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營收降10%。
12月16日,藍月亮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藍月亮」)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3.16港元,市值一度逼近千億港元。截至收盤,藍月亮每股報價為14.88港元,最新市值855.2億港元(合721.57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1992年的藍月亮,以廚房清潔劑起家。2008年,藍月亮率先向全國推廣洗衣液,並迅速佔領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報告,藍月亮在國內洗衣液市場已連續11年(2009年至2019年)佔據首位。
隨著藍月亮的成功上市,掌門人羅秋平身家也「水漲船高」。招股書顯示,目前羅秋平擔任藍月亮執行長、執行董事,其妻子潘東為董事會主席、首席技術官。IPO前,二人通過ZED及VanGroup Limited共計持有藍月亮88.92%股份,如以12月16日的收盤價計算,羅秋平夫妻的身價暴漲至760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12月16日開盤當日表現來看,藍月亮靜態市盈率超73倍。對比同行上市公司,如聯合利華(10倍)、恆安國際市(13倍)、寶潔(25倍)等,藍月亮上市首日靜態市盈率顯得十分亮眼。而據富途證券數據,藍月亮在12月15日的暗盤交易一度達19.4港元,漲幅一度逼近45%。
「藍月亮在資本市場的亮眼,很大程度上受疫情常態化下防控消殺物資常態化需求的影響。我個人認為資本市場的青睞應該還會持續一到兩年,從這個角度來看,藍月亮市值是否值得長期把握,主要是看疫情。當然,藍月亮目前的高市值也有很多短期行為在裡面,如暗盤交易帶動等。」艾媒諮詢創始人張毅對時間財經表示。
上半年營收降10%
根據招股書,過去三年,藍月亮淨利潤年化複合增長率高達254%,但其高增長是建立在較低基數之上的,2017年藍月亮的淨利潤為8616萬港元。與此同時,2017年至2019年,藍月亮的營業收入從56.32億港元增至70.5億港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1.9%,與利潤增長的高幅度並不相稱。
2020年上半年,藍月亮營收同比下滑10.48%,為24.35億;淨利潤為3.0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18億元增長38.53%。
另據招股書,2020年上半年、2019年、2018年,藍月亮銷售毛利率分別是63.99%、64.16%、57.42%。對於毛利率增加的原因,藍月亮解釋為,「主要由於利潤率較其他產品為高的消毒產品的銷售增加所致。」
「藍月亮籌備上市期間的利潤增長超快,但營收並沒有特別大的增長,也印證了這家企業此前並未主動謀求資本市場的運作。這種數據的分裂,主要原因還是為了上市。當然,這種大幅調整利潤空間的做法,與實際業務本身潤空間的增長並不是特別相符。」張毅表示。
藍月亮在招股書中曾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2019年按零售銷售價值計算,五大洗衣液公司佔整個中國市場的份額合計為81.4%,而藍月亮在中國洗衣液市場的份額連續11年(2009年至2019年)位居第一。
2019年,藍月亮洗衣液佔國內洗衣液整體市場份額的24.4%,但這個第一的位置,並非具有絕對優勢。上述報告也顯示,2019年國內洗衣液市場的第二名佔比為23.5%,與藍月亮的差距並不大。
圖源:藍月亮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與前不久宣布上市的農夫山泉一樣,藍月亮在上市前夕也選擇了突擊分紅。2020年6月,藍月亮就截至2020年6月止期間的保留盈利向唯一股東(即Aswann)宣派有條件特別中期股息23億港元,其中,羅秋平夫妻將拿走20.5億港元,重倉藍月亮10年的高瓴資本則分得2.3億港元。此次23億港元分紅金額超過公司過去三年的盈利總額20.22億港元,2017年至2019年,藍月亮分別實現淨利潤8616萬港元、5.54億港元和10.80億港元。
但從招股書來看,2017年至2019年,藍月亮帳面現金並不充裕,分別為5.47億港元,4.68億港元、6.90億港元。此外,其應收帳款及票據則逐年增加,2017年-2019年,藍月亮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淨額合計額分別為9.29億港元、11.43億港元、17.50億港元,同比增加23.04%、53.11%。也就是說,藍月亮應收帳款增速遠高於營收增速。
