樣,那就說明葉問在分別向兩人傳授時對於拳術的表達是不同的。我真正關心的是,你是否理解你的拳術的內在原理,以及需要時能不能把它用出來?

我覺得很多詠春門人對於壓力測試的理念只停留在口頭上。他們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套路,用黐手進行攻防訓練。他們也會戴上拳套和護具進行對練,但是你要想真正把所有的要素整合在一起,產生有價值的東西,這些還遠遠不夠。

這是不是說,很多拳館教的詠春都是不對的?

是,也不是。我認為,大多數拳館教了技法、套路以及詠春的基本原理,但是缺失了一些東西。這些元素並沒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結果就導致人們以為自己學的不行,我覺得尋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也許我應該向那些不熟悉詠春拳的人解釋一下,尋橋是詠春的第二個徒手套路。詠春拳的套路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另外三個套路:八斬刀、六點半棍和木人樁通常是在徒手套路學完之後再學習的。不同的拳館教授的順序有所不同,但是基本都是按照上述的順序教授徒手套路的。

我認為這種教授順序或者思維模式會給實戰防身帶來一些問題……

在以前,幾乎所有的套路都是秘不外傳的,只能傳授給入室弟子。很多人只學了第一套和第二套就此打住了。為此,我認為尋橋是所有徒手套路中的支柱,只要正確理解了這套拳,就能讓你應對,或者對抗99%的對手。不管你從第三套拳或木人樁裡邊收穫了多少。

有個段子:葉問說,如果有徒弟學了第一套和第二套拳並且都理解了,卻被人打敗了,他就自己從房頂上跳下去。

我想知道,讀到這段話的詠春練習者,有多少人覺得自己從前兩套拳,尤其是尋橋中學到的東西足以應對街頭的實戰?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這個自信。

那麼葉問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我認為,答案就在於葉問所說的,學會並真正理解的人。對我來說,這就又回到了原理提煉和壓力測試上了,因為一旦你開始分析原理並明白了哪些東西是「無效」的,接下裡你就必須通過自我分析和師父的支持來讓它們變成有效的。

