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世界的困惑:是傳統武術已經沒落,還是功夫大師太水?

2020-12-13 文化三重門

受今年疫情影響,很多體育賽事都被迫取消或者停賽,搞得眾多體育媒體和運動員們在家無聊,嗷嗷待哺。但是競技體育中的搏擊領域,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卻顯得相當活躍,隔三差五的就會爆出有趣、有料、有看頭的熱點事件。

先是3月8日這天,張偉麗奪得UFC終極格鬥冠軍。這位來自中國的女子站在了世界格鬥最高的舞臺上,憑藉自己的實力,打敗前冠軍喬安娜,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這是李小龍離開多年後,中國人第一次在搏擊領域取得的驕人成績。張偉麗奪冠那天正好是婦女節,當擂臺上血肉模糊的她舉起五星紅旗,捧起金腰帶的那一刻,我想那是她送給我們中國女人最有價值的禮物。

當然也是給中國億萬血性男兒做了最好的榜樣。和張偉麗同一時期參加UFC比賽的的中國選手,還有一個李景亮。儘管李景亮最終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但他在疫情期間同樣打出了風採。UFC打完後的李景亮更是人氣直線上升,剛打完沒幾天網上曝出CBA運動員西力熱江和李景亮的跨界之戰,兩人各種叫囂,各種宣傳、直播連麥。

最終兩人的約戰不了了之了,通過幾天的宣傳炒作,兩人的名氣也更加響了,而這個事件背後真正受益的是誰呢?是兩人背後的贊助商還是直播間賣貨的數量?同樣的套路,還在武僧一龍和網紅劉二狗之間展開,那場全網關注的「龍狗大戰」最終結果是「狗哭龍笑」,兩人捂手言和。還有許許多多手劈磚頭、各種秀肌肉飛蹭熱度、博關注的無名小輩在那裡狂吠,以武者的身份在網上譁眾取寵。

比起那些為了博關注,以約戰打比賽為名在網上炒作的人,張偉麗的UFC冠軍之戰,打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打破了一些外媒對當時中國人的惡意侮辱。

百年之前,列強侵我中華,那時朝廷腐敗,政府無能。我華夏子民任人宰割,大好河山慘遭踐踏,遂我中華兒女蒙羞,列強冠我以「東亞病夫」之稱號。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洗刷這種屈辱,流血犧牲,家破人亡。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今日之中國一改舊時面貌,重新以泱泱大國風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今年的新冠病毒最早爆發於中國,為了控制疫情全國上下人人戴口罩,高速封路,火車停運,人們居家隔離。在這個特殊的時候,一些外國媒體趁機侮辱中國,又撿起了百年前的稱號。昔日電影中李小龍扛著「東亞病夫」的牌匾,用拳頭打爛給看不起中國的人看,今日世界格鬥舞臺上,中華兒女同樣用拳腳打破了那些人的醜惡嘴臉。

不管是李小龍還是張偉麗,無論是電影中還是真實的擂臺上,證明我們不是「東亞病夫」的方式都是那樣簡單粗暴,兩個字「功夫」。說到功夫,最先讓人想到的就是懂拳腳,會武功能打鬥。之所以有這樣的影響,主要歸功於我們讀過的武俠小說,看過的武俠影視劇。久而久之,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一個概念,好像會功夫的人都應該是黃飛鴻、霍元甲、葉問、李小龍這樣的人。

再加上金庸、古龍這些作家的潤色,更加使功夫蒙上一層神秘和浪漫的面紗。漸漸地,我們心中的功夫都有了武俠色彩。騎馬飲酒浪跡天涯,行走江湖懲兇除惡;金鐘罩、鐵布衫、飛簷走壁、飛花摘葉皆可傷人、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等等這些元素構成了我們的武俠世界觀,但這種價值觀是一種虛幻的浪漫主義的體現,根本不符合物理世界的科學規律。

這種浪漫主義的武俠色彩,已經我們融入了我們的文化,根植於我們內心深處。這就導致我們相信那些神乎其神的功夫,經常遨遊在打打殺殺,快意恩仇的江湖裡。如果說是純粹浪漫的武俠世界,帶偏了我們那無可厚非。但是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少林、武當、峨眉、青城等各門各派都存在;太極拳、八卦掌、詠春拳、醉劍等各種功夫招式也不是子虛烏有;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吳京等會功夫的人,也確實存在於生活中。

