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大師上陣擂臺結果慘敗收場,這種事已經不新鮮了,不過大師30秒內被打倒3次,最後一次還直接KO倒地的,就少見了。沒想到5月17號下午,這場面就發生在山東淄博的擂臺上,被打倒的還是號稱「太極宗師」的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大師現了「原形」,他本人連同中國傳統武術自然又要被人拿出來嘲諷一番,不過你真的看懂了中國的傳統武術嗎?大師屢屢落敗,真的是中國傳統武術不行嗎?
抬腳揮拳,短短4秒,身穿白衣的68歲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就被KO倒地,現場一片驚呼,所有人都不知所措。而這次被KO,已經是他在30秒內的第三次被擊倒了。

能將大師打倒3次,莫非黑衣選手是什麼武林高手?答案並不是,他只是一位50歲的搏擊愛好者。大師被搏擊愛好者幾招撂倒,馬保國之前戰勝西方格鬥高手的「歷史戰績」自然也就成了「笑談」……
其實就在這段所謂「擊敗」西方格鬥高手的視頻流出後,「被打敗」的拳手就曾做出過回應,他說自己是被僱來演一部短片的,不是比賽,而是「對馬大師的宣傳」。
毫無疑問,馬大師的「不幸」再一次讓中國傳統武術陷入尷尬的境地,畢竟一個又一個所謂的「大師」在擂臺上現了原形,人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傳統武術究竟原本就是這麼不堪一擊,還是「大師」們只是「演技了得」卻走錯了「片場」呢?
其實要說中國傳統武術「不堪一擊」,估計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畢竟中國傳統武術門派眾多歷史悠久,如果都像這些「大師」一樣三招兩式就敗下陣來,絕不可能源遠流長。所以換句話說,你認為中國傳統武術不行,原因其實出在這些所謂的「大師」身上,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
事實上,真正的中國傳統武術的確就是用來殺人的,而且現在的很多傳統拳法其實脫胎於古代的「軍營武術」,看似用手,在古代卻實為「刀盾」。比如八極拳,就是來源於搭配盾牌使用的古代戰場重甲武術。這在古代可是一門絕技,比如劉邦赴鴻門宴,帶的就是擅使劍盾的樊噲。《史記》記載,一次劉邦遇險時,「樊噲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僕地。」這個「側其盾以撞」的動作,與八極拳的衝撞頂肘動作系出同源。而八極拳的震腳,可以穩定自身並產生向前衝撞的巨大力量,這在古代正是盾牌手的招牌動作!
再看看這些年大火的詠春拳。電影裡的詠春拳讓葉問有了以一挑十的強悍戰力,但事實上,詠春拳和刀才是「絕配」!
詠春拳常被詬病的兩點,一是對對方手臂的控制過於危險,二是攻擊的速度雖然快,但力量不夠。其實只要雙方拿上短刀,你就能明白詠春的道理,因為在持械情況下,你要做的就是應對對方持械手的攻擊,詠春一度在歐美軍境界受歡迎,就是因為它針對持械非常有效。而後來興起的菲律賓武術裡的短刀術,在練習應用方面與詠春拳幾乎一模一樣。
而且在古代用來殺人的武術,可沒有今天這麼多的套路,雙方短兵相接往往一擊斃命。在這一點上,相比在招數上花樣頻出的武俠片,廖凡主演的電影《師父》算是真實還原度最高的了。
傳統的中國武術講究一招制敵,就像如今的搏擊要求拳拳到肉一樣。不過兵器這種東西,就像管制刀具,在清朝時出於治安考慮就列入了普通人的「違禁物品名單」,所以當時的功夫愛好者們只能「以拳為刀」,「以肘為盾」,這也就慢慢演化成了現在的中國傳統武術,實際「殺傷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所以就連李連杰都這麼形容「武術套路」的。
至於太極拳、八段錦這類的傳統武術,上擂臺本就不是它們的「強項」,強身健體修身養性才是。如今有人將它作為傳統武術的「代表」搬上擂臺,結果早已預知,不過是將咱們的傳統武術「越描越黑」罷了!
如今馬保國已經脫離了危險,並在微博上報了平安,或許對於這個已經68歲的老人來說,這次能有驚無險,就已經是「勝利」了吧。
後記:話說一仙風鶴骨的大師在公園裡打拳,一招一式都顯得很有力道。這時候有個年輕人走過去說:「大師功夫這麼好,應該很能打吧?」 大師說:「我站著不動,用你最大的力氣打我試試!」 於是年輕人試探著打了一拳,結果大師當場倒地大喊:「你怎麼打人啊?快賠錢!」以上純屬玩笑,切勿對號入座,但對咱們中國的傳統武術,有些自我炒作真不能再任由它們開玩笑了,不然武術界真的要變成「演藝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