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內服散血消腫而排膿清熱,外用敷一切瘡癰之妙品!

2021-02-28 中醫羅華昌

          赤小豆,稟秋燥之氣以生,味甘酸兼辛。甘酸有斂逆之功,辛平有散溼熱之力,所以為排膿消腫、脹滿溼痺、止渴止洩、健脾燥溼之用。色赤為心之谷,其性下行,入陰分,通小腸,治有形之病,消痰散腫,雖潰爛幾絕者,為末敷之無不立效。對人體之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溼熱痺,癰腫瘡毒,腸癰腹痛,辨證用之得當,乃良品也!

                                                                                                                                           《神農本草經》言其「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及肌脹滿」。《食療本草》言其「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散氣,去關節煩熱,令人心孔開,止小便數」。

《藥性論》雲,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塗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塗熱毒瘡腫;通氣,健脾胃。《本草經疏》又有雲,凡水腫、脹滿、洩瀉,皆溼氣傷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溼,故主下水腫脹滿,止瀉,利小便也。

     吾學先賢之驗,總結,一切香港腳.外而癰疽腫毒.或服或敷.皆有神效。如急性痛風及小兒腮腺腫大者,以芙蓉葉為汁調赤小豆未,外用敷之,腫立消。牙齒疼痛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乳腺炎之乳汁不通而用赤小豆煮汁飲之。前疽初作而用赤小豆末調水敷塗。肋頰熱腫且用赤小豆和蜜敷塗,一夜即消。丹毒如火用赤小豆末調雞蛋白,隨時敷塗。

       此品最滲津,食之小便多,故凡肥胖之,臨床配伍得當,可減肥而輕身亦。凡物有功也有其過,赤小豆正因滲利太過,食之行小便,凡一切虛勞氣血虧虛者,久服之則虛人,令人黑瘦而枯燥,切記其害亦!