所以,只能說是武俠文化讓功夫更迷幻更浪漫,是影視作品打造出了一張「中國功夫」的名片。這張名片上的中國功夫確實存在,但不一定真實,不一定能打,更不一定能抗打。而且這張名片,正在一次次地被某些大師染上汙點。前幾天,太極大師馬保國被業餘拳手30秒4拳KO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件事在媒體上傳得沸沸揚揚,事後馬大師作出回應說:「功夫不分高低(強中更有強中手,而且輸贏會有很多影響因素),也不分中外,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還說傳統武術以健康養生為主,勸大家思考清楚新時代傳武的定位和搏擊之間的關係。表面上看馬大師的這幾句話說得非常中肯,沒有明顯地為自己戰敗的事情辯解,同時也啟發了大家重新認識傳統武術。而且他自己雖然戰敗,但名氣卻比以前更加響亮了,或許一節1000元的渾元太極私教課能更加暢銷吧!

但是如果仔細究一下大師的話,他說的真對嗎?傳武真的是以健康養生為主嗎?既然以養生為主,那他一個70多歲的老頭不好好養生,為什麼要上擂臺和一個業餘拳手一分高下呢?很顯然,傳統武術不僅只是以養生為主,它有實戰和競技的功能。

其實我們所說的功夫、傳統武術與生俱來就是用於實戰的,在古代能兵器時代每當戰亂發生,人與人之間都是近身肉搏,能懂些拳腳會些武術當然佔有優勢。但是隨著時代發展,武術漸漸失去了實戰的屬性,戰場上打仗打得是人馬、陣勢和兵器,任憑你一個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本事,也打不過千軍萬馬,箭如雨下。

而且在一些朝代,禁止民間擺擂臺比武,打架鬥毆。所以慢慢地,一些武林門派,各路會功夫的人都只是在家修煉,缺少了實戰的機會。這就導致很多功夫只有了強身健體、修生養性的功能,而喪失了實戰中的殺招。還導致各門各派互不來往閉門造車,少了交手切磋的機會,也造成了自己功夫不外傳的弊端,讓很多功夫因為失傳而徹底消失。李小龍在拜葉問為師前,詠春拳就是不外傳的,但最終在李小龍手中發揚光大,傳到了世界各地。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新國家剛剛建立,政府也不提倡民間練習用於實戰的武術,而是鼓勵推廣套路演練,具有觀賞性的武術招式,這就造成了人們口中的傳武就是「花拳繡腿」的形象。傳統武術中用於實戰的功夫部分,演變成了散手,也就是現在大家熟知的「散打」。

要是現在還有人問你,當代傳統武術沒落了嗎?

答:沒有,它在以健康養生、防身自衛、自由搏擊、散打等各種武術形式存活於世間。以傳統武術為功底,可以快速融合各種形式的武術,傳統武術就像中國文化具有吸納、包容、內化的作用。千萬不要招惹任何一個真正懂中國傳統武術的人,ta能以任何你意想不到的招式,置你於死地。畢竟,奪人性命沒有規則可言。