一旦你理解了這一點,你在壓力下從實戰應用中獲取的知識就可以用來分析拳術套路及其內在的原理。

這就是你作為一名拳手不斷進步的過程。如果沒有原理,詠春拳就會淪為打架鬥毆,而如果沒有在壓力下對原理的檢驗,那麼你剩下的就空有套路,根本不能實戰。

百鍊堂健美格鬥教室,每天分享最實用的乾貨,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傳統武術真的不能實戰麼?
    最近幾年裡,江湖中有許多的討論,傳統武術能不能實戰?這是一個無論是網絡還是在線下,被很多人關注和探討的熱門話題。有時在線下和許多民間武者共同交流時,談論最多的也是傳武到底能不能實戰,傳統武術與搏擊到底哪個的實戰性最強?探討歸探討,我們還是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地考慮中國傳統武術究竟是什麼?真的不能實戰麼?
  • 為什麼說「傳統」正在毀掉詠春拳?詠春大師不能實戰的真相
    幾乎每一個喜歡武術的人都知道葉問——李小龍的詠春師父。在葉問的時代,詠春拳以其實用性和有效性而著稱。然而,現在看好詠春拳的人卻越來越少了。對此,亞當·威利斯解釋道……隨著其它流派都在逐步順應現在的長距離格鬥和擒摔技法,大多數的詠春拳手卻依然活在傳統近距離格鬥的「黐手氣泡」裡。
  • 1929年全國武術擂臺賽,南北高手對決後,觀眾:傳統武術不能實戰
    隨著時代的變遷,「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的武功已經成為了過去,人們對輕功心法等神功產生了質疑,現代人對武功的唯一印象是民國的各種拳法,比如說一代大師霍元甲的詠春拳等等。事實上,為了展示傳統武術,喚醒全國同胞,1929年時,杭州舉辦了全國武術擂臺賽,這一場比賽又被稱為浙江省國術遊藝大會。然而,這次比賽雖然戰況慘烈,但是並沒有令人驚嘆中國武術的厲害,反而讓人對傳統武術的實戰型產生了質疑。這場大會的創始人是中央國術館的副館長李景林,9月27日,這一消息通過電報的形式發往了全國各地,而各省市為了支持這場比賽,將它宣傳得如火如天。
  • 為什麼傳統武術中的的虛步、弓步、馬步、僕步、歇步在實戰格鬥中...
    為什麼傳統武術中的的虛步、弓步、馬步、僕步、歇步在實戰格鬥中用不上? 到底這些武術中的基本步伐弓步、馬步、僕步、歇步、虛步、丁步等六種步型有沒有用處,為什麼在實戰格鬥中看不到?它的意思和價值何在?弓步、馬步、僕步、歇步、虛步、丁步等步伐在古代是針對戰場步兵作戰 的!過去排兵布陣都是部隊團體作戰,在衝鋒陷陣之時,弓馬步的作用是必須的,否則對方將會很容易衝破你的隊型!
  • 實戰對抗 中華功夫能不能打?武術套路是花架子嗎?客觀分析
    截拳道宗師鎮樓我們在講中國功夫能不能打能不能實戰之前先說說中國的功夫熱和中國武術的歷史只有這樣講,大家才能知道中國功夫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中國功夫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當然作為晚輩目前的水平也解釋不清楚(就是大家看到的打的不好看,很失望的打法,雖然如此但是散打很實用,集合了武術中的優勢精華等對於目前世界搏擊規則下的「新武術形式」比較有我們自己的特色和實用,這個我們接下來一點點講,耐心看完)然後傳統武術套路≠實戰搏擊舞臺賽下的武術感覺不能打的套路是因為沒有形成和沒有一個幾年如一日甚至十幾年如一日的搏擊規則下形成的練習方式
  • 馬保國被KO讓傳統武術爛大街?澳洲拳王練習詠春打進世界前五
    傳統武術實戰能力如何?與此有關的論戰一直爭論不休,近期國內某傳武大師被格鬥愛好者30秒KO的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在大家紛紛向所謂的傳武大師口誅筆伐之時,來自澳大利亞的「惡龍」埃裡奧特·康普頓(Elliot Compton)默默拿出家中的訓練神器——詠春木人樁,一招一式地練起了中國傳統武術詠春拳。
  • 非遺進社區:嶺南詠春拳「打入」沙面!
    為什麼說生活在沙面是幸福的事呢?活動一開始,嶺南詠春拳掌門人霍禮謙先在場的街坊介紹了詠春拳的起源,講述詠春拳的特點。,應該說都是具備實戰技能的。目前,傳統武術有的偏向於套路,有的偏向於實戰。講究強身健體的,會練習套路多一些,要想達到實戰的效果,練習的時候會更多注重對戰。教學過程中,我們會循序漸進,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教學則重點。
  • 為什麼說詠春拳的平拳不是最好的拳法?搏擊專家:出拳要成旋轉型
    為什麼說詠春拳的平拳不是最好的拳法?搏擊專家:出拳要成旋轉型。隨著功夫系列電影《葉問》的熱映,將李小龍師傅宗師葉問的詠春拳宣傳的是無所不能。用詠春大師餘昌華的說法,詠春拳是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拳種,其他的拳種根本沒法比。
  • 搏擊專家揭秘:為何詠春連環日字衝拳在實戰中沒有電影裡那麼厲害
    搏擊專家揭秘:為何詠春連環日字衝拳在實戰中沒有電影裡那麼厲害。今天下午,詠春大師餘昌華又在其個人社交媒體吹噓,詠春拳如何厲害,學習詠春拳的好處等等,聲稱詠春拳是目前武術體系裡面相對來說最簡單的一種,無論是養生還是技擊,都是比較簡單、直接和有效的。於是筆者就要問了,那為什麼詠春拳擂臺實戰,面對搏擊選手確實屢戰屢敗呢?
  • 傳統武術實戰腿法9式動態教學!
    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傳播的內容包括武德、武術史事、武術中所包涵的中國傳統哲學、傳統武術中所包含的醫學內容、武術中所體現的兵法思想、武術中的傳統美學思想。 引導傳統武術傳播對象的動機,要傳播適合的、成熟的傳統武術項目,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創編大眾化的武術技術,其心理效應為威信、熟知和從眾效應等。 一、毒蛇吐信