相關焦點

  • 天花粉: 清熱生津,消腫排膿
    【功效】清熱生津,消腫排膿。【應用】1、用於熱病熱邪傷津,口乾舌燥、煩渴,以及消渴證口渴多飲。天花粉能清胃熱,降心火,生津止渴。配伍蘆根、茅根、麥冬等用於熱病煩渴;若與葛根、五味子、知母等配伍,可用於消渴證,如玉液湯。
  • 誦讀傷寒—讀胡老講解《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之讀書筆記
    脈數,振寒,是有膿的反應,這屬於古人所說的瘡熱的反應,身體哪個地方疼,哪裡就發癰,癰在內裡,外面不發熱(我的理解,內裡發癰膿,氣血湧向癰膿處以抵抗病邪,在體表的氣血相對較少,衛氣溫煦的功能不能正常發揮,所以惡寒)。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
  • 穿山甲的功效與作用:通經下乳,消腫排膿,搜風通絡.
    具有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癰潰堅之功效。主血瘀經閉;症瘕;風溼痺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癧。通經下乳,消腫排膿--《中國藥典》內服:煎湯,1.5~3錢;或入散劑。--《中藥大辭典》外用:研末撒或調敷。--《中藥大辭典》內服:煎湯,3-9g,或入散劑。--《中華本草》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 古今單驗方選評之赤小豆粉冷水調敷治療熱毒癰腫、跌打血腫&遍身水腫效方——鯉魚湯
    組成:赤小豆適量。  用法:將赤小豆用磨子磨成粉末或研成粉末,用蜜糖或冷水調敷患處,已潰爛的瘡瘍敷在瘡口周圍,暴露瘡口以便排膿,1天2次。  主治:熱毒癰腫、血腫及扭傷。  療效:廖用此法治療熱毒癰腫、血腫及扭傷多例,均收到滿意效果。
  • 都知它清熱解毒,沒曾想竟是排膿聖藥!針眼、眼瘡都可治
    殊不知,它解毒排膿的功效不一般。《本經逢原》說:金銀花,解毒去膿,瀉中有補,癰疽潰後之聖藥。癰疽,是發生於體表、四肢、內臟的急性化膿性疾患,是一種毒瘡。證見局部腫脹、焮熱、疼痛及成膿等。治一切腫毒,不問已潰未潰,或初起發熱,並疔瘡便毒,喉痺乳蛾:金銀花(連莖葉)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滓敷上,清熱敗毒,補中扶本,散氣和血,最為擅長。(《積善堂經驗方》)治一切內外癰腫:金銀花四兩,甘草三兩。水煎頓服,能飲者用酒煎服。
  • 周末分享:金匱要略釋義與方解(35)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
    【原文】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注釋】腸癰者,腸內生癰也,無論大、小二腸,皆能生癰。【方解】薏苡色白甘淡微寒,入手足陽明太陰經腑,甘能養正,淡能滲溼,寒能清熱以治溼熱凝結之腸癰;附子辛熱以開寒溼之凝結;敗醬苦寒,破凝血排膿解毒,在腸癰之因,由溼熱凝結而成,溼屬陰邪,若未化熱者,則溼重熱微,未得陽和之化者,則凝結之癰腫難消。此方治腸癰未成膿者即散,已成膿而難潰者即潰也。
  • 茄花,治金瘡、牙痛;茄葉,治血淋、凍傷;茄子,清熱、活血
    治牙痛:秋茄花幹之,旋燒研塗痛處。《中華本草》味甘;性平。斂瘡;止痛;利溼。主創傷;牙痛;婦女白帶過多。【用法用量】內服:烘乾研末,2-3g。外用:適量,研末塗敷。茄葉性味功效治血淋,血痢,腸風下血,癰腫,凍傷。【用法用量】內服:研末,2~3錢。外用:煎水浸洗、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運用】①治血淋疼痛:茄葉燻幹為末。
  •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對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療效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用於感冒發燒,牙痛,慢性支氣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帶,癌症;外用治癰癤疔瘡,天皰瘡,蛇咬傷。據古代文獻記載,服食本品可解勞少睡。現在臨床上試用本品作為避倦防睡藥,在實踐中體會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療效。《中藥大辭典》苦,寒。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
  • 消腫化膿的中草藥有什麼?
    人的身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膿腫,最常見的是皮膚上出現的一些瘡,皮膚上出現小膿瘡,如果膿瘡破裂了的話還很容易引發感染,這時候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另外可以多吃一些能夠消腫排膿的食物,如果效果不好的話,還可以吃一些中藥幫助消腫排膿。那麼,消腫化膿的中草藥有什麼?1、皂刺:性溫,味辛,歸肝,胃經。
  • 白芷,為陽明主藥,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
    走氣分,亦走血分,升多於降,陽也。因其有辛溫香燥而行經發表之功,故能散風瀉溼,治頭痛鼻淵、乳癰背疽、瘰癧痔瘻、瘡痍疥癬、風痺瘙癢、幹皰疵瘢之證。兼能止血行瘀,療崩漏便溺諸血,並醫帶淋之疾。刀傷蛇咬皆善,敷腫毒亦善。陶隱居雲∶今出近道處處有,近下溼地東間甚多。葉亦可作浴湯,道家以此香浴,去屍蟲,又用合香也。臣禹錫等謹按範子計然雲∶白芷出齊郡,以春取黃澤者善也。
  • 清熱解毒藥——敗醬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用法用量內服0.5~1兩,鮮全草2~4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菥蓂一藥在臨床上應用時常與清熱解毒藥與活血祛瘀藥配伍同用,不作單味藥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癰排膿的功效,有待進一研究。
  • 瘡癰腸癰浸淫瘡病十八
    薏仁附子敗醬散證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敗醬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方證】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腹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方解】這是腸癰膿已成的治法。
  • 「天女散花白如雪,瓜蔞之根清熱邪」—天花粉
    老先生點點頭說,這乳癰的問題還是要調理肝胃,但調理肝胃在選擇藥物上就要注意了,既要選擇能疏洩氣機的,又要選擇可以消腫排膿生肌的。你看該選什麼呢?小洋人兒便說,爺爺,我想到了,瘡癰大腸聖藥,莫過於乳香、沒藥,而且這乳香、沒藥又能行氣活血,把局部癰腫疏洩開來,這癰腫爺爺以前說,就是氣滯血凝在一起的結果,不管乳癰還是腸癰,都要選用行氣活血之品。
  • 華鳳仙清熱解毒、消腫拔膿、活血散瘀
    鳳仙花科的植物美麗奇特,自古以來就被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廣群芳譜》中記載鳳仙花:「椏間開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有金鳳之名。」華鳳仙也不例外,它非常適合栽培在庭院的山石或水岸邊,不擇土壤,耐水溼,是良好的鄉土花卉。
  • 排膿散:古代的瘡癰方,現代的排痰劑
    排膿散古代外科瘡癰病方,現代的排痰劑,主治以痰黏稠難咯為特徵的疾病。並有解痙止痛功效,也可用於腹痛類疾病。上三味,杵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雞子黃相等,揉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一服。(《金匱要略》)【推薦處方】枳實2份,芍藥2份,桔梗1份。按以上比例研細粉,用1枚蛋黃與之混合後,用米湯或酸奶調服,每次3~6克,每日3次。或每次20克,用開水泡服或當茶飲。【適用病症】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肺膿瘍、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
  • 能清熱利溼,活血消腫
    性味功效《全國中草藥彙編》微苦;涼歸肝經清熱利溼;活血消腫。主痢疾;咽喉腫痛;瘰癧;黃疸;血淋;熱淋;風溼骨痛;跌打損傷《中藥大辭典》淡微苦,寒。清熱解毒,活血利尿。治痢疾,腸炎,小便淋痛,癰瘡癤腫,骨折。《中華本草》甘;淡;涼清熱利溼;止血生肌;解毒消腫。
  • 關於海螵蛸你不知道用處:「內能固腎精、外可斂瘡癰」
    海螵蛸帶有一種天然的鹹腥之味,微微泛澀,藥效溫和,內服的話有助人「固腎精、止胃酸」等作用;而若是將其研磨成細粉外用的話,不僅有較好的止血之效,對於皮膚上面常見的溼疹溼瘡、瘡癰潰爛等情況也有較好的緩解之效。海螵蛸的相關應用1、怎麼用海螵蛸固腎精?
  • 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瘀消腫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瘀消腫。用於急性肝炎,細菌性痢疾,急性闌尾炎,胃痛,內出血,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結炎,神經性皮炎。《中藥大辭典》苦辛,涼。清熱消痰,涼血解毒,止痛。治咽痛喉痺,咳嗽,吐血,衄血,金創出血,熱毒癰腫,瘰癧。《中藥大辭典》苦、寒。入脾、肺、腎經。散瘀消腫,止痛。
  • 清熱解毒.連翹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是連翹的主要功效,不僅如此,連翹還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功效。連翹消癰散結易,通利小便治五淋。連翹苦寒苦瀉火,心家客熱溫熱妥。瘰癧癭瘤惡瘡散,排膿瘡家之聖藥。​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