相關焦點

  • 向傳統武術致敬《開練吧,功夫》第一季圓滿收官
    近年來,憑藉《武林風》、《武林籠中對》、《拳新一代》、《少林英雄》等功夫單品,河南衛視對功夫類節目大眾性的把握可以說是有相當的經驗。為了打造河南衛視武術品牌文化,完成武術產業鏈條,《開練吧,功夫》一檔弘揚傳統武術文化的大型生活服務類節目應運而生。不唯流量論 專注好口碑現實中真正的「功夫」是什麼樣子的呢?當下的世界還有功夫高手嗎?
  • 《葉問4》的結尾會是功夫電影的終結嗎?功夫電影時代符號袁和平
    看完這部電影,我最大的感觸是《葉問》系列已經結束,甄子丹已經說過他不會再拍功夫電影了,但是,近年來,武俠電影的水平不高,或者說像《師父》這樣的電影不受歡迎。從中國到世界功夫電影,他們會以葉問系列的結尾結束嗎?
  • 中國武俠功夫電影十大經典瞬間
    《刀》這部電影 , 徐克打造了一個弱肉強食的髒亂差世界 , 這裡沒有規則 , 沒有正義 , 只有生意與 殺戮,其中有個看似很突兀的小角色,一個開場就被殺死的和尚,他行俠仗義 , 卻被馬賊暗算 , 殺死在後巷 , 這暗示著傳統武俠的仁義之死法 。
  • 1929年全國武術擂臺賽,南北高手對決後,觀眾:傳統武術不能實戰
    隨著時代的變遷,「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的武功已經成為了過去,人們對輕功心法等神功產生了質疑,現代人對武功的唯一印象是民國的各種拳法,比如說一代大師霍元甲的詠春拳等等。事實上,為了展示傳統武術,喚醒全國同胞,1929年時,杭州舉辦了全國武術擂臺賽,這一場比賽又被稱為浙江省國術遊藝大會。然而,這次比賽雖然戰況慘烈,但是並沒有令人驚嘆中國武術的厲害,反而讓人對傳統武術的實戰型產生了質疑。這場大會的創始人是中央國術館的副館長李景林,9月27日,這一消息通過電報的形式發往了全國各地,而各省市為了支持這場比賽,將它宣傳得如火如天。
  • 網上各路武術大師被打爆,中國武術真的不行了?
    確實在現代擂臺搏擊這一塊落後了許多,因為我們傳統武術也有使用的招數,只不過太缺乏系統的改造和訓練了,和其他國家的訓練和科學程度差太多了,如果早點改進和訓練不會差這麼多的。有幾個人願意吃那麼多苦,花那麼多時間練武,現在所謂的大師可能就是會個一招半式,沒練幾天就出來裝逼吹牛了,被打臉太正常了武術發源於幾千年以前,是古人根據天地萬物的規律,摸索出來的一種對敵招式,不但有強身健體的效果,更能出其不意的產生制衡。中國武術派別眾多,據不完全統計達到了300多種,整體分為外家拳和內家拳兩種。
  • 釋永信眼中的「傳統武術」,打臉馬保國之流偽傳武大師
    馬保國之所以醜態倍出,除了一些不負責任的網際網路平臺的炒作之外,馬保國自詡為傳武大師,借傳統武術之名,謀一己私利之實,也為網友們所反感。他的行為給傳統武術抹黑,民間最大的聲音就是「傳統武術」不行了,不禁打。其實,關於傳統武術,很難和馬保國劃等號的,馬保國無法代表傳統武術,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麼,什麼是傳統武術呢?
  • 功夫武俠電影90年:邵氏武俠,李小龍真功夫,徐克翻拍均成經典
    作為中國電影的代名詞,功夫武俠電影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從1928年風靡一時的《火燒紅蓮寺》到2001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臥虎藏龍》,再到近些年的《葉問》系列,功夫武俠電影走過了近百年曆程,更是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見證。
  • 傳統武術總被輿論譴責,為何空手道、跆拳道卻很少有負面評論?
    傳武「大師」個個在吹牛逼,拼師父拼輩分,至少目前視線範圍裡的是這樣,說白了就是架子貨花拳繡腿。用現代最通俗易懂的說法:一頓操作猛如虎,一上擂臺二百五。從雷公太極開始就是倆字:挨揍!反正傳武跟自由搏擊打,每次都鼻青眼腫,不過大師們臉皮厚過城牆,開個傳武專場吧,什麼禮盒腿、王知亮之流一開打都是王八拳,臉都不要了,光知道要錢,哪有傳武的味道,哪裡還有大師的尊嚴。
  • 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九大武術高手,功夫驚世!
    有一次郭雲深想試試自己的功夫,讓五個壯士各持一木棍,其一端頂住郭雲深的腹部,郭雲深一轉腰,將五人打出一丈開外。郭雲深在北方數省教授學生多人,晚年隱居鄉間,七十餘歲而終。 三、王五(1844年—1900年)
  • 新武俠劇:「功夫」的底色仍是家國大義
    在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如何挖掘蘊藏在武俠故事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創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真功夫」考驗流量明星的基本功新武俠劇的「新」主要對應著在網際網路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年輕受眾。