  • 沒有擂臺實戰是李小龍不能打的擋箭牌?教練:理論可證明實戰較弱
    很多龍迷都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說李小龍沒有擂臺實戰的經歷,恰好就是李小龍功夫實戰能力差的最好擋箭牌。反正他沒擂臺打過,所以你就不能說他實戰能力差。瞧,這是多麼荒唐可笑的藉口。那麼到底該怎麼看待李小龍的功夫實戰問題,沒有擂臺比武經歷就不能斷定或者證明他不能打嗎?非也,來自福建的武術專家徐教練給出了比較令人信服的答案。
  • 詠春拳在國內發展現狀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素有南拳北腿之說,而南拳中以詠春拳為其典型,以佛山為發源地。今天,詠春拳已經成為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的武術瑰寶,它不僅在國內發展迅速,更是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遍地開花。由於詠春拳在國內的發展之迅速,所以為全民健身及提高國人的尚武精神起到了巨大作用。
  • 為何詠春拳被叫做「二世祖功夫」?又為什麼叫它「少爺拳」?
    教詠春,最重要的一環是黐手,必須單對單教、單對單黐,因此當時詠春師傅所教人數不能太多。其次教授詠春,又是那師傅賴以維生的技能,收費便不得不比其他功夫高昂幾倍。同時,學功夫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去浸淫……學成的,往往是富家子弟。另外,學詠春不需要特別強調肌肉發力,每天辛苦練習一身汗水。
  • 傳統武術真的不能打嗎?這種拳法就是個例外
    傳統武術在實戰中到底能不能打,越來越遭到現代人的質疑,由於現代武術太墨守成規,拘泥於攻防套路,不能在臨戰交手中融會貫通,根據瞬息萬變的戰機,出於本能的見招拆招,才造成人們對傳統武術沒有實戰性的認知。傳統武術在實戰中到底能不能打實際傳統武術中的很多拳法是具有很高的實戰價值的,大聖拳就是以實戰為根本,在實戰中是以全身各部位皆可作為拳頭來攻擊對手,有十拳之說法,這十拳是以頭、肩、肘
  • 詠春拳訣(內部資料)
    其中包涵了各種用於訓練警察和軍人的武術——大部分是用於反恐作戰和慘烈的實戰搏擊情況。    3、目標針對性強的作戰策略    所有的哈甘那功夫,無論是空手搏擊還是帶武器搏鬥,都是針對特定的目標而設計的。  針對武術比賽,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去得分或者如何一擊而使對手屈服。在空手搏擊中,它主要關注的是如何逃脫,或者如何限制敵人,使之不能動作。
  • 武俠世界的困惑:是傳統武術已經沒落,還是功夫大師太水?
    還說傳統武術以健康養生為主,勸大家思考清楚新時代傳武的定位和搏擊之間的關係。表面上看馬大師的這幾句話說得非常中肯,沒有明顯地為自己戰敗的事情辯解,同時也啟發了大家重新認識傳統武術。而且他自己雖然戰敗,但名氣卻比以前更加響亮了,或許一節1000元的渾元太極私教課能更加暢銷吧!但是如果仔細究一下大師的話,他說的真對嗎?傳武真的是以健康養生為主嗎?
  • 李小龍實戰能力遭噴子質疑!截拳道高手:梅威瑟為什麼不打UFC
    6月30日,中國武術名家、截拳道高手張安邦就李小龍到底能不能打,為什麼不去打實戰比賽等爭議話題做了回應,由於近些年李小龍的實戰能力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並且李小龍的也沒有參加過任何實戰性比賽,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已不再相信李小龍有多能打,只不過他開創的格鬥理論值得後人追崇。
  • 為什麼說詠春拳是科學性的?
    詠春拳之所以風靡全球各地,不單單是因為各種大IP的傳播,更加是因為詠春拳本身就能經受得住當代格鬥體系的驗證。我自身是練習黃淳梁系的詠春拳學。經過黃淳梁師公多年的試驗改進,經過師父李恆昌先生幾十年的求真、求知式的對詠春拳探究。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武術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練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如果對武術都理解分為三層境界,那麼說這句話的人只達到了第二層。普通人對武術的理解相當淺薄,停留在表面這一層,就好像在幾十年前都認為中國武術天下第一。隨著一系列的傳武大師上了擂臺被摁在地上摩擦的脫皮,武術也同樣都被傳武大師當成墊背的摩擦了。但普通人對武術的理解並沒有提高,無非是看見和聽到就說誰厲害,所以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李小龍能打贏拳王泰森。對武術的第二層理解是什麼呢?一些人認為任何武術都有各自的長處,並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練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持這種觀念的人不在少數,就連甄子丹也是這麼說的。
  • 傳統武術為什麼必然被現代格鬥KO?
    在北京散打隊總教練梅惠志看來,傳統武術訓練方法和意識落後,講究的是口傳心授,多是說招說手,平時幾無實戰訓練。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對方邊腿踢你,散手隊員會一手格擋,一手反擊。傳統武術可不這樣,他要先做一個雲手,動作好看,但對方早就踢到你了。我們同他們交流時,分出勝負也就一個照面,用的就是一個簡單的迎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