3年拖欠公積金超千萬
在銷售毛利率持續攀高的背景下,是藍月亮近年來銷售成本的大幅縮減。2018年-2020上半年年,藍月亮的銷售成本分別為28.82億港元、25.27億港元、8.77億港元,在2019年銷售成本同比減少12.3%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藍月亮銷售成本同比再下滑16.34%。
其中,員工福利開支同比2018年減少19%至10.63億港元。與此同時,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藍月亮的員工逐年減少,分別為14362名、12820名、11196名。也就是說,藍月亮在三年內,員工減少3166名,佔到2019年末的25%以上。
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藍月亮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核心子公司藍月亮(中國)有限公司(下稱「藍月亮中國」)官方微博曾發布聲明稱:目前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無裁員計劃,不存在「大規模裁員」。但公開資料顯示,藍月亮中國還陷大量勞動合同和勞動爭議糾紛。
12月16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藍月亮+勞動」得到相關法律文書近800篇。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統計,這其中,藍月亮涉及勞動合同為關鍵詞的文書共278篇,勞動爭議為關鍵詞的文書共193篇,涉及賠償金為關鍵詞的文書也超過100篇。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20年12月2日發布《邵家玉、藍月亮(中國)有限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一審法院認定顯示,2018年4月21日,邵家玉入職藍月亮中國,雙方籤訂了勞動合同,雙方以此建立勞動關係。2018年7月20日,邵家玉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受傷,其損傷經認定為工傷,勞動能力經評定為九級傷殘,確認邵家玉停工留薪期為6個月,邵家玉治療出院後在停工留薪期內仍在工作。藍月亮公司在2019年8月2日向邵家玉發出通知,欲將邵家玉不固定性的銷售崗位調整為固定性的銷售工作崗位。邵家玉後對此提出異議時,藍月亮公司也沒有向邵家玉說明調整崗位及工作地點的法定原由。隨後,一審法院判決,藍月亮公司支付邵家玉解除勞動關係的經濟補償金2625元。
不過,藍月亮公司並不願支付這2625元的經濟補償金。隨後,邵家玉與藍月亮中國均提起上訴,其中,藍月亮中國訴訟請求為:1.撤銷一審判決,改判藍月亮中國無需向邵家玉支付經濟補償金2625元;2.二審案件訴訟費均由邵家玉承擔。最終,藍月亮中國訴請最終被二審法院駁回,藍月亮中國仍被判支付邵家玉2625元經濟補償金。此外,二審法院也表示:「用人單位作為用工主體,雖然擁有用工自主權,但該權利並非用人單位絕對的單方權利,其行使應限制在合理範圍內,以平衡企業經營自主權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藍月亮也在招股書中提及,存在未為員工全額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情況,以及子公司未按標準為殘疾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的情況。具體來看,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藍月亮部分中國附屬公司未有根據僱員的實際薪金水平作出社會保險供款。2018年7月,藍月亮中國未有為若干類別僱員繳納2018年7月前的住房公積金。2019年12月31日,藍月亮位於廣州的部分中國附屬公司未按照地方住房公積金機關的規定及標準為殘疾僱員支付住房公積金。
圖源:藍月亮招股書
對此,藍月亮公司提供的解釋為:一是因為部分員工不願繳納住房公積金;二是由於需要完成相關登記程序而沒有給新員工的入職當月繳納住房公積金;三是由於部分員工與以前工作單位公積金關係尚未終止,公司未能繳納公積金。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藍月亮各年未繳住房公積金分別約為人民幣733萬元、431萬元和12萬元,三年累計少繳公積金1176萬元。
針對上述問題,時間財經多次致電藍月亮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復。(北京時間財經 武竹一)