  • 功夫大師:李小龍八部最佳電視劇|電影作品
    《醜聞喋血》李小龍飾演功夫大師王思洛,他被黑幫老大僱傭,威脅主角菲利普·馬洛不要去尋找一名年輕的喀納斯市女子失蹤的兄弟。在這部電影中,李小龍儘管不是主角,但是當他出現在屏幕上時,還是引起了轟動,畢竟他代表不一樣的意義,超越了角色本身。
  • 傳統武術為什麼必然被現代格鬥KO?
    △拳擊力量訓練片段 而由於缺乏現代生理學常識,民間傳統武術還處於非常樸素的「苦練」階段,訓練理念和質量都無法與現代格鬥同日而語,甚至往往保留了不少錯誤的觀念,譬如各門派普遍強調的站馬步功夫,實際上毫無用處——若真練馬步功夫,扛槓鈴深蹲效果要好得多。至於「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等武術哲學,更是無稽之談。
  • 拳迷:這才是真正的武術大師
    【文/搏擊江湖】鐵砂掌,一種神奇的傳統武術。人們可能會想到武俠作品當中的鐵掌水上漂裘千仞,現實中的鐵砂掌大師孫雷、高愛忠、展騰等人都絕非等閒之輩。但是我們印象中的鐵砂掌,往往是肉掌直接打斷紅磚青磚,或者打豬腿骨、榴槤等硬物。
  • 李小龍信件曝光,傳統武術是假把式?這很現實
    最近A站的某位朋友曝光了一封信件,這封信件的撰寫人是知名的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他曾經給自己的好朋友威廉寫的一封信中,在這封信中,充滿了李小龍對中華武術的失望,直言都是假把式,包括自己所學過的詠春。這是李小龍和自己好朋友威廉之間的聊天,其實更像是一種宣洩,表示了對中華武術的不滿,以及對未來的規劃,他的訓練方向已經轉變成了當時最熱門的街頭格鬥。中國武術是假把式嗎?
  • 這類功夫電影,還是看吧,好好珍惜吧
    上世紀代,李小龍將「功夫片」引進海外,並僅用四部半電影將其發揚光大,令世界為「功夫片」著迷。後來,在成龍、洪金寶等功夫巨星的努力下,「功夫片」發展為新高度,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無數觀眾為之鼓掌。這些年來,有一些關於「武俠、功夫」的電影,其中《武俠》、《一代宗師》、《師傅》、《箭士柳白猿》都是不錯的作品,但基本上沒有賣完,票房也極為慘澹,但並不是全軍覆沒,只有一個序列成功,即《葉問》。《葉問》類的成功幾乎不可能複製,因為他敢於純粹,只以表現中華武術為主體,通過「詠春」帶給人們藝術的享受。
  • 寫意武俠與拳拳到肉的熱血!本世界10大功夫動作電影
    今日外媒盤點了本世紀十大武打片,帶你領略武術的魅力。 10.《冬蔭功》 豆瓣:7.3 《功夫》 豆瓣:8.6
  • 很多人一輩子也練不出的可怕功夫 傳統武術的六合勁
    功夫在大家的認識中,武術多少是帶有神秘色彩的,也確實如這樣,武術中很多功夫都是科學目前沒法解釋的。說到武術,大家想到的是搏擊,實戰,防身。常能看到武打電影裡面的主人公出拳有聲響,很乾脆,感覺有勁力。橄欖球六合勁到底是什麼?
  • 被KO的「表演藝術家」們,你們不要再侮辱中國「傳統武術」!
    傳統武術大師上陣擂臺結果慘敗收場,這種事已經不新鮮了,不過大師30秒內被打倒3次,最後一次還直接KO倒地的,就少見了。沒想到5月17號下午,這場面就發生在山東淄博的擂臺上,被打倒的還是號稱「太極宗師」的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大師現了「原形」,他本人連同中國傳統武術自然又要被人拿出來嘲諷一番,不過你真的看懂了中國的傳統武術嗎?大師屢屢落敗,真的是中國傳統武術不行嗎?
  • C刊論文|馬保國現象:一個傳統武術江湖人士的人設特徵解讀
    馬保國認為:「第一批全國的國家散打隊教練,全部來自民間,全部是傳統功夫的高手。散打教練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他們都是來自民間的。中國傳統功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功夫是世界獨一無二的。」視頻以馬保國抱拳禮結束。但是,縱觀馬保國的視頻,他給人印象最深的並非其實戰的能力,而是絕不服輸的表情。整體而言,馬保國所演示武藝的表演性遠大於實戰性。
  • 實戰對抗 中華功夫能不能打?武術套路是花架子嗎?客觀分析
    ,但是我所知的可以為大家解開一些迷一樣的問題和科普)本文客觀評價中國武術和武術套路以及中國功夫的實戰性看慣了中國傳統武俠小說和古裝武俠電影中招式的我們,對於目前的中國功夫本來在網絡不發達和武術比賽還沒有在電視普及的時代是充滿自信的,尤其是在1982年1月21日上映《少林寺》之後,全國興起了武術功夫熱,大家都想當下一個李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